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南蠻危機(補昨晚)

遭到蜀漢軍伏擊的戰場,關羽收刀,戰場之上,橫屍遍野。

孟霸的部落大軍,被關羽、張飛聯手殺敗。

南蠻部落因爲秦良玉屢次在山林之中擊破蜀漢軍,所以太過小看蜀漢軍的戰鬥力,同時也低估了關羽、張飛的能力。

只要遇到一名合適的軍師,那麼就可以充分發揮關羽、張飛的能力。

相對應,如果劉備沒有一名合適的軍師,關羽、張飛統帥大軍,取得的戰果未必有這麼大。

他們需要一名軍師創造戰機,再憑藉他們的武力,取得戰果。

“南蠻諸部落,不過爾爾,唯一難纏的是秦良玉,還有從西域都護府到來的王忠嗣。”

關羽在此戰斬殺十餘南蠻部落的大小武將,再次威震南中。

孟霸的部落,戰死的南蠻士卒超過七千人,其餘士卒,盡皆逃亡。

其他部落的士卒,也或死或逃。

“此次二弟和三弟立下戰功,即使身爲將軍,也不會有人認爲大哥偏袒。”

劉備與一衆將領到來,見關羽、張飛立功,不由自主鬆了一口氣。

關羽、張飛在劉備勢力的地位凌然,也需要軍功來支撐,否則其他武將會有微詞。

“大哥,我們距離滇池,不到一百里,縱使有山林阻擋,也不過兩三日時間。我與二哥,將會奪下滇池,助大哥成就大業。”

張飛在此戰殺的過癮,一掃被秦良玉襲擊的陰霾,信心大漲,想要攻陷滇池,徹底平定南蠻。

沐珂在滇池經營多年,不少自由玩家居住在這座城池,人口上百萬,也是沐珂最重要的主城。

一旦主城攻陷,沐珂的勢力定然要瓦解,除非沐珂想要在山林之中繼續反抗。

“沐珂是異人,她有退路,所以失去主城以後,定然不會冒着性命危險繼續征戰。只需攻陷主城即可。”

作爲異人的軍師陳溪,對沐珂的決策判斷,頗爲準確。

沐珂還有西域都護府、夏城兩個去處,不可能在失去主城後,率領殘兵敗將逃到荒山之中,繼續作戰。

玩家間除非有深仇大恨,否則不至於做到那樣的程度。

“因此,我們只需攻陷滇池,南蠻諸部至少會表面臣服於我們。”

王猛也意識到,對於絕大多數領主來說,主城淪陷,基本上就已經喪失鬥志,逃到其他地方。

滅國的仇恨,纔會讓一個文明的領主反覆叛亂。

劉備大軍掃蕩戰場,繼續向滇池進軍。

平定南蠻之戰,持續了三個月,不堪其擾,劉備軍這纔看到平定南蠻的希望。

蜀漢軍的阿史那社爾追擊孟霸的部落軍,秦良玉率領白桿兵與無當飛軍接應孟霸和雍闓,阿史那社爾的突厥騎兵在山林之中缺乏戰鬥力,未必是白桿兵與無當飛軍的對手,於是退去。

孟霸和雍闓在大戰中受傷,再見到秦良玉時,無地自容。

如果他們獲勝,他們還可以向秦良玉邀功,但被關羽、張飛擊敗,損兵折將,反而會影響沐珂的部署。

秦良玉仍然覺得頭疼,不怎麼搭理孟霸和雍闓。

南蠻的武將不怎麼可靠。

遠征西域,以及幽州大戰,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秦良玉也不用爲隊友擔心,因爲當時與之配合的都是一流或者二流的武將,還不至於和孟霸、雍闓在一個層次。

南蠻部落大軍總共損失上萬人,殘餘的南蠻士兵垂頭喪氣。

年幼的孟獲坐在一匹戰象的背上,看到族人士氣低落,大敗而歸,不禁沉默。

南蠻大戰,各個部落魯莽的首領多次失利,被王猛坑了不少人。

估計諸葛亮平定南中時,這些首領也沒有少遭罪。

一個裹着獸裙的少女在哭泣,秦良玉走過來,向該部落的武將投以詢問的眼神。

該部落的武將表情低沉:“我們的族長陣亡,她是族長的女兒。”

秦良玉將少女抱起來:“你叫什麼名字?”

“祝……祝融。”

“以後你暫且跟着姐姐。”

秦良玉在整個部落的族長陣亡後,暫時收養了祝融。

“秦將軍,我們該當如何?”

雍闓兵敗沮喪之餘,只能向秦良玉求助。

“由我擋住蜀漢大軍,或許可以爭取時間,讓太守大人有時間進行調整。”

秦良玉知道無法依靠孟霸、雍闓等人,只能獨力支撐大局。

只要無當飛軍在山林之中出現,蜀漢軍的推進速度,必定會受到影響。

滇池城,沐珂向北邊的方向望去。

劉備軍南下,掃蕩各個部落,蒐集糧草,一路穩紮穩打,距離滇池不到百里。

如果此地是平原,騎兵一天內即可到達。

“中亞那邊不是很平靜,窩闊臺入主印度河流域,打算重建蒙古帝國,將賽爾柱帝國、花剌子模王國、貴霜帝國、伊利汗國四大文明,還有帖木兒佔領的德里城,合併成爲一個橫跨中亞、南亞、西亞的偉大帝國。窩闊臺他們在除了東亞的其他地方,如魚得水。”

霍安對於南蠻的事情,已經沒有那麼關心,更加擔心西域都護府的安危。

南蠻之戰,說到底還是漢帝國諸侯內部的爭端,而窩闊臺的強勢崛起,讓霍安產生了不安的預感。

執掌西域都護府多年的經驗,讓霍安對中亞的局勢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

事實上,沒有中原的支持,西域都護府的兵鋒擴張到大宛國,已經是西域都護府的極限。

“難道我們要放棄南蠻部落?這裡可是我好不容易打下的領土,就這樣讓給劉備,未免太過可惜。”

沐珂俯視城內的百萬人口,有些不捨。

她已經經營這座城池長達十年時間。

“我們當然不能這麼快讓出此地,至少要等到楚子謀平定遼東。另外,即使最後不敵劉備,也要留下一些隱患,到時候,只要你想奪回南蠻地區,只在彈指之間。”

“你的意思是利用南蠻的部落……”

“不錯。南蠻部落與劉備勢力之間爆發大戰,不少部落妻離子散,定然懷恨在心。劉備哪怕是佔領南中地區,短時間不會太平。在合適的時機,你再傳檄各個部落,一呼百應,劉備照樣焦頭爛額……”

霍安與中亞文明較量的時間較長,所以經驗比沐珂更加豐富。

有時候,即使佔領了對方的領土,也未必可以放心。

治天下比打天下,更加困難。

遼西柳城,從孤竹城敗退的明軍各部,以及遼東諸多部落的兵馬在此地雲集。

柳城具有傳送陣,可以從此城逃回遼東。

“遼東纔是我軍最重要之地,完全可以捲土重來,爾等屯兵柳城,與遼東城互爲犄角。夏軍攻打其中一路,則另一路兵馬,斷其糧道。若夏軍同時兵分兩路,則固守城池,待夏軍糧草一盡,必定退軍。”

黑衣宰相姚廣孝在此時,對局勢仍然有清楚的認識。

柳城、遼東城盡皆是堅固的要塞,夏軍想要兵分兩路,同時攻陷兩座堅固的城池,難度可想而知。

“慕容霸、慕容恪,柳城之事,由你們親自裁決,本王召集高麗國、高句麗國、扶餘國諸國兵馬,於遼東城集結,誘敵深入,尚可一戰。”

明關的臉色凝重。

遼東勢力的勝率,不到一成,但他還是想要力挽狂瀾。

爲今之計,將夏軍引至遙遠的遼東城、柳城,拉長夏軍的補給線,或許是破局的唯一方法。

部分武將或死或被俘,明關也不得不重用具有野心的慕容恪、慕容霸兄弟,駐紮於柳城,由慕容恪、慕容霸二人,總督鮮卑、烏桓部落之兵馬。

段氏鮮卑、宇文鮮卑,以及與鮮卑人同等語言和習俗的烏桓人,臨時歸慕容兄弟指揮。

明關不少武將受傷,實力衰落,兵權逐漸旁落。

也只有將部分權力分給慕容恪,慕容部落纔會爲了保住自己的權力,而向領主賣命。

“慕容鮮卑……本首領,竟然要聽從他們的命令。”

宇文部落的首領宇文逸豆歸,此時眉頭緊鎖。

段氏鮮卑的高層幾乎全部死於周亞夫、李廣軍團的刀下,宇文部落損失同樣慘重,只有宇文泰一個傳奇武將。

相比較而言,慕容鮮卑有慕容恪、慕容霸兩個傳奇武將,還有慕容麟等人,徹底凌駕於兩個部落之上。

“兄長,明王雖然將柳城所有的鮮卑、烏桓騎兵交於我們統帥,但夏軍來勢洶洶,恐怕難以防守柳城。”

慕容霸在明關離開以後,憂心忡忡對慕容恪說道。

連環鐵馬全軍覆沒,龍城鐵騎損失大半,即使重新招募,時間也要兩三個月,而且招募的高階兵種是新兵,戰力與百戰之師相比,會大打折扣。

“正面與夏軍交戰,十有八九會失利,只能一邊守城,一邊在城中招募、訓練新兵,優先招募高階兵種。如果等到天下形勢變化,時來運轉,新兵又招募出來,兵力得以補給,那麼,或許還有機會。”

慕容恪寄希望於天下大勢發生變化,比如隕石天降,砸到楚天什麼的……

慕容霸也搖了搖頭:“只能如此了。夏軍經過遼西之戰,尚未得到補給,或許也無法攻下柳城和遼東城。”

第八百零四章 劉秀的特性第一百一十二章 敗六鎮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碎葉城陷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軍至!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諸將來援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決戰,戰機現第八百九十九章 拜占庭帝國第七十九章 戰役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活捉諸葛亮第八百五十六章 老秦的繼承問題(補昨晚)第八百章 真正的位面之子!(二合一)第六十八章 大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秦瓊與許褚第八百二十四章 明王到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成就完成,一縣之長第一千一百章 神機營、紅夷大炮!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城的獎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恐慌的大名們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忠於楚天的蒙古騎兵(補昨晚)第三十八章 第一座附庸村莊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追殺(超長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備戰的東漢諸侯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賢良師楚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契丹殘餘(中午1/2)第七百一十章 兆雪瑞豐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第三次國戰(三)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東瀛最後的決戰第一千八十章 大敗龐培!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三王之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封狼居胥(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鏖戰滏口陘第二百九十三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解的霍去病第四百四十一章 戰秦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完顏陳和尚第六百四十二章 遼東軍苦戰(補昨晚)第五百四十章 敦煌戰火第一千六十八章 西方戰船、海戰名將齊出第八百二十四章 明王到來第八百六十四章 羌氐叛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夏軍來襲第八百零五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七百二十九章 阿提拉之死,提前結束的國戰(二合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殺機現(補昨晚)第四百一十四章 蒙古對羅馬第八百六十二章 瓜分波蘭王國(正常更新)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大夏曆十二年(大結局)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君臨波斯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三軍會戰第七百零六章 傑式卡的車堡(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換俘虜第八百一十三章 天下總無事令第一千六十四章 漢帝國的兵力第七百六十七章 提前爆發的大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球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前所未有的強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輪臺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泰山賊昌豨(突然想加更)第一千八十四章 英格蘭皇家艦隊第八百七十七章 臥薪嚐膽窩闊臺(補更3/100)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慶之的復仇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亞歷山大的野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葉卡捷琳娜的求助(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界第一城(上)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橫掃歐陸第五百六十六章 陣亡的名將們第四百八十一章 李廣與花榮第六百二十三章 鐵木真的天下招募令第八百九十二章 敗大流士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河中決戰爆發第一百零二章 陽都縣第五十二章 二級鎮子第十一章 琅琊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回府與特性獎勵第一章 領主世界第二百五十三章 國戰戰場(補萬賞加更2/6)第二百九十章 活捉諸葛亮第一百三十二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阿拉伯戰馬和駱駝第九百二十五章 招募東瀛隱藏武將!第五百八十五章 輪臺國決戰(補更1/20)第九百六十二章 伏波軍退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慘馬伕房玄齡第七百五十八章 張道的底牌第九百四十章 航海英雄鄭和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風林火山,赤備騎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貴霜王的外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征,討伐董卓!(萬賞加更)第三十二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零三章 成就,江東二張第八百五十二章 四大刺客(補晚上)第七百二十章 祭天金人與大單于第七百五十九章 風雲變色第八百五十九章 呂布反叛第二百二十六章 楊無敵入寇第六十四章 長社戰場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箭定天山!第九十章 奇襲梁山泊第八章 戰利品第四百二十三章 損失慘重的東瀛(下)
第八百零四章 劉秀的特性第一百一十二章 敗六鎮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碎葉城陷落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軍至!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諸將來援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決戰,戰機現第八百九十九章 拜占庭帝國第七十九章 戰役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活捉諸葛亮第八百五十六章 老秦的繼承問題(補昨晚)第八百章 真正的位面之子!(二合一)第六十八章 大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秦瓊與許褚第八百二十四章 明王到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成就完成,一縣之長第一千一百章 神機營、紅夷大炮!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城的獎勵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恐慌的大名們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忠於楚天的蒙古騎兵(補昨晚)第三十八章 第一座附庸村莊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追殺(超長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備戰的東漢諸侯們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賢良師楚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契丹殘餘(中午1/2)第七百一十章 兆雪瑞豐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第三次國戰(三)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東瀛最後的決戰第一千八十章 大敗龐培!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三王之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封狼居胥(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鏖戰滏口陘第二百九十三章 被迫決戰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解的霍去病第四百四十一章 戰秦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完顏陳和尚第六百四十二章 遼東軍苦戰(補昨晚)第五百四十章 敦煌戰火第一千六十八章 西方戰船、海戰名將齊出第八百二十四章 明王到來第八百六十四章 羌氐叛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夏軍來襲第八百零五章 雲臺二十八將第七百二十九章 阿提拉之死,提前結束的國戰(二合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殺機現(補昨晚)第四百一十四章 蒙古對羅馬第八百六十二章 瓜分波蘭王國(正常更新)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大夏曆十二年(大結局)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君臨波斯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三軍會戰第七百零六章 傑式卡的車堡(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換俘虜第八百一十三章 天下總無事令第一千六十四章 漢帝國的兵力第七百六十七章 提前爆發的大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球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前所未有的強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輪臺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泰山賊昌豨(突然想加更)第一千八十四章 英格蘭皇家艦隊第八百七十七章 臥薪嚐膽窩闊臺(補更3/100)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慶之的復仇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亞歷山大的野心第六百五十七章 葉卡捷琳娜的求助(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界第一城(上)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橫掃歐陸第五百六十六章 陣亡的名將們第四百八十一章 李廣與花榮第六百二十三章 鐵木真的天下招募令第八百九十二章 敗大流士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河中決戰爆發第一百零二章 陽都縣第五十二章 二級鎮子第十一章 琅琊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回府與特性獎勵第一章 領主世界第二百五十三章 國戰戰場(補萬賞加更2/6)第二百九十章 活捉諸葛亮第一百三十二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六章 阿拉伯戰馬和駱駝第九百二十五章 招募東瀛隱藏武將!第五百八十五章 輪臺國決戰(補更1/20)第九百六十二章 伏波軍退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慘馬伕房玄齡第七百五十八章 張道的底牌第九百四十章 航海英雄鄭和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風林火山,赤備騎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貴霜王的外援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征,討伐董卓!(萬賞加更)第三十二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零三章 成就,江東二張第八百五十二章 四大刺客(補晚上)第七百二十章 祭天金人與大單于第七百五十九章 風雲變色第八百五十九章 呂布反叛第二百二十六章 楊無敵入寇第六十四章 長社戰場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箭定天山!第九十章 奇襲梁山泊第八章 戰利品第四百二十三章 損失慘重的東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