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縱觀九洲猶虎豹,駕馭四海未桑麻

讓高麗人所不曾想到的,就是新成立起來的大清國,竟突然對其展開了突襲這件事。這也無疑使得一直敬奉大明崇禎皇帝爲天下正統的他們,對此深感危難之極。朝鮮國的朝廷內部,頓時爲之亂成了一團亂麻。以朝中柳城以爲首的大臣,建議如今大明朝都已然自顧不暇。更是無從顧憐到自己的這偏隅小國?當主動孝恭與大清國,方爲延續國本之上策。並且,應當還主動派出世子去爲其人質。

而以崔承贊爲首的另一撥大臣,卻是隻贊成派出世子這件事情。並對國君直言,此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應當還是設法乘船從海上去往大明朝,找尋那崇禎皇帝商談爲朝鮮國出兵一事。就在此時,曹文詔派出來的東北軍特使卻是到了高麗的京都。將其來意對其國君詳細敘述一遍之後,到讓其國君對此頗爲好奇。畢竟,東北軍根基尚淺,名聲也沒有大得,足以讓周邊的小國聞風而生服順之心。

雖然是漢人的人馬,但卻並無任何正宗的名義。以致讓這位高麗國王對這位東北軍的特使,顯得並不是十分的熱絡。且待其也並不是像多爾袞,所差來的信使那般的規格。換句話說,對其態度是不冷不熱。以其相待東北軍特使的態度上來看?竟似將東北軍視作一羣馬匪一樣。而對於曹文詔所寫的那封信函之中提及的,主動出兵幫其禦敵一事,也明顯不是十分響應的。因爲,對於大清八旗鐵騎的戰力,這些高麗人已經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說根本無從抵擋的住。

而以自己這一傾國之力,都無法能遏制住八旗鐵騎。對於這麼一羣,現在仍然處在發展之中的東北軍來說,更是絕對不太可能的事情。更何況,其名不正則言不順。東北軍又是以何等身份,前來與高麗談聯合的事宜的呢?若是東北軍主動投效與朝鮮國,這位李皇帝倒是對此深表贊同。

可曹文詔明顯也早就想到了此處,只是讓信使明面上帶過來兩件東西,把與那朝鮮國君去看。因曹文詔當初本是大明的一方將領,有着自己的文書印綬。後來雖然投靠了東北軍,甘願在唐楓的手下聽用,可這套大明的官印可始終都不曾丟掉。這兩件東西之中的一件就是曹文詔的官印,另一件,卻是一個度牒,上面刻着一行精細的小字。

等那國君看完這兩件東西之後,卻是對此驚異之極。不由從那度牒上面,竟然連想起一件陳年舊案來。當初大明皇帝朱元璋特別對那位太子朱標甚爲看重,可自從朱標身染重病,不治而死之後。便又將目光投射到了其子嗣朱允炆的身上,索性將其立爲皇太子。可卻是沒有想到其四子朱棣對此心懷不滿,也就此埋下了一段禍事。在朱元璋剛一蹬腿之際,建文帝矗立國朝之始,朱棣還是顯得,對建文帝很是馴服。直到其擔心各地藩王作亂,大興削藩之舉措。朱棣便開始起兵作亂,最終,建文帝不敵,在宮中放了一把大火。而他自己的下落,卻也就此成爲一段謎案。

因爲,當初朱棣闖進宮中之後,立命手下將校將火撲滅。開始逐個宮中,仔細的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因爲,南京城四座城門都已經被燕兵牢牢地守住。別說能混出去一個皇帝?就連一隻宮內的蒼蠅,都休想順利的能度過關卡去。可即便如此,那位建文帝卻好像人間蒸發了一般。竟然在宮裡宮外都根本不見其蹤跡?

朱棣本來還以爲是哪一位大膽的朝臣,將其私匿於自家之中?又在滿朝文武的府宅之內,細細的搜捕過一回,依舊是不見其下落?最後,將宮內的宮女太監妃子們連帶貴妃等,都統統集合到一塊。對這些人動用大刑之後,才從一個久隨侍與建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口中得到了一個消息。

等他趕到了一個太監的屋內之時,卻是隻見在地上留有一件皇袍和帽子。除此之外,就是還留有滿地的頭髮。不用問,這位建文帝一定是趁着宮內混亂之際,剃了頭扮做和尚混出宮外?自這以後,朱棣雖然是登了基,也當上了皇帝。卻依舊在心裡留有一塊心病,便又將錦衣衛又重新恢復起來。在朝野上下,拉着大網來回的搜索了無數遍之多。卻還是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關於建文帝的消息。

最後,又名鄭和下西洋,逐個國家的去拜訪,並且每到一處,必先帶着人馬,去參拜那些寺廟。可最終結果,建文帝還是杳無音信。這個人,就好像當真不增在這世上存在過一般。而當年,朱棣作亂之時,恰巧當時朝鮮國的一個世子,正作爲人質待在南京。也聽說關於建文帝剃度的事情?待其回國之後,便將這件事情記述在朝鮮國的李朝實錄上面。故此,這些高麗國王對這件關於建文帝剃度的事情,都是聽說過的。

如今,這件度牒上就寫着這麼一段塵封往事。將這個和尚的一生,詳詳細細的盡都記述再此上。事情詳細且精準的,容不得對此來上半點懷疑?隨後,那個信使又與懷內,摸出一件小小的玉印出來。這一回,這位高麗國王對此事深深信服不已,認可了曹文詔信上對其所述,關於現在的東北軍的主帥唐楓,就是建文帝的後裔託名在此地。也就由此決定下來,與冰雪城合兵一處,共同抵抗來犯之強敵,誓要將這隻大清國的八旗鐵騎,給他徹底的打殘廢了。

這才命信使帶着自己的兩個世子,以爲來往的信差和人質。又特意修書兩封,一封便是與這位孤軍深入其國內的,東北軍大將軍曹文詔的。另一封,卻是與那位素未謀面的東北軍主帥唐楓的。其上面之言辭懇切,且承認其身爲正統。甘願將其奉爲正朔,並將高麗主動歸爲其附屬之國。

而曹文詔再見到了迴文之後,心中也是對此極爲的高興。不由暗中讚歎,函可大師的這一計策照實是高妙的很。只是不曉得他從那裡,討弄出來的這個度牒和玉印來的,竟然僞造的如此細膩,使得自己當初都分辨不出來?問題是他也不增見過建文帝的度牒和其玉印。自然還有朝鮮的那兩位貴使,昭顯世子李澄以及李淏,還有隨同其一起來的崔大臣。關於這兩位世子,曹文詔責令其心腹手下,統領一驃騎兵,將其連夜護送前往冰雪城,去見那位建文帝的後裔,如今的東北軍主帥。至於這位崔大臣,對於大明建文帝的後裔所屬下的軍隊,感到十分的親近。

便由他牽頭,將本來以潰散開的高麗軍校聚攏到鐵山。調歸曹文詔統一統轄,並且,又擔心曹文詔糧草帶來的不多?索性,又替曹文詔籌集到了足足的二十五大車的糧草。又擔心東北軍駐紮在這帳篷之中,抵禦不了這夜中的寒冷。又發動起來當地的百姓連同高麗軍校,沒日沒夜的給東北軍的騎兵,連人帶馬的搭建起來一片暖暖和和的連營來。至於當地的高麗姑娘們,一見到東北軍的騎兵,無不是對其傾慕不已,恨不得再其回返冰雪城的時候,能將自己也一同打包帶回去。但凡因爲出營有所公幹的軍校,無不是在其身前左右圍着一些高麗姑娘。主動相邀其到自家中去坐上一坐?自然,更有一些膽量大的姑娘,索性就將一些有事出入營盤卻落了單的軍校,直接綁回家中成其好事。而曹文詔也每每因爲這樁風流公案,不得不對那位崔大臣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來抗訴。只是崔大臣卻是說得好,誰讓你東北軍被我們姑娘瞧上了?似這種郎情妾意的事情,崔大臣對此以爲是多多益善。

可以說,東北軍在這領國的境內,受到了十分優越的款待。曹文詔也果然不負那國王之厚望,竟然帶着東北軍和高麗兵,在於多爾袞見了兩三次仗之後,便將多爾袞給打出了慶州府。讓多爾袞也是大吃一驚,不曉得這些高麗兵,因何緣故竟然如此的突然善戰?且又謀略過人?迫不得已,多爾袞引兵退守昌城,派出信使又去與高麗國君協商。迫其主動納降與大清國,以免到時候玉石俱焚?並又呵斥其本爲大清的屬國,其竟膽敢犯上作亂?

可無奈的是,所派出去得信使,亦是如同前兩波的一樣,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可又因爲當初自己在皇太極的跟前,誇下了大話,也不好就如此灰溜溜的,引着敗兵回返盛京城?否則,自己在皇太極的跟前,也就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了。多爾袞眼看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做出兩手準備。其一就是派出心腹潛回盛京城,尋到自己所預先留下的眼線之後待機行事。其二,就是屯兵於昌城,靜觀事態變化,靜等時機。

【求個收藏求個訂閱】

第230章 盜 馬第637章 未必人間無好漢,塞垣凍解鴻歸早第1238章 不知馬骨傷寒水,唯見龍城起暮雲第579章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第936章 蒼茫雲海遠航去,長風渡我幾萬裡第1165章 無處江山對月明,馬蹄急促帶刀歸第947章 立君牧民人爲貴,浩然倭寇離故關第1368章 遙領短兵登隴首,獨橫長劍向河源第891章 屠倭滅寇蕩海島,船堅炮利看誰雄第237章 金錢豹子第992章 長河飲馬甲兵寒,斜陽盡處孤城危第228章 寶塔鎮河妖第205章 名人之後第553章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離呼取盡餘杯第46章 關寧邊軍第591章 沖天浩氣展虹霓,極目江山我爲雄第1331章 聲東擊西擁長矛,萬馬鳴蹄掃空壘第1292章 千堆戰骨那知主,萬里枯沙不辨春第1166章 獨見北風鳴晚角,雨雪蜂擁塞雲低第1194章 遼陽馬道生死戰,敢死馬隊傲城頭第714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洋河第612章 樊川照日靈關路,傳火樓臺門深閉第447章 孤山城池遠,玄機自暗生第281章 富 貴第790章 別岸風煙逢故人,明河共影鐵衣寒第239章 天工開物第177章 震天火器無可擋,一騎飛出求救兵第146章 盜亦有道第631章 直北關山金鼓震, 征途車馬羽書馳第194章 角聲滿天秋色裡,城上胭脂凝夜紫第596章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第228章 寶塔鎮河妖第927章 鬥智雍策戲倭寇,鬼話唬鬼任生死第871章 笳鼓響處千騎來,放眼東南稱海王第329章 悍 將第454章 大漢軍威第295章 暗 戰第735章 燿如羿射九日落,瞿唐石城草蕭瑟第1005章 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在心第318章 援 救第247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忠臣佞臣第239章 天工開物第1315章 漠漠邊塵飛衆鳥,昏昏朔氣聚羣羊第1197章 守將自焚遼陽滅,趕奔清河追八旗第707章 日長才過又今宵,幾時期信似江潮第1223章 渾河傍岸砂礫堆,日沒半和戰兵骨第164章 書生雖投定遠筆,依然未坐將軍樹。第828章 平倭蕩寇真男子,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786章 宛馬東征健兒盡,聞道羌笛暮吹哀第574章 千金可買歡心在,屬意爲誰無從知第268章 活 着第1137章 胡塵一起亂天下,何處春風無別離第46章 關寧邊軍第1205章 走馬奪城救格格,真真假假降且叛第251章 敵 營第1330章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第305章 小曹將軍第1302章 故國幾年猶戰鬥,異鄉終日見旌旗第一千三百三十五 院內刀光照寒月已共前鋒鬥豪智第193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時不時的多疼惜第832章 莫待秋風一夜霜,別路兵馬烽煙起第232章 生爲人傑,死作鬼雄第1238章 不知馬骨傷寒水,唯見龍城起暮雲第504章 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第588章 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塵第735章 燿如羿射九日落,瞿唐石城草蕭瑟第1398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孤城落日鬥兵稀第1252章 長平公主的隱秘,獵騎靜逢邊氣薄第1021章 沿途累累多古墓,空房寂寞爲墟久第848章 以進爲退施妙計,貳臣今番成奴才第780章 永憶江湖歸白髮, 欲迴天地入扁舟第29章 官匪同途第678章 終日向人多醞藉,屈指歸期尚未及第943章 鐵馬嘶鳴山壁冷,海船平渡風濤起第152章 眉生橫波第992章 長河飲馬甲兵寒,斜陽盡處孤城危第585章 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第1270章 天海去路過飛雁,灞岸歸塵觸鎖城第1046章 今朝拜首臨欲別,遙憶荊門雨中發第796章 旗梢不動晚波平,水落石出沉冤雪第588章 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塵第402章 內 禍第30章 壩上草原第356章 水寨第1001章 慘澹龍蛇日鬥爭,干戈直欲盡生靈第510章 誰憐孤館空醫術,留人不堪聽世音第1352章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第1153章 憶昔壩上年盛時,已嘆關山千萬重第803章 舊入故園嘗識主,不知何處是他鄉第224章 剿滅馬幫第1320章 曉望旌旗北臨海,戎衣不脫隨霜雪第1320章 曉望旌旗北臨海,戎衣不脫隨霜雪第694章 敢爲天地一逆旅,平沙萬里絕人煙第787章 斜陽古道風波定,孤嶠蟠煙明月起第784章 斑騅只系垂楊岸,車走雷聲語未通第800章 問長纓何時入手,塵土卻竟一何深第966章 城尖徑仄旌旆愁, 峽坼雲霜龍虎臥第165章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第749章 東西南北之人也,意想劍指暴三秦
第230章 盜 馬第637章 未必人間無好漢,塞垣凍解鴻歸早第1238章 不知馬骨傷寒水,唯見龍城起暮雲第579章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第936章 蒼茫雲海遠航去,長風渡我幾萬裡第1165章 無處江山對月明,馬蹄急促帶刀歸第947章 立君牧民人爲貴,浩然倭寇離故關第1368章 遙領短兵登隴首,獨橫長劍向河源第891章 屠倭滅寇蕩海島,船堅炮利看誰雄第237章 金錢豹子第992章 長河飲馬甲兵寒,斜陽盡處孤城危第228章 寶塔鎮河妖第205章 名人之後第553章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離呼取盡餘杯第46章 關寧邊軍第591章 沖天浩氣展虹霓,極目江山我爲雄第1331章 聲東擊西擁長矛,萬馬鳴蹄掃空壘第1292章 千堆戰骨那知主,萬里枯沙不辨春第1166章 獨見北風鳴晚角,雨雪蜂擁塞雲低第1194章 遼陽馬道生死戰,敢死馬隊傲城頭第714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洋河第612章 樊川照日靈關路,傳火樓臺門深閉第447章 孤山城池遠,玄機自暗生第281章 富 貴第790章 別岸風煙逢故人,明河共影鐵衣寒第239章 天工開物第177章 震天火器無可擋,一騎飛出求救兵第146章 盜亦有道第631章 直北關山金鼓震, 征途車馬羽書馳第194章 角聲滿天秋色裡,城上胭脂凝夜紫第596章 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第228章 寶塔鎮河妖第927章 鬥智雍策戲倭寇,鬼話唬鬼任生死第871章 笳鼓響處千騎來,放眼東南稱海王第329章 悍 將第454章 大漢軍威第295章 暗 戰第735章 燿如羿射九日落,瞿唐石城草蕭瑟第1005章 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在心第318章 援 救第247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忠臣佞臣第239章 天工開物第1315章 漠漠邊塵飛衆鳥,昏昏朔氣聚羣羊第1197章 守將自焚遼陽滅,趕奔清河追八旗第707章 日長才過又今宵,幾時期信似江潮第1223章 渾河傍岸砂礫堆,日沒半和戰兵骨第164章 書生雖投定遠筆,依然未坐將軍樹。第828章 平倭蕩寇真男子,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786章 宛馬東征健兒盡,聞道羌笛暮吹哀第574章 千金可買歡心在,屬意爲誰無從知第268章 活 着第1137章 胡塵一起亂天下,何處春風無別離第46章 關寧邊軍第1205章 走馬奪城救格格,真真假假降且叛第251章 敵 營第1330章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第305章 小曹將軍第1302章 故國幾年猶戰鬥,異鄉終日見旌旗第一千三百三十五 院內刀光照寒月已共前鋒鬥豪智第193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時不時的多疼惜第832章 莫待秋風一夜霜,別路兵馬烽煙起第232章 生爲人傑,死作鬼雄第1238章 不知馬骨傷寒水,唯見龍城起暮雲第504章 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第588章 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塵第735章 燿如羿射九日落,瞿唐石城草蕭瑟第1398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孤城落日鬥兵稀第1252章 長平公主的隱秘,獵騎靜逢邊氣薄第1021章 沿途累累多古墓,空房寂寞爲墟久第848章 以進爲退施妙計,貳臣今番成奴才第780章 永憶江湖歸白髮, 欲迴天地入扁舟第29章 官匪同途第678章 終日向人多醞藉,屈指歸期尚未及第943章 鐵馬嘶鳴山壁冷,海船平渡風濤起第152章 眉生橫波第992章 長河飲馬甲兵寒,斜陽盡處孤城危第585章 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第1270章 天海去路過飛雁,灞岸歸塵觸鎖城第1046章 今朝拜首臨欲別,遙憶荊門雨中發第796章 旗梢不動晚波平,水落石出沉冤雪第588章 一臥東山三十春, 豈知書劍老風塵第402章 內 禍第30章 壩上草原第356章 水寨第1001章 慘澹龍蛇日鬥爭,干戈直欲盡生靈第510章 誰憐孤館空醫術,留人不堪聽世音第1352章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第1153章 憶昔壩上年盛時,已嘆關山千萬重第803章 舊入故園嘗識主,不知何處是他鄉第224章 剿滅馬幫第1320章 曉望旌旗北臨海,戎衣不脫隨霜雪第1320章 曉望旌旗北臨海,戎衣不脫隨霜雪第694章 敢爲天地一逆旅,平沙萬里絕人煙第787章 斜陽古道風波定,孤嶠蟠煙明月起第784章 斑騅只系垂楊岸,車走雷聲語未通第800章 問長纓何時入手,塵土卻竟一何深第966章 城尖徑仄旌旆愁, 峽坼雲霜龍虎臥第165章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第749章 東西南北之人也,意想劍指暴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