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越是說簡單,也是沒聽懂
這幾天,研究所的醫生全部在討論宋子墨的話。
琢磨幾天,大家算是弄懂了一些,“經典力學”已經遭遇到危機,“相對論”上場的時候到了。
“我說的話大家弄懂沒有?”宋子墨在下午的時候又問大家。
張林和小五,還有很多醫生聚集在一起。
有人搖頭:“完全沒弄懂。”
另一個研究生有點奇怪:“這不很簡單嗎?怎麼還用說這麼多?我反正覺得簡單,全部弄懂了。”
宋子墨說:“其實沒聽懂的有可能會懂,說聽懂了的其實什麼都沒懂,而且以後很難弄懂。”
“比如古典數學的源頭在皮亞諾的五條公理:存在一個正整數1,作爲自然數集合的起點;每個正整數n都有一個唯一的後繼數n',且n'也是正整數,例如,1的後繼數是2,2的後繼數是3;不存在一個最大的正整數,即自然數是無限的;若某性質對1成立,且對任意正整數n成立,則該性質對n'也成立;若m < n且n < p,則m < p。皮亞諾公理通過上述五條原則構建了自然數的公理化體系,奠定了數學歸納法的基礎,並確保了自然數集合的無限性和有序性。這些公理在數學邏輯和基礎理論中具有重要地位,爲現代數學推理提供了基礎框架。”
“你從小學到大學都要學數學,你說你真正理解了皮亞諾公理嗎?能夠運用嗎?“
“可能你說這很簡單,就五條,我一看就懂,其實你什麼都沒懂。”
“我們都聽說過我國數學家證明出1+2=3的故事,可很多不瞭解數學的人根本不知道,證明的意義是什麼,爲什麼要做這樣的證明。大家都知道1+2=3,這麼簡單,你們怎麼還不懂,還要去證明,其實這就主要是和皮亞諾公理有一定的關係,我們首先要假設自己從來沒有出現在地球上,對地球上所有相關的數學計算方法都不瞭解。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去理解這件事情。”
“你得到的所有數學知識都是輸灌給你的結果,可以說你不需要思考背後的爲什麼。”
“所以越是說簡單聽懂的其實沒有聽懂,因爲他根本沒有到這個層次,只是以爲自己聽懂了,反而覺得自己沒聽懂的,纔有可能真正聽懂,因爲他已經觸摸到自己知識的邊界,明白它已經超出自己的的知識邊界,這就是學術裡無知者無畏。”
“你們要研究這個課題,需要像理解數學那樣,從生物學的皮諾亞公理開始,理解整個現代生物學的基礎框架,否則只是在一些經過幾次轉換的簡單知識裡打轉轉。”
“這個課題必須擴大,要做的東西很多,比如童永謙母親的患病X染色體究竟是不是來自他外公,這個題目足夠新開一個課題,完全能夠產出幾篇論文。”
“現在所用的檢測方法是常規背景下的標準,沒有考慮到罕見的Y染色體與X染色體基因重組現象,如果將這種罕見的返祖現象納入到裡面,這個X染色體一部分基因來自Y染色體,你說這個標準適用嗎?”
“這個邏輯關係看起來簡單,但是要理解並運用其實很難。”
“爲什麼?”
“因爲境界不一樣。比如我問你,速度的定義是什麼?你懂速度嗎?”宋子墨看着大家。
“距離除以時間?”
“位移和時間之比?”
“這不很簡單嗎?小學初中高中都有,宋老師你這是故弄玄虛。”剛剛那個說聽懂的研究生笑着說,因爲他覺得什麼都聽懂了。
“速度是位移對時間的一階導數。”
宋子墨給出速度的定義,
“這樣能聽懂嗎?”
“你說聽懂,只是在很低層次的直觀感覺,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你肯定能懂,你懂是因爲你只考慮這個自然現象,見多不怪,有人說沒看懂,他考慮的是自由落體等等深層次的物理規律,甚至更多。” 楊平偷偷坐在旁邊聽大家討論,大家發現楊平也在,這個研究生立即找楊平投訴宋子墨,讓他主持公道。
“教授,宋博士這不是故弄玄虛嘛,一個簡單問題說這麼一大堆,剛剛那個問題不就是標準可能出問題了,標準是相對的,是不是。”
“標準沒有出問題,也不是談標準的相對性。”宋子墨說。
楊平想了想說:“現在問你,你學過這麼多物理知識,我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中學關於運動學的物理題目:牛頓第一定律說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沒有問題吧?”
“牛頓第一定律肯定沒問題。”
“運動是相對的,參照不同,運動狀態不同沒問題吧?”
“沒問題,初中高中都學過。”
“簡單吧?”
“簡單!”
''那我再問你:一個不受力的物體,它是靜止的,既然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那它相對於誰是靜止的?”
“這個,相對於地面,我們經常用地面做參照。”
“很好,這個物理相對於地面是靜止的,我現在將參照換爲一個正在做勻加速直線的物體,那麼,剛剛這個靜止的物體相對於這個新的參照系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運動?”研究生想了想說。
“具體是什麼運動?”
“勻加速直線運動。”
“很好,物理學得很好。”
“那麼現在這個物體在新的參照系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但是我問你,它有沒有受力?“
“剛纔不是說這個物體不受力嗎?”
“是呀,既然是不受力,怎麼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呢?不是應該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嗎?”
研究生撓頭,一時回答不上來。
“問題出在哪裡呢?好像推理沒有任何錯誤和漏洞,牛頓第一定律具備普遍性,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物體,而運動的相對性也具備普遍性,適用於宇宙中的所有物體,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是呀,不會陷入了詭辯吧?
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是詭辯!”研究生回答不上來,只好說。
“你讀高中時做那麼多題目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所以,當你覺得簡單的時候,是因爲你的知識還不夠觸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