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荒唐皇子(一)

王世充聽到這裡,突然想到了些什麼,眼中綠光一閃:“就地徵發蜀郡的兵馬?那這次討伐爲什麼不象以前那樣,由親王兼任行軍總管呢?南寧州離巴蜀這麼近,按說應該是由蜀王楊秀親自掛帥的吧。”

李靖站起身,警覺地看了一眼門外,搬起凳子坐到文案的對面,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低聲道:“行滿,你當真不知蜀王這些年裡在蜀地的所作所爲嗎?現在拋開太子不說,最讓皇上失望的,就是蜀王和秦王了,可能蜀王還要更過份一點。”

王世充對於遠在蜀中的楊秀並不是太瞭解,但對秦王楊俊的事,倒是知之甚詳:

當年楊俊在平滅南陳之後,性情大變,也開始變得追求享受起來,本來楊堅把他安排在揚州總管的位置上,而讓楊廣回到了幷州總管,顯然是對自己這個三兒子更加看重,希望他能鎮住江南,可這位秦王殿下卻被南朝的奢靡之風所吸引,徹底地腐化墮落,在揚州大興宮室,不理政事。

楊俊作爲皇子,手藝倒是很靈巧,常常親自運斤使斧,製作出精工巧妙的器物,都用珠玉裝飾起來。他爲妃子作七寶冪羅,沉重得沒法戴,得用馬馱着而行。徵用民夫,無休無止。設置渾天儀,測景表。又建造水殿,用香粉塗飾牆壁,玉砌金階,樑柱楣棟之間,繞置明鏡,中間飾以珠寶,極盡晶瑩華飾之美。

楊俊還常常和賓客妓女在水殿之上歌舞作樂,那副淫蕩無恥的樣子,活脫脫就是王世充現在開的極樂山莊趴體大會。完全不理政事。結果上行下效。鎮守建康的於仲文和宇文愷也趁機倒賣軍糧,終於釀成江南大亂,事後楊俊被追究責任,免除了揚州總管一職,徵還京師。

可這位秦王殿下回了京師後還不消停,繼續縱慾無度,他嫌來王世充的極樂山莊掉價,直接花錢從極樂山莊買了好幾個花魁頭牌。回秦王府尋歡作樂,這一行徑終於引起了他的正妻,博陵崔氏之後,當朝重臣崔弘度之妹,秦王妃大崔氏的妒忌與憤怒。

崔弘度乃是北方大族博陵崔氏的後人,在北方一向有五姓七家之說,滎陽鄭氏、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爲五姓七家。都是漢族的頂尖高門氏族,祖上均可上溯到先秦兩漢時期。

其中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的祖先是親兄弟,那個假扮成曹操面見匈奴使節的崔琰就是清河崔氏的始祖。

這些大家族間互相通婚,累世交好。各自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使經歷了數百年。仍然在北方一帶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即使是當今的皇室家族,也同樣需要這樣的聯姻,因此楊堅早早地安排了第三子秦王楊俊同這崔弘度的妹妹結了婚。

至於這崔弘度,祖父做到過北魏的司空,父親做到北周的州刺史,自己則長年鎮守原州(今寧夏固原一帶),任行軍總管,專門防禦北方的突厥。

在楊堅還是北周的丞相,沒有改朝換代時,北周重臣,柱國大將軍尉遲迥起兵反抗楊堅,崔弘度的一個妹妹嫁給了尉遲迥的兒子,是親家關係,但仍然站在了楊堅一方去平叛,最後親手逼得尉遲迥自殺。

此後崔弘度長年鎮守原州,在開皇三年的突厥入侵中立有戰功,楊堅也因功將其另一個妹妹許配給了秦王楊俊爲王妃,稱爲大崔氏。

崔弘度在開皇九年的滅陳戰役時曾被調到楊素的麾下,兩人官位相當,但崔弘度的資歷要比楊素更老,楊素給他下的令他多數是置若罔聞,而楊素對他卻很包容與尊敬。

就在幾個月前,崔弘度的弟弟,也就是王世充現在的直接領導,兵部侍郎崔弘升之女許配給了晉王的長子----河南王楊昭,當上了王妃,稱之爲小崔氏。崔弘度逢人就說,自己崔家一門二妃,尊崇富貴無以復加。

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秦王楊俊的妃子大崔氏,性極善妒,而秦王楊俊又跟他的兩個哥哥一樣,骨子裡是個花心大羅卜,當年他在揚州當總管的時候,大崔氏留守大興的秦王府,眼不見爲淨,現在楊俊回了大興,竟然還公然地買回美女回府上夜夜**,大崔氏年過三十之後,色衰愛弛,眼看自己的丈夫將自己無情拋棄,另尋新歡,一氣之下竟然在楊俊的瓜果中下毒,導致楊俊一病不起。

楊堅與獨孤皇后本來因爲楊俊的驕奢淫逸一直在生他的氣,不想見他,但看他病成這樣又讓他在仁壽宮裡養病。只是楊俊中毒已深,命不久矣,上個月大崔氏投毒之事曝光,皇上龍顏大怒,當即下令賜死大崔氏,楊廣這個優秀的演員更不是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馬上讓楊昭主動上表,要求把小崔氏送回崔家,以示對皇爺爺的堅決支持。

崔弘度一向倚老賣老,不遵號令。仗着自己同時是關隴軍功貴族和漢人五姓七望的雙重身份,連楊素也不放在眼裡,崔家的女人也都是這種目中無人的個性,那大崔氏都已是中年婦人,仍這麼能吃醋,丈夫另尋新歡後她就毒殺親夫,由於事關秦王,神仙也救不了她,現在崔家上下也終於意識到情況的嚴重,這些天來是閉門謝客,連崔弘升也是告假回家,上本請辭。

王世充想到這秦王的悲劇,嘆了口氣,說道:“自作孽,不可活啊。秦王太讓人失望了,只是這蜀王長年出鎮巴蜀,又有象元巖這樣的重臣輔佐,再怎麼也不至於比秦王更過份吧。”

李靖搖了搖頭:“蜀王殿下的過份程度,比起秦王殿下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段讓王世充目瞪口呆的王子傳奇,就此徐徐展開:

楊堅登基時,有感於北周的宗室不出鎮地方,導致皇族的實力太弱,最後滅亡的教訓,於是把自己的幾個兒子都分封到各地。楊秀就被封到了蜀地,當時他只是個八歲的孩子,楊堅特地派了以忠誠耿直聞名的元巖去輔佐他。

這元巖乃是北周的大臣,年輕時就喜歡讀書,注意培養自己的名節,與渤海的高熲和太原的王韶是很好的朋友。後來入北周爲官時,幾次對着皇帝犯顏直諫,勸阻皇帝因怒而誅殺大臣的行爲。

這導致元巖多次被免官,有一次更是被北周宣帝命令太監在朝堂之上對其掌嘴,然後奪官下獄。即使如此,耿直進諫的性格仍然不改。

到了大隋代周後,楊堅升其爲兵部尚書,又將其晉爵爲平昌郡公。元巖爲人威嚴穩重,通曉世事,每次上奏表,議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談,一臉莊重之色,在朝庭上進諫,當面駁斥,也沒有任何顧慮。不止是朝中的大臣,就連楊堅本人都對他非常尊敬,甚至還有些畏懼。

後來楊堅把諸子分鎮四方,由於當時皇子們都很年幼,因此特地挑選了一些重臣前去輔佐,元巖就被派去輔佐蜀王楊秀。

臨行前楊堅還特地拉着元巖的手感慨道:“以您的才華,本來應該是做宰相的,委屈您去輔佐我的兒子,就象漢初的丞相曹參去輔佐齊王劉肥一樣,實在是過意不去。”

楊秀在蜀地的時候,幼年起就很頑劣,曾經捉了不少少數民族的蠻人進宮當太監,又試圖把死囚剖腹挖心,取膽爲藥。元巖到任後,多次嚴厲地制止過這種行爲,而楊秀也怕了元巖的那張不怒自威的臉,不敢再做這樣的事。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老將斷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私會張須陀(一)第二千二百四十七章 決勝的突擊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65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裴家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臨時夫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打開心扉(三)第二千零三十八章 全線進攻第二千五百四十七章 背城列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長孫家的內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雙簧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脣槍舌劍第七十三章 寒夜挖墳第九百八十七章 強渡的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六十章 世充亂入(三)第四百零九章 逼問東宮(二)第二千六百一十三章 示弱誘敵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山谷殺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智勝李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改革府兵制第八百零九章 箭石風暴第六十一章 塵埃落定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你的想法與朕完全一樣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徐蓋挑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流亡他鄉第二千三百五十五章 慟哭三軍俱縞素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周法尚掛帥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攤牌魏徵第二百一十七章 閩越攻略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戰場分析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叛軍軍議(32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劃分地盤(23更)第二千六百零七章 滾石殺陣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收買(39更)第九百三十一章 深夜進宮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鐵騎蹂陣第二千五百二十一章 以身作餌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來六郎的謀略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準備攻城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咬金離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趕盡殺絕(二)第二十二章 領命出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汗之怒(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李大亮獻策(27更)第六百章 漢王軍議(二)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反敗爲勝?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海賊登陸第八百六十六章 楊暕的罪行第九百六十八章 告黑狀第二千三百三十七章 誘敵之策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蕭皇后的定心丸第一百零四章 複議(二)第五百六十章 范陽遇故知第三百零五章 慕容往事(一)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驕狂悍將(35更)第二千二百七十五章 陰風借鬼兵感謝網友22279771的長評,順便回覆幾個細節與設定: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屠殺內馬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長期合作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宋兵大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牢之宴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四百二十九章 貓鬼疑雲(十二)第二十章 王世積的盤算第二千三百六十一章 魏徵論軍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南蠻戰議(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跟蹤追殺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新的交易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國冼夫人(一)(一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長白山上知世郎第二百八十章 趙郡李氏(一更)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驍果軍在江都的性福生活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攻城前夜第二千六百四十八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百三十一章 嶺南政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南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血戰東衡州 (四)(二更)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徐蓋獻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伏兵盡出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沈光入城(58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致命的刺客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搶灘登陸 (67更)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威武不能屈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影帝李密第二千二百二十六章 收買邴元真(八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你死我活第二千四百一十七章 李唐平叛第二千零七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李世民的破局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冰冷寒夜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雁門之圍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老將斷後第三百六十五章 私會張須陀(一)第二千二百四十七章 決勝的突擊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65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裴家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臨時夫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打開心扉(三)第二千零三十八章 全線進攻第二千五百四十七章 背城列陣第七百九十七章 長孫家的內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雙簧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脣槍舌劍第七十三章 寒夜挖墳第九百八十七章 強渡的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六百六十章 世充亂入(三)第四百零九章 逼問東宮(二)第二千六百一十三章 示弱誘敵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山谷殺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智勝李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楊廣問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改革府兵制第八百零九章 箭石風暴第六十一章 塵埃落定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你的想法與朕完全一樣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徐蓋挑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流亡他鄉第二千三百五十五章 慟哭三軍俱縞素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周法尚掛帥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攤牌魏徵第二百一十七章 閩越攻略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戰場分析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叛軍軍議(32更)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劃分地盤(23更)第二千六百零七章 滾石殺陣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收買(39更)第九百三十一章 深夜進宮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鐵騎蹂陣第二千五百二十一章 以身作餌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來六郎的謀略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準備攻城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咬金離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生擒悍將第三十九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五十三章 趕盡殺絕(二)第二十二章 領命出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汗之怒(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李大亮獻策(27更)第六百章 漢王軍議(二)第二千三百零九章 反敗爲勝?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海賊登陸第八百六十六章 楊暕的罪行第九百六十八章 告黑狀第二千三百三十七章 誘敵之策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蕭皇后的定心丸第一百零四章 複議(二)第五百六十章 范陽遇故知第三百零五章 慕容往事(一)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驕狂悍將(35更)第二千二百七十五章 陰風借鬼兵感謝網友22279771的長評,順便回覆幾個細節與設定: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屠殺內馬軍第五百二十七章 長期合作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宋兵大敗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牢之宴第二千一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四百二十九章 貓鬼疑雲(十二)第二十章 王世積的盤算第二千三百六十一章 魏徵論軍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南蠻戰議(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跟蹤追殺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新的交易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圍三缺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國冼夫人(一)(一更)第九百五十一章 長白山上知世郎第二百八十章 趙郡李氏(一更)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驍果軍在江都的性福生活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攻城前夜第二千六百四十八章 與時間賽跑第二百三十一章 嶺南政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南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血戰東衡州 (四)(二更)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徐蓋獻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伏兵盡出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沈光入城(58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致命的刺客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搶灘登陸 (67更)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威武不能屈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影帝李密第二千二百二十六章 收買邴元真(八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你死我活第二千四百一十七章 李唐平叛第二千零七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李世民的破局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冰冷寒夜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雁門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