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圍牆不簡單

“小人蒙王兄弟不棄,情願在手下做事!”

王倫喜笑顏開。焦挺可能不是上陣殺敵的料,但是做一個保鏢是綽綽有餘的。有他在這裡,自己晚間和九娘睡覺都會覺得安心不少。

不是他多心,而是這段時間杜遷和宋萬做事特別賣力,家中的鍋爐從早到晚都沒有停歇過,每日工作何止八個小時!不是王倫用他們狠,而是兩人主動要加活的。

每一鍋都是錢啊,四個時辰就能下出一鍋,可是妥妥的淨賺九十七貫,到哪裡掙去!

如果爐火是熱的,第二鍋的生產時間會比第一鍋減去半數都不止。這也意味着,人歇爐不歇的生產方式纔是效率最高的。

這也是王倫要在郊外設廠的原因之一。東京雖然不宵禁,但是夜間禁明火。如果半夜三更自家的煙囪裡還冒火,馬軍司的左右廂軍巡鋪、開封府的衙兵肯定會請去喝咖啡的。

郊外便不在此限。

饒是如此,在材料週轉成熟之際,兩兄弟基本上都能做到每天出兩鍋,兩千塊的量。

隨着交易量的不斷增大,遠近商販都知道了甜水巷這邊有個能批發肥皂的場所,連帶着兄弟幾人出入都被有心人盯上。

別人不清楚,幾家最早的批發店老闆是知道肥皂大有利潤的,否則王倫也不會從百文一塊直接降到八十五文的單價,光讓出的淨利潤就是十五文每塊!

若是有心,便能容易地得出結果,每天從這裡交易的量大概在兩千塊左右,算一下,讓利都有三十八、九貫之多。那賺的呢?

完全的暴利!

有時候王倫都懷疑,張三、李四等一夥潑皮之所以一直上門糾纏不休,搞不好就是有人出底搞壞。有道是財帛動人心,若是招惹到某個上不得檯面的團伙,靠自己和杜遷宋萬這三位梁山創業三元老,能頂得住嗎?

所以延攬焦挺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早有此心。如果現在再遇到石秀等,說什麼也要把他留下。

因此焦挺願意加盟,杜遷宋萬兩兄弟都很高興。

當然,此時王倫也沒必要讓他知道更多的事,只准備讓他看家護院,自己出行的時候帶上他預防萬一罷了。不過待遇是槓槓的,每月可獲四十貫,還不算吃住用度。

這個收入已經不錯了。比較一下水滸中最有名的宋押司,當時他是縣城公安局經偵隊隊長兼任稅務局局長,一個月的綜合收入約爲20多兩白銀,也就四十多貫而已。

反正焦挺自認到哪裡都賺不到這麼多的錢,甜水巷就是他的新家。

後幾日王倫是真的忙。早一日建成作坊,就早一日大賺,是以他得空的時候就去追進度。好在陶宗旺做事確實地道,很快就鋪開了。

閒聊時得知,陶宗旺本就是農家子弟,在建橋鋪路、蓋屋搭房上面浸淫很深。怪不得後來梁山泊用他作總工工程師,舉凡建造梁山的防禦設施、開鑿各種水利工程、爲新入夥的人員擴建房舍,從裡到外的各種基礎設施等等,都是他負責。

不過在圍牆的搭建上,王倫嗅到了商機。

爲了滿足王倫長百米寬五十多米的特大特高圍牆建造要求,陶宗旺可是費盡了心思。這個活要是在現代估計是最簡單不過的活計,甚至能砌牆的新手都能做,但在大宋,工程量可不小。

無他,材料不一樣,導致做活的要求也不一樣。

有磚頭、水泥、沙子,砌牆在後世就像玩積木一樣。可是在這個時代,就有許多說道。

首先,對於普通建房,時人多是用土砌牆。後人能看到的帶磚的城牆,一般都是裡面堆土、外面包一層磚,成爲磚城牆。 這也是到了明代後國勢發達、經濟繁榮才幹的事。

即使用磚砌,也是用泥作爲粘合劑。那種說用石頭、木頭、磚、石灰、米、鹽(沒寫錯)、竹之類的材料的,特指建城牆。

在很早之前,人們便已經會用石灰砂漿了。當時的人們將石灰、沙子、礫石混在一起,以此充當砌牆用的“水泥”。而石灰砂漿的強度並不是很高,這就導致以前的房子不是很結實。人們爲了改善這種情況,又在石灰砂漿裡混上了黃黏土,從而增強了砂漿的強度。

爲了提升石灰砂漿的強度,人們又將糯米漿混入石灰砂漿中,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了明清時期。明清時期很多建築都是用糯米石灰砂漿砌的,比如中國著名的明長城。

在南宋以前,中國古代的城牆一般都是用夯土修建的。夯土的原材料是紅泥、粗砂、石灰塊。紅泥具有很強的韌性,配合粗砂石灰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只是加糯米漿的代價太過高昂,普通百姓建房子肯定不能這麼作,更別提在安仁村這種很“農村”的地方了。

而且王倫堅持用磚,說是圍牆必須建得結實。

對此,陶宗旺很不解。如果真按王倫的要求來建,施工倒沒什麼,費用可能是天價。

有宋一代,頗有大國風采,一些地方實行拆除或不修作爲古代城池最主要的軀幹----城牆的政策,這實在讓人難以想象。強漢盛唐剛明都不曾做過的事,史書和後人眼中的“弱宋”竟然做了!

當然,拆除和不修城牆在宋代也不是一種普遍現象,畢竟當時還是冷兵器時代,城牆作用是非常大的。當時北方一些靠近西夏、遼、金、蒙古等邊境地區,宋朝還是修築了大量的高大厚重的城牆在邊塞城池。

不過在臨近都城的地方,有禁軍號稱八十萬,要修那麼結實的圍牆幹什麼?這很讓人不解。

方圓千尺的圍牆啊,按自己的估算要千貫之多,這還不算蓋宅院的費用,只會更多!

王倫聽說後也吃了一驚。後來仔細覈算陶宗旺的計算,這才明白,大頭原來在糯米漿和石灰砂漿的粘合劑上。

是他想差了,原本他是想着要藉着建房這件事萌生今生的第二個生意:水泥的。

原以爲這很簡單,土法燒水泥麼,把石灰石和粘土磨成面兒,再煅燒成熟料。用熟料和鍊鐵後剩的礦渣同磨,就是水泥了。

結果一諮詢,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是溫度關。宋朝燒瓷溫度最高的龍窯才1300度,而認知中的燒水泥熟料要達到1450度以上。150度看似是個小數字,在這裡已經能夠引起一場工業革命了!

1500至1600度的溫度,還要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只要發明了在明朝纔出現的風箱,在唐宋時期或可實現。但是也只能是燒一點試驗品,想推廣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不計成本燒出了硅酸鈣,下一步仍然有巨大苦難。

其次是原料關。

石灰石和黏土容易得到,但是與火山灰相似的輔料卻沒那麼容易。現代工業體系下,可以用發電廠的粉末灰,還有高爐生產的爐渣,這些都是工業副產品,廢物利用,所以成本低、來源廣泛。但是在古代,這些東西從何而來?

更難的關口是研磨粉末技術。

水泥成分中的所有組成部分,都必須是極細的粉末狀態,現代工藝都是用大型的球磨機加風選來實現粉末化。熟料、輔料礦渣、生石膏都需要加工成極細的粉末,這個粉末的細度要求是微米級的,8微米篩上存留不超過10%。

這個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靠人工來磨也不是做不到,但是王倫這院牆要想磨夠足量的水泥,百十來人搞它個把月也許能完成。

即使以上三項都搞定了,還有最後一道攔路虎:烘乾。

高爐鍊鐵技術在唐、宋代已經出現,或許可以解決一部分礦渣的問題,煅燒熟料不計成本或許可以燒得出來,但是原料粉末化和乾燥技術,看似簡單,但是確實最難實現的。

絕對乾燥、嚴格控制含水量,這個不是自然晾曬可以做到的。現代工藝是採用沸騰爐對輔料進行烘乾。需要用高速鼓風機,使爐內的燃料在爐內上下翻騰,彷彿燒開的水,成沸騰狀,燃料在懸空狀態下燃燒,加熱空氣,然後用這些高溫空氣對原料進行烘乾…

有那個功夫,不如用糯米漿混入石灰砂漿還省些,既工藝熟練,時間和費用看起來比制水泥靠譜多了。

所以說穿越小說害死人啊!見識可以踩在同時代人的肩膀上,但是工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某個重生者單打獨鬥就能搞定的,不然爲什麼說現代工業是一個體系?

還想着趁此機會生產簡單便宜的紅磚,呵呵。沒有水泥,青磚的優點就比較突出了,難怪秦朝開了使用青磚之風氣,後面各朝都跟隨,古人誠不我欺啊。

還是老老實實生產自己能想得到的肥皂吧!

新的開源之路既然不通,王倫便咬牙決定,按照既定方針辦!肥皂的秘密越晚一天被發現,自己就多一天賺錢的機會。現在花千貫錢來打造緊固的圍牆,想想還是值得的…

只是又要辛勞杜遷宋萬兩兄弟再忙一段時間才能補回投入了。

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146章 我想買塊地(上)第38章 尿遁之術第114章 發財了第18章 宴無好宴第227章 塗鴉或是精典第243章 李瓶兒要讓山水郎佔便宜第222章 青面獸楊志第51章 叫板第19章 小心外加手段第150章 還有一個男人第55章 明天要早起第107章 會不會不太謙虛第141章 兄弟夠義氣(中)第208章 投機第127章 和李師師談合作第12章 君子如玉第183章 徽宗憐才第44章 憋屈的文才第39章 官人且休走第192章 一較高下第112章 我有一所大房子第85章 黑科技與黑心商人第70章 學正大喘氣第84章 賺錢的營生第37章 禍事來了第241章 幸運的女人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183章 徽宗憐才第120章 飢餓營銷第203章 有人生事第7章 以直報怨潘公第63章 一舉三得第234章 也是小可的家務事第64章 禮遇第200章 娶老婆的衝動第208章 投機第17章 勸酒第197章 文化人殺人不見血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23章 一場大火第245章 送錢不如送自己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135章 你動了我的奶酪第229章 鬱結的扈三娘第71章 柳暗花明第221章 變故迭起英雄輩出第133章 實話傷人第91章 不巧了第118章 香皂的誕生第22章 武松大鬧獅子樓第108章 折服第47章 同文秋社第2章 善惡一念間第13章 摸底第10章 低姿態第235章 護花使者第205章 焦挺威武第45章 救命稻草第235章 護花使者第36章 打賞引發的第174章 送了個老婆第225章 重金索詩第14章 找茬第169章 官人好不正經第9章 清河武二第68章 說和第189章 豪擲千金只爲一面第61章 想差了第46章 王倫的心事第130章 離恨天涯遠第134章 讀書人不耍賴第161章 官人莫慌第195章 大腳美女一丈青第43章 小騙貽情第30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61章 想差了第68章 說和第83章 人生有了方向第139章 投緣的宋萬第45章 救命稻草第7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62章 蘇過來訪第148章 備考第124章 豪橫第62章 蘇過來訪第165章 等待是一種煎熬第177章 第一份固定資產第198章 扈三娘尋親不遇第104章 山水郎做不出一首詞第31章 灰頭灰臉第136章 天涼好個秋第156章 忠良範少監第201章 攀交情第98章 帝姬有請第32章 麗香院第7章 以直報怨潘公第51章 叫板第15章 鎮住了第13章 摸底
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146章 我想買塊地(上)第38章 尿遁之術第114章 發財了第18章 宴無好宴第227章 塗鴉或是精典第243章 李瓶兒要讓山水郎佔便宜第222章 青面獸楊志第51章 叫板第19章 小心外加手段第150章 還有一個男人第55章 明天要早起第107章 會不會不太謙虛第141章 兄弟夠義氣(中)第208章 投機第127章 和李師師談合作第12章 君子如玉第183章 徽宗憐才第44章 憋屈的文才第39章 官人且休走第192章 一較高下第112章 我有一所大房子第85章 黑科技與黑心商人第70章 學正大喘氣第84章 賺錢的營生第37章 禍事來了第241章 幸運的女人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183章 徽宗憐才第120章 飢餓營銷第203章 有人生事第7章 以直報怨潘公第63章 一舉三得第234章 也是小可的家務事第64章 禮遇第200章 娶老婆的衝動第208章 投機第17章 勸酒第197章 文化人殺人不見血第207章 促膝談心第23章 一場大火第245章 送錢不如送自己第164章 殷勤的主僕第135章 你動了我的奶酪第229章 鬱結的扈三娘第71章 柳暗花明第221章 變故迭起英雄輩出第133章 實話傷人第91章 不巧了第118章 香皂的誕生第22章 武松大鬧獅子樓第108章 折服第47章 同文秋社第2章 善惡一念間第13章 摸底第10章 低姿態第235章 護花使者第205章 焦挺威武第45章 救命稻草第235章 護花使者第36章 打賞引發的第174章 送了個老婆第225章 重金索詩第14章 找茬第169章 官人好不正經第9章 清河武二第68章 說和第189章 豪擲千金只爲一面第61章 想差了第46章 王倫的心事第130章 離恨天涯遠第134章 讀書人不耍賴第161章 官人莫慌第195章 大腳美女一丈青第43章 小騙貽情第30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61章 想差了第68章 說和第83章 人生有了方向第139章 投緣的宋萬第45章 救命稻草第73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62章 蘇過來訪第148章 備考第124章 豪橫第62章 蘇過來訪第165章 等待是一種煎熬第177章 第一份固定資產第198章 扈三娘尋親不遇第104章 山水郎做不出一首詞第31章 灰頭灰臉第136章 天涼好個秋第156章 忠良範少監第201章 攀交情第98章 帝姬有請第32章 麗香院第7章 以直報怨潘公第51章 叫板第15章 鎮住了第13章 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