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飯桶,全是飯桶

六月出發,八月方回。雲燁參加了左武衛大軍的武力大遊行,沒有幻想中的慷慨激昂,只有無比的疲憊與無聊。

羌人就像一隻只兔子在漫山遍野的奔逃,沒有成組織的抵抗,沒有計謀的交鋒,老巢的抵抗不如說是一場赤裸裸的屠殺,左武衛大軍就像一座大山平移過去,碾碎了所有的活物。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計謀是可笑的,或許有以少勝多的例子,但絕不會發生在羌人和唐軍之間,羌人,這個曾經輝煌過的民族在大唐的赫赫軍威面前連成爲敵人的資格都沒有,左武衛這樣的軍隊大唐還有十一支。

程咬金一直希望能和突厥人或者吐蕃人交鋒來顯示自己的名將風範,可天不遂人願,吐蕃人忙着在高原爭奪最高權力,根本不理會程咬金的挑釁。

突厥人遁回大草原,雖說被長孫無忌突襲丟掉了擄來的奴隸,卻得大於失,躲在草原不再露頭。天下彷彿一夜間平靜下來,就好像戰爭從未有過一樣,除了程大將軍叫囂要殺入草原取頡利人頭外。

他老人家的叫囂沒人理會,全大唐彷彿忘記了還有程咬金這號將軍,或者深以爲恥不願談及。既然派左武衛就食於隴右,你就好好在隴右吃飯,不要有事沒事殺這個,殺那個,天下安靜了,這太不容易了,就給全大唐百姓一個喘息之機吧。

雲燁倒黴了,自從程大將軍吃了油潑面以後,就在一羣老友之間吹噓此面是如何美味,簡直不是人間所有。

牛進達說,雲燁這小子的官憑都是老子所書,討碗麪吃吃應該不是問題吧,往雲燁帳子一坐笑眯眯的等待吃飯,沒辦法,雲燁覺得這些人是沒法拒絕的,與其請他老兄一人,不如干脆請軍中上的了檯面的同僚一起吃飯,長痛不如短痛,取出所有辣椒用油潑掉,製出一大碗紅油,再讓後勤營民夫採來一大筐野菜,喚來三個廚子幫忙,其中就有捱揍的那個,雲燁畢竟做不到欺侮人以後心安理得。相信這次會餐之後油潑面的做法他們三個應該學會了,以後那些大大小小的軍校就不會來煩自己了,收集齊全二十幾個盛湯的巨碗,一口可以煮整隻羊的大鍋,一切齊備,只等客人到來。

客人來了,又走了。來時飢腸轆轆,走時步履蹣跚。獨留下雲燁對月長嘆,二十六條漢子,二十六位將領,二十六位飯桶啊,整整八十斤麪粉,一木桶菜油,兩大筐野菜,被這些大爺吞進肚子,一個個吃的溝滿壕平竟還埋怨就碗大,其實沒多少東西,吃法倒是新鮮,也就嚐個鮮。有連麪湯都嘗完的鮮麼?三個廚子倒在地上回氣,舌頭吐的狗一樣長,屁股上全是腳印,全是這些混蛋嫌慢用腳踹的。

雲燁極度後悔請這些人渣吃飯,不是說古人都有涵養,有理節,先人後己的嗎?爲什麼待老程,老牛盛完飯後,剩下的就一哄而上,包括這些日子沉迷於算學的黃志恩,吃完一碗,大聲叫囂着再來一碗,也不怕撐死,一邊用腳踹廚子,一邊下手撈麪,就這位號稱算學名家的大學問家,其他人也見怪不怪,顯然平時就這樣。

久處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久居鮑魚之肆,久而不覺其臭。這句名言對雲燁觸動極大,離開左武衛這個鮑魚之肆必須提上日程。賞了三個廚子一貫錢,目送他們高高興興的離開,雲燁摸着癟癟的肚子,摸回自己的帳子埋頭就睡。

一大早掀開帳簾,帶着泥腥味的溼氣撲面而來,昨夜睡的太死,下大雨都沒驚醒雲燁,門外如織的雨幕,雲燁突然想起自己種下的土豆,三兩下竄到帳後,只見五口大缸內的土豆苗長勢非常好,兩月時間已長到尺半高了,葉子青翠濃密,覆蓋了整個缸口,五口大缸呈梅花狀擺放,上面有一茅草亭爲這些土豆遮擋暴雨,偶爾有幾滴雨水漏下打在葉面上濺起晶瑩的水花,而碧綠的葉子往下一傾,殘留的雨水就滑下葉面,倏的一下就消失在一片濃蔭之中。

雲燁放心了,自己不在的兩月間,這些土豆受到了良好的照顧,看着葉子間的幾串花蕾,雲燁興奮起來,再有五六天淡紫色的土豆花就會開放,有花就會有收成,自己還一直擔心這些土豆在過蟲洞時生命力遭到破壞,看來還好,自己的掙錢大計未受到挫折。

待這些土豆長成,全做種子,只要不退化,不出三年,雲燁有信心把它種上個百十畝,在長安還有千畝良田,相信憑土豆這一新作物,發家根本不是難事。當雲燁正流着口水幻想未來漫天的銅錢如雨般落下時。

一個粗壯的漢子蹣跚的從雨中走到亭子裡,雲燁正在沉思,就未打攪,靜靜地站在旁邊等待雲燁回過神來。這漢子正是雲燁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莊三停,由於受傷太重,此次圍剿羌人就沒帶他,讓他留在營地養傷,一個月前,莊三停就已經能下地了,留在空營也無所事事,聞聽雲燁留下了幾株花草,就跑來看看,卻被守衛擋住了。說這是爵爺心愛之物,連大帥都十分重視,閒雜人等不得入內,只有兩個花農精心照顧這些花草。

莊三停越發奇怪,大帥何時關心起花草了,在府中練刀法,不小心砍倒了夫人心愛的牡丹叢被夫人追殺已成長安笑料,現在卻命人精心照顧雲爵爺的花草,奇哉,怪哉,好說歹說才說通守衛讓他進去觀看。第一眼農家出身的莊三停就斷定這不是花草,雖不知大帥爵爺搞什麼鬼,想必事關重大,說不定這是爵爺種植的珍貴草藥,一想到爵爺的妙手神蹟莊三停就一臉嚮往。

爵爺的寶貝怎能任由那些不相干的花農照看,萬一有個閃失,這救命的藥材就沒了,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帳子移到土豆苗跟前,並搭了一個草棚,日出就把土豆苗放在棚子外,日落就把它搬回棚子裡,每日精心照看,鬆土澆水,捉蟲自是常有之事,眼見着土豆苗一天天長大,近幾日長出花蕾,莊三停欣喜莫名。

昨夜一場大雨他起夜三次檢查草棚是否牢固,見一切正常才安心睡下,睡了不久聽見外面有腳步聲,就起身查看,原來是爵爺。

第52節 無地自容第58節 掐掉萌芽第60節 春分第15節 原形畢露第61節 聰明的蠢豬第1節 希帕蒂亞的募捐第18節 小武的憂慮第34節 天子一怒第12節 李泰的憂慮第49節 大恐懼!第4節 我要上學第17節 無舌回家第32節 李二的自虐第63節 孤注一擲第23節 劉禪和以身作則第40節 長街第9節 邪惡的白玉京第30節 利刃第48節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30節 放縱第37節 又被騙了騎龍的黑虎福將轟天第26節 苦囚第27節 奸賊,還是老的好第23節 劉禪和以身作則第24節 發生了什麼事第63節 孤注一擲第2節 李二就是一柄巨大的錘子第30節 想搶劫的祿東贊第29節 權宜之計第55節 吹捧第2節 取死之道第1節 滄海變桑田第29節 不當傻子不行啊第20節 探路第59節 別來無恙乎第12節 雲壽的教養第19節 牧羊女第10節 全民打鼓第21節 善良需要回報第53節 採珠女第42節 被鬼神附體的民主第20節 乘勝追擊第58節 跳月第56節 逼良爲盜第45節 狡猾的何邵第22節 可憐的雲家大少爺第40節 大蝗災第10節 大氣運者馬周是也第11節 瘋狂的李泰第35節 預料之中的事第40節 離開第32節 長孫的五指山第10節 爛攤子第56節 絕望的理想第53節 風波起第20節 乘勝追擊第13節 雲家武庫第50節 不可小覷的胖子第11節 反常的突厥人第45節 成獵物了第38節 揚州夢第30節 看不見未來的李佑第23節 窮侯爺第12節 掃把星來了第32節 假戲真做第20節 李靖和漁民的待遇第27節 跑路第4節 曲卓的侍妾第26節 暴殄天物第25節 餐前小遊戲第43節 撿果實的顏家第37節 又被騙了第21節 三省吾身第39節 上位者的感覺第45節 金庾信的獨白第16節 寒冬記事第12節 遺憾和憤怒第1節 生時死祭第27節 風平第56節 淫媒第28節 大家都在等傻子第34節 姦夫,淫婦與淫媒第28節 肥豬王爺第3節 歡宴第29節 要命的大事第43節 不死不休終章琥珀第7節 樂極生悲第49節 後顧之憂第43節 智多近乎妖第62節 年禮第51節 金子般的人心第27節 富人就該努力的花錢第6節 魏王李泰第18節 大雪論西征第16節 寒冬記事第30節 有難同當第23節 逛街,殺人第35節 懷化大將軍印
第52節 無地自容第58節 掐掉萌芽第60節 春分第15節 原形畢露第61節 聰明的蠢豬第1節 希帕蒂亞的募捐第18節 小武的憂慮第34節 天子一怒第12節 李泰的憂慮第49節 大恐懼!第4節 我要上學第17節 無舌回家第32節 李二的自虐第63節 孤注一擲第23節 劉禪和以身作則第40節 長街第9節 邪惡的白玉京第30節 利刃第48節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30節 放縱第37節 又被騙了騎龍的黑虎福將轟天第26節 苦囚第27節 奸賊,還是老的好第23節 劉禪和以身作則第24節 發生了什麼事第63節 孤注一擲第2節 李二就是一柄巨大的錘子第30節 想搶劫的祿東贊第29節 權宜之計第55節 吹捧第2節 取死之道第1節 滄海變桑田第29節 不當傻子不行啊第20節 探路第59節 別來無恙乎第12節 雲壽的教養第19節 牧羊女第10節 全民打鼓第21節 善良需要回報第53節 採珠女第42節 被鬼神附體的民主第20節 乘勝追擊第58節 跳月第56節 逼良爲盜第45節 狡猾的何邵第22節 可憐的雲家大少爺第40節 大蝗災第10節 大氣運者馬周是也第11節 瘋狂的李泰第35節 預料之中的事第40節 離開第32節 長孫的五指山第10節 爛攤子第56節 絕望的理想第53節 風波起第20節 乘勝追擊第13節 雲家武庫第50節 不可小覷的胖子第11節 反常的突厥人第45節 成獵物了第38節 揚州夢第30節 看不見未來的李佑第23節 窮侯爺第12節 掃把星來了第32節 假戲真做第20節 李靖和漁民的待遇第27節 跑路第4節 曲卓的侍妾第26節 暴殄天物第25節 餐前小遊戲第43節 撿果實的顏家第37節 又被騙了第21節 三省吾身第39節 上位者的感覺第45節 金庾信的獨白第16節 寒冬記事第12節 遺憾和憤怒第1節 生時死祭第27節 風平第56節 淫媒第28節 大家都在等傻子第34節 姦夫,淫婦與淫媒第28節 肥豬王爺第3節 歡宴第29節 要命的大事第43節 不死不休終章琥珀第7節 樂極生悲第49節 後顧之憂第43節 智多近乎妖第62節 年禮第51節 金子般的人心第27節 富人就該努力的花錢第6節 魏王李泰第18節 大雪論西征第16節 寒冬記事第30節 有難同當第23節 逛街,殺人第35節 懷化大將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