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井陘血案

三萬幽州鐵騎在黑暗中疾速奔馳,如草原上的狼羣在追趕獵物,人影晃動,飛馳如電,黃塵滾滾,馬蹄聲震天動地,彷彿將大地傾翻。

在大唐的軍隊中一直有一種說法,叫‘東鐵騎、西陌刀’,指的就是大唐帝國最強悍的兩支軍隊,西陌刀是指安西陌刀軍,而東鐵騎便是指幽州鐵騎,也就是范陽軍中最精銳的一支騎兵。

這兩支軍隊之所以能號稱天下第一,就是和他們所處的地域分不開,安西多白種胡人,這些胡人大多身材高大,力量強勁,適合於使用長臂陌刀,而范陽則有大量的北方遊牧民族所依附,這些遊牧民族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馬術精良,從他們中便可以挑選出最優秀的騎手組成幽州鐵騎。

幽州鐵騎最早是兩萬人,但經過安祿山幾年的擴張,現在已到了六萬人,由他的兩員猛將史思明和蔡希德各統率三萬。

今天殺來井陘的,便是史思明統帥的三萬幽州鐵騎,他們從幽州出發,疾奔數百里,前方十里外便是土門關了。

史思明一路奔馳在最前方,夜色中,他極力眺望前方,半路時他已經知道有一批叛民前往井陘,他更加快了速度,一定要截住這批叛民,在史思明看來,這些逃離河北的農民就是叛民。

史思明的眼中充滿了殺機,背叛他們的人無論是什麼理由都一律罪該萬死,他一揮戰刀,惡狠狠喊道:“加快速度,追上叛民格殺勿論!”

三萬騎兵加快了速度,如風馳電掣般向土門關猛撲而去.....

土門關外,數萬移民還在向關內蜂擁而入,誰也沒有意識到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靠攏,蔣氏宗族和穆氏宗族很巧地又擠在一起,他們互相敵視着,但誰也不敢再鬧事,顏真卿已經先入關去照顧前方的移民了,而顏杲卿和長史袁履謙正和衙役們一起維持城門口的秩序。

“顏太守!袁長史!”有人在喊他們,聲音頗爲焦急,顏杲卿擡頭尋去,只見城頭上的校尉餘方正向他招手,目光充滿了驚惶。

顏杲卿和這個校尉餘方很熟,他從來都是一臉輕鬆的笑容,語氣也玩世不恭,而現在他不僅語氣焦急,眼中還有一種懼怕之色,這令顏杲卿心中一怔,便對袁履謙道:“你繼續看顧移民,我去看一看!”

他催馬上前,來到了城牆下,仰頭笑道:“餘校尉,出了什麼事?”

“顏太守,史思明的軍隊已經殺來了,馬上就到,你快和袁長史進關,否則就來不及了。”

餘方聲音壓得很低,唯恐周圍民衆聽見,顏杲卿卻大吃一驚,他猛地回頭向遠方望去,就在回頭的一剎那,遠方的數裡外忽然黃塵滾滾,殺氣騰空而起,餘方驚叫起來,“他們、他們來了!”

這個聲音卻沒有能壓制住,很多人都聽見了,正排隊要進關的民衆一起回頭望去,只見數裡外的月光下,出現了鋪天蓋地的小黑點。

所有人都驚呆了,靜寂了片刻,土門關前頓時一片大亂,人們爭先恐後向關中奔涌,“快逃啊!安祿山殺來了。”

歇斯底里地恐懼叫喊,擁擠、推攘、踐踏......孩子的哭聲、老人的慘叫聲,使關門前變得混亂不堪,長史袁履謙拼命維持秩序,“大家不要亂,東西可以不要,人先進關!”

他聲音都喊啞了,卻沒有什麼效果,一陣人羣擁擠而來,他的馬匹被擠翻了,袁履謙被掀翻在地,額頭正撞在一塊石頭上,頓時鮮血長流,暈死過去。

兩名衙役連忙上前扶住他,對顏杲卿大喊道:“顏太守,袁長史受傷了。”

此時顏杲卿心如火焚,他已顧不上袁履謙了,便對兩個衙役,“你們速將袁長史擡進關去,我去後面看看。”

他策馬向隊伍的最後奔去,兩名衙役無奈,只得背起袁履謙,向城內飛奔而去,這時餘方已令城門徹底大開,數百守軍也出城幫助民衆,去掉雜貨牛車,抱起孩童,扶住老人,只管放人進城,放人進關的速度加快了。

顏杲卿一路打馬狂奔,向隊伍最後奔去,越過一道矮崗,他忽然勒住了戰馬,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史思明的騎兵已經掩殺進了移民隊伍中,哭聲震天,慘叫聲充斥四野,移民們被殺得人頭滾滾落地,肢體斷裂,血流成河,死屍遍野,民衆們被嚇傻了、嚇呆了,他們從官道上奔向曠野,四散逃命,但史思明的騎兵卻不放過任何一人,他們追趕砍殺,白髮蒼蒼的老人向他們磕頭乞命,卻被一刀劈去頭顱,懷孕的婦女奔跑不快,被騎兵用長矛從後背一矛戳穿身體,和腹中胎兒一起釘死在地上。

孩童被祖母抱在懷中,一起被亂刀砍死,牽牛車的男人悲憤萬分,上前拼命,卻被刺死在牛車旁,雙眼怒睜,死不瞑目。

史思明揮舞着戰刀,仰天狂笑,“順我者生,叛我者死!”

“殺!殺死所有人,以人頭論功。”

可憐的民衆滿懷希望向西移民,卻被安祿山的軍隊無情殺戮,這場殺戮足足持續了半個多時辰,當顏杲卿抱着最後一個小女孩逃進了土門關,城門終於緩緩關攏,幽州鐵騎被移民們丟棄的家當堵住了道路,難以衝擊城門,但此時,土門關外已有近四千戶家庭被滅門,二萬五千多人被殺,土門關前血腥刺鼻,屍體堆積,變成了地獄屠場。

土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史思明的騎兵沒有帶攻城武器,難以攻打,他見已經達到了目的,便一策戰馬奔到關前,厲聲喊道:“叫顏太守出來見我!”

顏杲卿站在城頭上,他滿眼怒火地盯着史思明,指着他大罵道:“史思明,你濫殺無辜,蒼天不會饒你,你遲早將死無喪身之地!”

“哼!”

史思明重重哼了一聲,道:“顏杲卿,我不跟你鬥嘴皮子,我只警告你一句,不要做得過分了,從現在開始,再有一人叛逃,我殺一人,有十人叛逃,我殺十人,舉州逃跑者,我舉州屠盡!”

他一揮手令道:“撤!”

三萬騎兵轉身而去,馬蹄聲如雷,片刻便遠去了,消失在夜色之中,關隘上夜風拂面,所有人無比悲憤地望着關外的慘象,不知過了多久,土門關的大門再次開啓了,數千民衆從關內奔出,哭喊着去尋找自己被殺的親人。

餘方狠狠一拳砸在城垛上,他爲自己的無能而感到萬分自責,這時顏杲卿走上前對他道:“將軍只有五百人,怎麼可能是史賊數萬騎兵的對手,將軍已經盡力了,畢竟大部分民衆都逃進了關內,現在當務之急是要通知郭大帥,讓他知道井陘發生的屠殺,我很擔心史思明會南下再殺人。”

餘方點了點頭道:“我知道,我這就發信!”

他轉身下城去了,顏杲卿又回頭望着遠處的修羅屠場,眼中露出堅毅之色,他必須立刻返回真定縣,要繼續組織移民,史思明的殘酷殺戮更加激起了他組織民衆逃離河北的決心。

........

井陘血案在兩天內便傳遍了河北,血腥的殺戮確實震懾住了不少膽小怕死的農民,很多已經準備移民的農民紛紛放棄西去的念頭,又重新拿起鋤頭爲安祿山種地,但南方的州縣卻反而加快了逃亡,很多人都不走河西,而是轉去德州渡黃河,南下河南道,舉家向江淮和江南逃命。

這時,郭子儀的十萬大軍全面進入相州,進逼魏州,以練兵爲藉口駐防在魏州的五萬蔡希德軍見渡河支援許叔翼已經不現實,便派人稟報安祿山,安祿山隨即批准蔡希德放棄支援許叔翼的計劃,大軍撤回了幽州。

隨着蔡希德的軍隊北撤,滑州徹底失去了支援,李慶安的大軍開始向滑州進軍,而李光弼和李晟則從南面及西南面包抄,斷絕了許叔翼南投江淮李璘的可能,許叔翼見大勢已去,便正式向李慶安投降,至此,整個河南道都被安西軍所佔領。

隨着時間的推移,整個天下的局勢漸漸開始明朗化了,在淮河以南,李亨的軍隊撤到了峽州夷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一帶,繼續保持對襄陽的威壓勢態,而揚州李璘也作出了一個重要的舉措,放棄揚州,將吳王府和他的十萬大軍撤到長江以南,在常州重新建王府,南方的敵對雙方都暫時保持着平衡的局面。

而北方的安祿山在井陘屠殺後便沒有繼續南下屠殺其他州縣移民,一方面是他達到震懾的目的,移民的人數和規模都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他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主要奚人和突厥一些部落所承諾的軍隊還沒有完全到位,所以他還暫時不想郭子儀正式對抗,他在加緊進行最後的戰爭準備。

郭子儀則按照李慶安的戰略統一部署,將十萬大軍屯兵相州,並開始採用一種強制的手段,將相、魏、博、洺、貝、衛等六州的民衆向河東道、向河南道疏散。

這時,李慶安奏請政事堂,封郭子儀副將程千里爲爲相魏節度使、北路軍副元帥,率五萬軍鎮守相州和魏州,而郭子儀則退守河東,連同雷萬春的兩萬軍,共十萬大軍駐防河東,並開始着手將河東數萬民團轉爲正式軍隊。

同時加封李光弼爲河南道節度使、中路軍元帥,李晟爲節度副使、中路軍副元帥,統帥十三萬大軍鎮守河南道。

而李慶安則返回了長安,此時,安西的第二批精銳大軍共八萬人以及河西四萬騎兵,在安西節度副使李嗣業和河西節度副使荔非守瑜的率領下抵達了關中,加上河南道的軍隊,至此,李慶安手中的軍隊已達四十萬之衆,再有郭子儀的十三萬大軍,朝廷大軍共超過了五十萬,與安祿山的軍隊持平。

雙方繼續在對峙,雙方也同時在加速備戰,這是一種充滿了殺機的沉默,大戰的陰雲漸漸地開始在大唐上空聚匯。

.......

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3章 分配不公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28章 將門虎女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81章 燙手差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76章 孿生姐妹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40章 神秘少婦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3章 凌山打獵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37章 夜襲孽多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99章 武舉考試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66章 縣令楊釗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702章 史營內訌
第549章 南唐之爭第679章 南唐覆滅(下)第161章 穿針引線第23章 分配不公第195章 兩姓突騎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621章 國有小人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595章 戰爭背後第311章 驚聞賣官第488章 血戰且末(中)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286章 朝會之爭(下)第432章 三個條件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28章 將門虎女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60章 夜遇貴妃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132章 朝中論戰第29章 接受軍令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541章 夜襲滎陽第184章 高昌白疊第116章 齊人之福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06章 盱眙剿匪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284章 朝會之爭上第81章 燙手差事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76章 孿生姐妹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40章 神秘少婦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513章 激戰步師第155章 祿山斷爪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3章 凌山打獵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448章 先禮後兵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44章 名將之死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590章 緊急求援第37章 夜襲孽多第478章 烽煙漸起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437章 軟硬兼施第99章 武舉考試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611章 誰爲左相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102章 龍虎爭鬥(下)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452章 重組千牛第66章 縣令楊釗第701章 胡馬行蹤第702章 史營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