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終不似,少年遊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蘇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後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麼?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蘇午說道,“我確知箇中內情,至於內情是甚麼,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麼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裡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於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後,我會着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爲一樁懸案?

至我死後,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於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迴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着迎刃而解的。”蘇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瞭解,似乎更多過於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後,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於‘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麼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爲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爲‘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後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係,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於一成。”

“這是正法。”蘇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闢蹊徑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靜,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後,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蘇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爲豔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爲開闢新天,爲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蘇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爲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後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爲‘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於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後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着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築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並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魚兒遊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蘇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後,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恆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蘇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雲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着那一列字跡落於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雲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於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着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鬥,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後,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鬥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矇矇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築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爲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爲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並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雲霧裡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着。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麼。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爲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爲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裡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爲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羣后頭一陣吵鬧過後,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羣,捧着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着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裡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颳去布告欄上貼着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蘇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後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麼?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蘇午說道,“我確知箇中內情,至於內情是甚麼,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麼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裡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於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後,我會着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爲一樁懸案?

至我死後,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於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迴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着迎刃而解的。”蘇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瞭解,似乎更多過於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後,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於‘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麼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爲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爲‘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後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係,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於一成。”

“這是正法。”蘇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闢蹊徑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靜,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後,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蘇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爲豔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爲開闢新天,爲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蘇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爲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後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爲‘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於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後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着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築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並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魚兒遊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蘇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後,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恆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蘇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雲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着那一列字跡落於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雲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於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着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鬥,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後,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鬥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矇矇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築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爲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爲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並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雲霧裡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着。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麼。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爲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爲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裡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爲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羣后頭一陣吵鬧過後,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羣,捧着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着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裡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颳去布告欄上貼着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第927章 “僞人”(12)第724章 火神身(1/2,感謝‘風停浪息人歸家第1387章 血脈相連第257章 投名狀,打箭爐(4k,2/2)第630章 鳳山(1/2)第772章 “陰喜中……”(求月票!2/2)第111章 神秘銘文(2/2)第1318章 如沐佛光第1487章 元根第90章 變改的道路(2/2)第1148章 代天理授雷法(22)第820章 五門徒(1/2)第85章 黑天白地(2/2)第1487章 元根第16章 車窗裡的蠟燭第153章 ‘三清之腸詭相’(2/2)第1123章 軒轅古卷(12)第668章 長川秘辛(1/2)第724章 火神身(1/2,感謝‘風停浪息人歸家第1203章 算卦(22)第207章 慧劍,龍象菩提(1/2)第536章 諸天炁蕩蕩(2/2)第305章 端公,馬腳(1/2)第1116章 龍臂(22)第1299章 “裡世界”(二福神祭)(12)第1143章 山廟(22)第282章 邪物(2/2)第557章 元皇皮(1/2)第631章 壇主大師公(2/2)第833章 血色桃花(2/2)第1362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11,祝大家第280章 際遇(2/2)第1509章 五千年來誰鑄鼎(五)第72章 “602路公交車”第1411章 “霜煉甲”第872章 “腦髓”(12)第1361章 正法(22)第1125章 三垣二十八宿星辰圖(12)第957章 診金(12)第466章 劍引(2/2)第1545章 諸我歸一(二)第842章 馬幫(1/2)第779章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一)(1/第1401章 天須第320章 第七根棺材釘(2/2)第1124章 “三隔絕”(22)第1124章 “三隔絕”(22)第1167章 神靈本形!(12)第1111章 塑像(22)第1148章 代天理授雷法(22)第922章 借詭傳話(12)第93章 鏈條(1/2)第570章 撥付兵馬(2/2)第774章 泥犁地獄(2/2)第497章 五頭娘娘(1/2)第1363章 龍華三度(祝大家萬事順利!)第235章 閻魔護法(2/2)第497章 五頭娘娘(1/2)第569章 武壇(1/2)第317章 解析詭文(1/2)第738章 化劫(1/2)第1528章 廷議第446章 鬼手搬運(2/2)第1298章 “裡世界”(一)(22)第852章 天際海,崑崙江(12)第486章 強壯的“應急罐頭”(2/2)第372章 ‘泰山百魔食人宴’(2/2)第1382章 等貴賤,均貧富(2/2)第1178章 夢貘(22)請假條第607章 孕育的怪異(2/2)第238章 分割‘屠夫’(1/2)第742章 “桃神”(1/2)第1285章 羅生門(下)第424章 打破‘錯誤’規律(加更!3/2)第1170章 “九流散人”(22)第711章 離開模擬(2/2)第258章 色中之詭(1/2)第705章 師與徒(2/2)第599章 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2/2)第1145章 新生(12)第995章 石棺(22)第792章 大化本源(1/2)第1362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11,祝大家第1373章 問鼎(六)第196章 雲猊臺(1/2)第922章 借詭傳話(12)第1007章 鬼夢世界失蹤案(月末求月票,12)第306章 下火海(2/2)第1426章 神甲司正第1187章 皈依者(12)第538章 符籙法體(2/2)第1127章 聖王(12)第1038章 梅花會(22)第1217章 轉動(22)第22章 力士咒印第1064章 閒事(22)第89章 龍山廢棄公墓(1/2)第1054章 白玉牌坊(22)第78章 暴食之口(求首訂,1/3)
第927章 “僞人”(12)第724章 火神身(1/2,感謝‘風停浪息人歸家第1387章 血脈相連第257章 投名狀,打箭爐(4k,2/2)第630章 鳳山(1/2)第772章 “陰喜中……”(求月票!2/2)第111章 神秘銘文(2/2)第1318章 如沐佛光第1487章 元根第90章 變改的道路(2/2)第1148章 代天理授雷法(22)第820章 五門徒(1/2)第85章 黑天白地(2/2)第1487章 元根第16章 車窗裡的蠟燭第153章 ‘三清之腸詭相’(2/2)第1123章 軒轅古卷(12)第668章 長川秘辛(1/2)第724章 火神身(1/2,感謝‘風停浪息人歸家第1203章 算卦(22)第207章 慧劍,龍象菩提(1/2)第536章 諸天炁蕩蕩(2/2)第305章 端公,馬腳(1/2)第1116章 龍臂(22)第1299章 “裡世界”(二福神祭)(12)第1143章 山廟(22)第282章 邪物(2/2)第557章 元皇皮(1/2)第631章 壇主大師公(2/2)第833章 血色桃花(2/2)第1362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11,祝大家第280章 際遇(2/2)第1509章 五千年來誰鑄鼎(五)第72章 “602路公交車”第1411章 “霜煉甲”第872章 “腦髓”(12)第1361章 正法(22)第1125章 三垣二十八宿星辰圖(12)第957章 診金(12)第466章 劍引(2/2)第1545章 諸我歸一(二)第842章 馬幫(1/2)第779章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一)(1/第1401章 天須第320章 第七根棺材釘(2/2)第1124章 “三隔絕”(22)第1124章 “三隔絕”(22)第1167章 神靈本形!(12)第1111章 塑像(22)第1148章 代天理授雷法(22)第922章 借詭傳話(12)第93章 鏈條(1/2)第570章 撥付兵馬(2/2)第774章 泥犁地獄(2/2)第497章 五頭娘娘(1/2)第1363章 龍華三度(祝大家萬事順利!)第235章 閻魔護法(2/2)第497章 五頭娘娘(1/2)第569章 武壇(1/2)第317章 解析詭文(1/2)第738章 化劫(1/2)第1528章 廷議第446章 鬼手搬運(2/2)第1298章 “裡世界”(一)(22)第852章 天際海,崑崙江(12)第486章 強壯的“應急罐頭”(2/2)第372章 ‘泰山百魔食人宴’(2/2)第1382章 等貴賤,均貧富(2/2)第1178章 夢貘(22)請假條第607章 孕育的怪異(2/2)第238章 分割‘屠夫’(1/2)第742章 “桃神”(1/2)第1285章 羅生門(下)第424章 打破‘錯誤’規律(加更!3/2)第1170章 “九流散人”(22)第711章 離開模擬(2/2)第258章 色中之詭(1/2)第705章 師與徒(2/2)第599章 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2/2)第1145章 新生(12)第995章 石棺(22)第792章 大化本源(1/2)第1362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11,祝大家第1373章 問鼎(六)第196章 雲猊臺(1/2)第922章 借詭傳話(12)第1007章 鬼夢世界失蹤案(月末求月票,12)第306章 下火海(2/2)第1426章 神甲司正第1187章 皈依者(12)第538章 符籙法體(2/2)第1127章 聖王(12)第1038章 梅花會(22)第1217章 轉動(22)第22章 力士咒印第1064章 閒事(22)第89章 龍山廢棄公墓(1/2)第1054章 白玉牌坊(22)第78章 暴食之口(求首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