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倒黴的皇弟

十幾海里外,突然出現的數艘掛着英國國旗的鋼鐵龐然大物爲這場海戰增添了幾分不可預測的因素。

站在艦橋外甲板上,英國印度洋艦隊司令官何伯用千里鏡觀望着遠方的戰場。

看着塗了防護色在烈日下彷彿與大海融爲一體的中國軍艦,看着中國軍艦那整齊有序的作戰陣型,各船艦間恰到好處的距離,甚至可以想象各艘鐵甲艦上黑壓壓炮口根據射程形成不同的仰角齊射的場面。

俄國人,雖然克里木之戰顯示出其與歐洲強國相比技術的落後,但俄國軍隊永遠都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就算大英帝國的紅衣軍團,除非迫不得已,也不願意在歐洲戰場與俄國人對決。

中國人,卻發動了對俄國的全面戰爭,近二百年來,這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不想觸碰的禁區,當然,除了拿破崙大帝那個雄才大略的瘋子。

雙方的鐵甲艦漸漸有船隻冒起了黑煙,突然,斜刺裡衝出的一艘輕型中國鐵甲艦吸引了何伯的目光。

當然,也吸引了所有俄國指揮官的目光,因爲這艘輕型鐵甲艦直奔“彼得大帝”號而去。

與中國人的火炮對射了幾十分鐘後,各個艦船上的俄軍指揮官已經臉上變色,中國人的火炮,射速極快,威力極大,不到一個小時,己方超過四艘鐵甲艦遭到重創,有一艘,在慢慢沉沒。

布塔科夫上將大聲的下達着命令。

“命令,第二、第三編隊加入戰鬥!目標,中國人的右翼!”

“右舵十五!”

“是,右舵十五!”

艦橋各區,到處都是緊湊的喊聲。

布塔科夫眼睛微微眯起,盯着遠方那艘懸掛着中國龍旗的鋼甲旗艦。

中國海軍比自己想象的強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他們的火炮系統,管退式速射炮,給己方鐵甲艦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己方口徑較小的火炮卻不能對中國人呈橫陣射擊的主力艦造成太大的損傷,重炮則射速慢,命中低,很多時候都要看運氣。

不過布塔科夫並不認爲中國人難以戰勝,只要集中炮火打亂中國人的陣型,亂戰中就有機會給予中國人重創,因爲這種新興海軍或多或少都會有教條主義束縛,不懂得隨機應變。

就在這時候,中國人的一艘輕型鐵甲艦突然闖入了己方火炮範圍。

從常理分析,布塔科夫馬上判斷這是一艘杆雷艇,便是在艦船前端以長杆固定炸雷,以衝撞式的方式對敵人艦船攻擊。

杆雷艇大多是排水二三十噸的小艦,不適宜出海,本次遠征的俄國艦船編隊便沒有杆雷艇,也沒有現今俄國海軍大力氣開發的海上炮臺,那種圓圓的近海防禦性重炮臺。

根本不用指揮官下令,彈雨已經向中國人的杆雷艇傾瀉,近距離下射擊準確率大增,但中國人的杆雷艇卻極爲靈活,穿行在沸騰的水柱間呈“之”字形向彼得大帝號靠近。

布塔科夫微微蹙眉,中國軍人的勇氣固然可嘉,艦船上水手們的素養也令人驚歎,但他不認爲杆雷能對彼得大帝號厚厚的裝甲造成什麼傷害。

“規避!規避!”

大副大聲的下着命令,習慣使然,免得這艘小艦上裝載了什麼奇怪的炸藥而發起自殺性攻擊,中國人的花樣太多了!

遠方,英國人的“阿基里斯”號萬噸重艦漸漸靠近戰場,而且,英國人艦隊使用了戰鬥陣型,佔據着可以隨時支援俄國艦隊攻擊中國第二編隊的位置。

攝政王號指揮室內,李成謀目光也不由得從漸漸靠近彼得大帝號的輕型鐵甲艦轉向了英國海軍艦隊。

指揮室的鐵甲護罩尚未落下,巨大的玻璃窗前,何伯的望遠鏡卻一直注意着那艘中國輕型鐵甲艦的一舉一動。

然後,他就看到海面上微微一動,一串長長的氣泡從中國鐵甲艦旁側浮起,直向彼得大帝號而去,氣泡流動不算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前行,何伯呆了呆,中國人也有白頭魚雷?他的目光一瞬不瞬的跟着氣泡中隱約的黑色物體移動,心裡更是嘆息,四年前,帝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借鑑奧地利人的發明研製出魚雷,只是每小時十幾千米的速度和幾百甚至幾十米左右的射程使得其並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注意。

何伯卻認爲這未使不是一種海戰的利器,中國人,顯然也在研製中,而且走在了英國人的前列,對方的這種水下武器,射程和速度顯然都超過了白頭魚雷。

看看威力如何吧。

眼見那黑黝黝的物體就要撞擊在彼得大帝號之上,顯然中國水兵提前量判斷的極爲精確,何伯心下更是一驚。

可不成想,就要撞在彼得大帝號上的黑黝黝物體突然就頭一歪,斜刺裡衝了出去。

何伯提在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了下來,和白頭魚雷一樣,中國人的水下武器一樣不能保證其走直線。

這場令何伯感覺驚心動魄的襲擊,就好像個小插曲,參與海戰的軍兵們,並沒有多少人注意。

“福龍”號中,艦長魯大化狠狠的砸拳,再忍不住吐出一口粗氣,罵道:“日他娘!”千辛萬苦靠近彼得大帝號並且成功發射了魚雷,卻功虧一簣,顯然保持魚雷走直線的螺旋儀系統尚不穩定。

沒錯,福龍號,帝國第一艘魚雷艦,排水量110噸,功率1540馬力,最高航速25節,編制20人。

武器系統:50mm速射炮兩門,330mm魚雷發射管兩具,配備帝國“海龍王”魚雷3枚。

魚雷艇因爲編制人員少,艦艇上水手各個都分工明確,都是帝國水師精英,更經過特殊培訓。

艦長魯大化,大副同時也是舵手“包打聽”包大令。

魯大化對於“娘娘腔”“事兒媽”包大令本來是極爲瞧不起的,但吳淞口一戰後,包大令操舵的嫺熟技巧令他大爲佩服,兩人漸漸成了好友。

剛剛規避彈雨,雖然有運氣的成分,更有俄國衆多裝甲艦並沒有多少連珠炮配置的原因,但包大令那種野獸般的敏銳直覺和操舵的嫺熟技巧也功不可沒。

包大令卻閉着嘴,一句話也不說,光着的膀子早已溼透一片,他奮力的轉舵,再次向彼得大帝號逼近。

盯着俄國人旗艦,魯大化目光噴火,大聲下令:“雷管準備!”

一直以來,各種發動機系統都是帝國各實驗室重點研發項目,“海龍王”魚雷的動力系統便得益於此,採用熱動力的“海龍王”魚雷射程可以超過1000米,這使得魚雷艇不必接近到攻擊目標一側的最危險區域,安全性大大提升。

彼得大帝號的悲劇或許是註定的,膽子大的沒邊兒的魯大化和包大令兩位,直接將彼得大帝號當成了試驗場,實則現今帝國的魚雷技術尚不穩定,福龍號第二枚魚雷發射的時候,潛入水中就沒能再浮出水面,魯大化怔了下,旗艦已經打出令它返航的信息,雖然有些不甘,但他還是泄氣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而就在這時候,彼得大帝號的海面下,突然傳來一聲悶響,立時整個海面都翻滾起來,就好像火山噴發,水紋遠遠的向四方盪漾。

“海龍王”魚雷,就在動力漸漸耗盡之時終於浮起水面,恰好撞擊在彼得大帝號船底防護最薄弱處,猛烈的爆炸立時將其底部艙位豁開了一個口子,海水滾滾而入。

彼得大帝號猛地一個趔趄,接着,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不但有海水涌入的關係,衆多水手都脫離崗位跑去封堵缺口關閉水密船艙,自然使得整個船艦暫時脫離了布塔科夫上將的掌控。

當從望遠鏡裡看到中國人馬上將彈雨向彼得大帝號傾灑時,反應之靈敏,效率可怕的驚人,何伯深深嘆口氣,“命令!退後2海里……”

英國艦隊漸漸駛離戰場的同時,彼得大帝號已經冒起滾滾濃煙,船體開始傾斜。

接下來的戰鬥可想而知,俄艦紛紛在旗艦命令下撤離戰場,部分艦隻卻拒絕執行命令,兇悍的“克萊姆爾”(克里姆林)號,全速前進,妄圖以它巨大的撞角撞沉攝政王號,但在中國船艦高效的速射炮射擊下,船體中連續傳來爆炸聲,很快就在沖天水柱中慢慢下沉。

何伯遠遠的看着這一幕,毫無疑問,中國海軍在新嘉坡附近海域的這場截擊戰,多多少少也有向大英帝國海軍展示實力的意圖。

這場海戰,給何伯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中國人的魚雷,因爲魚雷艇雖然出奇制勝,但只要給中低等噸位的鐵甲艦多配備連珠炮作爲護衛艦,就完全可以抵禦魚雷艇的威脅。

令何伯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海軍的整體作戰素質,超高的效率,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及嫺熟的船艦操控,當然,還有中國人先進的火炮系統和那堅不可摧的鋼甲。

很明顯,如果帝國海軍再這麼妄自尊大下去,早晚有一天會被中國人趕超。

幸好,現在還有時間。何伯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給帝國海軍部發報,講述他看到的一切。

1870年9月初,近十年來世界海軍最大規模的戰爭——“馬六甲海戰”,以俄國人退卻告終,不到一天的短短時間內,俄國海軍便被中國人擊潰,旗艦“彼得大帝”號沉沒,其餘鐵甲艦被擊沉五艘,擊傷俘虜四艘,可謂損失慘重。

俄國鐵甲艦戰術理論奠基人格里戈裡?伊萬諾維奇?布塔科夫上將飲彈自殺。

而就在“馬六甲海戰”的當日,普法戰爭正式爆發,雙方數十萬大軍激戰在邊境,這也使得中俄海戰的訊息在歐洲被普法戰事進展的鋪天蓋地的報道掩蓋,但對歐洲各個海軍強國來說,尤其是對於英國人來說,中俄海戰帶來的反思和啓迪是如此的巨大,思想活躍的中國海軍,第一次成爲海洋霸主認真對待甚至接受其某些戰略思維的對象。

……遠遠的看到阿巴坎的城鎮輪廓,尼古拉那維奇才鬆了一口氣。

一路之上,他也遇到了數支己方部隊,根據指揮官們報告,中部戰區總參謀長瑟魯奇已經在薩彥嶺北部山脈中組織起第二道防線抵禦中國人的進攻,而且已經與中國人交火。

對於瑟魯奇,尼古拉那維奇是極爲放心的,帝國陸軍上將中,瑟魯奇是唯一一名參加過克里木戰爭的將軍,他的戰略目光就算政敵也不得不承認其高超之處。

尼古拉那維奇並沒有去瑟魯奇的前線指揮部,而是令一名親兵送去了密信,他則快馬加鞭返回阿巴坎,親身經歷的噩夢,要向皇兄和總統帥部儘快彙報,現今中國人必定會齊頭並進侵入西伯利亞,瑟魯奇統帥的集團軍不超過十萬人,很難抵抗中國人的攻擊,戰略性後退,中國人的戰線便會越拉越長,在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一帶組成新的防禦戰圈,失去鐵路補給的中國人就算想組織大規模會戰,困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現在只能在中部戰區實行戰略防禦,將中國人的進攻勢頭遏制住以後,再集結力量轉入反攻。

尼古拉那維奇深深吸口氣,催動馬匹,就在這時候,兩側長着半人高雜草的草坡上,突然撲出了數條人影,尼古拉那維奇猝不及防,猛地被人從馬上撲下,重重摔在草叢中,直摔得頭暈腦脹。

“嘭嘭嘭”,有反應過來準備反抗的近衛騎兵身上中彈,慘呼摔下馬。

尼古拉那維奇隨即就覺眼前一黑,被人用黑布蒙了眼睛,嘴巴也被堵了起來,接着就被架起,不由自主的在草叢中狂奔。

聽到嘰裡咕嚕的奇怪語音,不知道中國人在說什麼。

說話的是劉連長,正笑着說:“穿得花裡胡哨的,官兒小不了,抓回去給咱團長問話。”

劉連長隸屬於皇家重步兵禁衛旅第一步兵團。

其實禁衛旅的編制已經升格爲禁衛師,只是番號未變,除了步兵團和快速火炮團,又有裝甲團,也就是“雷霆”們都被劃撥爲禁衛旅的裝甲兵團。

禁衛旅一個捨棄了重武器的步兵團早就潛到了阿巴坎附近,只是阿巴坎駐防了俄軍一個師,守衛嚴密,一直未得機會展開攻擊,昨日得到準確情報,阿巴坎並沒有囤積多少俄軍戰略物資,步兵團正陸續撤退,臨了還是把尼古拉那維奇抓了俘虜。

而葉昭見到尼古拉那維奇已經是二十多天後的事了。

尼古拉那維奇被押解到京城之時,瑟魯奇的部隊已經戰略性轉移,向新西伯利亞一帶撤退,紅娘佔領了阿巴坎,大軍分三路向新西伯利亞一帶俄國的移民城市密集區進發。

祥瑞團團的養心殿東暖閣,葉昭見到了尼古拉那維奇。

很顯然,這位沙皇御弟的身體和精神遭受了雙重打擊,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但是謹慎起見,在他的左右,一邊站了一個膀大腰圓的侍衛。

尼古拉那維奇坐在中國特有的軟墩上,打量着野心勃勃的中國皇帝,心裡輕輕嘆口氣,年青而強有力的帝王,或許都有開疆擴土的野心吧,只是很不幸,這個帝王生在了東方,想要征服的對象是自己的祖國。

葉昭淡淡的問了他幾句話,無非是表示了一下關心,最後又道:“如果你想給你的兄長寫信,我可以代爲轉達。”

尼古拉那維奇默默的搖頭,彼得大帝的血脈在他身上流淌,就算成爲了階下囚,他也以沉默來表示自己的反抗。

葉昭就揮了揮手,侍衛隨即將其帶出。

葉昭則轉頭看向了桌上的地圖,現今西伯利亞一帶漸漸天寒,在冬天來臨前奪取新西伯利亞一帶是自己交給紅娘的戰略目標,雖然沒有多加囑咐,但紅娘自也不會輕進,明年開春之際,纔是與俄國人決戰之時。

西部戰線,正按照制定的戰略目標推進,哈里奇自不會急着去挖了上百公里壕溝的亞歷山大斯克一帶硬吃俄國人。

現今從天湖城,正向西北鋪設鐵路和公路,同時派出數個縱隊深入哈薩克大草原中招降哈薩克部落,大片大片的蠶食着俄國人的勢力範圍。

東部戰區戰事極爲順利,韓進春部已經攻克了廟街,庫頁島盡皆收復,六王倉皇北逃,隨行的王公大臣越來越少,軍民大多歸降,滿洲貴族和大臣,也多留守廟街投降,數年前從新西伯利亞等地輾轉回歸廟堂的曾國藩卻鐵了心,隨其北逃。

遺憾的就是左宗棠暴病身亡,令人不得不嘆息世事無常。

正在心下嘆息時,一名侍衛匆匆而來,送上了外務部的摺子。

卻是英國人提出了新的條件。

馬六甲海戰之後,中國艦隊衝出馬六甲海峽,順勢便殺到了馬爾代夫,與馬爾代夫的蘇丹簽訂了租借港口等等協議。

這一下可刺到了英國人的痛處,因爲馬爾代夫距離印度和斯里蘭卡是如此之近,如果中國艦隊可以隨意在馬累停泊,將會嚴重影響英國人對整個印度的絕對控制權。

其實也正是因爲馬爾代夫距離英國人的殖民地港口極近,所以對這個資源匱乏更沒幾個土著的小羣島,英國人並沒有什麼興趣,是以馬爾代夫這些年一直在荷蘭人控制中。

但馬累港對中國的意義可就截然不同,印度洋中,幾乎所有的島嶼補給點都成了英國人的殖民地,若想慢慢形成通往歐洲的補給鏈而不必時時刻刻依靠英國人,也只能揀英國人的牙慧,找些人家看不上眼的殘羹冷炙吞下肚。

而荷蘭人在南洋越來越依靠中國維繫其利益,不知道得了中國人什麼承諾,樂得將馬爾代夫轉交給中國。

中國人的藉口也光明正大,與俄國交戰期間,需要一條通往歐洲的海路,以便應對俄國人的威脅。

英國公使雖然馬上照會中國外務部,但言辭卻也並不激烈,很顯然,馬六甲海戰之後,英國人已經真正將中國視爲列強俱樂部之一員,開始認真對待中國人的利益訴求。

英國人最開始提出可以簽訂協議,在獲得英國公使簽發的許可證後,中國商船可以在英國港口得到必要的補給,同時英國艦隊負責中國商船的安全云云。

外務部門自然不會同意,如此中國商人若想展開國際貿易,就必須得到英國人的允許,慢慢還不被英國人培養出一大批親英的資本家?

或許英國人也知道自己條件太苛刻,後來又拿出了兩個方案,都被中國人回絕,而最新的方案卻是用查戈斯羣島來交換馬爾代夫。

查戈斯羣島位於印度洋中部,其中迪戈加西亞島是個天然良港,島上生活着數千土著,蘇伊士運河開通後,以現今時代來說,對於歐洲人,印度洋中的島嶼也就變得可有可無起來,因爲從西方到東方,再不必繞過非洲大陸,印度洋中的補給點也就不再那麼重要。

要說英國人的條件也實在苛刻,出馬六甲海峽前往蘇伊士運河,若用迪戈加西亞島做補給點,要兜老大的一圈。

但是葉昭卻笑了,或許歐洲人都以爲中國現在迫切希望打開通往歐洲的商路吧,卻不知道自己從沒把地中海的貿易圈當成什麼香餑餑。

衝出馬六甲海峽,下一步是哪裡?

葉昭伸手轉了一下桌上的地球儀,目光盯在了非洲大陸和南部非洲。

東方國家前往非洲的海路,迪戈加西亞島可就是金子一般寶貴了。

葉昭慢慢提起毛筆,在奏摺上批了一行小字。

……冰火兩重天,葉昭滿心舒暢轉動地球儀的時候,克里姆林宮,卻是一片沉肅。

就算最會討皇帝歡心以會撒嬌著稱的葉卡捷琳娜皇后,此刻也是滿腹憂心的坐在亞歷山大身側,不時不安的看向丈夫。

中路全線潰退,統帥失蹤,剛剛纔得到消息,被中國人俘虜,亞歷山大又如何不憂心忡忡。

米柳京一臉嚴峻的看着手裡的電報,是中部戰區臨時統帥瑟魯奇發來的。

米柳京數次請罪,雖然亞歷山大二世不怪罪他,他卻不能不責怪自己,但是,他不是那種在悔恨中生活的人,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挽回敗局。

中國人很明顯早有預謀,而且薩彥嶺戰事剛起,在亞歷山大斯克的那位叛逃中國官員就沒了蹤影,這就更令人恨得咬牙切齒。

只是中國軍隊的強悍卻是沒人預料得到,從這一方面來講,不管有沒有中國人佈下的陷阱,戰事初期,因爲對敵人瞭解不夠,定然會遭遇慘痛的失敗。

現在只有正視雙方的實力對比,將俄國人擺在與自身實力相當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制定出打敗中國人的戰略,就好像,當年拿破崙的入侵。

葉卡捷琳娜皇后卻是在想,外面的刁民真的很討厭,打了敗仗而已,又遊行又示威的,還威脅要皇帝退位,爲什麼就不知道爲國家出力氣呢?難道不知道陛下這段時間多麼的煩惱?

亞歷山大此時指了指鄂木斯克,這座西伯利亞最古老的城鎮,從沙皇軍隊在此建立要塞,距今已經一百五十餘年,隨着西伯利亞鐵路的建設,大量人口涌入,現今鄂木斯克已經是一座有着數十萬人口的大城市。

亞歷山大道:“在鄂木斯克一帶形成防禦圈,抗擊中國人。”

米柳京沒有作聲,從阿巴坎退到鄂木斯克,等於戰略後退一千餘俄裡,更有新西伯利亞一帶密集的移民人口區會被中國人輕易佔領。

但是壯士斷腕,陛下可以說高瞻遠矚,俄國每退一步,中國人距離自己的核心補給區便遠一些,一退便是一千餘里,中國人在鄂木斯克作戰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一路節節抵抗,那己方有生力量只會被中國軍隊蠶食消滅,大規模戰略後退,在鄂木斯克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便可以穩住局勢,如此高加索一帶軍團以及大批新徵募兵員便有時間補充給中路軍團。

米柳京道:“火車頭和車皮,一輛也不能留給中國人。”中國和俄國鐵軌軌距不同,又不留給其火車頭,鐵路線也要破壞,中國人便很難利用俄國鐵路運輸。

米柳京又道:“如果不是怕失去亞歷山大斯克,我們完全可以撤退的步子更大一些。”

如果被中國人佔領鄂木斯克,其軍團再向西推進數百里,便是彼得羅巴夫洛夫斯克,通往亞歷山大斯克的鐵路便是從彼得羅巴夫洛夫斯克南下,一旦失去了彼得羅巴夫洛夫斯克,整個西線軍團便處於中國人夾擊中,而且,失去了補給線。

亞歷山大嘆口氣道:“只不過這麼一來,受矇蔽的子民又要聲討我了!”

米柳京默默點頭,薩彥嶺的慘敗已經激起了國內民衆的憤慨,現今又不戰而退,將大片的土地拱手讓給中國人,其中更有移民密集區,民衆們自然會羣情激憤。

尤其是這裡面又有民意黨等民粹分子鬧事。

從皇帝登基,已經遭遇了三次刺殺,這些團體實在是愚昧透頂,對於底層民衆的聲音,皇帝陛下是歷代最開明的,對不同政見者也極爲寬容,很少會進行殘酷的鎮壓,他們卻不知道感恩,反而趁機將組織發展壯大,更屢次策劃對皇帝的刺殺,若陛下如前代沙皇般專制,又哪裡有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早就抓捕處決核心分子令這些團體煙消雲散。

這些反對皇帝陛下的人,也真是愚蠢的可笑了。

米柳京想着,就不禁搖頭嘆息。

……帝國境內,除了偶爾出現商用物資不能準時到站的情況,好像大多數人並沒有受到這場戰事的影響。

而在北京召開的“東南各國計量大會”也如期舉行,中國、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日本等共八個國家的代表簽訂了“米制公約”,爲亞細亞一地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現今緬甸並不是東南國家集團成員,不過在其申請了數次遭到拒絕後,東南集團還是給了他一個“非正式成員國”的身份,至此,英印當局也停止了對靦腆的蠶食和侵襲。

除了軍事合作外的會議,緬甸都可以作爲成員國出席,當然也包括了計量大會。

中國和俄國交戰,俄國剛剛對中國宣戰之時,朝鮮、老撾、越南、柬埔寨四國便遞交國書,請求對俄國宣戰,不過葉昭不想令中俄戰爭變得複雜化,自然婉拒。

而等薩彥嶺大捷的消息傳來,日本、泰國才姍姍上書表達了一番與宗主國共進退的決心,其實倒也怪不得他們,畢竟俄國人惡名在外,在遠東來說,本來是一個強大的令人髮指的龐然大物,要說綁在宗主國戰車上與俄國交戰,自然也免不了令人惴惴。

尤其是日本和泰國,中國之影響力可以說纔剛剛登堂入室。

要說比較勇猛的,卻是尼泊爾了,也上書請求派兵爲宗主國效力與俄國作戰。雖然近年來尼泊爾漸漸靠攏向英國,但隨着中國國勢日強,尼泊爾便數次遣使節來中國朝貢,畢竟名義上,尼泊爾仍是中國的朝貢國。

尼泊爾人比較兇悍,也比較愛湊熱鬧,比如前朝鬧太平軍,尼泊爾人便上書,願出兵爲前朝皇帝效力剿滅太平軍。而且當年尼泊爾剛剛與英國人接觸時很是打了勝仗,還曾經將繳獲的戰利品送上北京並且提醒宗主國當心。

只是前朝與其使節溝通時對英國人譯名不同,這才使得前朝以爲尼泊爾戰勝的是不知名西方蠻夷,是以混沒在意,若知道屬國戰勝的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令老大帝國吃了大虧的英國人,那定然刮目相看了。

現今尼泊爾又開始向中原靠攏,畢竟從人種從風俗文明來說東西方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能得到東方強國的庇佑,尼泊爾自然不想再跟英國人打交道。

見到尼泊爾的國書,葉昭倒是動了心,遂電令趙三寶,與尼泊爾人取得聯繫,徵募一支廓爾喀步兵旅加以訓練。

2013 你好第22章 百袍走襄樊第24章 “賢內助”第26章 攬月第八 彈火車上第56章 故人們第159章 上海灘(中)第14章 風起雲涌第11章 絡腮鬍大哥第29章 西餐廳第137章 白虎第11章 潮人!契約夫妻?第65章 小發明家第100章 他們是誰?第25章 野蠻人第110章 越發白熱化之遠東第55章 火車上第150章 失節第29章 霧中舞劍誰解意第130章 再唱帝國歌第194章 誰人評說第21章 潮人國公爺第154章 不勝寒第117章 德黑蘭第173章 秦貴人第157章 陸月亭第134章 土着與糾紛第98章 皇權和共和第102章 他老人家第140章 銀元時代第16章 溫酒破敵酋第192章 談談打打第112章 所謂文明第31章 審案第76章 貝爾加湖張弓第26章 窮親戚第76章 新四大金剛第133章 鹽梟第114章 高深的學問第111章 衝突第十 彈前世今生第38章 誤中副車第96章 火炮時代第35章 “賊人們”第40章 連環套第86章 歷史的怪圈第89章 親王南歸第65章 江湖和廟堂第155章 懼戰必亡第1章 夜總會第2章 觀音山之戰第153章 前塵往事第138章 圖窮匕見狼和狽第22章 數錢數到手軟第28章 前路漫漫第55章 風雲突起第23章 花錢花到手疼第186章 女王的紅衣守夜人軍團第134章 土着與糾紛第130章 富察答應第39章 狼狽爲奸第46章 野豬先生和他的未婚妻第86章 明星們第121章 爾虞我詐第86章 明星們第119章 偷渡第12章 公平和不公平第32章 敷設第60章 六房第97章 上海和談第184章 戰便戰第34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45章 無賴第65章 江湖和廟堂第105章 南洋第66章 飛虎第二彈第122章 選妃第34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5章 行宮第63章 倒黴鬼第30章 咱是有品位的二世祖第80章 小衝突第53章 老馬失蹄第10章 各界各行第162章 文官武將第111章 唱我帝國歌第79章 仲裁官和警官第24章 槍火第151章 小戰事第110章 諸女第9章 咱是文明人第118章 藝館風波第43章 船,穆斯林第1章 開門就有事第18章 萌芽第16章 溫酒破敵酋第55章 風雲突起第3章 忽悠吧,大少第117章 侵略者
2013 你好第22章 百袍走襄樊第24章 “賢內助”第26章 攬月第八 彈火車上第56章 故人們第159章 上海灘(中)第14章 風起雲涌第11章 絡腮鬍大哥第29章 西餐廳第137章 白虎第11章 潮人!契約夫妻?第65章 小發明家第100章 他們是誰?第25章 野蠻人第110章 越發白熱化之遠東第55章 火車上第150章 失節第29章 霧中舞劍誰解意第130章 再唱帝國歌第194章 誰人評說第21章 潮人國公爺第154章 不勝寒第117章 德黑蘭第173章 秦貴人第157章 陸月亭第134章 土着與糾紛第98章 皇權和共和第102章 他老人家第140章 銀元時代第16章 溫酒破敵酋第192章 談談打打第112章 所謂文明第31章 審案第76章 貝爾加湖張弓第26章 窮親戚第76章 新四大金剛第133章 鹽梟第114章 高深的學問第111章 衝突第十 彈前世今生第38章 誤中副車第96章 火炮時代第35章 “賊人們”第40章 連環套第86章 歷史的怪圈第89章 親王南歸第65章 江湖和廟堂第155章 懼戰必亡第1章 夜總會第2章 觀音山之戰第153章 前塵往事第138章 圖窮匕見狼和狽第22章 數錢數到手軟第28章 前路漫漫第55章 風雲突起第23章 花錢花到手疼第186章 女王的紅衣守夜人軍團第134章 土着與糾紛第130章 富察答應第39章 狼狽爲奸第46章 野豬先生和他的未婚妻第86章 明星們第121章 爾虞我詐第86章 明星們第119章 偷渡第12章 公平和不公平第32章 敷設第60章 六房第97章 上海和談第184章 戰便戰第34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45章 無賴第65章 江湖和廟堂第105章 南洋第66章 飛虎第二彈第122章 選妃第34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5章 行宮第63章 倒黴鬼第30章 咱是有品位的二世祖第80章 小衝突第53章 老馬失蹄第10章 各界各行第162章 文官武將第111章 唱我帝國歌第79章 仲裁官和警官第24章 槍火第151章 小戰事第110章 諸女第9章 咱是文明人第118章 藝館風波第43章 船,穆斯林第1章 開門就有事第18章 萌芽第16章 溫酒破敵酋第55章 風雲突起第3章 忽悠吧,大少第117章 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