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章 夜未央

夜未央。

皇帝站在洛陽宮裡新修建的高達百丈的觀星樓上,這座由打入冷宮的閻妃設計,由其兄弟閻立本閻立德主持修建的觀星樓,可謂是建築史上的又一奇蹟。

高聳入雲,離地百丈,在夜晚的時候,人站在樓上,真彷彿已經登上天。

夜風吹動皇帝身上的衣襟,衣袂拂過皇帝的臉龐。

三十六歲的皇帝感嘆着人生已經過半。

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二十年,往事一幕幕的在腦中閃過,有些甚至已經模糊不清了。

“聖人,摘星樓高風寒冷,小心着涼。”內侍監提醒。

馮力士已經因年老多病而辭去內侍監一職,他因患有風溫關節病痛,現在皇帝恩賜他到南京金陵去養老了。接替他的宦官是近年來表現出衆的韋忠賢,這位曾經任過渤海艦隊押船使的宦官,有武功,也靈巧,一路晉升,終於成爲了內侍太監,在任已經幾年,表現還不錯。

皇帝居高臨下,俯瞰着整座洛陽城。

夜晚星空下的洛陽城,多數坊區已經陷入黑暗寧靜之中,但也有幾條熱鬧的商業大街依然是燈火通明,這是夜不收市的洛陽夜市,洛陽城中的幾十萬百姓,每天晚上都會有成千上萬睡不着的人來到這裡,吃宵夜、逛夜市、喝酒看舞等。

目光往西,遠處漆黑一片。

皇帝知道在那遙遠的萬里之外,太子正在北庭碎葉川。

那裡還有皇帝的一個兄長,還有另一個兒子也在。

轉身回到樓中。

韋忠賢便讓人關閉窗門,門關上,外面的風也被攔在了外面,不過皇帝御案前有一面大窗,卻是以透明的琉璃製成,坐在屋裡,依然能夠看到夜空和洛陽城。

皇帝的桌案上還擺着許多簡報。

雖說皇帝才三十多歲,但羅成卻不是楊堅楊廣父子那種勤政的皇帝,他從不會批奏章到深夜。

做爲皇帝,他始終認爲自己只是這個帝國的掌舵人,負責大方向就好。

政事堂、翰林院,這纔是朝廷政府。

朝廷內外事務,都是自有制度,有規定的流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三衙諸軍衛,以及六京九府三十六道二百七十郡,一千八百縣,如此諾大的天下,若是事事皆由皇帝處置,那皇帝就算是整天不吃不喝的理政也是幹不完的。

地方由道郡縣鄉四級,鄉下有裡村保甲。

道爲朝廷中央分擔了許多地方管理事務。

而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監諸衛也各按職責管理一塊。

重要的事務再由府院負責。

極重要的事情,纔會報呈皇帝,由皇帝決策,或是在御前會議上,由重臣們商議。

此外,皇帝都是讓政事堂宰相們票擬,然後翰林院大學士們批紅。

秘書省的秘書郎們則會把這些票擬批紅的奏章,摘錄提煉,然後抄錄一起,形成一片簡報送呈皇帝。

如此一來,每天成千上萬的奏章,彙集到皇帝面前的,也就是一份最多萬言左右的報紙,每件事情頂多一句話,一些不重要的事情甚至都不會送到皇帝面前。

而且那些歷次科舉考試考出的狀元郎們出任的秘書郎們,還會替皇帝把這方方面面的事務,給分門別類,讓皇帝更加省心省事。

既能減少案牘奏章上花費的時間,又不會耽誤事情。

皇帝拿起簡報又讀起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的迅速快讀,這一次皇帝速度放慢了一些,甚至對一些關注的內容拿筆在上面畫線畫圈,甚至在邊上做出了簡單批示評語。

等將一萬多字的簡報第二次看完,皇帝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剛纔圈劃的地方。

做爲秘書監的于志寧立馬上前,拿起簡報,“臣馬上讓人跟進。”

于志寧是在原秘書監王珪升任宰輔後接任的,他是隋朝太師於謹的曾孫,名門大族出身,又有才學。

“朕圈記、批示的內容,轉給政事堂和翰林院,讓他們傳閱,重新考慮下處置方案,回頭,記得再結果再上報給朕。”

“臣遵旨。”于志寧點頭。

一份簡報萬餘字,朝廷和地方上的許多奏章,一般就是一句話記錄在上,格式一般就是發生了什麼事,地方如何處置,府院如何處置意見,然後呈到皇帝這裡。

皇帝要是對這事處置沒意見,則只是閱後許可,連個可字都不用寫。但如果皇帝對這件事情產生興趣,或是對府院處置有意見,那麼他會用他特有的幾種圈記符號,來表示他對事情的不同關度程度,或是直接批文示下。

于志寧做爲秘書監,手下有一大羣狀元郎出身的秘書郎,這些人都是歷屆科舉之尖子,每天負責這份簡報,自然也是十分用心,不敢有半點差池。

但相比起政事堂和翰林院的那些宰相大學士們,卻又輕鬆多了。

要知道這每天萬把字的簡報,可是從每天成千上萬份的奏章上提煉抄錄下來的,許多一般的章折都是根本就沒抄上簡報,不用浪費皇帝時間。但是這些奏章,府院卻都是要一一處置的,好在翰林院分掌軍事,分擔了宰輔們很多壓力。

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事務確實是太多了。

各種日常的,還有各種突發的,這讓政事堂九位宰相,翰林院九位大學士們忙的焦頭爛額,好多位宰輔甚至連兩任六年都沒有幹滿,就請辭外任,或是乾脆因病退居二線了。

實在是事務多,壓力大。

南方荊湖改造工程還在繼續,目前有些成效,但是距離十期完工還依然遙遠,偏偏最近荊湖暴雨成災,長江開始漲水,荊湖雖然經過幾期工程得以疏通了許多,但若是暴雨繼續,依然還是會形成水災。

當然,長江洪水,不僅僅是影響到荊湖兩岸地區,下游的江西、淮南、江東三路,也一樣面臨着極大的防洪壓力。

哪怕是朝廷年年防洪修堤,在江淮下游地區,依然設立了許多個泄洪區,爲的是以應對那些幾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大洪災,一旦堤壩承受不住,就只能向泄洪區開閘放水,淹沒部份地區,來緩解險情。

雖說棄小保大,是不得已爲之,可泄洪區若是淹沒,也一樣會造成無數人家園成澤國,無數百姓將成爲災民。

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680章 連殺三相第1502章 欲加之罪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1423章 偉大的羅馬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705章 退位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415章 承製拜封,先斬後奏第874章 李二投河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276章 百里奔襲第1507章 長卿不爭第1033章 神之子民有高低第77章 羅士信第695章 暗夜兵變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1463章 兵鎮漠北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1264章 十年西域兵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228章 上門惡犬第524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10章 上堂領賞第1246章 東屠第327章 妒忌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260章 狼妻第515章 軍生怨氣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1088章 郡國並立西山道第254章 第一團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1442章 海外殖民地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374章 薩水第115章 縣令許親(謝秋懷夢涵萬賞!)第853章 五娘子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636章 英雄惜英雄第1504章 殺伐第934章 青苗法第587章 羅帥萬歲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710章 五鳳第904章 遷都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702章 擁立第205章 魚俱羅第3章 叔寶兄,我來也第288章 襄陽侯第1260章 狼妻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694章 說客武士彠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1059章 絲路重開公主至第409章 忠武王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108章 鋒芒畢露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1415章 頭鐵失智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365章 賜劍第1258章 大司馬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1365章 失守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827章 虎父犬子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336章 驅逐宇文化及第731章 驚變玄武門第899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1316章 黃河灘第219章 訂親第1332章 不想當宰相的狀元郎不是好秘書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723章 忠武軍登陸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1110章 南海三王第375章 乙支文德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896章 斬草除根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331章 老狗第635章 馬邑三雄第610章 孤膽英雄長孫無忌第646章 爲誰而戰
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680章 連殺三相第1502章 欲加之罪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1423章 偉大的羅馬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705章 退位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415章 承製拜封,先斬後奏第874章 李二投河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276章 百里奔襲第1507章 長卿不爭第1033章 神之子民有高低第77章 羅士信第695章 暗夜兵變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1463章 兵鎮漠北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1264章 十年西域兵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228章 上門惡犬第524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10章 上堂領賞第1246章 東屠第327章 妒忌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1260章 狼妻第515章 軍生怨氣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1088章 郡國並立西山道第254章 第一團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1442章 海外殖民地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374章 薩水第115章 縣令許親(謝秋懷夢涵萬賞!)第853章 五娘子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636章 英雄惜英雄第1504章 殺伐第934章 青苗法第587章 羅帥萬歲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710章 五鳳第904章 遷都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702章 擁立第205章 魚俱羅第3章 叔寶兄,我來也第288章 襄陽侯第1260章 狼妻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694章 說客武士彠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1059章 絲路重開公主至第409章 忠武王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108章 鋒芒畢露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1415章 頭鐵失智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365章 賜劍第1258章 大司馬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1365章 失守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774章 投降也有講究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827章 虎父犬子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336章 驅逐宇文化及第731章 驚變玄武門第899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1316章 黃河灘第219章 訂親第1332章 不想當宰相的狀元郎不是好秘書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723章 忠武軍登陸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1110章 南海三王第375章 乙支文德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896章 斬草除根第361章 昏招迭出第331章 老狗第635章 馬邑三雄第610章 孤膽英雄長孫無忌第646章 爲誰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