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一章 再回學宮

陳海聽人稟報說神陵山學宮有人來訪,也是略一愣神。

wωω✿ttκa n✿¢ Ο 雖然益天帝七十三年,他是學宮西北域闈選第一,但是結果甫一出來,也沒有在學宮潛修多久,就被陳玄真推薦、受文勃源、英王委託,擔任西園軍新編第七營都尉,調往伏蛟嶺練兵。

也是因此,他這才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仔細說來,他並沒有在學宮如何修行過,除了陳玄真極少數人外,他與學宮中人並沒有什麼舊情。

即便是陳玄真,想必此時也恨自己入骨,斷無可能找上門來,在這個節骨眼上,學宮會有誰找上門來,所來又是所爲何事?

陳海讓姚文瑾、齊寒江他們陪着一起趕去前廳,卻要看看到底是什麼人這時候跑過來見他。

陳海帶着疑惑走進會客的前廳,就看到一名中年人,身穿學宮祭酒特有的明黃色道袍,明竅境中期修爲,此時正由周景元陪同着一起坐在那裡等候。

看到陳海進來,中年人連忙起身躬身施禮道:“神陵山畢烏宮祭酒寧致行拜見陳侯。”

竟然是此時還留在燕京、陪伴在太孫贏餘身邊的寧氏子弟跑過來見他,陳海愈發的好奇起來。

當年有十數萬虎賁軍精銳,在寧氏閥主的率領,在黃麋原被天機鞏樑、樂毅等人殺得幾乎是全軍覆滅,這也直接導致太子贏丹當年被迫還政益天帝,親率虎賁軍殘部出燕京征討黑燕軍,而當時太子贏丹的嫡長子太孫贏餘,也因爲參與黃糜原戰事,定罪罰入學宮思過三年。

名爲面壁思過,但贏餘更多是被當成質子軟禁在燕京,嚴禁隨意出沒。

黑燕軍潰敗之後,太子燕丹與寧氏合流,率虎賁軍進入雁門郡,雖然沒有什麼明確的說法,但這幾年,除了太子燕丹完全沒有回京的意願,寧氏在燕京的子弟、財物,也都大舉北遷,也是打定主意要在雁門郡立足,不再牽涉到燕京城內的是是非非。

雖然文勃源當時爲了壓制英王府一系,暗中與太子贏丹及寧氏媾和,當時也就解除了對太孫贏餘的軟禁,但太孫贏餘一直都留在神陵宮畢烏宮修行,沒有北上與太子贏丹團聚的意思。

陳海沒想到他到燕京數日,竟然是太孫贏餘第一個突然遣使人來找他,心裡暗想,莫非太子贏丹一系又有什麼想法?

太孫贏餘名義上一直是寧嬋兒的未婚夫婿,但因爲寧嬋兒一心修行,到這時候都沒有成婚——前段時間,樂毅從堯山傳來信函,說寧嬋兒在堯山地宮裡已經煉成蘊道天丹,但煉成丹後,寧嬋兒就率領藥奴離開了堯山,不知去蹤。

陳海知道樂毅等人是擔心寧嬋兒言而無信,會昧下龍驤軍的絕品天丹,但寧嬋兒就是耍賴,也實在是沒有辦法拿她怎麼樣?

陳海心裡想,寧嬋兒與黑燕軍已經脫開關係,也已經修成道丹,會不會返回寧氏,好好的做她的太孫妃,又或許她此時就在燕京城,寧致行跑過來,就是寧嬋兒的授意?

陳海想想又沒有可能,以寧嬋兒的性格,是有可能昧下新煉成的蘊道天丹,但真想要見他,應該不會假手他人通風報信。

陳海打了個哈哈,跟寧致行說道:“原來是寧祭酒,不知今日前來所爲何事?”

寧致行道:“陳侯以不滿三十之數修成道丹,堪稱燕州數千年來有數的天才。太孫贏餘聽聞陳侯進京受封,與大祭酒商議,想着邀請陳侯前去畢烏宮開場經筵,提攜後進。不知陳侯可有閒暇?”

學宮成立千年有餘,驚才絕豔的子弟不知出現多少,這些人修行有成,往往被分封往各地委以重任,但每每回京,學宮都會派人邀請回去開經筵,給學宮弟子傳道解惑。

這可以說是學宮出身的玄修的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

陳海眉頭微微一蹙,當年他在學宮,勉強算是陳玄真任大祭酒的奎狼宮門下,與畢烏宮可沒有什麼關係。

再說即便寧氏的勢力已經大半撤出燕京,但寧氏在畢烏宮的根基還沒有完全被動搖,除了寧致行這樣的祭酒外,畢烏宮的大祭酒,也是寧氏的一位道丹境族老。

當年英王之所以能在最後力壓太子贏丹一頭,寧氏之所以在黃麋原敗得那麼慘,跟他多少有着或間接或直接的關係,陳海沒想到太子贏丹及寧氏,在燕京的殘餘勢力代表人物,此時卻來邀請自己,實在是有些耐人尋味。

陳海突然對這個從未謀面的太孫起了興趣,笑着說道:“本該如此,我初回燕京,也無所事事,要不明日我到畢烏宮造訪餘公子,如何?”

寧致行道:“那是最好,陳侯多年之後重回學宮,禮儀方面不能怠慢了,我這就回去準備。”

寧致行回話的時候,陳海盯着他的臉看個不停,也沒有再他臉上看到什麼異樣的表情。二人就此說定之後,寧致行也沒有多做耽擱就告辭了。

*****************

第二天一早,天氣就有些陰鬱,陳海另有事情要請蒼遺去辦,他便乘坐車攆,在百餘精銳護衛的簇擁下,穿過燕京城,往燕京城東面緊挨着的神陵山而去。

出東華門,遠遠就能看到神陵山腳下的梅渚湖,而奎狼、畢烏等七大學宮,錯落有致的建成環渚湖的神陵山半山腰上。

畢烏宮是梅渚湖東面半山腰間的一組玄黑色建築羣,建得巍峨壯闊。

陳海御騎到神陵山下,便能看到畢烏宮的山門前掛着一幅巨大的對聯,上書“三十年磨礪,金丹圓轉如意;盡一夜辛勞,畢烏蓬蓽生輝”,而畢烏宮的大殿廣場上,正有人頭攢動,怕是數千人似乎都在專程等他過來。

這場面着實嚇陳海一跳,他本以爲經筵,只是一個過場而已,最關鍵的是太孫贏餘要想私下跟他見面,眼前可哪裡有半點走過場的意思?

難道自己會錯了寧致行意思,或許致行及他背後的太孫贏餘,目的就是單純照老規矩,請他回來談經論道。

十數頭赤狻獸、三十餘頭黑狡馬皆披淬金重鎧,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之中時,大殿廣場前有不少身穿黃色道袍的畢烏宮學子歡呼了起來,但更多的人,畢烏宮之外的其他學宮弟子,對陳海的到來,更多是冷眼相對。

他們聚集過來,更主要的是想來看看陳海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歡呼之中,還一陣酸溜溜的聲音傳了過來:“歡呼個什麼勁,不過四姓家奴而已。”

說話的那人一身青衣,看起來應該是奎狼宮的一名弟子。

此言一出,就有幾名身着黃色外袍的畢烏宮弟子都不樂意了起來,指着奎狼宮的人大罵:“吃不得葡萄說葡萄酸,有本事你們也請一個來給你們開經筵,莫要跑到我畢烏宮大殿偷聽經義。”

“一羣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我們奎狼宮中道丹境大祭酒就有三人,隨時準備爲我等弟子答疑解惑。哪像你們畢烏宮一樣,找回一個四姓家奴,就得意得不行了。”

一句話點燃了炸藥桶,雙方開始對指着喝罵起來。

太孫贏餘和寧致遠幾人臉色鐵青的站在人羣之中,他們知道這幾年來,其他宮的祭酒、弟子,欺負寧氏這一脈在燕京的勢力式微,總是百般挑釁,即便是他們出面喝斥,也沒有什麼效果。

突然一陣不知道誰喊了一句“陳真人過來了!”奎狼宮諸多弟子的吵鬧聲音,頓時小了下去,緊接着就看到陳玄真帶着兩個中年到人面無表情的走了過來。

太孫贏餘和寧致遠趕忙過去給陳玄真行禮。

太孫贏餘雖然早封瀝川侯,但學宮之中他只是弟子身份。

陳玄真負着手,面無表情的說道:“太孫在畢烏宮中呆久了,這次竟然請陳海到畢烏宮傳業授道,想來是靜極思動了?”

陳玄真口中對贏餘毫無敬意可言,但贏餘這些年呆在學宮之中,早就琢磨出了城府,心下雖然暗恨,但是表面上還是笑着應道:“陳真人哪裡話,只是畢烏宮每況愈下,適逢陳侯赴京受封,我這才起了心思,想讓陳侯給畢烏宮門下指點一二,好在每年的大試之中挽回些局勢而已。”

陳玄真皮笑肉不笑的道:“那樣最好,你看着天氣,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好像要下雨了,天有不測,要步步小心啊。”

“弟子受教了。”贏餘小心翼翼的執着弟子之禮,也跟陳玄真告了個罪,親自走下臺階,與寧致行一起,去將陳海迎接到畢烏宮大殿前的廣場上來。

神陵山七學宮,環梅渚湖而立,每座學宮大殿前,都要講經臺,唯有地榜人物纔有資格登上,給弟子傳道解惑。

陳海這時候也早就看到陳玄真,站在大殿外的環湖石道上,與太孫贏餘、寧致遠寒暄了幾句,才知道昨日寧致遠回來之後,原本是吩咐弟子在畢烏宮內搞個小經筵,但消息傳出去,沒想到今天一早,七宮就有數千弟子云集過來,等候在畢烏宮外。

無論陳海的風評再怎麼不好,但魏子牙之下道丹第一人的稱號,還是太過耀眼了,這會兒甚至還不斷有弟子從外面趕回來。

陳海令齊寒江率扈衛在山下候着,他與姚文瑾一起,跟着太孫贏餘、寧致行拾階而上,往畢烏宮大殿走去。

看到陳玄真走過去,陳海也是揖手施禮:“陳海見過陳真人。”

陳玄真看着陳海走過來揖手而禮,心中感慨萬千。

誰曾想當年這個爲自己端壺煮水的粗魯漢子,短短的十年時間就能和他並駕齊驅了?

然而道不同、不相爲謀,陳玄真看陳海這般惺惺作態,冷哼一聲說道:“你如今也是地榜之尊,麾下又治雄軍,目空一切,老道可受不起你這師禮。我也是聽聞你今天要在畢烏宮開經筵,就在此候着了,想聽一聽陳真人對玄修有什麼精妙見解,沒有什麼妨礙吧?”

聽着陳玄真暗來譏諷的話,陳海眼瞳也陡然銳利起來,說道:“等會兒講解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陳真人指點。”

陳玄真還沒有接話,他身後的一個道人,卻大聲接道:“不用你說,我現在便來指點指點你,省得你不知天高地厚,以爲這講經臺真是你這三姓家奴能登的!”

陳海眼瞳盯着陳玄真身那人,見他體內透漏出來的氣息極爲熟悉,竟然是當日與陳玄真一起在金蛟原圍殺楊巧兒、贏累母子之人,冷聲問道:“敢問這位是?”

“我乃屠樵山!”那中年道人橫眉接道。

第八百七十四章 信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魔再現第三百一十章 交易第九百五十七章 誅族第九百一十七章 使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精絕軍第七百二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圍黑山寨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陵谷(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回程(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援兵第四百七十章 逆血丹第七百四十三章 勝敗未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魔獒戰旗第二十一章 監院趙如晦第九百九十章 炎魔重生第九百一十四章 伏兵(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藥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圍黑山寨第三百九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零七章 天地異變第八百三十三章 約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第七百四十八章 定策西逃第三百一十二章 赤狻戰騎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象第三百三十五章 異相第七百三十章 驅魔第四百一十六章 獻策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陵谷(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選第九百四十二章 噩耗(二)第九百五十四章 東援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反攻(四)第九百九十章 炎魔重生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兵第六百三十章 血煉(六)第三十四章 陳烈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四百五十八章 蘊道天丹第一百五十六章 兵出秦潼關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不厭詐(二)第一百零四章 意外的任命(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九十七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綠海大陣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二百二十一章 招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妖獸(三)第九百八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四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六十九章 蛇鱗書第二百零七章 說客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口血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翼魔赤軍第五百八十八章 死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北陵谷(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仙元靈血第四百章 流囚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四百三十二章 雷霆第六百五十二章 真君謀算第四百二十九章 美人計第六十二章 山北論戰第九百五十三章 虛實第九百八十三章 枯月嶺第五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四百一十四 虎頭蛇尾第二百七十一章 藥奴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入明竅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夜訪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五十一章 更名改姓第二百五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起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謀逆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嶺第九百章 效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戰將至(三)第九百一十六章 伏兵(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里相隨第七百章 北進第七百七十六章 黑風島第四百七十一章 關鍵時刻第九百七十三章 輓歌第九百五十二章 血湖峽第二百六十七章猶豫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七章 爭議第二章 龍鼎第一百一十七章 蠻奴鐵鯤第九百零九章 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陵山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事
第八百七十四章 信息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魔再現第三百一十章 交易第九百五十七章 誅族第九百一十七章 使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精絕軍第七百二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圍黑山寨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陵谷(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回程(五)第七百四十四章 援兵第四百七十章 逆血丹第七百四十三章 勝敗未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魔獒戰旗第二十一章 監院趙如晦第九百九十章 炎魔重生第九百一十四章 伏兵(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藥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圍黑山寨第三百九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零七章 天地異變第八百三十三章 約鬥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第七百四十八章 定策西逃第三百一十二章 赤狻戰騎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象第三百三十五章 異相第七百三十章 驅魔第四百一十六章 獻策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陵谷(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選第九百四十二章 噩耗(二)第九百五十四章 東援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反攻(四)第九百九十章 炎魔重生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兵第六百三十章 血煉(六)第三十四章 陳烈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四百五十八章 蘊道天丹第一百五十六章 兵出秦潼關第六百七十四章 邪念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不厭詐(二)第一百零四章 意外的任命(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九十七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八十五章 綠海大陣第九百零四章 去留第二百二十一章 招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妖獸(三)第九百八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九章 風焰飛艇第四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六十九章 蛇鱗書第二百零七章 說客第三百八十六章 潼口血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翼魔赤軍第五百八十八章 死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北陵谷(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仙元靈血第四百章 流囚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四百三十二章 雷霆第六百五十二章 真君謀算第四百二十九章 美人計第六十二章 山北論戰第九百五十三章 虛實第九百八十三章 枯月嶺第五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四百一十四 虎頭蛇尾第二百七十一章 藥奴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入明竅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一百三十八章 夜訪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五十一章 更名改姓第二百五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五十八章 戰起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謀逆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嶺第九百章 效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戰將至(三)第九百一十六章 伏兵(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里相隨第七百章 北進第七百七十六章 黑風島第四百七十一章 關鍵時刻第九百七十三章 輓歌第九百五十二章 血湖峽第二百六十七章猶豫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七章 爭議第二章 龍鼎第一百一十七章 蠻奴鐵鯤第九百零九章 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陵山第四百九十九章 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