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廟算

長安城內,周國主將歡喜而慶。

而在趙都鄴宮之內,自趙王袁紹以下,沒有任何一個人開心的起來。

袁譚率軍突然出現在了上艾的軍報,傳遞到趙國君臣眼前時,頓時掀起了一陣波瀾。負責整個戰爭戰略部署的田豐,更是目瞪口呆。

“公子誤吾大趙啊!”

田豐搖着頭長嘆一聲,說出這句話基本上就是徹底得罪袁譚在朝野的勢力了。自己不是不知道此後果,但還是忍不住吁噓。

五萬趙軍精銳出現在上艾,呵呵呵....

自入墳冢!

坐在上面的袁紹,面色也非常難看。

因爲自己非常清楚田豐的打算,若非如此,僅是田豐一人,敢拿老袁家的地盤冒險?

最關鍵的是,就在昨日,呂布兵馬的蹤跡刺奸司剛剛探得,其部正在常山關附近。也就是說,王允老賊已經作出大軍東出的打算了。

現在,整個戰局的走勢都將因爲顯思錯誤的決定,而變得模糊不清,平白添了諸多風險。

“孤且問汝,予顯思獻策者乃是何人?”

袁紹眯起眼睛,直視跪在大殿中央的信使。

“回大王,爲公子獻策者,乃是幕僚辛毗。”

小小的信使可不知道大軍進駐上艾所造成的麻煩,但也知道大軍去上艾正是公子倚賴的幕僚辛毗,更知道眼前這位稱孤道寡的人更是整個趙國最有權勢的人。

“辛毗,辛佐治?”

袁紹擰了下眉頭,辛毗自己知道,畢竟長子手下有哪些重要的幕僚、大將,自己怎麼會不清楚。

“哼,退下吧!”

袁紹冷哼一聲,衝着信使斥責一句。轉頭看向田豐、沮授等人,問道:“諸位,眼前吾兒顯思,不知國朝要略。聽信讒言,致使局勢多變,當如何應對?”

“大王,速速命公子退回長子。其若在上艾久侯,必爲漢軍主力所圍。”

田豐思忖了不過片刻,便先聲言道。

“好,孤這便命人責吾兒退回上黨。不過,元皓,局勢若是有變,可還能一鼓作氣,覆滅王允乎?子源那邊已經三番五次請求救兵,如此拖延下去,青州恐怕有危啊!”

袁紹滿懷憂慮的與田豐說了一句,自己是爲了迅速解決王允,才如此信任他田豐。可現在,幾個月過去了,王允仍在晉陽,大趙動用兵馬數十萬,仍舊毫無進展。

反倒是曹操叛亂,兗州盡失,青州也瀕臨淪陷。

田豐暗歎一聲,執禮回道:“大王,既然呂布出現在常山關,想必朱儁也當在太行之中,不日將入吾冀州腹地。而上艾有漢兵兩萬餘衆,匈奴騎兵當亦在左近。楚國屯兵河洛,曹軍攻吾青州,王允的部署已經完成了。”

“那當如何解決?”

事到如今,誰都知道曹操肯定和王允有一腿,不然那賊廝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事?

然而,說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並不能解決問題。

“大王,青州無險可守,可使臧使君退入平原,依大河天險,阻擋曹軍渡河即可。河洛一帶,可召大將軍放棄端氏,進駐天井關,楚軍至多伐至野王,不敢再東犯吾。而張楊所部漢軍,亦無法拔高都,威脅長子、壺關。而長公子所部,則攻陽邑,恢復原定進攻計劃。”

田豐稍緩一口氣,繼續說道:“晉陽一帶,王允佈置的防守兵力當是雁門兵、北軍以及匈奴騎兵了。剩下的,便要看是吾等守住鄴城,還是長公子和韓猛先行攻破晉陽了。”

“王允會留下這麼多兵馬防守晉陽?若如此,只是呂布的兩萬狼騎和朱儁手下兵馬,不過五萬之衆,鄴城無憂。”

在旁邊,郭圖皺着眉頭,說了一句,顯然不相信王允會作此中庸之策。

田豐隨即亦是搖了搖頭,一駁方纔所言,繼續說道:“自是不會,王允不會在晉陽留下太多人馬,但肯定會讓匈奴人牽制吾軍主力,再責人扼守井陘關,爭取時間。”

“其勝算何在?若無勝算,其又怎會如此冒險?”

郭圖一語直中要害。

袁紹也是恍然大悟一般,疑惑的看向田豐。王允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其既然敢大軍入冀,那肯定有一定的把握。要知道自己袁氏經營冀州十餘載,恩澤廣佈,他王允會認爲自己打下城池就能攏住民心?

“吾之所料,當是曹操和楚王。”

田豐面無波瀾,沉着氣繼續說道:“青州一失,曹軍必然北上,擾亂平原、清河乃至渤海、河間,使冀東諸郡縣不能援鄴。楚軍出野王,威脅上黨,使吾大軍不能輕易自上黨東進馳援。然後再依井陘關,隔斷大軍主力與鄴城聯繫,進而先行破鄴。”

說哇,田豐嘴角隨意一笑,彷佛壓根就沒放在眼裡。但其餘人就沒有那麼好的臉色了,他們想到過這個計策的危險程度,但仍舊低估了田豐的膽大。如此行事,稍有不慎,便是國滅啊!

袁紹抽了下鼻尖,這之前田元皓可是跟自己保證的好好的,漢軍斷然無力與國朝抗衡。可現在再一觀,又是非生即死之局,一如當年界橋之戰啊!

殿內一陣沉寂,頗是多謀多策的郭圖,也在這時不由打了寒顫。田豐所言,不出所料,應該就是王允的想法了。也只有如此,漢軍的勝算才壓過了國朝。

要曉得,眼下冀州除了高邑的文丑帳下還有兩萬精銳外,只剩下各郡縣的郡兵。上黨八萬大軍,幽州步騎五萬,烏桓兵三萬,青州臧洪手下兩萬。還有就是郡國兵,幽州、冀州各地郡國兵在五萬左右,其中幽州最多,有三萬左右。

而冀州只有兩萬郡國兵,這些兵馬還要駐守縣邑、港塞、治所,輕易不能調動。否則,一旦曹軍擊敗臧洪,那可就真是如入無人之境了。

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367章 公孫瓚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44章 佳人第50章 求解黨錮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663章 援兵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917章 糧站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126章 姑臧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663章 援兵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817章 借道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62章 諸事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829章 爭城(上)第230章 臨洮第914章 定略(中)第607章 失鬱郅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362章 議陣第902章 破勢第346章 佈置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619章 襄陽第919章 抵關第602章 回援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76章 蒯良之策第310章 唐姬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754章 河東第136章 惑敵第45章 天下紛擾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879章 二事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183章 美陽之戰(23)第934章 進略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648章 平城第42章 服喪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619章 襄陽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93章 無題第207章 雄中雄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48章 釋嫌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51章 朝會第69章 泄憤踏營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197章 疲兵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53章 兵發關東第127章 無題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204章 傳報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185章 美陽之戰(25)第771章 制略第749章 震中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582章 營城第156章 退兵第131章 清剿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57章 退保長社
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367章 公孫瓚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44章 佳人第50章 求解黨錮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663章 援兵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917章 糧站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126章 姑臧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663章 援兵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817章 借道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662章 諸事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829章 爭城(上)第230章 臨洮第914章 定略(中)第607章 失鬱郅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362章 議陣第902章 破勢第346章 佈置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619章 襄陽第919章 抵關第602章 回援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76章 蒯良之策第310章 唐姬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754章 河東第136章 惑敵第45章 天下紛擾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879章 二事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183章 美陽之戰(23)第934章 進略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648章 平城第42章 服喪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619章 襄陽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93章 無題第207章 雄中雄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548章 釋嫌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51章 朝會第69章 泄憤踏營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197章 疲兵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53章 兵發關東第127章 無題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204章 傳報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185章 美陽之戰(25)第771章 制略第749章 震中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582章 營城第156章 退兵第131章 清剿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57章 退保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