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限定版外掛

樊存騎着戰馬,與劉法一同返回。

從黃河南岸到京師,這次走了整整十日。

畢竟之前連續的兩次追殺,整整六天就只睡了一覺,幾乎所有的士卒都已經疲憊到了極限。

現在返回京師,自然也沒必要再走得那麼快。

就連樊存,在將金人趕下黃河之後,也呼呼大睡了兩天,才悠悠轉醒。

所有兵卒的臉上,全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何時打過這樣的大勝仗?

這一路上,他們殺金人都有些殺麻了,不僅是握刀的手麻了,就連自己的感覺也都鈍化了。以至於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點活在夢裡的感覺。

不可一世的金人,就這樣被我們殺得大敗虧輸?

十多萬大軍,最後就跑回去了三萬?

太爽了!

之前齊朝的這些士兵,沒幾個真的想打仗的。

畢竟打贏了封賞也是上面的官老爺的,自己基本沒份,打輸了還有可能掉腦袋,怎麼可能願意打仗?

更別說打輸是大概率事件了。

但現在,他們不僅打贏了,還可以分到海量的賞賜,這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

至於劉法,則是對這位新皇更加恭敬了。

他完全沒想到,仗竟然還能這麼打!

現在他有點明白,這位新皇當時爲什麼跟他說,打仗最重要的是勢了。

如果按照劉法和種平遠最開始的想法,無非是西軍與金兵鏖戰一番之後,金兵從容退走。雖然看起來解了京師之圍,但金人主力未損,過不了一年半載,就要再度南下。

到時候他們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一直打下去。

太被動了。

而這位新皇的打法,則是非常冒險,但同時,收益也巨大!

抓住了金人對齊朝軍隊戰力的輕視以及對擄掠到的財物、輜重的不捨這兩個關鍵點,一步一步地設下絞索。

先是用西軍對峙,示敵以弱,讓金人覺得西軍會在野戰中一觸即潰,不捨得退兵。利用這個窗口期,一邊整頓城內的政務,將朝政大權總攬,另一邊則是下詔讓勤王軍趕來。

緊接着,在金人領會到西軍的厲害之後,再利用他們對勤王軍的輕視,佈下包圍圈,讓絞索逐漸套死。

而等金人真的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絕地的時候,才用出雷霆手段,一直追到黃河南岸,最大限度地擴大戰果。

這一戰,不爲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爲了消滅金人的有生力量!

劉法也知道,金人起兵,靠的就是少數軍事貴族。

щщщ .ttКan .C〇

以完顏盛爲首的這些軍事貴族,在金國立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除了這些精銳金兵之外,其他的都是各路籤軍,當炮灰的,沒什麼戰鬥力。

而金人最大的命門,一直都是人少。

這一戰,讓金兵精銳盡喪,那麼接下來就不是金人還會不會南侵的問題,而是金人還能不能維持有效統治的問題了。

畢竟他們現在連燕雲以北的那些國土,都還未真正地消化掉,還有各方勢力、各種民族在不斷地鬧着反叛。

而攻齊之戰的大敗,會讓金人內部的矛盾瞬間爆發。

甚至齊朝都不需要再去攻伐,金人自己就能亂起來。

總之,這一戰雖然冒了巨大的風險,但其中的細節環環相扣,可謂是自齊朝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捷!

這也讓劉法對這位新皇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自己對於兵法的理解,似乎又更上一層樓。

而此時,在無聊的行軍途中,樊存正在跟盛太祖閒聊。

盛太祖有些不屑地說道:“你這身體還是太弱了。追擊三日而已,竟然憔悴了這麼多。”

樊存有些無奈:“陛下,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是肝帝的!三天三夜不睡覺一直追着人砍,就算是鐵人也頂不住啊!

“這種事情多幹幾次,是要折壽的!”

盛太祖想了想,微微點頭:“嗯,也對。如此想來,當年‘英姿蓋世、武定四方’的樑太宗享年五十二,或許也是因爲年輕時拼殺過甚吧。”

樊存有些詫異。

咦,你個肝帝竟然也有體諒普通人的一面?

盛太祖所說的這位樑太宗,自然就是公認的千古最強皇帝。他不僅打仗像開掛,治國也像開掛,總之只要活着,乾的大部分事情都像是在開掛。

除了在立太子這樣少數問題上有些糊塗之外,其他方面可以說是做到了一名皇帝的極致。

要說千古名君,盛太祖可以毫無疑問地坐五望三,綜合評價來看,還是不如樑太宗的。但唯獨有一點,盛太祖可以說是完勝,那就是壽命。

樑太宗只活了五十二歲,而盛太祖則是活了七十多。

而且,盛太祖晚年一不迷信長生和丹藥,二沒有驕奢淫逸昏聵暴虐,除了因爲太子早亡而不得已殺了許多可能威脅王朝的重臣之外,可以說晚年直到老死,也基本上保持了一個明君的晚節。

這一點固然是因爲盛太祖天賦異稟,身體素質實在太過逆天,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二人在軍事風格上的不同。

總的來說,盛太祖用兵,還是個比較講道理、重視長遠規劃的人。

他既然是起於行伍,那麼單兵作戰能力肯定也是不弱的。但在勢力逐漸發展起來之後,他就幾乎不再親自統兵,而是將統兵打仗的事情全都交給那些信任的將領,比如谷遠將軍。

到後來他親征北蠻,也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而此戰又太過重要,所以才決定留太子監國、御駕親征。

但總的來說,盛太祖用兵更講究勢。

就像他在滅北蠻的過程中,打通了山東之後也沒有貿然進攻都城,而是力排衆議,決定先迂迴一番,“剪除羽翼”,將都城周圍的殘餘勢力全都消滅完畢之後,這才一舉拿下都城,滅亡北蠻。

像這次的打法,整體還是以大勢爲主,大勢已成,纔有三天不解甲的玩命追擊。

只不過這種玩命的事情,盛太祖也不常幹。

要不是因爲此戰太過重要,必須得儘可能多地殺傷金人的有生力量,盛太祖也不會自己親自上。

雖然盛太祖看起來很肝,但他的肝主要都是在朝堂上。而且他的工作比較講究方式方法,每天的休息時間還是在努力保證的。

這也是盛太祖能夠長壽的原因之一。

但樑太宗就不一樣了,像這種“三日不解甲”、一追砍敵人就追砍三天三夜的操作,對樑太宗來說簡直就是基操,差不多每次都是這麼幹。

或許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他的身體纔在中年之後每況愈下,五十二歲便駕崩了。

只能說,掛逼和掛逼之間,亦有區別。 шωш ●ttκǎ n ●C ○

有些人的掛是武力掛,打開之後就一路無雙,但用的多了容易崩;而有些人的掛卻是持久掛,打開之後或許起步走得比較慢,但持久力會讓朝中官員懷疑人生。

……

京師城門敞開,百姓夾道歡迎。

對於這位凱旋而歸的皇帝陛下,百姓們不論如何激動,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簡直就是天降救世主!

原本整個京師已經岌岌可危,京師中的數十萬居民都要變成金人屠刀下的魚肉,可鄆王的到來,不僅解了京師之圍,還讓原本可能發生的靖平之恥,變成了靖平大捷。

前幾日靖平大捷的消息傳來,百姓聽說金人死傷盈野,全都是大喜過望。

連續幾日,京師中都已經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而現在皇帝御駕親征回來,更是會受到百姓熱情的擁戴和歡迎。

樊存回到皇宮之中,接連下了幾道詔令。

首先,對於那些俘虜的金兵,凡是金人,一律在京師中的鬧市斬首,分期分批,讓京師百姓看個痛快。若是被金兵裹挾的籤軍,就想辦法改造、訓練後編入軍中。

也正好趁此機會,對整個齊朝上下的兵制進行一次深入的改革。

都說殺降不詳,但樊存又不在乎這一點,而且,這些金人殺降就少了?都是死硬分子,必須殺。

而且,我不是留了一些籤軍沒殺嗎?那就不算殺降。

其次,放出消息,齊英宗失散於亂軍之中,下落不明。

其實齊軍找到了齊英宗的屍體,但是樊存考慮着,如果真的給他收屍,那他畢竟也是齊朝的皇帝,還得大操大辦一番。

不太好,他不配。

所以,乾脆就說齊英宗失散於亂軍之中,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那麼也就不能武斷地說他已經死了,這國喪的事情就可以不用辦了。

什麼?你說既然失蹤了那得去找?

沒問題,朕已經派西軍去找了,但是找不到那不能怪朕。

找個十年八年的,到時候估計也沒人記得這個事情了。

最後,就是回到皇宮之後,從種平遠手中再度接過武德司,開始算舊賬。

朝中其實還有許多齊惠宗、齊英宗的勢力。

畢竟這麼大個朝堂,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掀翻重來,總得一步一步走。之前金人兵臨城下,盛太祖做的那些事情都只是爲了讓自己能抓牢朝中政務,除掉的都是比較礙事的。

而在這次御駕親征之後,更多需要幹掉的官員,就開始浮出水面了。

這段時間,皇帝御駕親征,在西軍與金人對峙的消息,也在朝廷的高層中流傳開了。

而皇帝不在朝中,許多人的心思自然也就活絡了起來。

一方面是因爲他們不信皇帝真的能在野戰中大敗金兵,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個皇帝實在是壓得他們難受,一有機會,就自然想着做些事情。

設想,如果這一戰,是金人贏了呢?

皇帝御駕親征,結果喪師辱國,在野戰中西軍潰敗,死傷慘重。

那麼金人必然會順理成章地追殺,緊接着又會將周圍的勤王軍全都掃清,最後,就是以此來興師問罪,繼續勒索更多的錢財。

對於那些齊英宗的舊臣,尤其是主和派的舊臣來說,他們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比如,可以扶齊惠宗復位,或者與金人勾結逼迫當今這位官家再走上求和的老路。

總而言之,他們這些官員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與金人議和,靠着金人的撐腰賣國,爲自己謀得利益。

所以,齊朝絕對不僅僅只有一個秦會之。

願意像秦會之這麼幹的官員多得是,王世雍是如此,張靜邦也是如此。只不過秦會之幹得太絕、名聲太臭,所以在史書上將這些人的“風采”全都蓋過去了而已。

所以,盛太祖離開京師,也正好給了這些人一個活動和運作的空間。

雖然西軍和金人的勝負還沒分出來,但這些官員想要做這些事情,不論是扶齊惠宗、齊英宗或是任何一個其他的皇子復位,又或者是提前準備好與金人勾結,都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

比如,私下裡探訪與自己有共同利益的官員商討;通過自己的渠道打聽城外的戰事;暗中去策反中間派的官員;嘗試着把手伸到某些要害部門等等。

而這些,樊存已經按照盛太祖的意思,提前跟種平遠說好,讓武德司盯緊。

而現在,差不多到了收網的時候了。

當然,光靠這些沒辦法給人定罪,畢竟一名朝廷官員到其他官員家中串門而已,就算知道兩人是在密謀什麼,也不可能用這個理由給他們定罪。

但,對於皇帝來說,想給人定罪總是很容易的,這麼多條這麼多款,總有一款適合。

……

搖晃的囚車中,披枷帶鎖的王世雍艱難地扭頭,看向同樣跟自己一路被押赴鬧市問斬的張靜邦。

此時,這兩個難兄難弟的心情也大致相若。

回顧皇帝陛下御駕親征之後回到京師這段時間的事情,只能用“風雲突變”四個字來形容。

百姓歡欣鼓舞、夾道歡迎。

緊接着,皇帝下令,在鬧市問斬金兵。每天都殺百名金兵,一共俘獲了數千名金兵,要殺上兩個月不絕。

鬧市被殺得人頭滾滾。

百姓們爭相圍觀,擠得人山人海,每殺一人,都拍手稱快。

但讓百官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個開始,並非結束。

緊接着,御史臺開始彈劾朝中官員,包括那些已經罷官、免官的,也不能倖免。

王世雍知道,這其中有不少官員,都是在皇帝陛下御駕親征期間,暗自去串聯其他官員、想要等着皇帝打仗失利,就另立新君或者密謀與金人和談的。

在此時看來,這些官員的行爲十分愚蠢,等於是找死。

但以這些官員的視角來看,此舉卻是必然。

第一,他們覺得自己搞一些小動作也無關緊要,皇帝打贏了,他們什麼都不做,皇帝也不至於深究;而皇帝打輸了,大勢已去,自然也不能再拿他們怎麼樣。

只是他們似乎沒想到,這位皇帝,並沒有那麼大度。

這些人被問斬的理由,五花八門,從貪污受賄到科舉舞弊,從人浮於事到品行不端……總之,罪名不夠就多加幾條罪名,總要讓實際的懲罰與名義上的罪名相符纔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被冤殺的。

但是……過往在齊朝政治鬥爭中被排擠的那些好官,又有誰不是被冤枉的?

在政治鬥爭中討論冤或者不冤……這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幼稚的行爲。

至於王世雍,他這個吏部尚書,確實是兢兢業業地將皇帝交代下來的任務給大致完成了。

不論是革除恩蔭還是改良官職,當今陛下都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方案,而他也只好招辦。

只是即便如此,他也仍舊沒能逃過一死,最終還是被下獄問罪。

不過他和張靜邦這兩個人,相較於其他的官員,已經算是法外開恩。

只斬他們一人,沒有像其他那些死硬分子一樣,滿門抄斬,甚至大加株連。

這……也不好說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了。

刑場上,一名官員披頭散髮,而劊子手已經高高舉起屠刀,等待時辰。

在後邊排隊的王世雍認出來了,那是耿希道。

這位,也是個重量級。

唐欽和張靜邦是主和派中的兩名位高權重的宰執,而耿希道由於官位稍微低一些,所以時常被人忽略。但其實他乾的“好事”,也一點不少。

耿希道就是地地道道的京師人,進士出身,輾轉多地擔任地方官,逐漸在中央任職。後來,在東宮十年擔任太子的老師,於是在齊英宗即位之後立刻就得到了重用,可以說是齊英宗的老班底。

然而,自從這個耿希道被提拔做了尚書左丞、門下侍郎之後,卻沒幹過幾件人事。

先是力主割讓太原等三鎮以求和;而後三番五次的拆臺李伯溪,不斷排擠他,害得李伯溪被趕出了京師;緊接着面對種平遠提出的大軍屯駐黃河兩岸籌劃黃河防線的事情,也被他以“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將被浪費”的理由而拒絕;而第一次金軍圍城後撤走剛幾天,他又蠱惑皇帝下令解散勤王軍,直接導致後來金軍圍城時無人可用的局面……

總之,這貨的地位雖然比兩名主和派的宰執要略低一些,但發揮的破壞力卻尤在其上,可以說是廢物中的戰鬥機。

在真實的歷史中,他還陰差陽錯之間,幸運地避免了被抓入金營的命運。

就連後來的齊高宗都恨他入骨,但也只是貶官,沒有殺掉。

只是在這個歷史切片中,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期間,這個耿希道是跳得最歡的,所以自然也被清算得最狠。全家男丁一個不留,全部問斬。

而此時,耿希道正在行刑臺上大呼。

“我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皇帝殘暴!豈可擅殺!

“我等大臣一心爲國,陛下卻要冤殺我!嗚呼哀哉!冤枉!”

結果他還沒喊兩句,底下的百姓已經民意洶洶,破口大罵。

“狗賊!誤國奸臣,還有臉說共天下?”

“狗官,留着你那纔是對百姓殘暴了!若不是你,李相公又怎麼會被罷免?”

“若不是陛下英明神武,此時金人早已在你們的裡應外合之下破城了!”

“快殺快殺!我一刻也忍不了了!”

各種臭雞蛋、爛菜葉如同雨點般扔上處刑臺,砸了耿希道滿頭滿臉。

惡臭的汁水順着他的臉留下來,耿希道這才茫然地閉上了嘴。

他意識到,似乎百姓也並不會站在他的這一邊……

又是一陣人頭滾滾。

這個場面,是有點血腥了。

但百姓被金人擄掠、殘殺,被貪官污吏盤剝活活餓死的場面,又何嘗不比這樣的場面血腥十倍?

王世雍看了看張靜邦,再過不了多久,就輪到他們兩個。

此時,王世雍有些後悔。

當初,若是沒有那麼積極地爲金人在城中搜刮金銀財帛和婦女,若是守住自己的本心,等這位新皇入城之後,自己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

他可以跟自己說,當初那麼做都是爲求自保,可終究卻還是騙不過自己的內心。

因爲他們這些官員,乃是朝中的統治階層。

齊朝“與士大夫共天下”並非一句空話。

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們其實總有選擇,不論是仗義執言,還是獨善其身不合作,這都是他們的選擇。而在當時的環境下,頂多也就是像李伯溪一樣被貶官,被斬首的可能性並不高。

但他們還是爲了一己私利,成爲齊英宗以及金人的幫兇。

而今,報應不爽。

既然與士大夫共天下救不了大齊,那麼……自然會有一個不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皇帝,來讓他們知道,有沒有你們其實並不重要。

王世雍頹然地閉上了雙眼。

脖頸處一涼,隨即只覺得天旋地轉,一切都結束了。

……

樊存的視野中,一幕幕場景如同走馬燈一般,快速掠過。

在打贏了靖平大捷之後,他扮演鄆王的使命,其實已經達成了。

接下來,整個歷史切片會自然地按照新的方向發展下去。

金人在靖平大捷中精銳盡喪,後方叛亂四起。完顏盛帶着殘餘的金軍精銳四處救火。但很快,完顏盛也因爲攻齊的大敗而被追責,各路軍事貴族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想要取而代之,金國的朝堂陷入一片混亂。

而齊朝這邊,則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整頓。

這位登基後不久就打贏了金人的新皇先是將朝中的蛀蟲清理一空,而後又從太學中提拔可用的人才,緊接着又興科舉、改革官制、提升武人的地位。

劉法、種平遠等西軍將領,皆得到重用。

他不怕武將尾大不掉,因爲這些武將綁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

在這位新皇的雷霆手段之下,原本死氣沉沉的齊朝被激發起來,劉法與種平遠兵分兩路北伐,以太原爲支點收復失地,又一路打到燕雲,並趁着金人的內亂而收復。

再之後,則是繼續開疆拓土,打下許多金人城池,設立遼東路。

年五十四而崩,廟號齊世祖。

……

樊存的視野中,霧氣逐漸瀰漫。

而後,一行系統提示出現。

【試煉幻境:八千里路雲和月】

【通關!】

與楚歌一樣,這次的通關評價也不是評語或詩詞,而是一個人物生平梗概。

【齊世祖,齊朝第十位皇帝,中興之主,齊惠宗第三子,母爲王貴妃。】

【政和八年,在科舉考試中考中狀元,同年進封爲鄆王。】

【與童道輔遠征西夏,關鍵時力排衆議保下劉法,打贏統安城大捷,西夏國除。獲封西北兵馬大元帥,統轄西軍。】

【靖平年間,率西軍解太原之圍,又進京勤王,登基稱帝。】

【廢宰執,事必躬親,總攬朝政大權。】

【與金人決戰於京師城下,發動勤王軍圍住金人月餘,最終血戰六日,直追到黃河南岸,殺敵盈野,史稱靖平大捷。】

【先皇齊英宗軼於亂軍之中,終搜尋不得。】

【在任期間勵精圖治,任用劉法、種平遠開啓北伐,收復燕雲,設遼東路,使齊朝疆域達到最大,國力達到鼎盛。】

【年五十四而崩,廟號世祖。國喪之日,京師人人痛哭,如哭其至親。】

【有野史傳聞,當日齊英宗正在牟駝崗金人營中,世祖皇帝以神臂弓將其亂箭射死,不足爲信。】

【評價:與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韓甫嶽將軍相比,鄆王更像是一個限定版的外掛,在絕境的路口,徹底改變了齊朝的國運!】

看到這個評價,樊存的第一反應是感慨。

“果然,不是誰都有盛太祖那麼強悍的命數啊……”

這位鄆王其實就是樊存和盛太祖代打的,其中盛太祖主要負責治國、謀略部分,而樊存則是控制他的身體去衝鋒陷陣。

所以,他的工作強度與盛太祖是差不多的。

然而盛太祖硬是活到七十多,這哥們五十四就崩了。

可見這種非人類的工作強度,確實不是一般人能頂得住的。

所以有時候,封建君主制就會有這樣的悖論。

那些一心國事、兢兢業業的皇帝,往往因爲積勞成疾而早夭。活到五十歲還好,有些明君二三十歲就夭折了,往往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他們能多活幾年,或許很多歷史都會變得不同。

反而是那些每日吃喝玩樂、縱情聲色的皇帝,因爲不需要被政務所累,每天活得逍遙自在而且還注重養生,往往能活很長的時間,一直活到七八十歲。

而他們對於整個朝政的破壞,更是流毒深遠。

只能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吧。

“雖然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靠盛太祖這個限定版外掛……

“但體驗了一下‘盛太祖魂穿齊朝’的這種可能性,還是挺爽的!”

樊存就不指望首通或者太高的評分了,因爲他知道,自己走的路線肯定不是最快通關的路線,而且全程用盛太祖這個官方外掛,肯定也拿不到太高的評分。

但整個過程,仍舊讓他心情愉悅,之前副本第一階段的高血壓,已經完全治好了。

“不知道武將的那條線,怎麼樣了?”

。wap.

第177章 辯駁(加更求票6)第179章 幾世爲人(加更求票8)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9章 夾攻第92章 封地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167章 南北榜第21章 武卒的真意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89章 這哥們唱得比原主還好聽啊!第299章 我秦王也!第119章 克賊利器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318章 史料中真正隱藏的東西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39章 真正的遊俠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88章 真實的電影第234章 搭積木第142章 我是文士,爲什麼要講武德?第302章 龜縮第79章 歸序者的遠征!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351章 賽跑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229章 羅氏變法(8600字求月票)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64章 還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啊!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362章 激戰第187章 試煉通關!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91章 變陣第128章 找到了《暗沙》的破綻!第354章 決戰即將到來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261章 興大獄!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20章 堪稱完美的表演第247章 統安城之戰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351章 賽跑第17章 援軍的方向第251章 解太原之圍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61章 興大獄!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77章 麻煩配合點,我怕疼第348章 開溜!第260章 大捷第253章 廢立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100章 受挫的李鴻運第276章 試煉通關!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261章 興大獄!第141章 震天雷第84章 這不公平!第1章 歸序者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216章 給皇帝的投名狀第134章 衛所兵何時有了這樣的猛士?第105章 投擲精通第64章 還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啊!第248章 滅國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134章 衛所兵何時有了這樣的猛士?第166章 關鍵案件第229章 羅氏變法(8600字求月票)第167章 南北榜第76章 什麼叫一代名伶啊?第9章 不知不覺就是一晚上第87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9章 夾攻第283章 慘烈的攻城戰第303章 在自己的大營裡埋伏!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2章 現實中的特殊玩家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86章 升級了!第237章 戰與和第265章 反包圍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307章 遷都之議第223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8000字求月票!)第298章 虎牢關,但竇建德第261章 興大獄!
第177章 辯駁(加更求票6)第179章 幾世爲人(加更求票8)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9章 夾攻第92章 封地第321章 兄弟情深?第167章 南北榜第21章 武卒的真意第40章 暗沙的含義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04章 武德九年第89章 這哥們唱得比原主還好聽啊!第299章 我秦王也!第119章 克賊利器第148章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第318章 史料中真正隱藏的東西第336章 全員內鬼第39章 真正的遊俠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88章 真實的電影第234章 搭積木第142章 我是文士,爲什麼要講武德?第302章 龜縮第79章 歸序者的遠征!第363章 你不會迷路嗎?第351章 賽跑第294章 缺失了什麼第200章 誤入的妖魔第229章 羅氏變法(8600字求月票)第135章 我大盛朝人才輩出!第64章 還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啊!第244章 第二階段第125章 這位首通大佬是文武全才?第362章 激戰第187章 試煉通關!第355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10章 玩家們的熱議!第191章 變陣第128章 找到了《暗沙》的破綻!第354章 決戰即將到來第202章 兩個讀書人第261章 興大獄!第306章 千軍萬馬避秦王第343章 準備問題第20章 堪稱完美的表演第247章 統安城之戰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231章 新的附屬身份第351章 賽跑第17章 援軍的方向第251章 解太原之圍第217章 陰謀與陽謀第261章 興大獄!第282章 終極試煉通關!第77章 麻煩配合點,我怕疼第348章 開溜!第260章 大捷第253章 廢立第106章 三箭定乾坤第100章 受挫的李鴻運第276章 試煉通關!第278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37章 遊俠試煉通關!第173章 義軍(加更求票2)第286章 新的朝代第261章 興大獄!第141章 震天雷第84章 這不公平!第1章 歸序者第246章 鄆王殿下第216章 給皇帝的投名狀第134章 衛所兵何時有了這樣的猛士?第105章 投擲精通第64章 還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啊!第248章 滅國第220章 兩條線的交集第134章 衛所兵何時有了這樣的猛士?第166章 關鍵案件第229章 羅氏變法(8600字求月票)第167章 南北榜第76章 什麼叫一代名伶啊?第9章 不知不覺就是一晚上第87章 新版本更新公告第259章 夾攻第283章 慘烈的攻城戰第303章 在自己的大營裡埋伏!第132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第22章 現實中的特殊玩家第293章 慷慨陳詞第86章 升級了!第237章 戰與和第265章 反包圍第345章 第一輪交鋒第307章 遷都之議第223章 終極試煉選拔完成!(8000字求月票!)第298章 虎牢關,但竇建德第261章 興大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