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第605章 千秋彪炳

第605章 千秋彪炳

陳正泰的話,是有道理的。

李世民頷首點頭。

他顯然對此感同身受。

高句麗數百年來,不斷的壯大,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中原王朝,不是沒有對它進行過攻擊。

不知多少雄主,發動過與高句麗的戰爭。

而這些戰爭,無一不是沒有達到最終的戰略目的,即便在戰術層面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可總體而言,都失敗了。

此次李世民親征,對於這一點,也格外的印象深刻,他終於知道隋煬帝爲何失敗了。

此地遠離中原的核心區域。

格外的寒冷,氣候很惡劣。

最無語的卻是,遼東郡倒也還好,可這高句麗的疆土,卻是因爲千山山脈,將遼東和高句麗的腹地樂浪郡一分爲二,這就導致……它的腹地易守難攻。

不只如此,此地因爲地處偏僻,民風彪悍,一旦發動戰爭,便可徵發無數的將士。

可怕的是……這地方雖然苦寒,可是地裡卻還是能長出不少的糧食來的,有了糧食,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口。

一般情況之下,苦寒之地人口都稀少,無法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不過是一羣鬆散的部族。

天氣惡劣的地方,民風固然彪悍,可往往是一馬平川之地,一旦用兵,可以很快結束戰爭。

而這地方,偏偏大山縱橫,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於是這就變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

地方偏僻,對於任何一個王朝而言,對其發動戰爭,就免不得花費巨大,而且補給線過長,可偏偏對方可以藉助大山和大河來守,堅壁清野,可以生生將你耗死。

山多的地方,往往人口稀少,問題是這高句麗的人口還真不少,足以徵發數十萬人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這就意味着,你遠征的軍隊規模,還得比它更多,這就更讓補給變得困難。

當初隋朝發動戰爭,第三次徵高句麗,居然出動了百萬大軍,當然,這百萬大軍,其中有八成都是用來維持補給的民夫,想想看……這等於是你用十倍的資源來和高句麗進行消耗戰。

是誰都受不了啊。

“軍事上無法征服。”李世民笑了笑道:“真是一語中的啊。”

“所以……”陳正泰接口道:“必須對高句麗進行的乃是經濟戰。”

“經濟戰?”李世民虎目微微一張,道:“你所謂的經濟戰,便是賣重甲?”

“當然。”陳正泰頷首:“高句麗的長處就在於防守,對於面對我大唐,他也只能防守,利用他們的地裡,利用大唐無法維持千里長的補給線,他只要與大唐一城一池的進行拉鋸戰,藉助着凜冽的寒冬,便可將我唐軍耗死。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戰略。可是他們的戰略……怎麼可能輕易改變呢?一個人守在城中就可以退敵,那麼爲何要出戰?”

李世民若有所思,攻安市城的時候,李靖就遇到了這麼個問題,對方偏不出戰,你能奈我何,笨蛋,來打我啊。

陳正泰接着道:“兒臣聽聞過一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過這話改過來,就是它的軍隊基礎,其實才是確定對方戰略的根本。若他們多爲步族,善於步弓,國中的所有錢糧都花費在了修補城牆,加強防務之上。那麼……一旦唐軍來了,高句麗勢必要堅守。可若是……讓這高句麗人……花費巨大的錢財購買了大量進攻的武器和甲冑呢?倘若讓他們從步兵變成了騎兵呢?”

李世民頓時意識到了什麼:“對,這是關鍵。”

陳正泰笑了笑道:“兒臣的重騎,消滅了侯君集的精銳之後,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此戰之後,勢必震撼天下,高句麗人不可能不會派人打探。當他們確定這重甲的防禦,比城牆還要堅固,進可攻退可守的時候,怎麼可能不動心呢?高句麗人對於大唐歷來恐懼,在這巨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如何不會嘗試,也考慮擁有這樣的百戰精兵呢?正因爲如此……兒臣便派人與高句麗人進行接洽。”

李世民一切都明白了。

這是抓住了對方的心理。

李世民此時倒是想到了一個問題,略顯好奇地道:“只是高句麗爲何買了這麼多副重甲?”

“因爲接下來就是利誘了。”陳正泰笑道:“其實起初高句麗人並不想買太多的,不過當兒臣將價格報過去時,他們卻動心了,因爲價格實在低廉,就好像……促銷一樣。當你本來準備好了買一萬副甲冑的錢,卻發現這錢可以買三萬副,你會不會想,這麼的便宜,我該多買一些?”

頓了一下,他又道:“這裡面嘛……有便宜不佔是笨蛋嘛!”

李世民哭笑不得,他認真的想了想,覺得若是自己的話……還真有可能也是會多買的。

這倒不是李世民沒有大局觀,而是任何人都可能沒辦法拒絕這麼個誘惑。

這不是智商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

陳正泰接着道:“除此之外……兒臣還進行了折扣的營銷,若是陛下發現這三萬副甲冑的錢,若是在添一點,就可以買五萬副,陛下會怎樣呢?”

李世民:“……”

“兒臣爲了經略高句麗,實則是在做虧本買賣啊,幾乎是半賣半送的,將這些甲冑……送到了高句麗人的手裡了。而高句麗人以爲自己佔了便宜,實際上……從物質的價值上來說,他們確實沒有吃虧,畢竟……這些甲冑,用他們的買的價錢,就算是買多少副都沒有吃虧。高句麗雖不缺生鐵,可這樣的好鋼,哪怕是將甲冑直接熔鍊了,去打製成農具,也是賺的。這高句麗人,怎麼可能不咬咬牙地將這些甲冑買下來呢?”

李世民嘆了口氣,忍不住道:“只是……倘若他們當真打製成農具呢?”

“捨不得。”陳正泰很認真的道:“理論上這個方法行得通,可如此精美的甲冑,沒有人會捨得那樣做。再者說了,大唐進攻高句麗的傳聞,已經越來越多,這高句麗不得不防範。手裡有這樣的甲冑,怎麼可能用在農業生產上?此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頭皮操練出一支和大唐一樣的重騎,試圖依靠這甲冑來制勝。何況河西之戰已經證明了這樣甲冑的重騎可以縱橫天下。在如此巨大的誘惑之下,高句麗人怎麼可能不嘗試呢?”

“只是陛下啊,天策軍的重騎,之所以發揮出十成的戰力,這並不只是因爲擁有了甲冑這樣簡單。而是因爲,天策軍建立了一個有效的補給體系。如此沉重的甲冑,需要孔武有力的人來穿戴,而孔武有力的人不是憑空出來的,這就意味着,士兵需要日夜的操練,可日夜操練,也不是殘酷的對待將士,而是需要一個機制來保障將士們能夠隨時攝入豐富的營養!”

“當初一千重騎,每日在軍中,便要消耗十頭豬,一頭牛和十隻羊,不只如此,還有大量的糧食、羊奶、雞蛋……這些統統都是錢。人要吃糧,馬也要挑選駿馬,爲了挑選可以承載天策軍重騎的駿馬,幾乎這天策軍軍營中的每一匹馬,都是從牧場裡千挑萬選出來的駿馬,要達到這樣標準的馬,本就是百裡挑一。駿馬到了軍中,還需要小心的飼養,給它們供養精飼料,如若不然,沒辦法保持他們的馬力不會衰竭。這上上下下,別看只有一千重騎,一日的花費,就在千貫以上了。”

“可高句麗……憑什麼能養得起五萬重騎呢?這就逼迫着他們,在意識到唐軍可能兵臨城下的時候,不得不想方設法地搜刮更多的錢財,於是橫徵暴斂,大失人心。”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戰……

李世民驟然明白了。

難怪他沿途過來的時候,這些高句麗百姓,個個都對他帶着巨大的好感,而對於高句麗王,視其爲暴君。

一切……此時已是豁然開朗了。

高句麗人獲得了本不該屬於他們的東西,若是將這些花了大價錢的東西丟到一邊,那麼便是巨大的損失。

可若是他們決心組建重騎,那麼勢必需要無數的錢糧消耗,若是不進行橫徵暴斂,是根本無法締造出重騎的。

此地本就苦寒,而高句麗朝廷一味督促各郡和各州縣繳納錢糧,地方上的父母官爲了完成朝廷的任務,也勢必要窮兇極惡。

於是……百姓困苦,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可換一個角度來說,高句麗朝廷可以選擇放棄嗎?

顯然……他們已經無法放棄了,他們手頭的資源只有這麼多,要對抗唐軍,不可能將這些甲冑棄之不顧,他們也沒有多餘的財力,重新去修建城牆,重新去加大各地的衛戍。

畢竟,他們購買甲冑的成本已經付出了。

哪怕再吃力,也沒有回頭之路可走了。

李世民不禁開懷大笑道:“賣給他們甲冑之後,高句麗的人心,便盡都歸我大唐了。”

“正是。”陳正泰笑了笑道:“當然,還不只是如此的,這高句麗人……千辛萬苦的建立起了一支重騎兵,可又如何呢?陛下,重騎乃是進攻型的軍馬,而非是防禦型的軍馬啊。高句麗人將一切的資源都堆砌在上頭,難道讓這些將士穿着這笨重的甲冑,在城牆上防守嗎?陛下,若是如此,那麼這高句麗人就是傻瓜了,因爲………高句麗人軍隊形態已經改變了,那麼相對應的,他們的戰爭形態也將大大的改變。”

李世民腦海裡已經開始想象着,一羣笨重的士兵,氣喘吁吁的站在城牆上,那滑稽可笑的樣子。

這樣的重騎,只能配合戰馬進行作戰,而騎兵……歷來是野戰之王,可將騎兵配置在城中來進行守城,這是恆古未有的事。

陳正泰接着道:“也正因爲如此,兒臣帶着天策軍抵達了仁川之後,便果斷的選擇了以逸待勞,這是因爲……那高句麗人一定會對仁川進攻!在高句麗人的預想之中,他們的重騎,在遼東的平原上,一定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只是……兒臣的偏師在此,一直威脅着他們王都的安全,爲了防範於未然,勢必要先擊潰兒臣的天策軍,而後……再將這些重騎調往遼東,與大唐的主力進行決戰。”

“兒臣深信他們會進攻,倒不是兒臣神機妙算。而是因爲……高句麗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他們的軍隊配屬,已經決定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李世民讚賞地看着陳正泰,點了點頭,不免感慨道:“確實如此,料敵先機,看上去玄而又玄,可實際上……不過是知己知彼,便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已。只是……這麼多的重騎,只怕也很難對付吧。”

陳正泰則是微笑道:“其實他們的重騎,能發揮出來的戰力,至多兩三成而已。和能發揮出十成戰力的天策軍而言,可謂相差萬里。而且重騎最厲害之處,就在於刀槍不入。這是重騎最大的優勢,可若是……一旦能夠擊破重騎的甲冑,那麼重騎其實它的優勢,反而就變成了劣勢了。因而兒臣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在做的工作,都是針對重騎,研發出可以破甲的火槍。這些工作,二皮溝一直都在做,對步槍進行了大量的改進,經過了許多的實驗,最終大量的生產出來。可以說……現在天策軍步兵所裝配的火槍,都是爲了對付重騎進行生產的。”

此時,李世民一切都明白了。

這叫有備對無備。

人家陳正泰在打算給高句麗賣重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準備好了剋制重甲的方法了。

這一點,想來那高句麗君臣們是一定沒有想到的。

這說白了,就是一個天坑啊。

而這些高句麗人還傻傻的歡天喜地的上趕着跳進去!

其實重甲屬於優勢非常明顯,而且缺點也十分明顯的兵種,可只要它的優勢在,在戰場上它就是無敵的。

而一旦這個優勢蕩然無存,那麼無數的缺點也就暴露了出來。比如補給困難,比如笨拙,比如衝刺的速度遠遠不如輕騎。

一旦能夠破甲,那麼重騎就遠不如輕騎兵,甚至成爲了一個個步槍手們的靶子,隨意便可射殺。

想到這些,李世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道:“環環相扣,原來如此。朕當初竟還以爲你爲了錢,而做出膽大包天的事,想不到竟是因爲如此……”

陳正泰不由苦笑道:“兒臣真是冤枉啊!兒臣當初向陛下做出許諾之後,這半年來,無一日不在爲了破高句麗而絞盡腦汁。只是有些事,不便爲人所知而已。不過……若是能拿下高句麗,即便兒臣被人冤枉,被人所不理解,兒臣也只好甘之如飴的承受了。”

見陳正泰一副委屈的樣子,李世民心裡反而有些自責起來了。

論起來,他的確不是沒有懷疑過,倘若當時……他當真聽信了那些陳正泰裡通外國的話,下了什麼無法挽回的旨意,只怕要後悔終身了。

李世民便道:“你歷來忠心,這一點朕豈有不知?朕自不會疑你,你儘管放心。不過這此後……天策軍迅速破了國內城,又是什麼緣故?”

陳正泰道:“這重騎兵,乃是高句麗花費了無數的錢糧打造的,因而十萬高句麗精銳一旦被天策軍擊潰,高句麗定然大爲震驚。這個時候,兒臣便迅速讓天策軍隨水師的海船北上,在國內城百里之外的港口登陸,先用火炮,一日之內,夷平了國內城作爲門戶的一處軍鎮。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臨國內城城下。”

“這個時候……其實國內城內外,已是慌亂成一團了,只需要兒臣臨門一腳,他們自是乖乖乞降。當時兒臣預料的是……這一切的行動都必須快速,決不可讓國內城心理上接受這一場大敗,也不可讓他們重新組織抵抗,只有迅疾如風,方纔令他們徹底喪失頑抗之心。”

“這國內城一降,兒臣入城之後,就立即開倉放糧,解散當地徵募來的壯丁,而後……分發他們錢糧,讓他們安心回家生產。又勒令天策軍秋毫無犯,這人心只要穩定下來,王都也易手了,那麼這高句麗……便再翻不出什麼浪來了。”

李世民聽着目光發亮,不斷點着頭道:“朕本以爲你只是一支偏師,還想着由李靖爲遼東總管,朕御駕親征,令你負責騷擾和牽制高句麗軍馬。朕當初還預想朕與李靖,能一路勢如破竹,而後滅亡高句麗。可哪裡知道……你這偏師,反而立下了這滅國之功。使我大唐自此……再無外患。朕這懸着的心,也算是放下了,就算現在故去,也不失千秋彪炳,文治武功了。”

說到這裡,李世民深深地看着陳正泰,眼中不無欣慰,笑着道:“你立下如此大功告,你來說說看,朕該如何賞賜你?”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本章完)

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293.第290章 欽賜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8.第8章 陛下仁義啊586.第572章 舉大事57.第57章 君臣相得444.第436章 決心已定466.請假條,明天補。475.第465章 救駕658.第642章 大局已定38.第38章 數錢數到手軟160.第158章 帶頭衝鋒247.第244章 君子訥於言敏於行161.第159章 擋我者死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513.第502章 萬世師表130.第128章 幹天大的事397.第392章 絕地反擊246.第243章 虎父無犬子啊98.第98章 九十八章:天大的學問10.第10章 一家之主67.第67章 利在千秋539.第526章 你不如搶597.第582章 新宮501.第490章 真相出來了109.第108章 夏州大捷129.第127章 富可敵國124.第122章 神仙打架5.第5章 皇帝駕到330.第325章 錦繡文章336.第331章 霸榜515.第504章 乘龍快婿362.第357章 大局已定397.第392章 絕地反擊60.第60章 大唐之福365.第360章 朕駕崩了214.第212章 立德199.第197章 家有猛虎459.第450章 震驚四座319.第314章 長安亂17.第17章 陛下你好嗎624.第609章 偷襲576.第562章 殺賊605.第590章 虎賁536.第524章 我發財了527.第515章 成功了58.第58章 欽賜407.第401章 大功臣202.第200章 馬賽660.第644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73.第171章 陛下,秘密就藏在這裡420.第413章 重任602.第587章 陳氏奇謀105.第104章 一擊必中97.第97章 振興家業626.第611章 猛虎出籠233.第230章 翻臉不認人415.第409章 急救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203.第201章 猛虎出籠443.第435章 天子之怒308.第304章 鄧健接旨281.第278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第8章 陛下仁義啊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149.第147章 勇冠三軍317.第312章 幸福來敲門48.第48章 我們都愛吃雞372.第367章 真相137.第135章 服不服244.第241章 誰也別攔朕545.第53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402.請假。154.第152章 至孝446.第438章 霸王109.第108章 夏州大捷510.第499章 第三隻看不見的手635.第620章 大功85.第85章 救治609.第59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309.第305章 功於社稷1.第1章 做一條快樂的鹹魚114.第112章 神兵利器266.第263章 師出有名556.第542章 陛下的煩惱158.第156章 衝營470.第460章 反了558.第544章 賢太子404.第398章 不世之功310.祝大家中秋快樂,國慶快樂210.第208章 陳傲天183.第181章 御用好茶558.第544章 賢太子509.第498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265.第262章 捷報403.第397章 婁師德凱旋349.第344章 有眉目了526.第514章 跟着正泰有肉吃90.第90章 大宴75.第75章 朕的刀鋒利嗎
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293.第290章 欽賜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8.第8章 陛下仁義啊586.第572章 舉大事57.第57章 君臣相得444.第436章 決心已定466.請假條,明天補。475.第465章 救駕658.第642章 大局已定38.第38章 數錢數到手軟160.第158章 帶頭衝鋒247.第244章 君子訥於言敏於行161.第159章 擋我者死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513.第502章 萬世師表130.第128章 幹天大的事397.第392章 絕地反擊246.第243章 虎父無犬子啊98.第98章 九十八章:天大的學問10.第10章 一家之主67.第67章 利在千秋539.第526章 你不如搶597.第582章 新宮501.第490章 真相出來了109.第108章 夏州大捷129.第127章 富可敵國124.第122章 神仙打架5.第5章 皇帝駕到330.第325章 錦繡文章336.第331章 霸榜515.第504章 乘龍快婿362.第357章 大局已定397.第392章 絕地反擊60.第60章 大唐之福365.第360章 朕駕崩了214.第212章 立德199.第197章 家有猛虎459.第450章 震驚四座319.第314章 長安亂17.第17章 陛下你好嗎624.第609章 偷襲576.第562章 殺賊605.第590章 虎賁536.第524章 我發財了527.第515章 成功了58.第58章 欽賜407.第401章 大功臣202.第200章 馬賽660.第644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73.第171章 陛下,秘密就藏在這裡420.第413章 重任602.第587章 陳氏奇謀105.第104章 一擊必中97.第97章 振興家業626.第611章 猛虎出籠233.第230章 翻臉不認人415.第409章 急救243.第240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203.第201章 猛虎出籠443.第435章 天子之怒308.第304章 鄧健接旨281.第278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第8章 陛下仁義啊379.第374章 陛下出大事了149.第147章 勇冠三軍317.第312章 幸福來敲門48.第48章 我們都愛吃雞372.第367章 真相137.第135章 服不服244.第241章 誰也別攔朕545.第53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402.請假。154.第152章 至孝446.第438章 霸王109.第108章 夏州大捷510.第499章 第三隻看不見的手635.第620章 大功85.第85章 救治609.第59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309.第305章 功於社稷1.第1章 做一條快樂的鹹魚114.第112章 神兵利器266.第263章 師出有名556.第542章 陛下的煩惱158.第156章 衝營470.第460章 反了558.第544章 賢太子404.第398章 不世之功310.祝大家中秋快樂,國慶快樂210.第208章 陳傲天183.第181章 御用好茶558.第544章 賢太子509.第498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265.第262章 捷報403.第397章 婁師德凱旋349.第344章 有眉目了526.第514章 跟着正泰有肉吃90.第90章 大宴75.第75章 朕的刀鋒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