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軍和海軍研究所

蒼茫的大海上,唐軍高大的戰船航行在海面上。

侯君集率唐軍船隊從城山(今山東榮成)啓航,橫渡黃海,直奔直奔大同江口的南浦城。

侯君集是第一次乘坐海船,一開始有點新鮮。

唐朝的造船業,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

唐朝水師中常用主要船型有樓船、艨艟、鬥

艦、走舸、遊艇和海鶻船等。

侯君集乘坐的是鶻船,是一種大型戰船,“雖風濤怒漲,而無側傾”,就是這種船型即使在狂風大浪中也不會翻沉,顯然因其具有相當好的耐波性和穩性,纔會被人們稱之爲全天候戰艦,全長22丈,可乘坐700人。

戰船很大,也行對平穩,海上風浪也不大,可是還鴨子侯君集還是吃盡了苦頭。連續吐了5天后,他終於開始適應了。

晉王李治性格懦弱,不是個管理型人才。但是他很聰明,是一個做學問的好材料。自從進入工業學校學習以來,李治的進步很快。

李愔發現,李治對於科學研究非常癡迷。李治經常往研究所跑。對於研究所那些新奇的科技產品,他很快的就掌握了個大概。

不僅如此,他經常到東宮來,向李愔進行請教。

李愔深知航海對於大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他一直想找一個人物,從事航海和造船等方面的研究。

這個人物要有科技頭腦,還要有身份地位,李治是個很合適的人選。

這天,李治來到東宮,看到李愔的桌子上有一艘漂亮的海鶻戰船模型,引起了他的興趣。

兄弟兩個就從戰船講起,講到了造船業,講到了航海的趣事,航海對大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等等。李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李愔看到有門,就又讓工匠們製作了一批海船的模型,時不時地誘惑李治。李愔談起發展大唐海軍的願望,李治自告奮勇地要擔任海軍研究所長。

這天,李治求見長孫皇后。

李治說道:“母后,兒臣想擔任海軍研究所長。”

長孫皇后笑道:“好啊,治兒出息了,母后沒有意見。”

李治說道:“擔任了研究所長,就要離開長安,到南方沿海地區去了。”

長孫皇后捨不得他離開,可是長孫皇后是個聰明人,她知道,李愔遲早要當皇帝的,李治能夠等到他的重用,未來就有保障。

再說了,李治是親王,他今年16歲了,到了18歲,也會離開長安的。與其如此,不如讓李愔給他安排,這樣能夠保持兄弟情義,對李治來說,是個好的選擇。

長孫皇后知道李愔不是個心胸狹窄之人,對於李成乾、李恪、李泰、和李佑他都能夠容下。李治和李愔一向關係很好,李愔不會是故意針對李治的。

她想了想說道:“好吧,治兒,大丈夫志在四方,你就去吧。”

李愔給李治配的副手,一個是黃琪。黃琪精明幹練,可以爲李治處理各種事務,確保李治把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

另外一個副手是唐遜,現任楊州道造船大使。唐遜是唐朝貞觀年間造船的頂級高手,能夠自制造船圖紙,有組織管理造船業的經驗。

尤其是自制造船圖紙這一點,就十分了不起。歐洲直到一千年後的1633年,纔有人能夠自制造船圖紙。

大唐海軍研究所成立了,李治任所長,黃琪任副所長。李治在工部和工業學校挑選了大批學生和工匠,離開長安,前往揚州。

揚州濱江臨海,水運發達,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來,揚州一躍成爲隋唐時期全國的漕運、鹽運中心,更是海上絲綢之路一個對外開放的國際港口。(這裡的揚州,不是指現在的揚州市,是包括揚州市在內的很大的地區。)

最關鍵的是。揚州是唐朝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經過李愔的提議,晉王李治的封地,由河東道改爲揚州。

長孫皇后十分感激李愔——揚州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大唐目前沒有統一的海軍,水軍分屬於各道管轄。李愔想整合海軍,統一編成北方艦隊和南方艦隊。

海軍司令的人選,他決定啓用程處默。程處默今年已經28歲了,大唐一等伯爵,從三品將軍,身份和忠誠度都沒有問題。再給他配上一個副手就行了。

李愔從百度上搜尋,發現了一個有名的海軍將領人才。

這天,櫟陽(今陝西臨潼北)縣丞劉仁軌,正在和縣令閒聊。不久前,朝廷進行人事調整。原本呼聲很高的劉仁軌,卻沒有得到升遷。

縣令認爲劉仁軌是個人才,爲劉仁軌抱不平。劉仁軌說道:“縣令大人,您今年才30歲,就已經是縣令了,我今年已經是不惑之年了,仕途上也就這樣了,後年就該退休了,已經沒有什麼想法了。”

正在這時,一個衙役進來報告,說東宮來人了,縣令和劉仁軌急忙出去迎接。

來人是東宮太子的一名親隨,他說道:“哪位是劉仁軌劉大人?”

李世民接到了太子的報告,對於成立海軍研究所,以及整合大唐的海軍,他沒有意見,對於劉仁軌他還是熟悉的。劉仁軌擔任(今陝西臨潼北)縣丞,還是他親自提拔的。

劉仁軌原是縣尉(公安局長),陳倉戶曹魯寧自恃品秩高,豪縱無禮,無人能止。劉仁軌對其好言相勸,令其不可再犯。可魯寧不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劉仁軌遂將其投入獄中。

魯寧在獄中不思悔改,對劉仁軌橫加謾罵。劉仁軌一怒之下將魯寧亂杖打死。岐州(治雍縣,今陝西鳳翔)官員見狀,急忙上報朝廷。

李世民聞知此事,大怒不已,他對劉仁軌的膽大妄爲有點好奇,於是派人將劉仁軌押至長安,當面質問。

面對李世民劉仁軌毫無畏懼,神色自若地說:“魯寧對臣百般羞辱,臣實在是忍不住就殺之了他。”

當時魏徵在唐太宗身旁,見劉仁軌處事剛正,便對唐太宗說:“陛下知隋爲什麼滅亡嗎?隋朝末年,刁民強橫而欺凌官吏,就是魯寧這樣的。”

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後,轉怒爲喜,於是提升劉仁軌爲櫟陽(今陝西臨潼北)縣丞。

這天,長安城來了一位很特別的客人。

第十一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分別第二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八十九章 不靠譜的李承乾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四十一章 雷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二十四章 險些誤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殺機四伏第一百三十七章 兒孫的鐵飯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狼王計劃完成第四百三十三章 密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第六十六章 豐收時刻第四十四章 挑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閱兵式 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伐決斷第三百二十七章 禍害倭國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鋒 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恪的豔遇第九十章 朝堂混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風暴第二十四章 險些誤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身負重任的王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見班超第一百三十四章 帶皮沒毛的豬肉第四百一十五章 朕要爲國獻身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孫無忌的突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利王庭開發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陰狠的一刀第三十四章 教坊交鋒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暉殿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襲博格達沁第三百五十九章 圈套第四百九十六章 難纏的哈羅德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眼火銃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七十章 岑文本的主意第四百六十三章 火炮的秘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漠甘露第四百六十章 蒸汽機與鐵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個三害第二百七十八章 尚公主第二百七十六章 做你的兄弟真好第三十七章 唱戲第二百一十七章 妖孽級狐狸精第三百三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三百一十章 霸氣的王玄策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九十三章 炮彈上的糖衣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暉殿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破口第三百二十八章 考驗第十章 先打了再說第二百七十一章 鉅變之東宮密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長安三雄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血戰龍德城第五百零八章 舞林交鋒二第一百五十章 圍攻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國土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頭金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轉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猖獗的匪患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管吏部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八十五章 路見美女拔刀相助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報局第九十章 朝堂混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國戰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場黑科技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三十七章 唱戲第五十二章 明槍暗箭第三百八十四章 吊死鬼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幕拉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回到長安第十八章 康樂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遠征軍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污濁的朝堂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場黑科技一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報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空軍 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唐號火車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如願以償
第十一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一百零三章 分別第二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八十九章 不靠譜的李承乾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四十一章 雷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二十四章 險些誤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殺機四伏第一百三十七章 兒孫的鐵飯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狼王計劃完成第四百三十三章 密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第六十六章 豐收時刻第四十四章 挑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閱兵式 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伐決斷第三百二十七章 禍害倭國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鋒 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名行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恪的豔遇第九十章 朝堂混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風暴第二十四章 險些誤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身負重任的王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又見班超第一百三十四章 帶皮沒毛的豬肉第四百一十五章 朕要爲國獻身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孫無忌的突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利王庭開發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陰狠的一刀第三十四章 教坊交鋒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暉殿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襲博格達沁第三百五十九章 圈套第四百九十六章 難纏的哈羅德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眼火銃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七十章 岑文本的主意第四百六十三章 火炮的秘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漠甘露第四百六十章 蒸汽機與鐵路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個三害第二百七十八章 尚公主第二百七十六章 做你的兄弟真好第三十七章 唱戲第二百一十七章 妖孽級狐狸精第三百三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三百一十章 霸氣的王玄策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九十三章 炮彈上的糖衣第四百七十八章 承暉殿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破口第三百二十八章 考驗第十章 先打了再說第二百七十一章 鉅變之東宮密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長安三雄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血戰龍德城第五百零八章 舞林交鋒二第一百五十章 圍攻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國土第一百七十二章 狗頭金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轉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猖獗的匪患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管吏部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八十五章 路見美女拔刀相助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報局第九十章 朝堂混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國戰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場黑科技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忽悠第三十七章 唱戲第五十二章 明槍暗箭第三百八十四章 吊死鬼第三百四十二章 秦淮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幕拉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回到長安第十八章 康樂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遠征軍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污濁的朝堂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場黑科技一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報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建議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幕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空軍 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唐號火車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