第三百二十三章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

“我們將堅決的、無條件的服從公公對我部的一切安排,我們相信在公公的領導下,我們建州官兵定然能夠在祖國的其它戰線,發揮更大的作用。”阿巴泰率先表態。

“從前,我們是有罪的,但是公公給了我們再一次爲國家效力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牢牢把握這次機會,那我們就不是連豬狗都不如了嗎!”德格類對過往痛心疾首。

兩位阿哥不能不如此表態,因爲如果不這樣表態,他們就不是跟着魏公公走,而是要跟着他們的阿瑪還有二哥、五哥走了。

那種贖罪,可不是兄弟二人想要的。

“這就對了嘛,”

魏公公隨手叼起當年徵日時特意叫人打製的大煙鬥,吐了幾個長長的菸圈,語重心長的對阿、德二位阿哥道:“你們一定要好好幹,不要讓咱家失望。”

同樣,對於出城的禇英代表龔正六等人,公公也是如此表態。

對周鐵心與禇英擬定的各項條款,公公事後都是予以追認的,但在一些細節上公公認爲有待商榷。

而就這些細節問題,龔正六也表示出了強烈的反對。

首先,在三河會議上,公公明確提出要在建州地區“改土歸流”,根據這一指導方針,皇軍大本營擬出方案,擬將原建州左右衛(原海西女真地區)連同葉赫部、原明軍撫順東出諸堡、寬甸地區等設爲兩府,一府爲忠勇府,一府爲定遼府。

忠勇府領兩縣,一爲建州縣,一爲忠武縣。

定遼府領三縣,一爲葉赫縣,一爲寬甸縣,一爲和平縣。

既然設置了兩府五縣,那麼就得有人口充實這五個縣。否則光有個行政區域劃分概念,卻無具體的管治,那豈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根據禇英獻上的僞金人口黃冊,原八旗人口連同依附各族、擄掠漢人、朝鮮、蒙古各族等計有三十四萬餘,其中披甲人七萬餘。這也是奴爾哈赤膽敢發起叛亂的底氣所在。

現在八旗已經名存實亡,阿巴泰部整編加入皇帝親軍,所以雙方在人口這一塊的統計主要是黑圖阿拉以及周邊地區。

魏公公指示,爲了充實兩府五縣,他老人家除上書朝廷從瀋陽、遼陽以及遼南地區向建州地區遷移人口外,還將有組織的從關內地區移民充實建州地區。

計劃移民10萬到15萬,因事涉建州地區的長治久安,又牽涉多地,所以這一塊的移民魏公公打算請由朝廷負責。

計劃時間爲10年,這樣每年只遷移一萬多人動靜不大,耗費相對較少,是朝堂諸公能夠接受的。等到建州兩府五縣的生產生活秩序上了軌道,再進行更大規模的移民遷移。

這次移民的主要目標便是公公一直念念不忘的西北流民了。

遼東問題的解決並不意味着西北流民問題也能解決,公公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讓老天爺發慈悲,將西北地區越來越惡劣的天氣揮手變好。

但遼東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公公着手改變西北地區的流民問題。解決流民問題的根本其實就是一個填飽肚子的問題。

公公早前已經大規模從安南等地購糧,但相對於龐大的流民人口數量,這些購買來的糧食也是杯水車薪,並且受限於運輸問題,根本持久不了。

簡單的一個道理,安南的糧食可以用海船運到江南,但如何運到西北呢?

大明開國之初,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採取了“開中法”,就是鼓勵商人運糧,再給予他們買賣食鹽、茶葉等權利。等到九邊衛所基本可以自給自足時,“開中法”自然而然就被淘汰。

但“開中法”解決的對象只是嚴重缺糧的邊軍,而不是西北地區的廣大百姓。

不管哪朝哪代,也永遠不要指望商人能夠解決一省乃至兩省,甚至多省的糧荒。

或許,逐利的商人可以把糧食運到,但那高昂的糧價卻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擔的了。

唯有中央政權的組織形式,以舉國之力才能實施大規模的賑災。

類似“開中法”的舉措,公公會實施一些,並且他有意在西北重要節鎮設置類似國家糧庫的大糧倉,但這只是延緩,而非根治。

想要徹底解決西北流民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往外遷人。如此,不管是朝廷還是公公,只要給移民提供遷移途中的口糧,以及到了地方後的生活簡要設施,便可以解決吃飽肚子問題。

好比,一口大缸的水滿了,拿根管子接上往另一個空缸裡導流就是。

西北,是滿了水的那口缸;

遼東,就是空着的那口缸。

實際上,除了導流移民這個解決方案,還有一個方法也能解決問題。

就是造反,重新洗牌。

明末農民起義的根源除了日益加深的天災之外,便是達到三億人口的帝國存在着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士紳有地,百姓無地。

把士紳殺了,打土豪分田地,問題也能解決。

但那意味着人口的大量損失,以及對國家元氣的巨大破壞。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都是以千萬人口損失爲代價的。

某種程度上,公公也屬於士紳這一階級,甚至,他還屬土豪。

因此,公公不可能搞革命,把自己命給革了的。

那麼,大規模的實邊移民就是公公唯一的選擇。

中國人有個奇怪的特性,只要沒有戰亂,哪怕處於溫飽線,哪怕上頓吃了下頓就得隔一頓,但只要餓不死,中國人就不會往外跑。

他們寧可餓着肚子抱着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斷然不會往他不熟悉的陌生地方去探尋有沒有更好的路走。

但一旦餓到瀕臨死亡,中國人的特性就會立即轉變,他們會拼命的往周邊跑,不管多遠,只要有飯吃,他們就肯去。

在飢餓面前,什麼都是假的。只要能有吃的,只要能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中國人是可以背井離鄉的。

所以,公公不擔心他的移民政策會遭到西北人民的抵制,只要他能提供最簡單的保障,可以預計將來至少能有百萬規模以上的西北人口源源不斷的往遼東遷移。

東北,可不是女真人說的苦寒之地,更不是不毛之地,而是寶地。

以奴爾哈赤爲首的反動集團從來都沒有認真對待過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他們甚至都沒有認真組織過對土地的開墾。

這源於他們民族特性,源於好逸惡勞,源於不勞而獲,源於搶劫更省力氣。

當然,也和女真人口太少,缺乏開墾土地的工具有關。

魏公公要做的就是增加東北的人口,提供口糧和居住設施,一代兩代以後,東北的人口就會出現爆炸性的增長,那時的東北才真正是屬於大明帝國的東北。

有人,纔有領土。

有人,就不會有什麼韃子。

近階段,公公主要考慮將原遷往皮島的寬甸百姓重新遷回寬甸地區。這一批人本就是寬甸居民,讓他們從皮島遷回故土,無論是生活還是感情上都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另外就是將近八千的朝鮮兵和人數差不多的日本伕役,以及向皇軍投降的上萬八旗兵捆在一起,組成一支專門屯田的大兵團。

只要這些人能夠在建州地區墾荒三到五年,他們就可以歸國(釋放)。如果不願歸國,就分給每人至少三十畝土地,並允許和當地女子結合,從此紮根帝國東北這塊土地之上,成爲帝國公民。

公公相信,只要能對這些農業兵不加歧視,採取積極有效的引導措施,這支大兵團就一定能通過他們的雙手爲帝國生產出白花花的糧食。

如此一來,因爲改土歸流以及屯田政策的實施,原先禇英所期盼的“特權”就自然不存在了。

公公給禇英的優待是可以上奏朝廷任命他爲建州知縣,這和禇英所希望的繼承其父奴爾哈赤龍虎將軍的想法肯定天壤之別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東宮的李娘娘第四百七十六章 連環套第一百八十章 今日才知陛下之苦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是一個可憐人第四百零二章 上面有人第二十六章 畏懼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埔殲擊戰(七)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門接兵(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出新書(重發,已訂勿訂)第七百一十七章 咱是借錢,不是要錢!第四十一章 騎兵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五章 掙點錢,好過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監爲天子?第三百零七章 做狗也很好第五十九章 蕭老子帶你們回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萬事學校長第八百零九章 數量壓倒一切第三百零八章 十三阿哥的困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妃娘娘駕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爲了陛下,這都不算什麼第七百四十二章 嗩吶一響全劇終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對教條主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李,我來了第八十九章 要廣泛發動建州人民第六百一十四章 誅孔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吃包住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公,您在哪啊!第八百二十七章 風月機關圖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貝勒,玄武門,知道不?第一百五十二章 平埔殲擊戰(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武裝保衛貴妃娘娘!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是想叫皇爺找屎麼第一百二十八章 讓兵權第三百零一章 厲害婆娘秦良玉(五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沒錢不要緊,可以去借嘛第二百九十四章 談判是懦夫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哪個是魏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進黑扯木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使要來還我錢?第八百二十九章 拜山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佬王體乾第二十六章 挨一刀 換富貴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孫根了咧第四百二十八章 年輕人,多補補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子維新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公戰潑婦第七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頂!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個狗太監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法走不能,那就維新嘛第一百七十八章 活寶也是寶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曆維新天下詔第二十一章 錦衣緹騎第二百二十八章 八旗東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有案底的公公第一百零一章 不在名冊的人第九百三十三章 事變繼續?第七百一十九章 穿這麼好乾什麼?第二十三章 好人好事做不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智慧與英俊並重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千歲立枷(二更)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國運之戰,諸君!第五百六十七章 咱家心情好,包你的場第二十二章 不要腦後一根毛第一百一十六章 龐麥臣大主教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二百九十三章 國無事,則錢無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家裡必須有礦第一百四十六章 旅團長閣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問題是沒錢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七百二十七章 魏良臣到此一遊第五百八十四章 假太監都該剮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汗王嘴歪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財帛動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師團長閣下的遺憾第一百四十七章 陸軍要知恥第四十二章 突破第三百三十四章 黑圖阿拉,我還會回來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只知有軍部,不知有朝廷第六百二十四章 沒錢不要緊,可以去借嘛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東大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明使借刀殺人?第六百零九章 皇爺高興,咱家就高興第三百零五章 公公您糊弄鬼咧?第一百三十章 能不能斬個千餘級?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要爭氣噢第六章 暴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良臣奏摺 中日一體第二百四十四章 怎麼,還怕咱保福王登基不成?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嶺阻擊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三百二十五章 國庫抵押權第二十三章 好人好事做不得
第六百九十三章 東宮的李娘娘第四百七十六章 連環套第一百八十章 今日才知陛下之苦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是一個可憐人第四百零二章 上面有人第二十六章 畏懼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埔殲擊戰(七)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門接兵(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出新書(重發,已訂勿訂)第七百一十七章 咱是借錢,不是要錢!第四十一章 騎兵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五章 掙點錢,好過年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監爲天子?第三百零七章 做狗也很好第五十九章 蕭老子帶你們回家!第六百六十八章 萬事學校長第八百零九章 數量壓倒一切第三百零八章 十三阿哥的困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貴妃娘娘駕到第一百五十七章 爲了陛下,這都不算什麼第七百四十二章 嗩吶一響全劇終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對教條主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李,我來了第八十九章 要廣泛發動建州人民第六百一十四章 誅孔第一百一十七章 包吃包住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公,您在哪啊!第八百二十七章 風月機關圖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貝勒,玄武門,知道不?第一百五十二章 平埔殲擊戰(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武裝保衛貴妃娘娘!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是想叫皇爺找屎麼第一百二十八章 讓兵權第三百零一章 厲害婆娘秦良玉(五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沒錢不要緊,可以去借嘛第二百九十四章 談判是懦夫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哪個是魏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進黑扯木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使要來還我錢?第八百二十九章 拜山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佬王體乾第二十六章 挨一刀 換富貴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孫根了咧第四百二十八章 年輕人,多補補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子維新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公戰潑婦第七百五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了事,咱家頂!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個狗太監第二百六十三章 催命鬼第一百三十六章 變法走不能,那就維新嘛第一百七十八章 活寶也是寶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曆維新天下詔第二十一章 錦衣緹騎第二百二十八章 八旗東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有案底的公公第一百零一章 不在名冊的人第九百三十三章 事變繼續?第七百一十九章 穿這麼好乾什麼?第二十三章 好人好事做不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智慧與英俊並重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千歲立枷(二更)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國運之戰,諸君!第五百六十七章 咱家心情好,包你的場第二十二章 不要腦後一根毛第一百一十六章 龐麥臣大主教第四十八章 四不第二百九十三章 國無事,則錢無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家裡必須有礦第一百四十六章 旅團長閣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問題是沒錢第五百一十章 洗洗才能睡第七百二十七章 魏良臣到此一遊第五百八十四章 假太監都該剮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汗王嘴歪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財帛動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師團長閣下的遺憾第一百四十七章 陸軍要知恥第四十二章 突破第三百三十四章 黑圖阿拉,我還會回來的!第二百六十二章 只知有軍部,不知有朝廷第六百二十四章 沒錢不要緊,可以去借嘛第一百六十九章 股東大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明使借刀殺人?第六百零九章 皇爺高興,咱家就高興第三百零五章 公公您糊弄鬼咧?第一百三十章 能不能斬個千餘級?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要爭氣噢第六章 暴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良臣奏摺 中日一體第二百四十四章 怎麼,還怕咱保福王登基不成?第三百零四章 落兔嶺阻擊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牢獄之災第三百二十五章 國庫抵押權第二十三章 好人好事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