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

“二山兄,我還是那句話……寧夏巡撫這官,絕不能當!”

秋天到了,秋風也起了,梅國楨還是手中一柄摺扇,儼然名士氣度,說話也是不慍不火,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他是一個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哥兒,是那種名士派的無能官員。

但沈榜知道,梅國楨能在張黨內有核心地位也不是白來的,投效的早是一回事,更要緊的就是這人能力很強,政務處理的果決明快,遇事清楚明白,三兩下就能剖析出前因後果,並且提出辦法來,這在文官中已經是很厲害的角色了,但梅國楨少年時任俠尚氣,喜歡習武,能夠馬上開弓騎射……這在當時的文官時是標準的異類,在大明太祖早年,秀才也要習騎射才能中式,後來洪武年間就廢除了這規定,但秀才還是可以仗劍走天下,這是朱元璋對書生們的鼓勵,莫要只做書蟲,可以習武走天下,增廣見聞,爲將來當官施政做好準備。可惜八股文下,每個秀才尋章摘句還來不及,誰還能習武強身,博聞廣記?能這樣做的人倒也是有,孫承宗等人就是其中之一,但這樣的天才實在太少了,尋常人能夠通過書本的考驗就已經十分的不容易了,遑論其它!

梅國楨就是很優秀的一個,對他的意見,沈榜當然也不能等閒視之。但他三任知縣,一路從底層上來,文才也十分罕見,在宛平知縣任上著有《宛署閒談》,對錢糧兵谷之事都有獨到見解,又著有《馬上口談》,也是一本令人稱道的著作,這樣的人,又同是張黨核心人物,自然不會輕易被別人說服和打動,聽着梅國楨的話,他只是談談一笑,並不出聲,梅國楨既然這麼說,當然得有相應的解釋。

馬車繼續往午門方向前行,沈榜的沉默並沒有使梅國楨退縮,身爲政治人物自會有自己的見解,沈榜是那種能做事,也願做事的人,並不是那些無能的腐儒,寧夏的現狀,其實沈榜完全能夠鎮的住,象黨馨那樣的無能之輩當巡撫,纔會使寧夏鎮上下離心。

“如果是去年朝廷調老兄去,弟一定置酒招來好友,替老兄風光送行。但今年絕不成,寧夏那邊,看似平靜,其實已經危機四伏,總兵無能,巡撫和佈政副使等人上下聯手,想着要搶哱家的地盤,哱家在寧夏各地的產業,不少人盯上了,現在的局面可不僅僅是爭權那麼簡單。兩邊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老兄此時去了,不僅按不住哱拜和哱家,也是往死裡得罪了黨馨一夥……黨馨可是晉黨的干將,涉及晉黨在寧夏甘肅的佈局,以我們現在的實力,根本是無能爲力。二山兄,有雄心壯志固然是好,但如果一味蠻幹,相信也不會是明智的選擇,如果真的鬧出事來,到了朝廷不得不介入的情形時,不僅二山兄可以去,就算弟也會選擇去寧夏建功立業,壯士處事,絕不會畏首畏尾,但現在這個局面,貿然前去,我怕二山兄不僅會身陷泥沼,也辜負了張平虜向來對二山兄的一番苦心。”

“克生兄的話,代表平虜的意思

嗎?”

“這倒沒有,老兄奉調來京,傳出風聲去寧夏才幾天,平虜那邊恐怕剛接到消息。”

“唉……”沈榜嘆了口氣,說道:“我還是到內閣看看諸位閣老的意思,再說吧。”

“也好。”

彼此都是心志堅強之輩,梅國楨知道這已經是沈榜的底線了,憑自己一番分析,雖然是在京張黨的公議,叫沈榜放棄升遷和到寧夏建功立業的機會,換了梅國楨自己易地而處,也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

……

塘馬到兵部大街,由兵部提塘官接了,因爲緊急的四百里加急的軍報,提塘官當然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先投送到內閣和通政司,然後通政司看後急送內廷司禮,皇帝和閣臣都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塘報。

到辰時初刻,王家屏和其餘的閣老紛紛進入內閣朝房,一邊看各部和各省送來的奏摺公文,商議準備票擬,一邊準備接見官員,當面做一些囑咐安排。

這是內閣在萬曆之後固定下來的權力,在萬曆早期,還有言官因爲內閣召見督撫和大臣,囑咐政務而彈劾內閣,說是內閣擅權,後來是萬曆支持,申時行罕見的堅持,內閣的這項權力才保留了下來。

說到底,因爲朱元璋的廢除丞相,內閣更象是一個高級的秘書班子,最少在成祖和仁宣乃至成化年間都是如此,內閣權力的擴張是在孝宗年間,真正掌握大權是在嘉靖和隆慶年間,到了萬曆時期,內閣終於是在制度上可以影響六部和督撫,而不象以前那樣,地位十分尷尬,對六部和地方督撫沒有直接的管轄權,只有在票擬,也就是在各部和地的奏摺上寫上內閣的意見給皇帝參考,這個權力是最大的權力,但同時還受到“批紅”的司禮監的制約,內閣的票擬只有皇帝或司禮監那邊同意了,批紅出來,明發昭旨,纔算是正式的詔旨,可以頒佈天下施行。

可以說,內閣有現在這樣的權力,已經是一爭再爭,很不容易的事了。當然不同閣老有不同的辦事風格,張居正在時多少大事一封信就辦了,但那只是特殊人物的特殊做法,而且張居正因爲這事也飽受詬病,那些年輕的官員處理政務沒本事,挑刺找毛病倒是一等一的,藉着祖制和張居正擅權屢發議論,言官已經是明朝的一大弊病,一方面確實言官有對抗大佬和肅清官場的用處,一方面就成了一羣惡狗,誰給骨頭就幫着誰汪汪,實在不成體統,所以各大佬對“省議論”這一條都是很贊同,只是已經積弊難返了。

“遼鎮好歹打贏了。”

王家屏坐在主位,看着最新的緊急塘報,臉上也稍露輕鬆之色。黃臺吉等人這一羣惡狼始終在不遠處窺探,主政者當然爲之不安,還好沒有深入薊鎮防區之內,不然弄到隆慶年間那樣京師戒嚴,那纔是丟人丟大發了。

“就算打贏了,該清算的還是得清算。”王錫爵性格老而彌辣,咬着牙道:“那起子

混帳將領,見敵而逃,甚至擁兵自重,朝廷能拿下李成樑,難道拿不得他們?錦衣衛早就接旨拿人,藉口軍情緊急一直沒有動手,既然他們不拿,不如奏請直接由三法司會審,叫兵部將人拿來,投到刑部再說。”

對這樣的議論諸閣老倒也無人反對,遼鎮確實跋扈不法,李成樑在時因爲種種顧忌,朝廷多半隱忍了事,現在李成樑已經不在,楊紹先和楊四畏一樣,都是庸碌無能之輩,既然如此,何必顧忌太多?

當下計較定了,寫了一封公稟,着人送進宮中。

當然,賀表亦要上的,只是斬首不到一千級,各人都懶洋洋的,各自動筆寫了短短一封,敷衍了事便是。

還未到午時,兵部和大理寺及刑部,都察院都有人奉命前來,內閣着各人都等着,待宮中的旨意出來,再正式交待衆人任務。

梅國楨和沈榜也自是到了內閣,只是一時還不得接見,新出了這般大事,內閣當然是處理與遼鎮打贏的相關事宜,涉及的多半是錢糧兵谷諸事,十分複雜,一時半會顧不得接見別人也屬正常。

衆人只得一杯接一杯的喝茶,連閣老們都忙的沒顧得上吃飯,旁人自然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一旁等着,就算喝茶喝的胃中酸水直冒,也只能強忍着。

此時石星亦趕了來,他已經在兵部上任,此次不論是賞賜遼鎮還是逮問犯罪的查大受等人,均與兵部相關,他這個堂官當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待午後初刻時,終於有太監自宮中出來,到了閣中,展開手詔念道:“朕聽聞錦衣衛官說起那遼鎮諸將都立了功,知恥後勇善莫大焉,當允其戴罪於營伍,望伊等再立戰功,逮拿至京由三法司審問之事不必行,着內閣並兵部各官知道。”

“既然這樣,散了吧。”

石星站起身來,神色倒也淡然,他剛任本兵不久,不論遼鎮勝敗都與他關係不大,當然可以置身事外。

梅國楨也是向沈榜擠眉弄眼,還未及說話,裡間傳來王家屏的怒吼聲,首輔這一次又是顏面大失,這段日子以來,王家屏屢次吃憋,這一次居然又被張惟賢攪了局,內閣的一切佈置,立刻都成了笑話。

沈榜嘆道:“人貴而能自知,閣臣無權至此,首輔被捉弄至此,當真叫人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梅國楨道:“閣權日輕,已經成不可移之事實,可笑諸閣老還以爲是江陵在時的情形,可憐可嘆。”

沈榜一時默然,雖然他早就正視現實,不以文官凌駕武臣之上以爲然,但中樞爲內閣總理一切還是大明普通官員公認的現實,但現在文官權威和體系屢被挑戰,萬曆躲在宮中不怎見人,張惟賢等勳臣武臣權力越來越大,漸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內閣不僅不能制,首輔還屢被輕視,甚至在坊間被傳爲笑談,雖然他遠在登萊也聽說過一些,以前一直以爲誇張失實,今日親眼得見,才知道事情還猶有過之。

(本章完)

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八十章 捐輸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六百章 雪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十章 長兄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一章 山村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
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三十一章 加分第八十章 捐輸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九百零九章 選將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前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城寨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六百章 雪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七十八章 榜眼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十章 長兄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一章 山村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八十五章 用誠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寶第一百七十四章 孟浪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七百七十章 離去第七百一十八章 展現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八百三十一章 各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後來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令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二十三章 入宮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