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半張嘴巴呆愣着,她腦子一片混亂,但聽皇太后這樣說顯然是知道了。
但他們沒打算追查下去。
可她真盼着他們追查嗎?追查下去,她首當其衝先被問罪。
她有些後悔來這坦白一場,反而坐實了她的罪行。
她跪着磕了個頭,踉蹌告退。
太后看着她的背影,想起她初入宮時相貌極妍,性情驕傲孤高,得了恩寵之後甚至是有些跋扈。
這兩年是收斂許多了,可總認爲她骨子裡是有傲氣的,一絲野心的希望,竟讓她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權力,真是使人瘋魔啊。
爲免節外生枝,太后下旨讓皇后和德妃抄寫經文,一直持續到除夕方可出來。
至於大皇子和二皇子,白日上書房,晚上繼續跟着皇叔習武,一併宿在慈安宮,皇后與德妃都不得見。
謝如墨也安排了玄鐵衛專門負責護送他們上學去練武場和回宮,至於他們的飲食,因都是一併在慈安宮,慈安宮裡就是一個鐵桶,在飲食上基本是出不了事的。
過了些時日,宮裡不知怎地就有流言傳出,說淑妃遷宮是因爲對福昭儀的胎下手了。
但是,在這流言過後沒幾天,又有人說淑妃是無辜的,真正對福昭儀的胎下手的人是皇后,淑妃只是替皇后背鍋,是無辜的。
這流言不脛而走,甚囂塵上,都傳到了皇后的耳中去。
皇后認爲是淑妃傳出去的,如今自己正是養名聲的時候,就算福昭儀的胎有她的手筆,也是不能讓人說。
而且她確信沒有證據,否則早就尋到長春宮裡來了。
她更清楚如今誰不能得罪,誰可以適時踩上一腳,順便試探試探皇上的意思。
因此,她帶着人直奔桂蘭宮去,對淑妃就是一通責備,說她詆譭皇后,犯下了口舌是非和以下犯上兩條罪名,命人掌摑了她。
淑妃失寵,人盡皆知,靠着桂蘭宮裡的幾個人怎護得住她?當着三皇子和三公主的面,她生生被宮人鉗住雙肩,捱了十幾巴掌,直打得口吐鮮血,天旋地轉才作罷。
三公主跪在地上哭喊着,“求母后饒了母妃吧,母妃沒有說過那樣的話。”
三皇子倒是直接,撲上去就咬住了皇后的手臂,狠狠地給了一口,被皇后抽了一巴掌倒在地上,復又爬起來咬。
虧得是宮人急忙去攔着,但也差點沒攔住這頭小狼崽子。
皇后手臂吃痛,也沒再上前,只是冷冷地看着淑妃那張腫得跟豬頭似的臉,“看你教出來的好兒子,連本宮都敢咬,如此膽大包天,往後豈不是要禍亂天下?”
淑妃被人攙扶着,幾乎站立不穩,髮鬢凌亂,簪子墜地,狼狽不堪,卻依舊將一雙兒女護在了身後,瞪着皇后厲聲詰問,“皇后就真這麼清白嗎?你敢對天發誓,沒有害過福昭儀的孩子?”
皇后自然不可能發誓,只是正義凜然地道:“害人者,巧舌如簧,無半點愧疚,還教唆宮人胡亂傳謠,想嫁禍於本宮,淑妃,人在做,天在看,你的報應來了。”
“是,都會有報應的。”淑妃看着厚顏無恥的皇后,氣得渾身顫抖,“等着看。”
“死不悔改,簡直不可理喻。”皇后說完,甩袖而去。此事自然很快就有人稟報到了慈安宮,太后聽了直搖頭,“說她愚蠢,她知道用這種方式來澄清自己,再試探皇上,說她聰明吧,卻不知有人故意挑起她們的爭端,等着坐收漁翁之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