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要命的抉擇

不過能夠坐在這裡的人,那也都不是草包呀,全都是精英來的,他們如何看不出韓藝玩的把戲。

無非就是挾債逼迫他們屈服。

他們確實拿這個也沒有辦法,韓藝的藉口很簡單,我發不出這麼多錢來,你還要我去招人,那這債務你們來扛,少發一點俸祿,平均一下,能夠招收幾個人來,坐在這裡的那都是既得利益者。

問題是你不能回回這麼玩,那我們坐在這裡幹嘛,陪你唱戲麼,今後還能否愉快的聊天呀!

一個大臣便道:“尚書令,如今雖然局勢得以緩解,但是朝廷卻是債臺高築,地方州縣也都沒有恢復過來,若是強徵稅收,只怕會雪上加霜,可若不徵稅的話,說不定會爆發更大的財政危機,哪怕就是八百個官員,朝廷也得發俸祿啊!不知尚書令可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一回就連李治都非常期待的看着韓藝。

現在朝廷雖然將錢都借到手,但還是面臨兩難的局面,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總得想個辦法吧。

韓藝道:“在談到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總結這一次危機爲什麼爆發?原因是出在哪裡?要不找出原因,解決之法就更加無從談起。那不知各位對此有何見解?”

狄仁傑立刻道:“國家既沒有發生天災,又無戰事,所以這一場危機,我認爲是人爲而導致的。”

不少大臣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長孫延突然道:“雖說是人爲導致的,但是真的要追根溯源,還是因爲律法的不健全,律法的作用其實就是限制人們的私慾,李義府爲什麼能夠貪贓枉法,就是因爲律法不能限制住他,他不懼律法,故此,他可以任意妄爲。還有一點,就是上下的信約問題。

百姓與百姓之間,相互都不敢輕易違反承諾,但是官員與百姓之間,信約就變得蒼白無力,官員要反悔,百姓無能爲力,朝廷在這期間,多次違反與百姓的契約,但是根本沒有人在意,包括提前徵稅,這都導致百姓對於朝廷缺乏信任,我想這也是爲什麼尚書令來到長安之後,首先豎立百姓對於朝廷的信任,若沒有信任,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韓藝點了點頭,光你這一句話,就沒有辜負我千里迢迢將你給找回來。

長孫延又繼續說道:“人有私慾,是不可避免的,故此我還是認爲要強調律法的權威性,且不說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朝廷要給予誰人特權,那也應該通過律法形式來規定,有些事情危機到國家安危,誰要觸碰,就應該受到懲罰,而且要嚴格執行。反之,失去律法,朝廷將會失去對一切的控制。若什麼問題,都依靠律法來解決,這樣至少有理可循,讓人信服。否則的話,這種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因爲大臣們都可以這麼幹,縱觀歷史,向李義府這種大臣,可並不少見。”

李治點點頭道:“說得好,問題就是出在這裡,爲什麼地方州縣會亂成這樣,不僅僅是因爲物價上漲,更爲主要的是,各地州縣在沒有得到朕與朝廷批准的情況,僅憑李義府一人之言,就開始強徵稅收,故此百姓也都不願再相信朝廷,到後來,官府也根本管不了,因爲沒有人會相信一個不守誠信的官府,許多官員也都逃之夭夭。聖人曾言道,民無信不立,民是如此,朝廷也是如此啊。”

“既然說到這信約問題,那老朽倒是要說上幾句。”

張文灌又道:“尚書令草率辭退官員,這算不算是違反信約呢?”

他的很多學生都是進士,他要爲他的學生說上幾句。

韓藝道:“張尚書這話可得說清楚呀,首先,不是我個人草率辭退官員,我代表的是朝廷。”

張文灌便道:“尚書令言下之意,便是朝廷違反信約。”

“非也,非也。”

韓藝擺擺手,道:“我個人要這麼做,那肯定是錯的,不是排除異己,就是結黨營私。但是朝廷精選官員,這並沒有錯,因爲朝廷乃是依照編制而精選的,編制是什麼,那就是朝廷制度呀!朝廷精選官吏,那是嚴格遵循朝廷的制度,是遵守信約表現,我就還納悶怎麼一下子多了那麼多官員。至於那些爵位,封號,那是陛下賞的,封賞的時候,也沒有說是終生的,那麼陛下如今負擔不起,當然有資格收回來,這也不存在着違反信約。

換而言之,朝廷精簡官員,嚴格控制官員人數,那就是在重新強調信約,而且這信約裡面也包括百姓,因爲官員拿的俸祿,都是百姓繳納的稅。將來如果朝廷要多增收官員,首先一點,先增加官員編制,這就是長孫侍郎提到的制度問題,大家都要遵循制度,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制度,官員就立刻氾濫成災,李義府就是如此,他視制度於狗屁,光他賣出的官職,就有上百之多。由此可見,精選官員的重要性,以及必行性。”

張文灌被韓藝懟的尷尬不語,爲什麼有這麼多官員,李義府賣官鬻爵是其中一個原因,原本就是不合法的。

其實這時候理應屬於韓藝的時刻,畢竟是他力挽狂瀾,這時候必須得以他爲中心,也算是回報。

他身邊一個姓陸的大學士立刻道:“尚書令說了這麼多,卻對於如今恢復財政一事,隻字不提。尚書令不也說了麼,沒有錢,什麼都別談,當務之急,應該解決財政負債的問題。”要財政危機解決了,他們就不怕韓藝了。

韓藝心如明鏡,暗想,我在解決之前,你們要不脫一層皮,我豈會答應?道:“辦法我是想出來了,但是我這個辦法的前提條件,就是長孫侍郎所言的辦,誠信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誠信,我這個辦法也是行不通的。”

大家聞言,不禁一喜。

李治忙道:“你快些說來聽聽。”

韓藝不答反問道:“陛下,在這一場危機之中,許多百姓失去了土地,被那些地主、鄉紳兼併,而我大唐自建國以來,都是採取着均田制,而均田制的關鍵是基於朝廷授田於百姓,如今百姓失去了土地,他們不可能願意交稅,也交不起稅,而地主的話,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但是他們只需要交一個人的稅,即便到時徵稅,恐怕稅收也會大幅度下降啊。

現在朝廷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否承認那些地主兼併土地合法性?如果朝廷要維持均田制,那就必須判定這一切都是不合法的,要讓那些地主將土地歸還給百姓,或者收歸朝廷,嚴格執行均田制。如果判定合法,那麼朝廷應該廢除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採取新稅法。”

大殿內一片沉默。

很簡單,他們兩者都不想選。

因爲他們都是地主,包括皇帝自己,這吃進去的土地,你還讓人家吐出來,這真是有傷天理啊。

廢除租庸調製也是他們所想,租庸調製其實就是在維護地主的利益,按人頭交稅,這在建國初期,大家都一樣,那還差不多,隨着貧富差距的拉開,這種稅收顯然是很不公平的。

他們是希望朝廷既承認兼併土地的合法性,但是又不廢除租庸調製。

那就完美了!

李治乃是天下最大的地主,不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他是真的有很多很多良田,因爲他供養皇帝的禁衛軍,在平常時候,他也是在維護地主的利益,因爲利益是捆綁的,但是如今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已經被弄的是山窮水盡,他是拿出自己的錢去貼補國庫,他覺得如今有些不公平,憑什麼我這個大地主窮成這樣,你們都藉機發財。明知故問道:“你們怎麼都不說話呢?”

長孫延道:“臣以爲不管是選擇那種方式都是對的。”

其實兩者都是違反制度的,兼併土地擺明就是犯法的,但是廢除租庸調製,等於是要廢除國家根本大法,但是總不能兩頭不着岸吧,所以不管怎麼做都是對的。

王玄道皺眉道:“臣也贊同長孫侍郎之言,其實兩者都利於財政的恢復,但是微臣認爲,不管是採取那種方案,想要執行的話,都是非常困難的。既然如此,何不選擇一種困難相對比較小的方案。”

李治問道:“你認爲那種方案的困難比較小?”

王玄道道:“顯然是後者,如果朝廷要清查兼併土地的話......!”

說到這裡,他目光一掃,在坐的大臣,多半都是顯得有些躲躲閃閃,又聽他接着說道:“朝廷陛下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夠將土地兼併清查清楚,而且清查清楚,也不一定能夠將土地歸還給百姓,到時只會增加財政的負擔。”

大家聽得鬆一口氣,你小子還算是機靈,沒有將這事給說穿。

這些人都是地主,不兼併土地的地主,那就不是一個地主,只要是個地主,就會兼併,這是地主的特性,就跟商人唯利是圖是一個道理,他們手中多多少少都有兼併來的土地。

李治一看他們的神色,也知道,想他們將土地給吐出來,這簡直比登天還要難啊!

王玄道又道:“既然如此的話,就何不廢除租庸調製,採用新的稅法,這樣一來,成本比較低,而且大家更容易接受,只不過,這新稅法得合情合理,大家都認同。”

此話一出,大家都看向韓藝。

聰明的人,都知道韓藝給出這兩個選擇,那就是逼着他們選擇後者,要做到前者,那就是白日做夢,根本不可能,如果你的稅收合情合理,大家也都還能夠接受。

韓藝道:“在這一場危機之中,我突然想到一種新稅種來替代租庸調製,我將它取名爲,‘印花稅’。”

第八百四十二章 坦白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眼淚滾滾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迎刃而解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請先重德第五百五十九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四百章 不敢說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兩個女人一齣戲第三百零二章 自由之花第七十七章 謊言中的真誠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得意門生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六大證書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命門所在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見縫插針第八百四十四章 恐怖的女魔頭第十六章 兩個辦法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錢太多,口袋太小第八百四十一章 囂張!從這一刻開始!第三百七十三章 皇帝駕臨第一百七十四章 抹黑第八百六十九章 發達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就不怕窮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契約精神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真人不露相第八百九十四章 科考之弊端第三百五十一章 治國之策第六百零三章 爲臣之道第八百三十五章 朝政重地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洗洗就白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四百零一章 夜讀春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奉獻精神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七百九十三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高福利行業第九百五十九章 自我催眠大法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我們纔是最優秀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不足爲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共同進退第三百三十五章 對壟斷說NO!第一千零七章 命運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精英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一場交易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算到了開始,沒有算到結尾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息事寧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給就不如借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貫錢買樓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十年磨一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女司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老司機VS老千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妙不可言的交響樂第八百一十六章 權力VS道德第三百七十四章 越俎代庖第二百九十九章 豪放的大唐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冒了個泡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堂而皇之第三百二十一章 偷聽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規模降價第九百三十三章 遊園驚夢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談判還是交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孔丘之力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八百零四章 孤軍奮戰第六百四十章 孤立策略第八百五十四章 生兒子沒屁眼第三十章 弄個真菩薩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坐地起價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有點沉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計劃有組織的報復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拳頭纔是硬道理第五百九十五章 貴族精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雪上加霜二百六十八章 絕密任務(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一意孤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保護費是必須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造假大師第一百百十七章 老夫欣賞你第七百二十章 回馬一槍,風雲再起第九百六十七章 班師回朝(飄紅加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這纔剛剛開始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種因得果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咱也講禮數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別有深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尊寶大仙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有始有終第九百八十三章 一飛沖天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我是被逼的第六百零八章 強敵林立第二百五十六章 女人日第一百百十七章 老夫欣賞你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下馬問前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奮鬥纔是出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失策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變法綜合症第三百六十章 分散投資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一羣賭徒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簡單任務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韓藝模式第七百二十四章 真聯假姻
第八百四十二章 坦白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眼淚滾滾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迎刃而解第四百六十章 重商?請先重德第五百五十九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四百章 不敢說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兩個女人一齣戲第三百零二章 自由之花第七十七章 謊言中的真誠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得意門生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六大證書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命門所在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見縫插針第八百四十四章 恐怖的女魔頭第十六章 兩個辦法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錢太多,口袋太小第八百四十一章 囂張!從這一刻開始!第三百七十三章 皇帝駕臨第一百七十四章 抹黑第八百六十九章 發達了第八百五十九章 就不怕窮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契約精神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真人不露相第八百九十四章 科考之弊端第三百五十一章 治國之策第六百零三章 爲臣之道第八百三十五章 朝政重地第二千零四十二章 洗洗就白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四百零一章 夜讀春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奉獻精神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七百九十三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高福利行業第九百五十九章 自我催眠大法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我們纔是最優秀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不足爲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共同進退第三百三十五章 對壟斷說NO!第一千零七章 命運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精英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一場交易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算到了開始,沒有算到結尾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息事寧人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給就不如借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貫錢買樓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十年磨一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女司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老司機VS老千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妙不可言的交響樂第八百一十六章 權力VS道德第三百七十四章 越俎代庖第二百九十九章 豪放的大唐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冒了個泡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堂而皇之第三百二十一章 偷聽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規模降價第九百三十三章 遊園驚夢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談判還是交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孔丘之力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八百零四章 孤軍奮戰第六百四十章 孤立策略第八百五十四章 生兒子沒屁眼第三十章 弄個真菩薩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坐地起價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有點沉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計劃有組織的報復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拳頭纔是硬道理第五百九十五章 貴族精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雪上加霜二百六十八章 絕密任務(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一意孤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保護費是必須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造假大師第一百百十七章 老夫欣賞你第七百二十章 回馬一槍,風雲再起第九百六十七章 班師回朝(飄紅加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這纔剛剛開始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種因得果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咱也講禮數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別有深意第一百一十三章 尊寶大仙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有始有終第九百八十三章 一飛沖天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我是被逼的第六百零八章 強敵林立第二百五十六章 女人日第一百百十七章 老夫欣賞你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下馬問前程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奮鬥纔是出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失策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變法綜合症第三百六十章 分散投資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一羣賭徒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簡單任務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韓藝模式第七百二十四章 真聯假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