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叛軍退

燕京大長公主強攻命令一下,守城將士習慣性的放箭,但因終究心懷不忍,手下輕了幾分力道,最後一波箭雨下去並未傷到叛軍多少。

即便如此,城下還是響起陣陣哀嚎。尤其是背後頂着長矛,被迫衝在最前面的孩童們,即便長於慈幼局頗爲懂事,他們也遠不及成人穩重。這會有幾個被箭雨掛到,立刻尖叫出聲。

站在三王爺身邊,正與靜安公主隔着十丈高城牆相談甚歡的安文帝,更是被嚇一跳。一旁的三王爺更是先開口,皺眉滿口指責。

“大姐怎能如此狠毒?”

三王爺聲音並不小,傳到城樓上,羅煒彤忍不住嘀咕:“到底是誰將孩子置於險地,真是人不要臉……”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燕京大長公主補全,頗爲讚許地看了羅煒彤一眼。這姑娘腦子清楚,更難得對行軍佈置有一種天生的敏銳。見面之前,她大多因其師從弘真大師,且得太子大伯與袁恪信任,而稍稍放心。剛纔一番面談,她也喜歡上這個忽閃起眼睛來特別有靈氣的姑娘。

或許她不算特別聰明,但勝在直覺敏銳,且心懷坦蕩,並無太多鬼蜮心思。

想到這點她突然憶起金陵城內久負盛名的德音,一早她便看出這人心術不正,但並未太過注意。沒曾想,這次竟差點在陰溝裡翻了船。她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一個出身教司坊的女子,是如何聯繫上並說服父皇專用的御醫。

她之所以這麼晚才親上城牆督戰,且身後還跟着靜安這個尾巴,完全是因爲宮中傳來噩耗,父皇跟太子同時病危。

宮中亂成一團,得虧中宮多年空懸,作爲大長公主她對宮廷有一定掌控力,這才力排衆議換掉太醫,好懸保住父皇一條命。反倒是太子那,情況倒不如父皇好。宮中那波戰戰兢兢的太醫一致說,因着太子這些年一直體弱多病,身子骨本來就需悉心調養,這次又被下了虎狼藥,怕是有可能過不去。

太醫說完便暈了過去,長公主也明白,生老病死都是命,凡人怎能抵得過天命。再者即便有錯,也是德音與串通沆瀣一氣的太醫背鍋,不礙旁人什麼事。

故而在父皇醒來後,她命太醫輪流守護,便在退下那幫太醫無限感激的眼神中,馬不停蹄地朝城牆處趕來。父皇的算計並沒有瞞過她,這一招的確走得精妙,做完後能基本將大齊朝野上下的不安定因素一網打盡。可誰知差點陰溝裡翻了船,這會只能她站出來。

望着城下,長公主眼中滿是深思。眉頭皺成疙瘩,聽完安文帝的譴責,她讚許地看了羅煒彤一眼,雙手揚一下裙襬,紅衣翻飛走到最前面。

“無怪十幾年前你丟了江山,連孩子都懂的道理,你一大把年紀依然沒搞明白。當年是誰倒行逆施,置江山於水火。如今又是誰再次挑起紛爭,拿長矛將孩童逼入險境。”

燕京大長公主居高臨下,聲音更是透過箭雨傳到每一個人耳畔。

“胡攪蠻纏,自私狠毒。你與靜安皇妹、三王爺,着實一丘之貉。”

“你……”

寬大的帝王冕服下,安文帝氣得直跳腳。雖然來之前早已編好了理由,但無奈城牆上皇姐氣勢太盛。站在下面仰視,他自然地升起一股自慚形穢之感。

這次的確是他理虧,但上一次可不是,這江山本就該是他的。

“江山本該屬於皇兄。”

三王爺拱手作揖,支持姿態一覽無遺。這會他心裡正高興,天下的確屬於安文帝,但他這次逼孩子充當馬前卒,此事的確足夠爲人詬病。城樓上的皇姐一提此事,局面瞬間對他更有利。畢竟如此倒行逆施的安文帝,攻入金陵後突然暴斃,也更爲人可信。

想到這他餘光向旁邊不起眼的馬車看去,得虧這次帶出了微蓉,還是她有法子,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收買安文帝身邊人。這等心機,比他那個刻板的王妃不知強多少。

躊躇滿志的三王爺絲毫不知,羅薇蓉哪有那等本事,能收復安文帝身邊親信的,全是金陵城中運籌帷幄的德音。可一着不慎,如今她已是被人嚴密監控,自顧不暇。

不論三王爺作何想法,方纔他一言卻說出了安文帝的心聲。本來後者便隱約聽到傳聞,自己並不是太子親生,這也是他着急謀反的主因。萬一此事真被證明,那他這一輩子就是一場笑話。況且問鼎天下的權利,哪怕曾經有片刻享受,也會終其一生無法放手。

大齊江山本就該是他的,如今他奪回來又何錯之有。至於這些孩子,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爲君王盡忠死而後已。大不了他重回帝位後,着重照顧下慈幼局。

“對,燕京皇姐,這天下江山本就是朕所有。十幾年前藩王尾大不掉,朕力主削藩,也是爲撤銷王府後薄徭輕役,爲天下萬民。”

說完後安文帝長舒一口氣,終於說出來了。此刻他終於說服自己,何必理會那些傳言,帝王血脈又怎會輕易混淆,他就是高祖嫡長孫,名正言順的皇帝。

“天下本就是你的?”

城樓上的聲音並不高,甚至透着股無法掩飾的虛弱,但傳到安文帝耳中,卻不啻於頭頂一道驚雷。

“無知豎子,本非我皇族血脈,當年蒙高皇后仁慈養在宮中。太-祖憐太子早殤,將你充爲親孫,誰知你假傳聖旨登基不說,竟還意圖削藩,千方百計謀害皇室血脈。”

“父皇。”

“拜見陛下。”

城牆上,自燕京大長公主向下悉數拜服,山呼萬歲,而城牆之下,安文帝僵硬地站在那,徹底發不出聲音。

這事竟是真的……他當真不是朱家血脈。

其實理智下來,不難發現承元帝話中疑點頗多。當年太祖葬禮,諸藩王都曾進京祭奠,登基時他們也曾親自朝賀新帝。如若當時就只龍椅上是個冒牌貨,那會他們就反了,哪輪到安文帝騰出手來削藩。

可安文帝本身就沒多聰明,真聰明他也不會被人從龍椅上趕下來。他本就心中有鬼,臨近成功突逢變故,重重打擊下更是幾乎失去思考能力。待他日後想明白時,早已沒命,也沒有那權力可以去辯白。

承元帝此言一出,城牆上守城兵卒信心大振。與之相反,下面的叛軍則徹底呆住了。尤其是最先歸降的揚州刺史,這會得知自己投靠的竟然不是一直仰慕的女神高皇后之後,瞬間他有種頭朝下跌進茅坑裡的感覺——不僅憋得慌,喘口氣都覺得噁心。

故而當一幫農民打扮,卻舉着精良武器的兵卒突然從後面出現時,他想都沒想舉了白旗。

揚州刺史能舉白旗,有些人確是退無可退,比如說三王爺。雖然城牆上站着的是他父皇與皇姐,但他太清楚,他們先是帝王與公主,然後纔是父親與姐姐。以他這回所做之事,恐怕連圈禁都不能奢望。

如今他只能盡心去勸安文帝:“陛下,您準備多年,而對方呢?前面城牆上那些士兵壓根沒見過血,後面那羣烏合之衆更是多年未曾操練,此戰未必會敗。向來槍桿子裡出政權,一旦攻入金陵,又有誰敢去懷疑您?”

直到三王爺幾乎磨破嘴皮子,安文帝才從方纔的震驚中醒悟。這會他倒想明白了,憑什麼承元帝敢否認他皇室血脈的身份,分明當年登基時他也曾跪拜山呼萬歲過。

可他說出來已經晚了,就在他遲疑的這一會,叛軍一路最大的助力,揚州刺史,早已在投降不殺的口號中繳械,並以做刺史多年磨練出來的超高業務水準,麻溜地完成了受降儀式,甚至主動請纓回攻。

就算這會安文帝臉紅脖子粗地扯高嗓音辯白,揚州刺史也不再理他。後者本就對安文帝不感冒,方纔承元帝道出真相後,他站在城樓下的驚恐足以說明一切。刺史也不笨,這會投降,總比孤注一擲直到兵敗後要強。

少了揚州刺史,叛軍力量頓時大減。本來士氣如虹的叛軍,這會只能跟城牆上的新軍和印信調來前來支援,臨時組織起來的雜牌軍打成平手。

眼見戰事焦灼,遠方突然駛來一匹單騎,單騎上所懸旗幟,正是傳聞中悉數埋於雪崩下的西北軍。

“報,西北軍大勝,今已徹夜行軍回金陵勤王。”

“好!”

承元帝聲音恢復了元氣,本已初見疲勞的叛軍卻一蹶不振,他們對付面前軍隊已經夠費勁,更別提身經百戰的西北軍。這還打什麼?送死麼!

安文帝尤作困獸之鬥,西北軍怎麼可能回來?偏偏城牆上傳來少女的雀躍聲,成爲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羅煒彤手握望遠鏡,看清了來報信之人那張臉:“表哥,表哥回來了。”

當即她運動內力朝城樓下傳話:“表哥,我爹爹與兄長可還好?”

傳訊之人正是徐行知,羅行舟倒想來,可一路翻越雪山,因爲糧食不夠戰馬被殺了不少。最後權宜之下,只能派最爲熟悉地形的徐行知,騎最好的千里馬回來。

徐行知也累,但一路上支撐他不倒下去的最大目標,便是金陵的親人、尤其是嬌俏的小表妹。這會他準確辨認出表妹聲音,揮動旗幟打起旗語,同時略帶沙啞的嗓音大聲喊道:

“多虧了金陵城中支援,大家都好好的。”

原來陛下早就在暗中支持西北軍,整個西北軍完好的保存下來。如今連自己這邊的揚州刺史也投降,那這場仗還有什麼好打的。本以一蹶不振的叛軍,這會更是潰不成軍。

而相反的另一方卻是士氣大振,西北軍還在,那支虎狼之師身經百戰,他們來了咱們還有什麼可打的,沒軍功怎麼升官發財,回家怎麼跟老婆孩子交代。

衝啊……

雙方本就實力懸殊,先前因投鼠忌器而讓叛軍得寸進尺,這會有了帝王坐鎮沒有顧忌,平叛只是時間問題。

“終於結束了。”

城牆上羅煒彤看着下面焦黑的一切,時不時有大齊士兵推着車走過,將死去的兵卒運上平板車。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袁恪安慰道,看向她的眼中滿是溫柔,羅煒彤扭頭,兩人對視,彼此眼中皆有慶幸和輕鬆。

夕陽落下,將兩人身影在背後城牆上拉得很長,影子盡頭,她的釵環與他的髮絲交纏。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47章 多情敵第43章 上上籤第50章 正其名第87章 袁府立第73章 誓從軍第6章 怒反擊(下)第7章 離伯府第80章 噩耗至第66章 伯府變第66章 伯府變第50章 正其名第25章 錦繡裝第36章 見帝王第9章 孫肖祖第65章 菊花殘第53章 算總賬(下)第25章 錦繡裝第82章 疾暴露第45章 墮落人第1章 初相見第13章 憶前塵第22章 承元帝第74章 真相白第87章 袁府立第8章 錦繡坊第77章 親報復第82章 疾暴露第77章 親報復第36章 見帝王第42章 情緒變第37章 帝王贊第2章 麒麟玉第3章 下馬威第9章 孫肖祖第1章 初相見第83章 慈善事第52章 算總賬(中)第11章 霞光錦第74章 真相白第6章 怒反擊(下)第74章 真相白第24章 入族學第47章 多情敵第45章 墮落人第47章 多情敵第15章 爲侍妾第81章 應對之策第74章 真相白第42章 情緒變第11章 霞光錦第15章 爲侍妾第95章 箭在弦第28章 冰嬋紗第53章 算總賬(下)第6章 怒反擊(下)第59章 求外援第65章 菊花殘第14章 解心結第21章 流言起第67章 才子辯第78章 收產業第18章 暗相助第77章 親報復第81章 應對之策第85章 姻緣定第12章 背黑鍋第55章 塵埃落第28章 冰嬋紗第59章 求外援第62章 遇冷遇第23章 欲分家第73章 誓從軍第13章 憶前塵第88章 欲刺殺第82章 疾暴露第42章 情緒變第8章 錦繡坊第83章 慈善事第75章 終開竅第5章 怒反擊(上)第61章 民心向第36章 見帝王第32章 神轉折第79章 終定情第13章 憶前塵第11章 霞光錦第95章 箭在弦第22章 承元帝第24章 入族學第12章 背黑鍋第4章 初酬情第68章 帝王思第33章 惹官司第14章 解心結第10章 新閨蜜第37章 帝王贊第24章 入族學第2章 麒麟玉第69章 賣鋪子第44章 閣老薦
第47章 多情敵第43章 上上籤第50章 正其名第87章 袁府立第73章 誓從軍第6章 怒反擊(下)第7章 離伯府第80章 噩耗至第66章 伯府變第66章 伯府變第50章 正其名第25章 錦繡裝第36章 見帝王第9章 孫肖祖第65章 菊花殘第53章 算總賬(下)第25章 錦繡裝第82章 疾暴露第45章 墮落人第1章 初相見第13章 憶前塵第22章 承元帝第74章 真相白第87章 袁府立第8章 錦繡坊第77章 親報復第82章 疾暴露第77章 親報復第36章 見帝王第42章 情緒變第37章 帝王贊第2章 麒麟玉第3章 下馬威第9章 孫肖祖第1章 初相見第83章 慈善事第52章 算總賬(中)第11章 霞光錦第74章 真相白第6章 怒反擊(下)第74章 真相白第24章 入族學第47章 多情敵第45章 墮落人第47章 多情敵第15章 爲侍妾第81章 應對之策第74章 真相白第42章 情緒變第11章 霞光錦第15章 爲侍妾第95章 箭在弦第28章 冰嬋紗第53章 算總賬(下)第6章 怒反擊(下)第59章 求外援第65章 菊花殘第14章 解心結第21章 流言起第67章 才子辯第78章 收產業第18章 暗相助第77章 親報復第81章 應對之策第85章 姻緣定第12章 背黑鍋第55章 塵埃落第28章 冰嬋紗第59章 求外援第62章 遇冷遇第23章 欲分家第73章 誓從軍第13章 憶前塵第88章 欲刺殺第82章 疾暴露第42章 情緒變第8章 錦繡坊第83章 慈善事第75章 終開竅第5章 怒反擊(上)第61章 民心向第36章 見帝王第32章 神轉折第79章 終定情第13章 憶前塵第11章 霞光錦第95章 箭在弦第22章 承元帝第24章 入族學第12章 背黑鍋第4章 初酬情第68章 帝王思第33章 惹官司第14章 解心結第10章 新閨蜜第37章 帝王贊第24章 入族學第2章 麒麟玉第69章 賣鋪子第44章 閣老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