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攻克信州5

這時術虎刺罕,斡勒明,烏廷託赤、邵方傑幾人也都圍隴過來,斡勒明道:“石抹將軍,現在怎麼辦,信州怕是守不住了。”

石抹燕山一咬牙,厲聲道:“斡勒明,不許動搖軍心,現在城裡還有兩萬多大軍,這就說失利,也朱免太早了,你和烏廷託赤立刻下城,去抵擋進城的宋軍,一定要把他們趕出城去。其他人跟着我在城牆上守着,絕不能讓宋軍再前進一步了。”

*****在城外觀戰的宋軍見城門以經被攻破,都不禁歡呼起來,現在基本上是大局以定了,離完全佔領信州只是時間早晚的事了。

楊炎也鬆了一口氣,其實金軍善長的是野外騎戰,而防城的能力還是無法與宋軍相比。而且信州的守軍不少,他最但心的就是金軍會信州城外背城列陣和宋軍決戰,然後再利用騎軍在兩側迂迴包操,牽制宋軍。這樣一來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只用堅守幾日,金軍的援軍就會趕到。宋軍想要攻下信州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而一但龜守在城中,金軍不僅是棄長用短,而且在戰術上也背動得多。宋軍在技術上的伏勢也能得到充份的發揮。結果宋軍一鼓作氣,很快就攻上了城頭。

楊炎立刻下令,讓張師顏率軍去支援攻城的宋軍,又傳令到南北兩門的宋軍,告訴他們,西門以經被攻開,讓他們也立刻抓緊進攻,一口氣攻開三門,徹底佔領信州。同時又命令劉復武準備帶領騎軍,去追擊金軍的敗兵。

這時畢再遇在一邊道:“楊帥,現在信州以經被攻破,以末將看,應該趁着徽州的金軍還不知道信州城破。立刻就發兵幫助孟統制去取徽州,如果一舉攻下了徽州,就可以立刻沿長江東下,水陸並進,直取建康。”

楊炎點點頭,道:“畢統制說得不錯,我看就由你辛苦一趟,現在就立刻領兵出發,去攻取徽州。”

畢再遇領命之後。立刻帶領自己本部的一萬人馬出發去攻取徽州。然後楊炎又下令駐守建昌軍的劉寶立刻出兵,去取處州、溫州,爲將來從海上進攻臨安建立一個立足點。

這時張師顏以經率領本部人馬從城門殺進了信州城。斡勒明和烏廷託赤也從城牆上下來,本來金軍準備好的打算殺出城去衝殺一陣的三千騎軍,正在城門口集合。斡勒明和烏廷託赤見了也不顧許多,立刻指揮着騎兵,衝向殺進城的宋軍,希望利用騎兵的衝擊,來抵抗宋軍的進攻。

但兩人在情急之下,卻犯了大錯。因爲騎軍的衝擊力雖強,但必須在廣闊平坦的地方纔能發揮作用,而在城中狹小的街道上,金軍騎兵的優勢跟本就發揮不出來。

而張師顏率領宋軍殺進城中之後,立刻沿着城牆橫行展開。一部份宋兵立刻推進十輛刀車,在城門口前排成一排,迅速布成一條防線,牢牢的守住城門口,保正後面的宋軍能夠順利進城。而弓箭手進城之後紛紛爬上屋頂,各自尋找合適的位置,搶佔有利地形,掩護步軍進城戰鬥。其他宋兵進城之後,立刻迅速組成十餘人爲一組的戰鬥小隊,互相配合作戰,從各條街道向城裡齊頭推進。

論步下的白刃戰,金軍的戰鬥力並不比宋軍強,更何況巷戰也不是金軍善長的。城中的金兵跟本抵擋不住宋軍這樣富有層次的立體作戰,被殺得節節敗退。而金軍的騎兵這時卻顯得笨拙而遲緩,反而因爲騎在馬上,目標明顯,成爲累贅,被宋軍殺得紛紛落馬。而且有一部份宋軍以經由城裡向城牆上發動進攻,支援進攻城牆的宋軍。另一部份分別去支援南門和北門。

石抹燕山一見這樣的情況,也知道大勢以去,不可挽回,再是要遲疑,就會被宋軍包圍,不是戰死就是被俘。因此也只好下令從東門撤退。

劉復武帶領着五千騎也穿城而過,在後面窮追不捨。戰鬥打到現在,纔有他們發揮的機會,人人都攢足了力氣,追着金軍的後隊,槍剌刀砍箭射,追殺着金軍,痛打落水狗。一口氣追出三十餘里路,才收住了腳步。

本來石抹燕山等人逃出信州還有近一萬五千人馬,但被宋軍一陣追殺堵截,只剩四五千殘兵敗將,投奔到衢州而去。

這時宋軍以經徹底佔領了信州。楊炎下令人馬進城,處理善後事宜。雖然攻克信州算不上什麼輝煌的勝利,但是隻用了一天就攻破了城池,也是極爲難得。而且這一戰宋軍斬首近萬人,俘虜多達四千佘人,還奪取了三千多匹戰馬,糧食近萬石。而宋軍的損失還不足三千人,這個勝利可也不算小了。由其這時趙忱繼位之後的第一場對金作戰的勝利,在政治上其意義更是不可低估。

兩天以後,畢再遇派人傳來捷報,宋軍以經奪取了徽州。緊接着劉寶也從建昌軍發兵,攻取了浦城,正在繼續進攻處州。

這時赴江州上任江南東路招撫使的李寶正好途經信州,來見楊炎,首先對楊炎這一次出兵的勝利大加讚揚,兩人又商議了一下當前的形勢,認爲現在完全可以施行水陸兩路進軍的計劃,同時又約定了進軍的方案,然後李寶才告辭去了江州。

楊炎當即下令,畢再遇守徽州,曹勳守信州。高震去守浦城。分兵牢牢守住各路要地。自己立刻趕去廣州,面見趙汝愚和李公佐,商議從海上進軍的計劃。

*****臨安,皇宮。

大金皇帝完顏雍居中正坐,僕散忠義,紇石列志寧,孛撒,白彥敬、完顏長之,蘇保衡等主要將領分列左右。衆將以經有四五天沒有見過皇帝的面了,這一次完顏雍到是病得不輕。不過這時見完顏雍臉色紅潤,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心裡這才都安心了不少。

七 黑陽山 中十七大理使臣5十六 廣州4三新年1七十七劫後重聚(上)六摩尼教的滅亡4三十五平定叛亂(上)七十六中都叛亂(一)二十一麓山古剎十六掃平海盜6四爲民除害5七鬥智鬥力6一一三北征蒙古四 四川驚變2十五徐海心服7十一蒙古使臣(上)十一圍城打援5十五徐海心服1一一三北征蒙古五十一江淮首戰(四)一百奇襲黑林(上)七部署廣州4五十四初戰告捷(下)五逃亡8五十四初戰告捷(下)六公主傾情2十一聖旨2十八臨安的流言3一 出兵徐州 下四十八收復建康(上)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六掃平海盜3一一九吾圖撒合裡(下)二十九海上首戰告捷三新婚蜜月1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四漁人得利2三十九挑畔金軍七出兵大理7三十一新年有喜(上)十一征戰塔塔兒3六公主傾情6七十七中都叛亂(二)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八十餘波(下)十一聖旨2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四征戰山東3一一零重開議和(上)十四西夏軍的動向十五徐海心服3二十三和談破裂(下)十一圍城打援6五逃亡2五十四水陸並進八十餘波(下)九兵敗如山5一二一張鵠回京一 回家1九十四收復洛陽八十招之約2四十預料五 形勢突變 中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一 回家3七十七劫後重聚(上)一零三太湖平亂(下)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三十八風雪來臨十金國的陰謀(四)九楊炎歸來6十一征戰塔塔兒1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九戰象5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七部署廣州4一新朝氣像十四漁人得利7十一交趾臣服2十八臨安的流言2一二三對策(下)九十七招降十七大理使臣4一百入駐東京三十八蒙古內亂九 黃河 中十二大金太子2九戰象5七鬥智鬥力4八世外高人4六十七再勝西夏(下)三十三連盟定議八十一敗軍(上)八十八婚約四十六血戰(二)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八金國的陰謀(二)十一交趾臣服7
七 黑陽山 中十七大理使臣5十六 廣州4三新年1七十七劫後重聚(上)六摩尼教的滅亡4三十五平定叛亂(上)七十六中都叛亂(一)二十一麓山古剎十六掃平海盜6四爲民除害5七鬥智鬥力6一一三北征蒙古四 四川驚變2十五徐海心服7十一蒙古使臣(上)十一圍城打援5十五徐海心服1一一三北征蒙古五十一江淮首戰(四)一百奇襲黑林(上)七部署廣州4五十四初戰告捷(下)五逃亡8五十四初戰告捷(下)六公主傾情2十一聖旨2十八臨安的流言3一 出兵徐州 下四十八收復建康(上)七十七中都叛亂(二)十六掃平海盜3一一九吾圖撒合裡(下)二十九海上首戰告捷三新婚蜜月1十二闊亦田大戰5十四漁人得利2三十九挑畔金軍七出兵大理7三十一新年有喜(上)十一征戰塔塔兒3六公主傾情6七十七中都叛亂(二)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八十餘波(下)十一聖旨2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四征戰山東3一一零重開議和(上)十四西夏軍的動向十五徐海心服3二十三和談破裂(下)十一圍城打援6五逃亡2五十四水陸並進八十餘波(下)九兵敗如山5一二一張鵠回京一 回家1九十四收復洛陽八十招之約2四十預料五 形勢突變 中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二十二兵制改制(下)一 回家3七十七劫後重聚(上)一零三太湖平亂(下)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三十八風雪來臨十金國的陰謀(四)九楊炎歸來6十一征戰塔塔兒1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九戰象5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七部署廣州4一新朝氣像十四漁人得利7十一交趾臣服2十八臨安的流言2一二三對策(下)九十七招降十七大理使臣4一百入駐東京三十八蒙古內亂九 黃河 中十二大金太子2九戰象5七鬥智鬥力4八世外高人4六十七再勝西夏(下)三十三連盟定議八十一敗軍(上)八十八婚約四十六血戰(二)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八金國的陰謀(二)十一交趾臣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