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皇室那些事
聽華顏喚那男子四哥,應就是??王了,經過這些時日的信息收集,蘇葵也大致也瞭解了大致的一些衛國皇室的成員情況。
這位病入膏肓的元盛皇帝總共有七個子女,五位皇子,兩位公主。
正所謂龍生九子各個不同,這句話總是值得考究的。
元盛帝也確實是個有遠見的,自五皇子一出生,便果斷的立了太子,用行動昭告了天下,什麼才學武略,統統都是浮雲,皇后所出纔是王道。
大概就怕那其餘幾位皇子惦記他寶貝太子的皇位的緣故,皇上在這方面也着實沒少花心思。
大皇子攸黎乃是良妃所出,剛剛過了及冠之年,一道聖旨賜下,便是給賜到了王離王城幾千裡外的汴州去了,封爲黎王。
美名曰賜地封王,其實但凡是不怎麼缺心眼的心裡都是極清楚的,在汴州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和發配邊疆也沒什麼過大的區別了。
黎王自打到了汴州,人也黑了,臉也小了,想感春悲秋一番,卻連能看一看風景,醞釀情緒的地方也尋不着。
每歲朝覲回京的時候,回回都讓良妃哭的死去活來。
二公主和四皇子是一個娘生的,只是兩人的性子估計是孃胎裡搞錯了。
這二公主攸芩素來就是舞刀弄棒粗魯之極的主兒,據說是趕走了琴師,氣死了繡娘,嚇傻了太傅,成日裡纏着皇上說要上戰場殺敵,做一個巾幗英雄,爲國爭光。
大許是被纏的煩了,加上其也到了婚配的年紀,爲了兩國之好,西寧與衛國每一代幾乎都會有通婚的習慣,以鞏固兩國的關係。
上一代便是封了郡主的蘇清遠嫁到了西寧,也就是蘇天漠的親妹妹。
元盛帝某日眼皮一擡,便將鬧心的攸芩封爲華玉公主,下嫁西寧。
二公主原先是不願的,但聽說準駙馬是位護國大將軍,也就沒了什麼意見,琢磨着日後可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上個戰場什麼的。
奈何天天盼日日盼,也不見有什麼仗可打,倒是有了身子,無奈之下只有做起了不怎麼合格的賢妻良母,一腔熱血終究無處噴灑,是被埋藏在了心底。
而二公主的胞弟四皇子攸??,早年入住了??王府,封??王。
也就是馬場中這藍衣男子了,性子恰恰與其二姐相反,儒雅之極。
別的皇子都忙着拉幫結派的時候,他卻成日窩在女人堆裡,陪些美人兒彈琴作畫,沒事兒還聽個戲,女人緣倒是好的不得了。
急的他孃親元妃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據說有次就瞞着皇上親自出馬,據說是約了不少王孫大臣跟四皇子來個秘密晤面。
四皇子倒也去了,還是帶把琴去的。
一箇中午正事沒說一句,那些滿腹謀慮心懷大志的王孫大臣們淨聽他彈琴了。
臨走還問人家覺得他的琴音怎樣,有沒有彈錯的地方,聲調兒上哪裡需要再改進一些。
元妃娘娘聽了後一口氣沒能上來,病倒了足足三個月,打從這開始,元妃娘娘也不折騰了,就隨着他去了。
元盛帝這邊倒是樂呵了,沒人跟他寶貝五兒子爭這皇位,也省得他費心找那些名目來發配這些個兒子了,畢竟衛國富強,真要再找幾處像汴州那般荒蕪而又偏遠的地方,實屬不易。
再說一說這三皇子攸備,倒是個可憐見的。
打小便死了孃親,皇上哪裡又顧得上這個庶出的兒子,所以便經常被人欺凌,久而久之,心理漸漸有些極端了起來。
當他意識到只有讓自己變強方可不被欺負,反而還可以去欺負別人的時候,便暗暗咬牙,開始踏上了發奮圖強的道路。
在時光的磨練下,三皇子漸漸開始嶄露頭角。
不管是謀慮還是武功,在這些除了樣貌還算可以,其它方面都是歪瓜裂棗的一干皇子中,已算是鶴立雞羣了。
大許是窩囊的太久,心中的鬱氣積壓的太多,以至於實在是沉不住氣了。
從而選擇了一種極具偶然性、天時地利人和支配的法子---刺殺。
琢磨着在皇上和太子去龍華寺祈福的時候,他便在半路上伏擊,幹掉太子,再逼迫皇上下詔讓位。
打算的美則美矣,可現實往往比較讓人不忍直視。
且三皇子爲了以防萬一,臨時出什麼狀況,頭天晚上就安排了好了暗衛在伏擊點守着。
暗衛們去的時候確實是月明星密,晴空萬里,奈何剛尋好藏身之處,就下了密密的冰雹。這些暗衛也都是百裡挑一的,直直是捱了一整夜的冰雹硬是在原地動都沒動。
可能是由於這冰雹下的太大,皇上和太子的行程也就順延了些時辰,這一延不要緊就延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才被衆侍衛護着,乘着舒服的馬車姍姍來遲。
所以這結果也不難猜想了,這些暗衛剛衝出來還沒來得及拔刀,也沒來得及讓別人拔刀,就嘩嘩嘩嘩倒了一地。
後來東窗事發,三皇子在朝堂之上,大呼老天待他太薄,打小沒娘,親爹不愛,又比別的孩子吃得苦多,最後還落了個階下囚的下場。
大許有些事情就是如此,命裡無時莫強求,你再不樂意也沒什麼實質性的用處。
三皇子仰天長笑三聲,當場吐血身亡,終究也是換來了元盛帝的一聲嘆息,厚葬其,入皇陵。
帝王之家的親情,大許最多也只能如此了。
至於這老五也就是太子爺了,確實是個沒什麼追求的,在老皇上的庇佑下,太子這位置倒坐的很是順心,大哥去了汴州,三哥又死了,四哥就愛彈琴。
而這六弟呢,也是個不同凡響的,早年被賜府搬出了宮,乾脆天天不出窩,也不知究竟在?意列┦裁炊?鰨祭戀蒙希奈瀋踔撩患父黽??嬡蕕摹?p
元盛帝的心思不在他這,也就隨他去了。
這人吧,如果後面有羣狼追着趕着,他就會往前跑。
可要是後面啥都沒有,他一個人跑的也委實無趣,時間一長也就懶得跑了。
所以這太子爺這麼多年以來,便是停滯不前,安於現狀,成日醉生夢死。
至於皇上的幺女七公主,也就是太子的嫡親妹妹,攸涼,打從生下便封爲華顏公主,特賜華顏宮。
可惜了這元盛帝是千算萬算,把自個兒的親兒子都防的死死的,唯一遺漏了這親哥哥的兒子攸允。
說來攸允的老爹可纔是當年的皇后所出,先皇欽點的儲君。
是被當年還只是個庶出皇子的元盛帝,在戰場上暗地裡給搞死的,本來也不是沒想過要斬草除根的。
一家幾十口確實都被滅了口,誰知當年臨時出了些狀況,當時大家都以爲這尚爲幼童的攸允死了。
一晃六七年過來了,十來歲的攸允帶着和他爹別無二致的小臉回來了。
這做皇上的最怕的是什麼,最怕的就是百姓的輿論,當年害死自己親哥哥的皇上,可是昭告天下自己的哥哥是戰死沙場的,攸允一回來就站在明面兒上了,他也不好動手。
再說如今自己的皇位也是做得穩穩當當的了,一個小毛孩子左右也翻不起什麼浪花,於是宣告天下,幸得上天保佑他這麼多年苦苦找尋,終是回了哥哥的遺孤。
接下來又是封王又是賜府,衛國人民高呼皇上仁慈。
可是直到皇上病入膏肓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現最大的威脅不是他的狼兒子們,而是一直默不作聲,最不起眼的攸允。
一番細細調查之後,便把皇上給驚住了,攸允這十來年裡暗地力又是招兵又是買馬的,勢力已經猶如破竹了,元盛帝深深吐了一口氣,直拍大腿痛呼爲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