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孟姜

“皇上又沒上朝,杜兄可知他在哪裡?”兵部侍郎張孝貞在家中接待剛回京不久的杜暹,開門見山就問了一句。張孝貞作爲兵部侍郎也算很重要的京官,但平日根本見不着皇帝,也就只有問內閣和政事堂那幾號人,所以只能問好友杜暹了。

杜暹道:“沒去哪裡,我在內朝那邊聽說皇上一整天都在大明宮裡,陪着剛來長安的吐谷渾公主遊玩。”

張孝貞皺眉道:“今上午河北採訪使楊思道有奏章到尚書省,數地百姓聚衆公然抗拒徵丁,地方州縣官吏恐引起暴|亂毫無作爲,張五郎的特使束手無策。照這樣下去明年春開修長城的決策就沒法施行下去,這裡面干係重大,杜兄得設法見到皇上進言纔對。”

杜暹沒有開腔,沉思着什麼。

шшш▪ TTkan▪ ℃ O

張孝貞又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杜兄可得有所準備,否則事到臨頭才幡然醒悟爲時已晚!構築河北防線拒蠻夷於國門之外,這可是杜兄提出來的方略,一旦這事兒施行不下去,興許還到不了讓杜兄出來承擔罪責的地步,但你從此再難和張說等人平起平坐是板上釘釘的事。”

“聽說我在營州時,多次有官吏御史彈劾我都是政事堂的人慫恿的?”

張孝貞道:“那還能有誰,不然張五郎是怎麼會接替杜兄的?之前攻佔營州和這次構築河北防線的決策政事堂一直是不贊成的,而支持者首先就是杜兄你,皇上和一部分京官也贊同。如果現在的事兒最終沒辦成變成一紙空文,張說等人的威望又會有一個提升,這些人幾朝元老、長期把持南衙三省六部,要想撼動其地位更是難上加難,皇上也得依靠他們穩定局勢。而杜兄提出的方略讓皇上也蒙受決策失誤的影響,加上蘇晉正在主持科舉改革,以後皇上的期望就會轉向蘇晉,杜兄……茲事體大啊。”

杜暹的臉色不怎麼好,一絲怒氣沒控制住暴露了出來。他心裡的想法是老子在邊關浴血|拼殺真刀真槍搏的功勞,不就是圖個出將爲相;政事堂一幫人怎麼弄的相位?坐在廟堂上動動嘴皮子。這還不算,還背地裡算計老子,想把老子打壓下去。杜暹就算再沉得住氣這時候也冒出一股子無名火來。

張孝貞是信得過的人,既是世交又是姻親,一榮俱榮的關係;不過杜暹知道他也有私心,說幾朝元老張孝貞也是幹過幾朝的京官了,熬資歷熬到侍郎的位置,想再進一步上面的路已經堵死輪不到他,什麼時候他才能做到丞相的位置?眼前能看到的希望只有杜暹,杜暹深受皇帝信任是心腹之一,皇帝也有心支持一個信得過且有能力的人替代唐朝過來的宰相,最近杜暹屢樹大功威信上升很快,他無疑是皇帝心目中的人選之一。所以張孝貞一心想幫助杜暹蓋過政事堂宰相一頭,有一天取而代之,能到那時候的話上面堵死的路就重新敞開了。

當然張孝貞的私心和杜暹的抱負並不衝突,他多次帶兵冒着刀槍箭雨拼殺,血裡火裡趟過來圖個什麼?

杜暹安奈住心裡的火氣,拿起茶杯喝一口又深吸一口茶香到腹中,沉默了好一陣,才問道:“張兄讓我覲見皇上進言,說什麼好?”

張孝貞平時也是個隨和大肚的君子形象,這時候眼睛居然有點紅了,那是燃燒的欲|望之火:“還能說什麼,揭穿張說的險惡用心,建議皇上一定不能向他們妥協,經過中書門下省的決策一定要施行下去!下面徵丁受阻,地方官肯定是受人指使!”

“這樣說是不是太過了?”杜暹漸漸冷靜下來,“張說的人彈劾我,大多時候只論事,回想起來多少有點分寸。況且他在前唐時就投了太平公主,皇上也很倚重他的……”

……

第二天一早,大臣們去內朝轉了一圈沒見到天子,然後各回各衙,宰相們則回到宣政殿旁邊的政事堂,上午首先閱覽奏章。按照正規流程,朝廷和地方的奏章先交由尚書省官員閱覽,然後交由門下省審議,最後才由中書省交由皇帝批閱。但是自唐朝到晉朝權力格局已經有所改變,尚書省的大員同樣掛着中書門下的官銜,所以流程就更簡潔了,幾個宰相看完就等於三省閱覽審議,直接往北面遞;不過晉朝的朝局比起前朝又有一番不同,多了個不屬於三省六部的內閣,這奏章還得過一遍內閣。

楊思道的奏章昨天就閱覽過了,今天早上要討論,弄出個處理的法子出來才送宮裡,如果皇帝認爲大臣們的處理辦法不錯就批覆“准奏”。

遇到這種有爭議的摺子,因爲政事堂幾個大員的立場不同,多半都是要扯皮的,最後怎麼搞一般看誰的人多,要麼就是張說拍板,他是中書令。首先是李守一出來罵一通,大家都習以爲常了,這老小子就是個憤青,一臉爲民做主的調調;然後戶部尚書劉安覺得地方官吏執行不力,應先予以警告,之後還不能政令通暢就拿一些人查辦。

兵部尚書程千里經常打醬油裝深沉一言不發,張說看了蕭至忠一眼,老蕭就語重心長地說:“諸公可知民間有個傳說叫孟姜女哭長城?百姓認爲去修長城是九死一生,徵丁不順利是情理之中,咱們應該讓地方上的人想辦法勸導,而不是一味地逼迫。逼反了,誰來負責?”

竇懷貞也不甘落後,面有神秘的樣子:“皇上這兩天在做什麼?自打吐谷渾的宮女到長安,皇上就寵愛有加,大夥都知道的。既然這樣,吐谷渾請旨朝廷調北庭河隴精兵五萬南下的事兒多半就成了!明年開春西北軍費開支龐大,要是河北咱們自己又逼出事兒來,諸位是嫌天下很安定了不是?”

“皇上寵信哪個女人,和國政有什麼關係!”李守一很看不起竇懷貞的做派。

竇懷貞同意鄙視地看了一眼李守一那亂糟糟的鬍鬚和皺巴巴的官服,沒好氣地說:“不信咱們走着瞧……咦,我說李相,您這話的意思是不用怕逼反河北百姓了?剛纔您可是另一番態度,您究竟怎麼個看法?”

“別爭這種口舌之利,毫無益處,咱們就事論事。”張說擡起手掌平復他們的口角,他看了一眼李守一心裡忍不住泛出一絲不快。李守一這廝怎麼那般遭人嫌呢?張說覺得他比常常和自己意見不合的劉安還要惹人嫌,瞧瞧人家劉安纔在朝裡當多久的官,老家修起豪宅京裡兩座園林宅邸,家裡隨時二十多房妻妾侍候着,什麼都有了,不是照樣是能臣賢臣?千里做官誰不圖點財,政事堂權力那麼大誰的屁|股都不乾淨,偏偏李守一這廝一副窮酸相,故作清高讓所有人都很不舒服。大家都又沒說不準你撈,你堂堂一個宰相,多少人求爹爹拜奶奶都想給你送房子送錢送女人,張說算是服了他。

程千里一直“嗯”“唔”點頭,張說想着自己已經有三個人意見統一了,再拉程千里表態,四個人意見一樣這事兒也就名正言順地辦了,當下就轉頭問程千里:“程相覺得呢?”

“咱們身居廟堂,不能不考慮天下百姓,蕭相之言很有道理;不過劉相說得也不錯,地方官執行朝廷決策不力也有一定的原因。”程千里一本正經地說,一邊說一邊還若有所思的樣子。

張說拉着臉,心裡一個念頭“說了等於沒說”,不過還好,程千里算是兩邊都支持,算起來蕭至忠的意見還是有小小的優勢的,加上他自己是中書令,雖然不好乾坤獨斷不過他的意見分量更重。

李守一吹鬍子瞪眼睛道:“唐朝以來從不修長城,也不見胡人佔領了河北,你們偏偏要折騰這勞命傷財的事!爾等摸着良心想想,大筆一揮要多少民丁,會有多少死在異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多少兒女失去父親!”

“李相公!”張說正色喝道,“構築河北防線拒胡人國門之外是皇上主持大臣商議過的決策,權衡過利弊得失,決策之前你幹什麼去了?你反對過,怎麼反對的,有用嗎?好像整個朝廷就是你李相知道爲民作想,咱們這麼多人都是幹嘛吃的,尸位素餐?政令已經下了,封疆大吏也派了,現在咱們應該乾的是什麼,是怎麼讓決策施行又不出事!”

李守一的鬍子都氣得豎了起來,眼睛瞪得很圓:“中書令,你怎麼想的別以爲我李守一是傻子!”

一場討論就這樣搞得很不愉快,但事情還是辦了。散夥之後張說把蕭至忠叫到辦公書房,問他:“東市棋館的那個窈娘你碰過沒有?”

蕭至忠臉上有些掛不住,他當初作爲主審崔門一案的主審官又是刑部尚書,就是看中人家有姿色才網開一面的,碰過沒有……

張說觀察他的臉色,便說道:“叮囑窈娘,你們的事兒以後別提了,你也儘量少去那地方,更不能再沾那女人,不就是個婦人嗎蕭相心裡應該有分寸。皇上去那地方几趟了……皇上最難容忍的是什麼?”

蕭至忠知趣地答道:“有人窺欲他的女人,以前的崔莫就是例子。”

張說點頭道:“還有一個,別人逼迫他改變已經決定的事!所以李守一如果要上書河北的事,由得他,咱們千萬別在那事上說半個不妥,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中書令所言極是。”蕭至忠看了一眼張說,只見他正望着窗外沉思着什麼。

蕭至忠知道幾個宰相看似靠山很深,既有太平公主在皇帝那裡關係也不錯,但事實並非那麼穩當:掌握南衙大權的他們並不是皇帝的心腹嫡系,冒出來個內閣,裡面的人升得非常快,讓張說壓力很大。

第37章 密事第2章 巧拙第52章 錢法第49章 盛夏第4章 吹灰第83章 晉書第54章 知己第48章 夜宿第67章 渭水第4章 兄弟第66章 熟果第68章 野馬第17章 歸來第40章 飛虎第24章 長街第8章 信你第36章 汾哥第41章 靜夜第80章 憤怒第13章 對弈第102章 投奔第8章 熱鬧第44章 會獵第9章 迎回第9章 殺機第13章 素衣第10章 家國第12章 夕陽第69章 躲避第4章 心境第46章 廷議第65章 忠臣第37章 出發第100章 博弈第64章 下注第38章 總管第111章 意外第31章 獎勵第69章 躲避第44章 黑夜第60章 孝順第40章 擊鞠第16章 討逆第61章 不安第42章 管教第24章 兔子第19章 石頭第15章 相思第31章 兵法第90章 造勢第26章 玉清第21章 螞蚱第9章 杖打第40章 沉迷第92章 亡魂第18章 異士第105章 驟變第6章 征途第38章 道同第13章 奇想第45章 辛辣第64章 親切第39章 適之第8章 華清第19章 戰死第105章 驟變第33章 進城第56章 榮光第41章 靜夜第43章 北進第34章 信號第71章 故人第39章 偷偷第26章 喜事第40章 擊鞠第83章 玄虛第58章 大蠻第5章 心思第7章 決斷第36章 汾哥第17章 陰謀第45章 來往第50章 斯文第57章 白馬第20章 見面第29章 烏雲第31章 北地第39章 適之第41章 夜唱第102章 投奔第21章 釋義第82章 血氣第61章 試驗第31章 獎勵第61章 孽子第21章 筆勢第56章 厲害第6章 貪心第79章 蒼茫第95章 如虎
第37章 密事第2章 巧拙第52章 錢法第49章 盛夏第4章 吹灰第83章 晉書第54章 知己第48章 夜宿第67章 渭水第4章 兄弟第66章 熟果第68章 野馬第17章 歸來第40章 飛虎第24章 長街第8章 信你第36章 汾哥第41章 靜夜第80章 憤怒第13章 對弈第102章 投奔第8章 熱鬧第44章 會獵第9章 迎回第9章 殺機第13章 素衣第10章 家國第12章 夕陽第69章 躲避第4章 心境第46章 廷議第65章 忠臣第37章 出發第100章 博弈第64章 下注第38章 總管第111章 意外第31章 獎勵第69章 躲避第44章 黑夜第60章 孝順第40章 擊鞠第16章 討逆第61章 不安第42章 管教第24章 兔子第19章 石頭第15章 相思第31章 兵法第90章 造勢第26章 玉清第21章 螞蚱第9章 杖打第40章 沉迷第92章 亡魂第18章 異士第105章 驟變第6章 征途第38章 道同第13章 奇想第45章 辛辣第64章 親切第39章 適之第8章 華清第19章 戰死第105章 驟變第33章 進城第56章 榮光第41章 靜夜第43章 北進第34章 信號第71章 故人第39章 偷偷第26章 喜事第40章 擊鞠第83章 玄虛第58章 大蠻第5章 心思第7章 決斷第36章 汾哥第17章 陰謀第45章 來往第50章 斯文第57章 白馬第20章 見面第29章 烏雲第31章 北地第39章 適之第41章 夜唱第102章 投奔第21章 釋義第82章 血氣第61章 試驗第31章 獎勵第61章 孽子第21章 筆勢第56章 厲害第6章 貪心第79章 蒼茫第95章 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