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傳微微點頭,消化着對方所言。
片刻後,他聽到趙師伯長嘆道:
“天地元氣的存在隱秘至極,普通人或是武者,窮極一生都無法察覺的到。”
唯有新生氣血的數量有重大突破,才能感受到元氣入體。
至於不習武的普通人,更是對其沒有絲毫概念。
他繼而問道:
“師伯,每日修行心法大周天循環,也是在與元氣進行交互?”
“正是如此。”
他疑惑道:
“那爲什麼硬功大周天汲取不了?”
若是硬功能交換元氣,入體轉化爲氣血,那自己不得起飛了.
“.怎麼跟你說呢,經脈就像是元氣入體的錨點。你要是練習硬功大周天的時候,能連經脈一塊練了,你就能增加氣血了。”
“.”
站樁蘊養,延伸經脈。
其存儲氣血,錨定拳路派系,事關武道根本。
簡而言之,趙師伯的意思是想都別想
孟傳又問道:
“那師伯,元氣具體又是什麼?除去氣血的新生以外,還有沒有辦法可以感知得到?”
“元氣.是我們武人對於天地力量的稱謂,它沒有具體表現形式,你看不見摸不着,亦是感知不到,但它卻又散佈空氣中無處不在。
在煉氣昌盛的古武時代,元氣又被叫做【精氣】,亦是煉精化氣典故的由來。你可以將其當作那些仙道話本中描述的【靈氣】。
如今氣血武道時代,元氣便是氣血還未被人體獲取,存在於天地之間的代稱。
就像泉眼之息存於體內,叫做內息。發散體外,則是真氣、真罡,你這樣理解就好。”
“元氣有一天會消失嗎?”
“不知道,我感受不到,那些站在大楚頂端的武道大聖們,或許知曉。”
他聽明白了,心中忽然想到:
“爲什麼在人間,基本見不到七限大聖,是不是和元氣也有點關係”
其在人間存在、維持、動手等等行爲,會不會消耗大量的元氣?
因此,這些頂端強者基本不在人間露面,把元氣留給後輩。
孟傳覺得這個推測,沒毛病
轉念,他又想到了另一種天地之間的“氣”。
“那【炁】呢師伯?就是隻存在於【真實世界】,已經消失在人間的那個炁。”
“此炁,又稱先天祖氣,凌駕於元氣之上,我們道門更是稱其爲仙氣。
欲要成仙,駕鶴飛天。缺的就是這口炁,煉氣一道衰弱,也與炁的消失有關。
煉氣士對於天地的索取,太過恐怖。中底層煉氣士,尚可煉元氣化精氣。
而古武時代的頂級煉氣士,欲要“煉精”,元氣已然無用,而是要以山川大河爲資糧索取。
沒有炁的存在,就算將大楚的三山五嶽統統都煉精化氣,也供養不出一名,能夠匹敵七限武聖的“仙人”。
這也是氣血武道的又一大優勢,打拳站樁就能提升,無需“吃了”山嶽。
即便是形意派,借用自然力量加持己身,亦是會歸還於天地。
說這些,就是告訴你炁的強大。我們武人,尚且需要靠天地的元氣去不斷提升。而炁往大了講,更是能讓世界向上昇華。
無論是山川草木更綠,還是助天地元氣更加充足,甚至關乎於人類武道的上限,炁近乎全能。”
“師伯,意思是我們人間現在失去了炁,發展就停滯了?”
“我不知道,咱們也管不了”
見孟傳還想說什麼,趙守歲先行說道:
“好了別問了,關於炁再多的,我也不懂了。”
孟傳神色意猶未盡:
“明白.”
關於炁,先前在驪山上,祁道人給他講過不少。
又經過趙師伯所言,孟傳對於這種“終極能量”的消失,表示十分遺憾。
至於去【真實世界】借用炁來修煉,先不談有什麼辦法再進去。
光是那蒼穹之上,如神眸一般的金色雙眼,他只是想到就毛骨悚然.
趙守歲喝了口茶水,擺手說道: щщщ ⊙тt kān ⊙℃o
“扯遠了,說回到打術的韻之境吧。你如今到了這一境界,再想繼續前進。
就是需要不斷的思考,將自己對於【道】的理解,通過拳腳打術向天地表達,截取元氣,補足武道一途。”
孟傳又有不懂的了,他發問道:
“師伯,道這一字太過籠統。你說的這個道,是武道嗎?”
“廢話.道這一字,可大可小。大到天道因果、生死輪迴。小到普通人洗衣做飯、柴米油鹽。
什麼人走什麼道,幾十年如一日專注在做的事情,本身就是趨近於道的過程。
我們武人練武,追求的正是武道。”
“明白了。”
伯母天天操持家裡,即便因爲自己的原因,家裡現在富裕了。
她也不去請保姆,堅持自己洗衣做飯,樂在其中。
因爲,這亦是她自身的幸福之道。
見孟傳領悟了,趙守歲點頭道:
“那我就繼續說了,打術【韻】這一境界,太大了。前輩們將這一境分爲了三步,第一步先要完成【識己】,再去【識天地】,最後【識本源】。
所謂識己境界,便是神思敏銳、周身暢達,真正成爲己身之主宰。第二步
你若能達到最後一步識本源,顧名思義,元氣在你眼裡,不再是無跡可尋的虛無縹緲之物。你的招式拳招便是人間武道,又是天地至理。
別問我具體怎麼走這三步,以及還有什麼,我就不懂了。”
“明白了,師伯你現在是哪個境界?”
“和你一樣,還在努力識己韻之境的修行,只能靠自己。旁人分毫都幫不了,每一步都堪稱是百年拉力賽。
對於悟性的要求,太高太高,我神功都練的吭哧,哪兒有時間去想這些。只能依仗偶爾感悟,緩慢提升罷了。”
孟傳點頭,心中若有所思:
大楚對於武道天賦的完整劃分,一看悟性,二看根骨,最後則是三花根基。
怪不得悟性愈發重要,在進境武道家後,甚至趕超了根骨的地位。
武道之路走的遠了,無論幹什麼都需要“悟”,思考永不停止。
“好了,你小子也不要繼續鑽牛角尖了。只要你一直練拳,對於打術韻境的感悟便永不停息,你年紀輕輕就能得韻,日後說不定能反做我的老師。”
“師伯你着相了,剛纔不是說,打術韻境的修行只能靠自己嗎?”
“.別貧嘴了,還有事嗎?無事滾蛋。”
孟傳訕訕一笑,不好意思道:
“師伯,還真有一事.”
“你講…”
“我的精神力現在已經足夠凝實,猶如玄鐵。
因此我想學習,如何運用精神力展開攻擊。”
他問過師父了,師父讓他學武當的,最好使。
“玄鐵之基?”
“是,託了陳掌門那枚仙淚之金的福。”
他見趙師伯思索片刻,聲音悠悠傳來:
“精神力,我們大楚武道家對於其在實戰中運用,一個是收束識海,用以防禦。
這一點無論哪家哪派,誰家的一樣。
用以攻擊,各家道門則有其獨門絕學。我武當多是通過竅門,將精神力附着拳腳兵械上,以加持對於敵人【神】的打擊。
像其他家,如天師府傳有【符念之術】。精神力達到一定水準,可虛空以精神力繪製符籙,千米之外擾敵心神,或是引其心中之晦,雜念叢生,憑空落下心雷。
跳出道門框架,再像佛門五臺。其門下弟子全爲象形派武者,精神力天賦出衆之人,會修行一種名爲【心象術】的秘法。可將精神力化爲猛虎、蛟龍等猛獸形象,隔空撕裂對手的心神。”
聽聞趙師伯所言,孟傳表示,想學其他家的…
一旁趙守歲看孟傳的表情,就猜到這小子心裡在想些什麼…
“你小子,還瞧不上我武當之法了?所謂大道至簡,將精神力附於拳腳展開攻擊,比那些個畫符凝飛劍要實用的多。
你又擅長拳腳,正合適。而且那些法門與你路數不對,難不成你小子還真想做劍仙法師?”
孟傳驚訝:
“還能將精神力凝做飛劍?”
“…你小子聽了半天,就聽了個這是吧…
是能凝飛劍,其是我全真【心光法】,以秘法將真罡與精神力相融,凝爲無形光刃,遠程斬擊敵人識海。
真氣虛浮無用,你有真罡這玩意兒嗎?”
“師伯,待我破境宗師擁有了武道真罡,此法您一定得教我。”
“…下次一定。”
趙守歲說完,在腰間一抓,取出一根碩長的亢龍鐗。
孟傳注視着,這種兵器他過去見過。
形似鞭,狀不彎,有四棱而無刃口。
永安警署新的行動大隊長,龍警長師弟當初用的就是這類武器。
沒想到,趙師伯也使的是這玩意兒。
這種兵器,亦是孟傳日後於方天畫戟的備選項。
有自身巨力的加持,一下便能骨斷筋折,一人一下。
一旁,趙守歲併攏食指和中指,從握手一直撫到鐗尖兒。
順着手指流向,鐗身上附着一層淡藍色光華。
他凝視着,在趙師伯手中的兵器上,感受到了【神】的存在。
就是那藍色的光華,類似真武之力一樣。
“我來教你,如何將精神力加持於身,你先學習如何附着在拳腳,再去嘗試附着兵器。”
見孟傳掏出拳刃,趙守歲提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