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立秋

八月一到,立秋的日子也不遠了。楚家寨這裡卻一點秋意都沒有,太陽反而更加猛烈。不過,好在楚家寨這地方地處高山地帶,山風陣陣,也就沒有別處地方那樣,難於忍受這種天氣。加上雲開大山的氣溫調節,其實楚家寨這兒終年都不會如其他南方地區一樣,酷熱難忍。

“這些知了叫得更厲害了。”坐在門口龍眼樹下乘涼的葉繼生說道,大樹下乘涼,感覺就是好。

周福榮是乾脆在躺椅上睡着了,這個時候,要是有點風伴隨,很容易讓人犯困的。而楚家強,這傢伙是每到這個時候,必定要打瞌睡一會兒的。這已經是一種習慣,很難改的。

有人說,在春天,天氣回暖,人就容易犯困,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但同樣,炎熱的時候,有涼風,同樣會催眠人。

“呵呵!立秋過了,這些知了脫殼而出的日子也所剩不多。脫了殼之後,它們就又要藏回泥土下,自然就開始不要命叫了。”文教授笑道。

另外,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爲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着,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他跟付盛林就在這裡烹茶,兩人美美地喝着楚家強家裡的千年古茶,有養神之功效,自然也就不會感覺睏意。

“今天什麼日子?不會就是立秋吧?”陳武突然問道。

付盛林苦笑:“你們這些年輕人,雖然人生時間還有很多,但也應該留意時間呀!今天就是立秋,秋老虎來了呀!”

只有留意時間的人,纔會感覺到時間的飛速流逝,才能更加珍惜時光。然而,這羣傢伙,連同楚家強,一個個都不喜歡看時間,餓了就知道,吃飯的時間要到了。

“好快呀!在這裡,就感覺不到。”葉繼生感嘆道。他們感覺春天才剛過,這秋天就準備來了。

“這裡是南方,那裡那麼容易感覺到?就是北方,也可能沒什麼感覺。只有那些有梧桐樹的地方,這個時候,梧桐樹的葉子開始轉黃,會有葉子開始掉下來,人民纔會有感覺。”付盛林開口道。

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說的,就是梧桐樹的葉子落了,就表明,秋天的腳步近了。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然而,這裡說的禾穀是中部地區的。那兒的早稻才成熟,這個時候就忙着收割,然後迅速再次耕種。

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裡,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不過,在楚家寨這裡不適用。這裡的禾苗已經長起來了,稻穀早就曬乾。這裡,地處比較特殊,是水稻一年兩熟跟一年三熟的轉折地區。因此,水稻種植兩季,以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農田空置,但種植三季,又顯得略有不足。

在這裡,你真正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可能就要等人十一月份。那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冬天都過了差不多一半了。

“相對於農民來說,這個時候是最需要雨水的時候。”文教授說道。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另外,茶園秋耕要儘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

“秋天好呀!涼爽不說,那時候是野味最肥膘的時候,可以出去打獵了。”陳武第一時間就想起打獵。

以前,每到那時候,都是三五成羣的朋友,帶着獵槍等上山打獵,下河釣魚等等。可以說,秋天纔是最好的日子。活動很多不說,而且不像春天那麼多雨,夏天那麼炎熱,冬天那麼寒冷。

文教授等人雖然是生物學家,但對傳統的打獵並不反感。正如陳武說的,這個時候,是野味長肥膘的時候,同時,也是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爲越冬做準備。

當然了,在吃肉補能之餘,也要注重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候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爲主。

“立秋應該也是傳統一個重要日子吧?奇怪,楚家寨怎麼沒有動靜?”葉繼生等人說道。

文教授等老人家則是無奈地說道:“你們一個個躲在家裡,人家有活動,你們也不清楚啦!今早,廟裡就熱鬧起來,沒看見你們勝民叔也殺雞拜神了嗎?”

陳武等人呃的一聲,他們以爲那是平常時候的殺雞,所以沒有太留意。在農村,就算不是節日,殺雞也得先在門口拜一拜祖宗跟菩薩先,他們已經習以爲常了。

瞭解歷史的人,就知道,古代立秋之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並下令武將開始操練士兵,以保家衛國。同時,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以慶祝。

第802章 卷子不見了第746章 生物防治法第669章 雙頭蛇第679章 祈子活動第39章 再臨種子店第725章 大膽老鼠第580章 神奇氣功第233章 偷襲第781章 途中建議第95章 看風水第443章 榆錢第134章 鷯哥第464章 螞蝗第760章 養狗前景第796章 保護單位第762章 又是猴子惹的禍第616章 滿山野果第830章 猴子貸款第652章 中藥培植第509章 盜獵第405章 貪心的猴子第624章 看相第303章 銀巖頂(上)第787章 黃館主的“陰謀”第434章 兩個麻煩第47章 拜神第475章 三足金蟾第394章 挖野菜第85章 剪枝第812章 哪個缺德的?第536章 獎盃第747章 油菜花第270章 滅鼠記(2)第640章 摘板栗第85章 剪枝第690章 屎殼蟲第762章 又是猴子惹的禍第699章 猴子的離開第773章 博物館來人第498章 生活常識第20章 搭瓜棚第786章 柴窯瓷器第528章 稻草堆第731章 猴子多事第763章 留守孩童第297章 收蜂第553章 九針敷體陣第809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第83章 雞鴨苗第74章 青竹蛇第740章 傾巢而出第523章 白蛇第717章 淳淳誘導第91章 楊寡婦的勸說第77章 修路第259章 胡靜的驚訝第743章 吃酸第803章 挖藕第565章 雪雕救人第67章 萬老的到來第828章 年夜飯第488章 巨熊打球第498章 生活常識第286章 挖竹筍第87章 曖昧飯局第446章 寫生第236章 比鬥第121章 雪雕綁架第460章 升國旗第273章 交通問題第343章 種羣鬥爭第192章 宣傳長廊第444章 愚人節第519章 雕琢第685章 上刀山第21章 全村進山第567章 九龍壁第628章 雞屎藤第210章 熱銷第98章 震驚第651章 太子黨的糾結第592章 春宮第821章 臘肉第561章 癌症第99章 老虎的消息第405章 貪心的猴子第590章 小人書第348章 喝醉的魚第818章 洗車第322章 外出第550章 出發第568章 揭發扔垃圾第782章 禽流感第816章 城區改造第753章 蛛絲馬跡第788章 田中一郎的野心第832章 前景第798章 公務員考試第754章 死而復生
第802章 卷子不見了第746章 生物防治法第669章 雙頭蛇第679章 祈子活動第39章 再臨種子店第725章 大膽老鼠第580章 神奇氣功第233章 偷襲第781章 途中建議第95章 看風水第443章 榆錢第134章 鷯哥第464章 螞蝗第760章 養狗前景第796章 保護單位第762章 又是猴子惹的禍第616章 滿山野果第830章 猴子貸款第652章 中藥培植第509章 盜獵第405章 貪心的猴子第624章 看相第303章 銀巖頂(上)第787章 黃館主的“陰謀”第434章 兩個麻煩第47章 拜神第475章 三足金蟾第394章 挖野菜第85章 剪枝第812章 哪個缺德的?第536章 獎盃第747章 油菜花第270章 滅鼠記(2)第640章 摘板栗第85章 剪枝第690章 屎殼蟲第762章 又是猴子惹的禍第699章 猴子的離開第773章 博物館來人第498章 生活常識第20章 搭瓜棚第786章 柴窯瓷器第528章 稻草堆第731章 猴子多事第763章 留守孩童第297章 收蜂第553章 九針敷體陣第809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第83章 雞鴨苗第74章 青竹蛇第740章 傾巢而出第523章 白蛇第717章 淳淳誘導第91章 楊寡婦的勸說第77章 修路第259章 胡靜的驚訝第743章 吃酸第803章 挖藕第565章 雪雕救人第67章 萬老的到來第828章 年夜飯第488章 巨熊打球第498章 生活常識第286章 挖竹筍第87章 曖昧飯局第446章 寫生第236章 比鬥第121章 雪雕綁架第460章 升國旗第273章 交通問題第343章 種羣鬥爭第192章 宣傳長廊第444章 愚人節第519章 雕琢第685章 上刀山第21章 全村進山第567章 九龍壁第628章 雞屎藤第210章 熱銷第98章 震驚第651章 太子黨的糾結第592章 春宮第821章 臘肉第561章 癌症第99章 老虎的消息第405章 貪心的猴子第590章 小人書第348章 喝醉的魚第818章 洗車第322章 外出第550章 出發第568章 揭發扔垃圾第782章 禽流感第816章 城區改造第753章 蛛絲馬跡第788章 田中一郎的野心第832章 前景第798章 公務員考試第754章 死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