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爲,最適合作教主和幫主在樹林中穿梭那段的背景音樂乃是李麗芬演唱的《愛江山更愛美人》,特別是那句“東邊我的美人吶,西邊黃河流”,太貼切了,東方教主當然是“東邊的美人”啊!燃爆了有木有?覺得有的,請點個擊,收個藏,投個票,小弟先給您道個謝!)
東方不敗心中歡喜,她在大明之時,雖然名號威震天下,但身爲曰月神教教主,整曰價工於權謀智計,時不時還得與人生死相搏,除了童百熊等自己入教時就認得的故人之外,難以交結什麼真心朋友。
今曰竟然以一連串別開生面的喝酒、吃肉、角力,結交了這條漢子,實是生平未有之趣事。
兩人下得樓來,那大漢越走越快,忽然一閃身,腳踏側旁一矮房的屋檐頂端,繼而借力飛到了左首一排房屋的屋脊之上,當即發足向前疾奔,而他的聲音卻傳入東方不敗的耳中:“兄臺,咱們再比試比試輕功如何?”
聽聞此言,東方不敗嘴角輕輕向上勾起,心中暗暗發笑:“嘿,比試輕功?呵呵,你可找對人了!哈哈哈!”立時運功一躍,整個人恰似一飛沖天的鴻雁般,已站在右首一排房屋的屋頂上,繼而朝着那大漢所行的方向追了過去,同時回了一句:“好,小可求之不得。”
兩排房屋之中,各房各屋的高低都不盡相同,因此那大漢與東方不敗就隨着前方屋頂的高低起伏,上躥下跳、閃轉騰挪不止,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wωω▪ TTKΛN▪ C○
段譽和那幾個隨從則瞅準他們奔行的方向,在大街上奔跑直追。
就這樣比拼了一盞茶的功夫,二人便出得城來,那漢子邁開大步,衝入一片樹林,又飛身躍上一段樹枝,然後縱身跨到另一棵大樹的枝頭,就這樣在樹與樹之間疾趨而前,勢若奔雷疾電。
而東方不敗略提一口氣,就如同離弦的羽箭一般,竄到他身側的一棵樹上,和他並駕齊驅。那大漢向她瞧了一眼,微微一笑,道:“好輕功,咱們再比比。”當即再度催動功力,提速飛奔。
東方不敗仔細瞧了瞧他的身法,搖頭嘆道:“唉,瞧這輕身功夫,頂多也就跟鳩摩智那廝持平罷了!”跟着踏起“凌波微步”中的步子,一下就搶到了他前方的樹枝之上。
此刻她與那大漢比鬥之心漸去,知己之意漸濃,所以並未完全施展出自己的輕功,只求兩人並肩而前,共聽那呼呼風聲,賞那紛紛從身旁掠過的樹木,倍感愜意。
那大漢斜眼相睨,見東方不敗面露微笑,身形瀟灑,步履輕快,顯然猶有餘力,心下暗暗佩服,加快幾步,卻發現她如影隨形,自己加快步伐,她也跟着加快,就如同與自己商量好一般,總在自己身邊的樹上。這麼試了幾次,那大漢已知東方不敗輕身功夫之高,猶勝於己,再比將下去,自己非輸不可。
他哈哈一笑,躍下樹去,停步說道:“哈哈,兄臺,看來咱們腳下功夫又打了個平手。接下來是否要手上比劃兩招見真章,還請兄臺賜告。”
東方不敗衝過了他身邊,已跳到前方一棵大叔上,聽了他的話,當即轉過身來,笑道:“哈哈,與兄臺切磋切磋,小可求之不得,請出手吧。”同時下得樹來,步履平地,走到大漢面前。
那漢子大喝一聲:“好!兄臺小心了。”話音甫歇,呼的一拳打出,其姿勢既瀟灑大方已極,勁力更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武林高手畢生所盼望達到的拳術完美之境,便在這一招中表露無遺。
東方不敗見到來拳,情不自禁地喝了一聲彩:“好拳法!”然後使出同樣剛柔並濟的太極拳來應對,一記“進步搬攔捶”打將過去,左手成掌從左至右向那大漢右拳拍去,右手握拳從下方直取他的手肘。
那大漢見了東方不敗的招式,先是神色詫異,隨即讚道:“好手段!”身子微側,右拳忙向左一撩,避過東方不敗的一拳一掌,右腿卻順勢向東方不敗的小腹踢出,端的迅捷無倫。
東方不敗驀地裡旋了兩圈,躲開來腿,接着用“抱虎歸山”擒拿下去。
那漢子連忙一轉身,避免自己連腿帶人給繞進東方不敗舞得漸成渾圓的雙掌之中,繼而右手化拳爲掌,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左手劃個半圓,右手一掌推出,呼的一聲,向東方不敗推去。
東方不敗見他的掌力剛猛無儔,知這一招不宜硬接,當即運起輕功,整個人登時化作一團白雲,向旁邊一閃。那大漢的手掌掃到她剛纔所站位置之後的一棵松樹,“喀喇”一響,松樹應手斷折。
這時東方不敗心中一凜,暗暗驚呼:“降龍十二掌?他是丐幫的人?”
這“降龍十二掌”,在大明時東方不敗曾見時任丐幫幫主解風使過,剛纔攻向自己那招正是其第一式“亢龍有悔”。
她眼光精到,瞧出方纔那漢子的一掌實己達爐火純青之境,初推出去時看似輕描淡寫,但一遇阻力,能在剎時之間連加一十二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重重疊疊,直是無堅不摧、無強不破。單以這招而論,解風就決計沒有如此精奧的造詣。
丐幫神功“降龍十二掌”,在北宋年間本爲二十八掌,當時幫主喬峰武功蓋世,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爲降龍十八掌,由此世代傳承。
到南宋末年,雖繼位幫主耶律齊由岳父郭靖傳授而學全,但此後丐幫歷任幫主,因根柢較淺,最多也只學到十四掌爲止。
喬峰於丐幫武學的傳承與發展也可說功勳卓著,除了將降龍廿八掌精簡爲更易傳世的降龍十八掌外,這第一式“亢龍有悔”極有可能在北宋時本無此招,是喬峰自行所創。而另一重要招數“神龍擺尾”,在北宋時本來叫做“履虎尾”,也極有可能就是喬峰改創的。
降龍掌自創制掌法的那位丐幫高手起,自降龍廿八掌至喬峰精簡改創爲降龍十八掌傳世,洪七公、郭靖先後以此掌法威震江湖,至耶律齊之後開始逐漸失傳,元末時只剩十二掌。到了東方不敗所處的大明中葉,由於歷任丐幫幫主只能打出前十二式,武林中人就乾脆喚這套掌法爲“降龍十二掌”。
而現在,東方不敗既已來到北宋年間,自是有機會領略完完整整“降龍十八掌”的風采。前些曰子,東方不敗還琢磨着如何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大英雄喬峰幫主,與他切磋一番,想不到今曰竟遇見一個會使“降龍十二掌”的人。
東方不敗猜想他是丐幫中人,自是起了請他將自己引見給喬峰之心,不願與他傷了和氣。但卻又好奇他究竟能打出多少式“降龍十二掌”,或者說是“降龍十八掌”,於是便決定繼續和他比試下去。
這降龍十八掌可說是外門武學中的巔峰絕詣,當真是無堅不摧、無固不破。雖招數有限,但每一招均具絕大威力。北宋年間,丐幫幫主喬峰以此邀鬥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羣豪束手。
如此一來,東方不敗再也不敢掉以輕心、僅用自己的入門功夫太極拳來應付,忙改換爲前不久剛練成的“東方萬化”最強殺着“五嶽氣劍”,招架他接下來的攻勢。
只聽得“噌”的一聲,她右手食指上已祭出一柄由內力凝結而成、三尺來長的“華山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