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說古

權力的頂峰上必然就是往下,文官們早失去了治國的熱情,現在不過是在張居正的考成法的鞭子下被打的不能偷懶,但已經形成固定的利益集團,在利益之下,文官對武官們的壓迫和打壓已經不再是道統之爭,也不是爲了穩固整個帝國,更多的只是利益方面的考量了。

這只是大方向,很多小的細處方面,連張元芳這種老實人都感覺不能忍受。

“定國公好歹是勳班之首,結果出行時遇張四維,只能老老實實的給他引避讓道。一個是超品國公,一個本職纔是侍郎,哪兒說理去?”

“那些從七品的監察御史,一個個都是眼高於頂,路上遇見了,從來不引避讓道,視若無睹。”

“禮節只是小事,巡城御史收紅包銀子收到手軟,五城兵馬司卻是真正幹活的……一旦出了事,錦衣衛和兵馬司倒黴,倒沒聽說過哪個御史被吃了掛落。”

“只治武臣,不治文官,世間不公平之事莫過於此。”

“大興,萬年,鋪行過三萬,其中最賺錢的行業都被文官們吃幹抹淨,這些傢伙,滿嘴孔孟大道,放印子錢卻是放的不亦樂乎,那個王世貞,向來和張元輔過不去,也是嘉靖年間就有名的大臣了,他家在江南一帶就有好多個質鋪錢莊,一年放印子錢能賺三十萬最多,這裡頭有多少人的人命在裡頭,簡直是說不得。”

張元芳一開頭,惟功才知道自己這位向來謹言慎行的老叔心裡也不是沒有怨氣的,眼下這國事雖然蒸蒸日上,但其中種種隱憂,也是叫人思之而害怕。

“京營不得整頓,一則是勳舊之家佔役吃空額,更多的還是這些齷齪官兒生怕京營壯大,武臣有了根基勢力,有了立功的本錢,特別是勳舊之家,有爵位在身的要是再領兵,他們害怕制不住,所以寧願叫京營敗壞!”

聽到這裡,惟功心中一動,笑着道:“七叔,上一次講到皇上沒有幼軍,勳舊和將門不再有關聯,這些事都和土木之變有關,這裡頭,是不是也是這些官兒們弄鬼?”

“唉,差不多吧。”

張元芳嘆息一聲,語氣無限蕭索的道:“土木之變,當年咱們的頭代老英國公以七十高齡從徵,也是歿在這一場戰事裡頭。老實說,這場仗,沒有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怎麼說?”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以極盛而衰落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打那之後,明就失去了對草原的主動進攻的戰略優勢,從攻而守,甚至守都困難,如果不是九邊代替了京營禁軍的職責,恐怕歷史的進程更不一樣了。

這個熱點,惟功也是很感興趣,當下搬了個凳子,坐在七叔跟前等着。

“你這小子……”張元芳一笑搖頭,終是接着道:“當年勳舊諸臣仍然勢大,各地的總兵官,都是侯爵或是伯爵,以侯伯身份領兵,自是不同於尋常武臣,雖然正統早年,朝廷也派了巡撫官提督軍務,但並沒有明確說總兵官位在巡撫

之下……那還是成化年間的事了。當時,文武之間,雖然文官勢力漸漲,但武臣仍然有優勢,這優勢就在於公侯伯的身上。”

“公侯伯是超品,光是這一層身份,文官們就頭疼吧?”

“是嘍。”張元芳笑道:“當時京營中領軍的多是勳舊,文官只專於後勤,侯伯爲將軍,當然不會受制於他們,於是在對也先一役上,兩邊態度十分明顯。文官們當然力主持重,事實上便是一興大兵,文官們就得在後頭給武將們支應糧草,供給軍需,出力出工不出彩,誰樂意幹?安南當時雖是困難,但一下子就撤的乾淨,還不是他們不願意大事周章,維持大軍駐屯,給武將們自專自主的機會!”

“此輩混蛋,真是隻顧自身權益,不顧國家。”惟功怒道:“土木一役,王振要出兵,這麼說來,就是勳舊支持,文官反對?”

“正是。你想,也先是頭狼,蒙古諸部,不是稱大汗的厲害,而是被稱爲蒙元太師的纔是真正的大人物,也先這人,雄心勃勃,手腕高明,麾下鐵騎人數不多,但十分精銳,這樣的狼,你不去打他,他會老實麼?王振那人,腦子是不好,但出兵這事總的來說是不錯的。當年老英國公,也是力主出兵的一位。後來,勳舊們多半從徵,大軍出去後,糧草卻是一直供給不利,大軍無多軍糧積儲,在幾次繞道之後,軍中接近斷糧,這纔是軍心不穩的根源。然後一敗再敗,剩下的事就無須多說。此役之後,勳舊中爲將領的多半戰死,京營歸於謙直領,此後一直是文官們掌握,勳舊們被排除在外,此後雖然漸漸以勳臣領京營,但文臣爲協理,太監爲監軍的體制也定下來,一兩個勳臣名義上領京營,不過是叫朝廷大小分制,權力平衡,叫上頭放心罷了。”

一場陳年舊事說完,張惟功這才隱隱明白,爲什麼京城勳舊從開始時的從龍功臣,領軍將領,成爲現在諸事不理的蠹蟲模樣,整個勳戚圈子就是被當成大明的宗室親藩一樣養起來,是一羣被圈養的豬。

原本按朱元璋的體系是文武並重,兩個輪子承載着這個龐大的帝國,現在是一個輪子大如泰山,一個輪子已經萎靡到成爲一隻爬蟲,單輪馬車沒有制衡,當然就是越來越只顧本集團的利益,餘者皆不放在心上。

“所以說,張元輔是個異類,這樣折騰他們自己人,親藩,勳貴,士紳,文武官員,太監,全得罪光了。”張元芳嘆息道:“他將來會不得好死啊。”

“所以我現在就要和張閣老切割了……”當着七叔,惟功也沒有什麼可欺瞞的:“正如七叔所說,我所做的,雖然文官不悅,也得罪了張閣老,但從長遠看,有益無害。而勳貴和武臣圈子,對我肯定是激賞有加。這個世道,當武臣的靠過去投效文臣,人家也瞧不起你,只當是一條狗!不如早早選好邊,立定根腳的好。”

“你雖然年紀不大,但向來自己有主張。”張元芳點一點頭,道:“自己拿主意吧,我和你七嬸總歸是站

在你這邊的便是了。”

……

“你昨天可是得了失心瘋!”

乾清宮中,還是一大清早,秋冬之交之時凌晨的天氣已經有點冷了,雖然已經過了卯時二刻,但天還是有點黑漆漆的感覺,沒有徹底放亮。

惟功是在宮門一開就進了宮,早早就候在乾清宮外頭,等萬曆一起身就是第一時間進了暖閣之中。

他的身份當然不是普通的外臣能比的,就算是宮中的錦衣衛和府軍前衛帶刀官也不能和他比,乾清宮的管事牌子孫海和客用兩人都是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陰狠太監,見着惟功,也得客客氣氣的多加三分禮敬,一見是他過來,太監們都沒有留難,直接將他帶了進去。

萬曆剛剛換了睡覺的中衣,穿着白紗中單,還不曾將團龍常服穿上,一見惟功進來,萬曆便跺腳道:“昨天內閣馬先生,張先生,還有幾位講官,都遞了急奏進來,吾以爲出了什麼要緊大事,原來是你這個小子給吾惹禍添亂!”

惟功站在一邊,也不慌亂,只笑道:“皇上聽聞此事,心裡就一點不覺着好玩麼?就沒有一點兒痛快?”

萬曆先是一滯,接着看看跟前都是心腹人,這才笑罵道:“你這廝越發憊懶了,索性連吾也要牽扯進來是不是?”

惟功笑而不答,萬曆自己笑了一氣,才終是承認道:“趙孔昭那張臉,方方正正,見了吾也沒有好聲氣,聽說他吃了你的憋,吾是很開心的。”

他開心的理由當然不是這個,而是不能宣諸於口的,哪怕是當着這一屋心腹的太監和張惟功,皇帝也是不能說出來的。

真正的原因,是皇帝對張居正已經生出深深的忌憚和畏懼之心,這種情緒藏的很深,連皇帝自己也未必真正瞭解,但經過寫大字和背書幾件事後,皇帝肯定會生出對張居正類似嚴父般的畏懼之感,對馮保這種控制內廷,將他的大小事情都稟報給李太后的大太監,更是心生厭惡。

不過皇帝和張居正及馮保的決裂還得有好幾年,現在,那是打死也不會說出口來的。

“不過吾是不會支持你的。”萬曆警告道:“祖制雖然沒有說文貴武賤,但自仁宣以來,已經形同事實。”

“皇上難道覺得文官一家獨大便好?”

“自然不好。”萬曆順口道:“特別是你這樣的京衛親從官,外朝官也要折辱,你回擊的好,全了你自己的臉面,同時也顧全了吾的面子。”

皇帝雖然還小,其實也是有逆鱗在身上的,張惟功好歹是他的寵臣親從官,趙孔昭的舉措顯然是沒將惟功和小皇帝都放在眼裡,事實上也是如此,如果萬曆此時成年親政,趙孔昭是不會故意去刁難惟功的。

“臣聽聞現在總理和協理京城戎政的大權都在文臣手中,這樣並不妥當。”惟功面對皇帝,很沉靜的道:“祖制,勳臣領禁軍,文臣協理,太監監軍,現在的情形,和當年相差太遠了一些。”

(本章完)

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三百章 緩急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十章 武場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十六章 殺人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八章 入府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
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六百六十五章 炮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七百九十五章 衝陣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四百一十五章 算計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一百零二章 雨夜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三百章 緩急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十章 武場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十六章 殺人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五百五十章 烽火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一百九十三章 行動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六百二十四章 搖頭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八百七十七 勸說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八章 入府第二十九章 禁軍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