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首推屯田

幾位太守、國相聽過楊銳之言都未立即反應過來,就包括張寧、高順、張遼三人也是一臉的意外之意,這件事情楊銳也只來得及與程昱商議過一次而已,而且最終也沒有定論。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謝州牧大人提攜!”

張寧等幾人反應過來之後齊齊揖道,此時是在人前,並不方便以“主公”稱呼,於是張寧與高順也是一改此前的口吻,與程昱、張遼二人齊稱楊銳“州牧大人”。

也直到此時,幾位太守、國相才反應過來,相互對看幾眼之後,也都未提出異議來,先後向楊銳見禮示意,表示知曉此事,甚至幾人都很默契的沒有說一句話。

“爾今災禍不斷,各州郡紛亂四起,本州牧得天子厚待,故而欲增加州兵數量,以周護社稷安定。稍後本州牧將發佈招募令,望各郡縣務必給予支持。

此外,本州牧要繼續收攏各處災民、流民,以保各地民生穩定,且諸郡縣收攏災民、流民數量仍舊可抵各項稅收,並作爲各郡縣政績考覈,諸位須恭行此事,以保證民有所安……

既然諸位都已知曉本州牧心意,這便各自前往督辦人口、土地、資源清查之事吧,務必儘早將清查結果報予本州牧處,以爲決策之用!”

楊銳召集這幾人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傳遞信息,至於能不能將督辦之事辦理仔細,楊銳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當前最緊要之事還是把握時機儘量壯大實力,至於各項州事楊銳並未打算一口吃個胖子,完全總攬過來。

抵達青州之後楊銳發現,州兵數量原本1萬名的上限已經變作了5萬名,而5萬名州兵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在此數量之內招募州兵是無需額外繳費的,超過5萬名之數則要額外繳納一定數目的費用。

其中5萬名至25萬名之間每名士卒需繳納10金幣,25萬名至5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需繳納20金幣,50萬名至10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則需繳納30金幣。繼續招募士卒需繳納費用還有相應增長!

雖然州兵招募的數量放開了。但這絕對是一件燒錢的事情,以楊銳現在近600萬金幣的身價。也不足以招募起多少州兵來,何況招募而來的只是壯丁,連1階民兵都不是,接下來各種技能書、裝備等也絕不是一筆小的花銷!楊銳也正猶豫着要徵募多少數量的州兵呢。

同時楊銳再次言及收攏災民、流民之事。以補充自己領地的人口,畢竟自身領地與所轄之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自身領地纔是根本,至於所轄之地,恐怕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從中獲得的收益還是十分有限的。

楊銳一番話說完,幾名太守、國相又是默然見禮示意表示知曉,隨即在楊銳的允許下各自退去。楊銳上任青州州牧第一次推行策令竟然碰了個軟釘子,沒有得到任何一郡國的正面支持。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楊銳對此也有心理預期,他並沒有打算一下就將整個青州全面掌控住。州牧的身份、權利本來就約束了郡國的權利,各郡國現在的態度也都實屬正常。至少楊銳還有北海國可以率先垂範,他安置程昱爲北海相正是做此打算的。

接下來楊銳便召集張寧、高順、張遼諸人,帶兵10餘萬人護送程昱前往北海國上任,以配合其控制北海國諸項事務。

在傳送至北海國治所劇縣之後,楊銳命程昱、高順、張寧、張遼幾人帶兵迅速接管了劇縣城池,同時程昱也以新任北海相的身份,再次召集北海各縣縣令前來議事。

北海國下轄18縣城,是青州諸郡國中縣城數量最多的,不過其人口數量卻是幾個郡國之中最少的,這也爲楊銳、程昱在此地展開手腳提供了條件。

雖然程昱之名比較陌生,但是此時郡縣兩級的關係顯然要比州郡、州縣要緊密得多,程昱召集各縣令的消息由相國田長史派人通過傳送陣傳達出去之後,不出一個時辰時間,各縣縣令已經悉數到齊。

而負責通傳消息的這名田姓相國長史正是此前被楊銳召集到臨淄那人,他對楊銳的作風已經有所瞭解,此時選擇了主動配合楊銳與程昱的策令,各縣縣令能夠如此快聚集到劇縣,也與他的積極號召有關係。

北海各縣縣令一級主事人已經聚齊,程昱便出面履職並傳達了楊銳此前的一系列針對性舉措,要求諸位縣令積極收攏流民,積極進行人口、土地、資源清查,積極徵召壯丁等,尤其是人口、土地、資源清查,程昱限期各縣城於15日內清查出個大概來。

這主要還是爲了滿足楊銳所提兩項措施的順利推行,程昱也急於想要知道這兩項措施的具體效果,所以才突出強調了幾次。

首先一項措施便是楊銳準備推行“屯田制”。其實楊銳要求各郡縣清查人口、土地,以及收攏災民、流民,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保證這項措施的推行,這也是楊銳近段時間以來想到的第一項要在青州大範圍推行的措施。

當楊銳趁着召集縣令的間隙向程昱提及此措施的大體脈絡之時,立即得到了程昱的熱切支持,幾乎是拍手稱讚,因此程昱纔對人口、土地的清查如此上心,特別是各縣荒廢土地方面的清查,程昱更是向縣令們強調了數次之多。

楊銳推行屯田制其實是有前提條件支持的,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便是大山城擁有甘薯這一重要作物。甘薯的抗旱、抗災能力及對土地的適應性都非常強,在貧瘠土地的產量基本上就能夠與普通作物一般土地產量持平或者還有超出,甚至達到富饒土地的產量水平!

甘薯的高產量是楊銳通過大山城的長期種植驗證過的,而且在當時大山城還未建設龍王廟之時,甘薯遭受蝗災、旱災的影響,卻始終保持着六七成的產量,可見其適應性之強。

可以說正是甘薯這一作物的特點爲楊銳實行屯田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否則按照目前多災、多旱的年景,即使實行屯田也無法從本質上改變欠收的事實,實行屯田的意義也就失去了。

而當前楊銳與一品香簽訂的甘薯購銷合同即將達到10年期限,在楊銳與衛秀這一衛氏全權代理人的協商之下。甘薯已經可以提前幾個月進行大面積推廣。爲此楊銳付出的代價便是仍舊由一品香來專營楊銳所有甘薯產品的推銷。

然而這也只是象徵性的協議而已,楊銳很清楚甘薯一旦推廣之後。很快便會被其他npc或者玩家所引種,甘薯的大面積推廣必將以犧牲其身價作爲代價,所謂專營也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即使如此,楊銳認爲也是非常值得的。若是不出什麼意外的情況下,在整個青州推行甘薯種植所帶來的利益必將遠遠超越大山城壟斷甘薯種植的利益……

而涉及資源的調查,楊銳的第二項舉措便是與玩家相關的。目前遊戲處於調整狀態,除了楊銳之外的玩家都不在線,楊銳準備趁此機會將青州境內的資源以npc的名義自其他玩家手中拿過來!

對於楊銳來講,其本身並沒有現實勢力支持,遊戲中更是完全依靠npc。同時楊銳也不想與其他玩家有過多的牽扯,因此青州玩家勢力實際成爲了楊銳推行各項政策的一個障礙。

好在楊銳並未在青州範圍內發現排名前10名的大型玩家組織領地羣,排名100之前的玩家組織倒是有4家,這些信息早在楊銳清理青州黃巾之時就已經基本摸清楚。

目前來講楊銳與這些玩家正面對抗沒有實際的利益。也必然會造成輿論上的被動,同時實力方面也無法允許楊銳如此做,因此楊銳想到了利用資源限制玩家發展的方法,趁所有玩家都不在線的時間,正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由程昱安置完北海各項事宜,接下來楊銳便派程昱、高順、張寧、張遼四人分別帶兵,依次前往各縣督促相關事宜,可謂是馬不停蹄,一刻也沒有停下。

楊銳則使用傳送陣和納戒,重新將大山城士卒投入到蓬萊境內練級,同時在修習內功和槍法技能之餘,也時常往青州各郡國走走,督促一下此前交辦的各項事宜。

各郡國的進度顯然沒有北海快,不過在楊銳幾次三番巡視、督導之下,也相繼開始了各項清查,並陸續收攏了不少災民、流民,徵募了部分壯丁交到了楊銳手中。

對於災民、流民,楊銳首先填補大山城等各領地的領民缺口,徵募上來的士卒則被楊銳全部轉化爲了青州州兵,目前青州州兵與楊銳的私兵並沒有多少區別,當然是多多益善,即使數量達到一定程度需要金幣,楊銳也準備多招募一些。

程昱上任北海相之後楊銳也瞭解到,其實每個郡、封國的募兵制度也與州兵相似,起點2萬名郡兵以內是無需額外繳費的,2萬名至5萬名之間每名士卒需繳納10金幣,5萬名至1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則需繳納20金幣,10萬名至20萬名之間每名士卒則需繳納30金幣,之後相繼遞增。

相比之下郡兵的徵募成本在一定數量之內並沒有提高多少,不過超過額度之後成本就與州兵相差很大了。因此楊銳也使程昱儘快招募滿5萬郡兵,以維持北海各項事務的進行,之後要不要繼續招募再另作他議。

同時楊銳也決定了,青州州兵的數量目前至少要招募到25萬名,否則各郡國的軍力總和要超過州兵規模也並不困難,到時候恐怕就更加難以使喚得動了!

如此六七日時間過去,北海國各縣各級聯動,已經清查出了人口、土地與資源的大體數量,於是程昱再一次將各縣城縣令召集到一起,正式開始推行“屯田制”的政策,也直到此時各縣令才意識到之前清查的目的所在。

在程昱將“屯田制”政策的輪廓講出之後,各縣縣令已然無不大爲驚訝,他們沒有想到,程昱剛一上任不久就要有大舉動。然而由於各縣令對於甘薯的種植情況不甚瞭解,所以在程昱提及甘薯之事時就有人忍不住發問了。

“啓稟太守大人,下屬有一疑問,這甘薯有何見長之處?爲何大人要一味推崇甘薯一種作物?”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震撼登場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國戰詔令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醞釀科考第六百四十三章 多娶幾位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調度差距第九百一十章 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逼近濮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啓錦盒任務第六百零二章 聖器的光芒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零一章 對策第九十二章 開禮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攔截糧草第二百三十四章 張角現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守護契約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施一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甘蔗熱賣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兌現秘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張郃出戰第五章 番薯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見錦盒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陰陽尺第七百八十三章 交流體系第六百三十五章 甕中之鱉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震懾人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郭嘉現第二百三十八章 黃巾落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再砍一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金槍銀槍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接風之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兩面下手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別有用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獲高級篇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語言嘲諷第一百六十八章 營破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伐袁調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遭遇張寶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華佗第八百一十七章 殘月盟地盤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一千零一十章 霍然開朗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連下五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引發劇情第八百九十九章 基本控制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志在必得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第二桶金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錢的來了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奮起反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被阻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飢餓操控第一章 再入遊戲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雌雄雙劍第八百零六章 淪爲後勤第二百零九章 升級中鎮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聘操盤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器械短缺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殺聲震天第三百零六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一面而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完成援兵第二十章 建立關卡第九百零九章 收服任務第八百九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面阻擊第四百六十三章 王允設宴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二次龍吟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五百零八章 迷陣失效第六百四十三章 多娶幾位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商業聯盟(六)第七百四十六章 佈防兗州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薄弱關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重新發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海上迷陣第五百一十一章 墨家傳承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又一組件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二退劇情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婚進行時(八)第九百五十一章 無一漏網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欲推劇情第六百七十二章 二次激活第九百三十六章 秦軍殺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難民潮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消化措施第七百四十五章 搬成空城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又遭連累第七十九章 第二階段比賽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曹袁之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俑將難纏第六百零三章 文明壁壘第五百五十三章 見太史慈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遭遇對手第八百九十四章 抓獲呂虔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守護者現第八百四十七章 諸侯異動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多方準備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一場大勝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不戰而屈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勇追窮寇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震撼登場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國戰詔令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醞釀科考第六百四十三章 多娶幾位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調度差距第九百一十章 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二章 逼近濮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啓錦盒任務第六百零二章 聖器的光芒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零一章 對策第九十二章 開禮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攔截糧草第二百三十四章 張角現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守護契約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施一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甘蔗熱賣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兌現秘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張郃出戰第五章 番薯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見錦盒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陰陽尺第七百八十三章 交流體系第六百三十五章 甕中之鱉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震懾人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郭嘉現第二百三十八章 黃巾落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再砍一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金槍銀槍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接風之宴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兩面下手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別有用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獲高級篇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語言嘲諷第一百六十八章 營破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伐袁調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遭遇張寶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華佗第八百一十七章 殘月盟地盤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一千零一十章 霍然開朗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連下五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引發劇情第八百九十九章 基本控制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志在必得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第二桶金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錢的來了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奮起反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被阻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飢餓操控第一章 再入遊戲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雌雄雙劍第八百零六章 淪爲後勤第二百零九章 升級中鎮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聘操盤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器械短缺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殺聲震天第三百零六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一面而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完成援兵第二十章 建立關卡第九百零九章 收服任務第八百九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六十六章 水面阻擊第四百六十三章 王允設宴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二次龍吟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五百零八章 迷陣失效第六百四十三章 多娶幾位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商業聯盟(六)第七百四十六章 佈防兗州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薄弱關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重新發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海上迷陣第五百一十一章 墨家傳承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又一組件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二退劇情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婚進行時(八)第九百五十一章 無一漏網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欲推劇情第六百七十二章 二次激活第九百三十六章 秦軍殺神第一百三十三章 難民潮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消化措施第七百四十五章 搬成空城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又遭連累第七十九章 第二階段比賽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曹袁之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俑將難纏第六百零三章 文明壁壘第五百五十三章 見太史慈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遭遇對手第八百九十四章 抓獲呂虔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守護者現第八百四十七章 諸侯異動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多方準備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一場大勝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不戰而屈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勇追窮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