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帝國起航

御書房內。

歐陽朔鄭重取出傳國玉璽,最後看了一遍三道聖旨,見再無疏漏之處,方纔親自蓋上玉璽大印。如此,聖旨就成定律,再不可更改。

青衣見了,捧來一個錦盒,小心翼翼地將聖旨放入錦盒之中。

就在此時,女官來報:“啓稟王上,時辰到了!”

歐陽朔點了點頭,笑着對青衣跟賈詡說道:“走吧,上朝!”

…………

早上八時整,夏宮正殿。

吉時已到,歐陽朔登上王座,開始大夏王朝的第一次朝會。

歐陽朔望着站在堂下的文武百官,凝神說道:“新朝剛立,不可無制。本王登基,當破除混沌,釐定體制,定鼎荒野,以昭天下。”

百官躬身說道:“王上聖明!”

歐陽朔道:“宣召!”

秘書郎柏南浦一直站在歐陽朔身側不遠處,聽了詔令,恭恭敬敬地捧出錦盒,開始一一宣讀聖旨。

柏南浦是歐陽朔身邊的老人,辦事穩妥,雖然被安置在秘文閣,卻是扮演着類似“太監總管”的職責,專門負責宣讀聖旨。

對柏南浦而言,已是皇恩浩蕩。

首先宣讀的,便是大夏王朝的爵位制度。

依大夏王律,但凡是大夏王朝的子民,不管是士兵、商人,還是書生、工匠,不論出身貧賤,只要在各自領域建立功勳,有所建樹者,皆可授爵。

於王朝而言,士兵沙場斬首殺敵是功,商人納稅開拓商路是功,書生教書育人是功,工匠發明創造是功,官員執政爲民是功

既是有功,自當受封。

授爵以最低一等的男爵爲主,故而將三等男爵再次細分,化爲九等,一等爲上,九等最次。針對每一種職業,都制定了詳細的授爵標準。

王朝授爵只是一種榮譽頭銜,無關俸祿,也不可世襲;但是有爵位在身者,地位高於平民,百姓見了需恭敬以待。

如此就給了有功之人最大的尊重。

宣讀完爵位制度,柏南浦跟着宣讀了第一批授爵名單。除了在登基大典上授予的侯爵以及少量一等伯爵之外,在場的文武百官也都一一授爵。

此番授爵,按歐陽朔的要求,不以官位定高低,純以對大夏王朝的貢獻來界定。因此越是領地舊臣,授予的爵位就越高。

像行政院科教文衛署文化司長徐叔達,勞苦功高,一下就被敕封爲三等伯爵。倒是新來的官員,即便立即位列中樞,也不過敕封了一個子爵,比如寇準、狄仁傑以及魏徵三人,都只被象徵性地敕封爲三等子爵。

如此一來,既補償了舊臣,也給後來者以壓力,讓他們盡心爲朝廷效命。

…………

公佈完授爵名單,接着便是宣讀大夏王朝的機構變更以及官員任免。

此次王朝改制,除了對原有機構進行升格調整,還依據前朝之例,取長補短,一口氣增設了二十餘個輔助機構,讓王朝體制一下變得完備起來。

此番設立的輔助機構,包括太醫院,翰林院,負責祭祀的太常寺,負責壽宴的光祿寺,負責傳遞公文的通政司,負責到地方上頒詔諭的行人司,負責觀測星象的欽天監,負責掌管御花園、畜牧場與菜圃的上林苑監等等。

夏宮之中又以女官制度取代太監,以原內務司爲基礎,設立內十二監,即司禮監、內宮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此外內宮還設有四個司,即惜薪、鐘鼓、寶鈔以及混堂;八個局,即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面以及司苑,合爲內官廿四衙門。宮女也有六個局,即尚宮、尚儀、尚食、尚寢、尚功等,每個局下設四個司。

只是夏宮之內只住着歐陽朔跟宋佳,還有冰兒這位尚未成年的長公主,歐陽朔又不喜奢華,早早下令內官廿四衙門一切從簡。

不如此,無法維繫整個王朝的運作。

輔助機構一一設立,立即呈現出一派王朝新氣象。

當然最核心的調整,還是以原南疆都護府的班底爲核心搭建而成,這些機構纔是維繫王朝運轉的中樞要害,絲毫馬虎不得。

設內閣,掌王朝一應政務,設首輔一人,次輔若干。正式任命姜尚爲內閣首輔,寇準爲內閣次輔,輔佐歐陽朔管理朝堂。

設軍機處,掌王朝一應軍務,原樞密院下設的軍情司以及作戰司,包括剛組建不久的海軍司令部,均轉隸至軍機處管轄。

如此一來,樞密院主管軍隊日常以及軍隊後勤保障,軍機處主管戰事指揮,兩大機構既互相聯繫,又互相獨立運作。

軍機處設軍機大臣一人,統領若干。

軍務大臣杜如晦兼領軍機大臣一職,海軍統領鄭和,禁衛軍統領霍去病,龍驤軍統領白起,虎賁軍軍團孫臏以及豹韜軍統領韓信,皆爲軍機處成員。

內閣跟軍機處便是大夏王朝最高的軍政議事機構,除歐陽朔直接管轄的特設機構之外,王朝諸般機構,都置於這兩大機構管轄之下。

擢升書記室爲秘文閣,掌機要文秘,設學士一人,秘書郎兩人。任命青衣爲秘文閣學士,柏南浦爲秘書郎。

設立資政閣,掌夏王軍政諮詢,負責起草奏章,設大學士一人,學士兩人,秘書郎四人。任命賈詡爲資政閣大學士,陳宮爲資政閣學士。

設立御史臺,掌言路監察,設御史大夫一人,御史中丞一人,領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以及監察御史若干。任命魏徵爲御史大夫,馮廷爲御史中丞。

新設立的秘文閣、資政閣以及御史臺,再加上此前已經設立的鴻臚寺、山海衛跟黑蛇衛,便是劃歸歐陽朔直接管轄的六大機構。

內閣之下,則是行政院、內政院、財政院以及樞密院等四大院,以及工業署跟四海錢莊兩大特設部門。

行政院、內政院、財政院以及樞密院下設各司,統一擢升爲署,一應官員任命暫時維持原狀,不做變更。

朝廷變更之後,地方衙門也要跟着一一調整。

按制,地方設行省、郡、府、縣、鎮以及村六級,各級衙門編制都有定數,不得無故增減調整,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同時規定,行省衙門以總署爲最高等級,郡守衙門以署爲最高等級,知府衙門以司爲最高等級,縣衙以處爲最高等級,鎮以及村落則以科爲最高等級。

科、處、司、署、總署以及院共同構成六層機構編制體系。

如此一來,上下互通,體制完備,才能保持朝廷的政令暢通無阻。

…………

柏南浦最後宣讀的聖旨,便是大夏王朝的九品官制。既然建立了完備的體制,就要有嚴格、明確的品級,以正上下之本。

按制,大夏王朝官設九品,一正一從,共計十八級。

按歐陽朔的要求,大夏王朝不設什麼“太師、太傅以及太保”之類的三公虛職,朝廷文官以內閣閣老爲首,軍中武將以軍機處大員爲尊。

是故,內閣首輔、內閣次輔以及軍機處大員,皆爲正一品;行政大臣、內政大臣、財政大臣以及軍務大臣四位掌院大臣,皆爲從一品。

杜如晦身兼軍機大臣跟軍務大臣兩職,就高不就低,當爲正一品。未來合適的時候,歐陽朔將考慮設立新的軍機大臣,執掌軍機處日常軍務。

鴻臚寺卿以及御史大夫,皆爲正二品;四大院副大臣以及直隸郡守,皆爲從二品。

藉此機會,歐陽朔正式任命了四大院的四位副大臣。任命張廷玉爲行政副大臣,狄仁傑爲內政副大臣,崔映柚爲財政副大臣以及夏侯惇爲軍務副大臣。

原軍務總署副署長趙括,隨作戰司調任軍機處。

直隸郡守爲地方長官之首,置於行省總督之上,可謂“第一總督”。

行省總督、資政閣大學士、山海衛指揮使、黑蛇衛指揮使爲正三品,四大院下設署長、工業署長以及四海錢莊掌印大臣,皆爲從三品。

秘文閣學士、御史中丞等爲正四品,秘書郎、四大院副署長皆爲從四品。

六大直屬機構中,鴻臚寺執掌外交,御史臺執掌言路,均是中樞要害部門,故而等級最高,地位僅次於四大院。

資政閣、山海衛跟黑蛇衛三大機構次之,但也與行省總督平級,可謂位高權重。秘文閣雖然離歐陽朔這位夏王最親近,歐陽朔卻只給了正四品。

如此安排,自然也是存了限制約束之意。

再往下,四大院下設司長、行省總督衙門四大總署署長均爲正五品,郡守、行省總督衙門副署長皆爲從五品。

郡守府四大署署長爲正六品,知府爲從六品;縣令、知府衙門四大司長爲正七品,其餘散官從七品。縣衙四大處長爲正八品,下設科長爲從八品。

鎮長爲正九品,村正、鎮一級科長皆爲從九品,其餘散官不入品。

文官集團的九品十八級頒佈之後,王朝所有官吏均以品級論高低,定俸祿,如此一來就有了法度,奠定了王朝治理之根基。

一個新的王朝,已經來臨!

第一千零四十一戰 雄主隕落第三百六十章 互換協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棄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響尾蛇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五十章 曙光第五百三十八章 聖教餘孽第五百六十八章 又一柄神兵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百零五章 攤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君上臨朝第四十九章 田文鏡第五百八十七章 匈奴騎兵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三百七十六章 神秘的白衣文士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三國歸附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五百七十八章 選衛青還是霍去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八百七十一章 天子龍拳第二百六十九章 王陵戰死第五百六十章 第三次系統更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巢安危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位郡守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八百九十三章 帝塵鋤奸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最尷尬的帝王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七百零五章 無名英雄第一百六十四章 內政署第一百九十章 官醫署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三百三十三章 且戰且退第七百八十五章 推你一把第六百九十一章 選定陣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決鬥第五百九十一章 擊殺左賢王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絞肉機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九百二十五章 朝中新貴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狼煙第七百七十五章 兒郎們,歡迎回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劉備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顏面盡失第八百四十四章 高朋滿座第九百四十七章 潰敗 二合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神秘來客第三百六十章 互換協議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五百七十章 《易筋經》第八百四十章 黃帝后裔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六百四十三章 誰是內奸第三百一十二章 房謀杜斷第七百一十九章 夷陵之戰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百口莫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蓋亞時代第六百三十章 神兵星光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忽必烈親征第二百五十三章 基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糧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第二件國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決戰第九百九十章 鬥一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羞辱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又出幺蛾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張儀出仕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一百零三章 弓弩司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子齊聚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女蝸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貪婪是原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瘋狂的煤炭第八百三十九章 地底探險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第三百四十二章 棄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涿鹿之戰 十二 謝MG小剛賞第三百九十章 黑幕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六百八十章 蒙古帝國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淵第六百一十七章 流落荒島第六百八十二章 三級郡城第二章 合租第五百八十章 戰役資源點的用途第二百八十三章 晉級任務第六百五十一章 漢武帝對峙西楚霸王第九百三十六章 兄妹對話第五百零七章 蚩尤城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八章 道森王朝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百零八章 報復 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工匠福地
第一千零四十一戰 雄主隕落第三百六十章 互換協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棄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響尾蛇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勝利在望第一百五十章 曙光第五百三十八章 聖教餘孽第五百六十八章 又一柄神兵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百零五章 攤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君上臨朝第四十九章 田文鏡第五百八十七章 匈奴騎兵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三百七十六章 神秘的白衣文士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三國歸附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穩定壓倒一切第五百七十八章 選衛青還是霍去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八百七十一章 天子龍拳第二百六十九章 王陵戰死第五百六十章 第三次系統更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巢安危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位郡守第八百二十六章 奇襲尋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八百九十三章 帝塵鋤奸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最尷尬的帝王第九十八章 書記官第七百零五章 無名英雄第一百六十四章 內政署第一百九十章 官醫署第六百一十三章 水師大將施琅第三百三十三章 且戰且退第七百八十五章 推你一把第六百九十一章 選定陣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決鬥第五百九十一章 擊殺左賢王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絞肉機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九百二十五章 朝中新貴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狼煙第七百七十五章 兒郎們,歡迎回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劉備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顏面盡失第八百四十四章 高朋滿座第九百四十七章 潰敗 二合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神秘來客第三百六十章 互換協議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五百七十章 《易筋經》第八百四十章 黃帝后裔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塹變通途第六百四十三章 誰是內奸第三百一十二章 房謀杜斷第七百一十九章 夷陵之戰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百口莫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蓋亞時代第六百三十章 神兵星光劍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忽必烈親征第二百五十三章 基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糧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第二件國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決戰第九百九十章 鬥一番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羞辱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又出幺蛾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張儀出仕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一百零三章 弓弩司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子齊聚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女蝸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貪婪是原罪第四百九十一章 瘋狂的煤炭第八百三十九章 地底探險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第三百四十二章 棄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涿鹿之戰 十二 謝MG小剛賞第三百九十章 黑幕殺機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智取惡獅嶺 上第六百八十章 蒙古帝國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淵第六百一十七章 流落荒島第六百八十二章 三級郡城第二章 合租第五百八十章 戰役資源點的用途第二百八十三章 晉級任務第六百五十一章 漢武帝對峙西楚霸王第九百三十六章 兄妹對話第五百零七章 蚩尤城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八章 道森王朝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百零八章 報復 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工匠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