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

不管你有沒有本事,佔着茅坑就得拉屎。既然做了右丞相,上臺執政,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宋金戰局。中原地區已經丟失,自烏延蒲盧渾以下,幾十萬金軍將士全軍覆沒,這個爛攤子要怎麼收拾?更重要的是,南邊肯定不會滿足於僅僅收復中原,此後肯定還會有進一步的動作,怎麼應付?

金國朝廷裡的普遍意見是,講和。首先,南朝今非昔比,其軍力提升之迅速,是有目共睹的。南面有折彥質、韓臣忠、岳飛,西北還有個紫金虎,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其次,大金國這些年的確消耗得不輕。想當初起兵反遼攻宋之時,女真人簡直是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天下,那時候爲什麼打得那麼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那時候的女真軍隊是以戰養戰,作戰和掠奪是同時進行的。彼時的金軍就是一個武裝搶劫集團,這樣的軍隊最怕的就是,可着勁打了半天,結果顆粒無收。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現在女真勇士們已經不想打仗了,包括跟女真人關係最鐵的渤海人,也厭倦了無休止,無價值的戰爭。但你不想打仗就不打?你腳下站的可是人家的土地,人家能不日夜惦記着麼?

所以,就要講和。但講和得分情況,勢均力敵那叫議和,敵強我弱那叫求和,女真人這幾年雖然不順,但他們是絕對不會承認宋強金弱的,至多隻是勢均力敵而已。所以,對南朝不能求和,只能是迫和,所謂迫和,也就是敢戰方能言和。

這是什麼意思呢?南朝肯定不會滿足於收復中原和東京,他們下一步的目標,不用猜也知道,八成是山東。山東這地兒在這些年風水着實不太好,在宋金開戰以前,山東就已經是“盜匪滿野”了,在經歷戰亂一鬧,簡直成了不毛之地。

因此,金軍在該地區的兵力本來就很薄弱,要阻擋宋軍收復山東,僅憑目前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完顏亮遂建議,從燕雲地區抽調精兵強將入山東作戰,剎一剎南方的銳氣,最好是大家能坐到談判桌上來商量。金帝同意了這個方案,命完顏亮全權負責處理。後者動作倒也麻利,即刻抽調兵力,加強山東防務,就等着看是誰來碰釘子。

但光是加強防務不行,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想在山東戰場扳回一局,就必須要一個強有力的統帥來坐鎮指揮。想大金國起兵之初,那真是將星如雲,且不說什麼粘罕、斡離不、婁宿、銀術可等人,隨便拿出個萬夫長來,對付宋軍都是綽綽有餘。但時至今日,這些宿將們老的老,死的死,後頭起來的也不是說沒手段,但讓人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裡的,還真就沒幾個。

思來想去,完顏亮聽從朝臣建議,調一個人去山東,授予專權,要求務必重挫南軍士氣。這個人,就是徐衛的“老朋友”,耶律馬五。馬五在金軍陣營裡,絕對算是能打的。開玩笑,敢送一副枷給徐衛的人,能是軟蛋麼?只是,馬五時運不濟,因爲派系的問題被投閒置散多年,近來方得啓用,打了幾仗還算不掉金營名將的身價。金廷徵召,他也十分重視,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山東佈置防務,他就想着一個問題,來犯山東地界的會是誰?折彥質?韓世忠?還是岳飛?這三個人的名字,他是聽過的,俱是宋軍中獨擋一面的大將,不可小視。

耶律馬五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的對手,會是當今大宋天子的老丈杆子……

就在馬五趕到山東後不久,杭州方面也開始着手準備收復齊魯。不管是執掌大權的徐六,還是皇帝趙謹,對此事都非常上心。徐六上心是因爲山東如果光復,那麼大宋就把女真人的勢力徹底驅逐過黃河了。而河東有他堂弟在,基本上沒存在什麼問題,以後宋金爭奪的焦點,就在河北一地;趙官家上心,是因爲着急要兌現對皇后的承諾,盼着老丈人把山東收復,要封他一個郡王。

劉光國本人當然更上心,收復中原這麼大的功勞,他居然連半級也沒升,就給派了個淮南宣撫使的差遣,而且連“處置”都沒有,這讓他很不服氣。但不服歸不服,他也清楚,現在朝中說話作數的是徐良,人家已經把條件擺出來了,要封王,收復山東再說!

在劉光國看來,收復山東,那就是小菜一碟。宋軍剛剛光復了中原,士氣如虹,乘戰且之勇氣,拿下山東還不是手到擒來?因此朝廷命令一下,他就整編部隊,淮西軍改編爲神武左軍,調集糧草,收拾器械,只等着開春。

因爲這次作戰是北伐中原的延續,所以規模並不大。擔負收復山東任務的,甚至不是淮西軍的全部,只有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的嫡系,不包括李顯忠的部隊,不到四萬馬步軍。原計劃是三月下旬發動進攻,但劉光國等不了那許久,二月底就上奏朝廷要求進兵。話說得挺大,要收復齊魯全境,執敵酋獻於帝闕。

或許是受北伐勝利的鼓舞,朝中普遍對於劉光國持樂觀態度,徐六也認爲問題不大,遂同意其進軍。

興元府,徐衛改封武威郡王,詔命倒是下來了,但他官邸那塊“東莞郡王府”的牌匾還沒有來得及換。其實牌子什麼的都不重要,以他今時今日在川陝的地位,就是掛把草在門上,誰敢不把這地方當回事?

紫金虎主持川陝軍政多年,陝西是他的根基,自然苦心經營,勢力滲透到方方面面。就連從前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四川,他也安插了幾個心腹進去擔任要職。出征回來以後,他就琢磨着這川陝地區的大政方針得變一變了。

其實,這次西軍出征,雷聲大,雨點小,就已經說明一個問題。今後,發生大規模戰役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至少在短期以內是這樣。儘管那個作宰相的堂兄時常來書信,言必提以兩河爲下階段目標,但徐九卻不這麼認爲。另一場戰爭,可能就要開始了。

———————————————————————————————

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38章 佈防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八百七十二章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七十五章第97章 進京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155章 設伏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615章 養寇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14章 鐵浮屠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5章 阻擊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762章 淮西軍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七百五十一章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9章 劉子羽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328章 動粗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八百八十三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49章 佈局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498章 政變(上)
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38章 佈防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八百七十二章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七十五章第97章 進京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155章 設伏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615章 養寇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14章 鐵浮屠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5章 阻擊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762章 淮西軍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七百五十一章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3章 蔡大忽悠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9章 劉子羽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328章 動粗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八百八十三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49章 佈局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498章 政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