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

大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宜嫁娶、祭祀、動圖、出行。

經過盡半個月的緊張籌畫之後,大秦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煙閣正式啓動,開始破土動工,當今陛下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出場,率領文武百官祭祀天地。祭奠在大秦歷代開疆拓土抵禦外敵中,爲大秦壯烈犧牲的虎賁之士,祭奠爲大秦江山社稷,嘔心瀝血,奉獻心智的歷代先賢。

祭祀大典進行的極爲隆重。

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黃石公,親自主持。

奉常典樂、車府令張良、仙師徐福、才女許負陪同左右。數千身披玄甲的大秦精銳,位列其後,莊嚴肅穆。

“尚饗——”

隨着禮官的唱贊,大秦二世皇帝趙郢親自上香,身後,文武百官躬身行禮,數千大秦精銳,行軍禮。

祭奠完成,趙郢這才帶着文武百官,陸續離場。

隨着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陸續開工,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咸陽,想要看一看,這個被大秦鄭重其事推出來的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秦人爲之揚眉吐氣,與有榮焉。

先是,梅縣孟西白三氏族老親至,自負糧草,帶着族中子弟,自願加入烈士碑、忠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當中。隨後又有關中傷殘退伍的老兵,揹着糧食,默默地加入到了修築的過程。

這就如同開啓了什麼神奇的按鈕。

隨後,幾乎每日,都有人自願加入到這項工程當中來,這些人當中,有失去兒子的父親,有失去父親的兒子,有沒了丈夫的妻子,有失去父母的孤兒,還有失去戰友的老兵。

每一個人,都很虔誠。

不要報酬,自負糧草,只是想要盡一份自己的心力,搬一塊磚石,捧一捧黃土。

消息傳到皇宮。

趙郢沉默良久,這才慨嘆道。

“我大秦,能從區區一邊陲之地的小國,成長至今,東至瀛洲,西抵大宛,南達象郡,北越瀚海,涵蓋六國,席捲天下,都是這些忠貞之士的功勞啊……”

說到這裡,趙郢嘆息再三,回顧左右。

“朕不能對這些忠誠赤誠臣民的心意視若無睹——傳朕旨意,凡自願前來之百姓,一律善待之,妥善安排食宿,錢糧倍之。”

但這是老秦人的反應!

至於那些被圈養在咸陽的六國王室,以及六國之地的百姓,心中就很有些不是滋味。這些年來,各國之間,征伐不斷,尤其是始皇帝開啓了統一天下的戰爭之後,不知道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如今天下歸秦,然而,戰死沙場,以及死在戰亂中的人卻回不來了。

其實,這十幾年來,整個社會都在默默地舔舐着傷口。

但,今天,大秦建烈士碑,修忠烈祠,築凌煙閣,對於六國的孤臣百姓來講,卻等於是把這道傷口重新撕開,讓人再次想起那段慘痛的歷史。

爲大秦戰死的人,可以樹碑立傳,入忠烈祠,甚至就連活着的人,也可以進凌煙閣,但是,那些爲了自己國家而戰死的忠臣勇士,又何以祀之?

若干年後,誰還記得他們曾爲了自己的君王家國,前赴後繼,戰死沙場,死不旋踵?

……

章臺宮。

李斯神情錯愕地看着坐在上手的趙郢,良久才反應過來,上前拱手道。

“請陛下三思……”

趙郢點了點頭,環顧左右,見非獨李斯,就連負責這件事的其他幾人,如右相馮去疾,上卿蒙毅,也都神色凝重,這纔看着李斯,語氣很是溫和地問道。

“左相可知,朕修烈士碑,忠烈祠,是爲了什麼……”

李斯肅然道。

“是爲祭祀那些爲我們大秦戰死沙場的忠勇之士,也是爲了銘記那些爲了我大秦嘔心瀝血的肝膽老臣,以示後世子孫不忘根本……”

趙郢微笑頷首。

“那你說,朕爲何不在烈士碑和忠烈祠前,冠以大秦之名?”

見李斯面露沉思之色,趙郢這才神色鄭重地道。

“我大秦滅六國,而吞併天下,非是貪圖六國之土地,而是太上皇悲天憫人,憐惜天下黔首,不忍見六國之間,征戰不休,使天下黔首流離失所,飽受戰亂之苦。故而才起兵戈,滅六國,毀其宗廟社稷,欲以兵戈而止兵戈……”

說到這裡趙郢慨然起身,環顧左右。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萬民是福祉!”

李斯聞言,不由偷偷擡頭看了一眼一臉嚴肅的趙郢,眼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旋即便深深埋下頭去,沉聲道。

“太上皇用心良苦,實天下之至聖,然臣恐天下之人愚鈍,不能理解太上皇的心意,願意以臣微薄的言辭,略述太上皇爲天下蒼生的一片苦心……”

趙郢聞言,不由欣慰地點了點頭。

“左相之言,深得我心!我大秦有左相這樣的人才輔佐,豈有不更加興盛強大的道理……”

說到這裡,趙郢才神色鄭重地道。

“然而,天下忠勇敢戰之士,豈獨大秦之士,楚、燕、韓、魏、趙、齊之屬,皆有之。他們身爲臣子,領君王之命,而抗禮於大秦,豈是有私心哉?各爲其主,各盡其忠罷了!立場不同,然而,都盡是忠烈之士,其忠烈之心,慷慨之意,足以與我大秦之虎賁並列,而爲後世子孫範!”

說到這裡,趙郢掃了一眼,神色複雜的李斯、馮去疾和蒙毅等人,意味深長地道。

“更何況,如今哪裡還有什麼楚、燕、韓、魏、趙、齊之屬?山東六國之地,盡是我大秦之臣。既然都已經是自己的臣子,他們的家族後人,也都已經遵循我大秦的法令,服從我大秦的領導,行爲舉止沒有什麼錯處,山東六國之地的那些忠勇赤誠之豪傑,爲什麼就沒有享受祭祀,配享血食的機會?”

說到這裡,趙郢收回目光,淡淡地道。

“朕要借這個機會,列六國忠勇敢戰之士入烈士碑銘,進忠烈之祠,與我大秦先烈共享香火血食,使天下之人,共祭之,也告天下之好戰必危,而畏戰必亡的道理,使天下之民,以史爲鑑,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李斯聞言,不由深深地看了一眼趙郢那年輕到過分的面孔,誠心誠意地躬身拜倒。

“陛下英明,臣等遠不能及……”

此時,馮去疾和蒙毅也終於徹底明白了趙郢的苦心,不由心悅誠服地上前拜倒。“陛下英明!”

趙郢笑着伸手虛扶,語重心長地道。

“天下一統,再無秦齊楚燕韓趙魏之分,天下之民,無論匈奴、百越,又或者是月氏、西域之民,海外孤島之屬,皆是我大秦子民,你們身爲宰輔,更要牢記這裡面的道理……”

……

隨着左相李斯、右相馮去疾和上卿蒙毅出去。

很快,大秦二世皇帝的一番言論和決定,便徹底轟動了整個咸陽,並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向着整個天下迅速蔓延。

震驚了整個天下!

六國故地,先前那些心情悲愴,爲自家二郎鳴不平的聲音消失了。以如今的形勢,大秦朝廷肯放下身段,把自己那些忠勇敢戰之士列入烈士碑,請入英烈祠,讓他們配享香火祭祀,他們這些人還有好說的呢?

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德了吧?

只是,這份恩德讓每個人都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最終只能化爲一聲嘆息。

但對於老秦人來講。

這個消息的反應,就比較複雜,憤慨不解者有之,痛苦流涕者有之,五味雜陳者有之。

若是這個消息,沒有伴隨着當今陛下那悲天憫人的解釋,如果這個解釋不是出自宅心仁厚,仁而愛人,素來極得民心,擁有無數擁躉的趙郢之口,這個消息一旦放出來,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亂子。

但這個解釋,恰恰出自趙郢之口,他們的心態就變得頗爲微妙。

最初的憤怒逐漸小腿子之後,大家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當今陛下的良苦用心,覺得好像真的很有道理。誰家的兒子,不是兒子,誰家的父親,不是父親,哪家又願意把自己的親人送上戰場,哪家又願意白髮人送黑髮人。

大家都一樣,只不過都是一羣身不由己的可憐人罷了。

都是六國君主的錯!

輿論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開始逐漸地向着趙郢希望的方向改變。

趙郢不由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着按照前世那些推手的操作,在暗中推波助瀾,引導輿論,事實證明,那些手段,不僅在後世能大行其道,拿到大秦來,更是如魚得水。

畢竟,這個時代的百姓,比後世的百姓更淳樸,也更簡單。

當然,這也歸益於趙郢穿越以來,一直孜孜不倦的對自己人設的打造,他仁而愛人,虛懷若谷,關愛百姓,禮賢下士……

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努力幫助百姓,爲百姓做事,讓人感激敬重的皇長孫。

這兩年來,幾乎所有的能惠及百姓的政策,都出自當今陛下的提議。

見自家孫子一副劫後餘生的小模樣,始皇帝不由笑着打趣道。

“朕還以爲你胸有成竹,一點都不擔心呢,原來你也知道害怕啊……”

趙郢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湊到始皇帝面前,拉了個小凳子,一屁股坐了下來。

“我怎麼不害怕,六國的人心雖然需要拉攏,但關中才是我們大秦的根本,若是爲了拉攏六國之人,而失去關中百姓的擁戴,那才真的是得不償失,玩火自焚……”

始皇帝見這小子,兀自在那裡煞有介事地拍着自己的胸脯,不由笑着搖了搖頭。

有些好奇地問道。

“郢兒,你這些手段,都是從哪裡學來的?”

趙郢拎起面前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涼茶,一口氣幹下去,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很是隨意地道。

“當時從書上學來的……”

見始皇帝一臉懷疑地看着自己,趙郢很光棍地攤了攤手。

“大父,讀書這玩意兒,就像讀兵法,雖然大家都是讀的同一本書,但能從中汲取多少智慧,卻要全看個人的領悟——誰讓你孫子讀書讀得好啊……”

說到這裡,揚了揚眉,一臉得意地道。

“大父啊,您老人家讀書少,不懂,我們讀書人是這樣子的……”

趙郢話沒說完,就被始皇帝舉起面前的奏疏,啪嘰一下給抽到腦門子上。

“臭小子,說你胖還喘上了……”

說是這麼說,不過始皇帝還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自家大孫子的這個解釋。因爲何止是這一次輿論的推動和引導,自家這個大孫子那些近乎不可理解的想法都沒辦法按照常理來理解。

只能說,自家這個孫子讀書真的是讀通,讀透了,讀出了前人都未曾想到的智慧了,這大概就只能稱之爲天才了。

不愧是我始皇帝的孫子!

……

無論外界如何議論,怎麼看待,烈士碑、英烈祠和凌煙閣的修建進度,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着,並始終吸引着百姓的注意力。

成爲人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消化,如今就算是關中的百姓,也已經逐漸接受了趙郢的說法,對六國那些曾經跟自己打生打死的敵人,跟自己家的先烈一起享受香火祭祀,沒有了當初那麼大的敵意。

很多東西,真的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只要一開始不崩,後來就會慢慢地習慣了。

這段時日,對於趙郢和始皇帝來講,日子過得波瀾不驚,每日裡,就是練練拳,然後坐在一起,優哉遊哉地交換着一些國家大事的處理意見。

最大的一件喜事,莫過於移植在阿房學宮的那株天地奇株,在經過最初的萎靡和不適之後,竟然真的開始慢慢返青,減掉的枝葉上,又開始冒出新的嫩芽。

按照田擊的說法,只要能度過今年這個隆冬,這株奇株就算是真的活過來了。

日子,轉眼就進入了八月底。

此時,七月種下的夏稻,也終於開始抽節拔高,分櫱授粉。

第425章 趙郢:三叔,你們就是送上門來的馬第443章 名分與監國!第81章 上郡驚變(上)第175章 月氏王的最後一個命令第252章 項梁入咸陽第31章 始皇帝:我必師事之!第511章 史祿:殿下可有良策?第337章 小內閣第328章 趙郢:大父,不能出巡啊第269章 趙高:彈棉花,彈棉花第262章 張良:皇長孫的心思,不敢揣測第57章 陳勝第385章 各有算盤第462章 皇太孫!第79章 朕的孫子,何須冒險第156章 未來可期第101章 李信:臣願赴死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403章 世間哪有那麼多的巧合第336章 始皇帝:郢兒,記住你今天的話!第526章 趙郢:我終於篡改了歷史!第326章 朕欲巡遊天下第18章 當晚輩的,要講究禮數第163章 一夜破三國,舉世震驚第310章 狼王窮途第62章 兵權謀家第530章 皇權下鄉第一槍第54章 眉縣第177章 王離的首秀第168章 疑雲第383章 春風樓第314章 韓信:臣幸不辱命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感謝暖陽1314大佬的白銀盟第268章 劉邦:皇長孫,你祖宗還好嗎請假,重感冒,症狀並沒有緩解第86章 始皇帝:現在,不重要了第455章 秦橫刀!第254章 始皇帝:你意如何第503章 始皇帝:我看就叫御吧關於上一章內容的修改說明第6章 秦始皇:我孫子是個隱藏的天才?第258章 姝兒妹妹,你可願嫁給皇長孫第477章 公子高:愚婦,害我!第117章 塵埃落定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341章 你別笑,我對你的笑容過敏第432章 父與子,爺與孫!今天頭疼,我休息一晚上第529章 忠烈祠,凌煙閣第519章 病急亂投醫第464章 冰釋前嫌與招賢館第325章 黑:陛下,江南有變!第263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39章 妙不言關於上一章內容的修改說明第500章 蕭何:王將軍,你要功勞不要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111章 始皇帝:這就是朕的江山?第31章 始皇帝:我必師事之!第426章 水旱保收制第60章 王翦:小公子,其志不在小第27章 (求追讀)吃貨小妹第412章 阿女:我只是跟她們講了講道理第505章 始皇帝:誰敢管朕!第45章 陛下什麼時候改喝水了第306章 卓氏的目的第485章 趙郢:我抽空幫您掌掌眼!對不起,今天頭疼,請一天假、第155章 不科學第500章 蕭何:王將軍,你要功勞不要第111章 始皇帝:這就是朕的江山?第149章 王氣第182章 炫孫狂魔秦始皇第447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胡亥:我,今非昔比第358章 立場第32章 一言不合,就賞我倆彪形大漢第255章 趙高:我不死,你無恙!第515章 春江水暖鴨先知第397章 靜觀其變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第405章 貪花好色皇長孫第43章 抓活的第527章 李斯:陛下之能,聞所未聞第186章 河西四縣,劉季:彼其娘之第375章 黃石老人:世上竟有如此厚臉皮之人第312章 趙郢:我就讓他們試了試第40章 任囂必須回(求追讀)第451章 皇長孫的另一面!第183章 李斯:我要摘桃子第456章 胡亥:我終於把錢送出去了啊!求保第436章 時機已至!第456章 胡亥:我終於把錢送出去了啊!求保第349章 良策?第497章 樹上種稻,雍齒的瘋狂幻想!第386章 各顯身手第121章 趙高:陛下,該吃藥了第482章 始皇帝:我的,我的,都是我的!第360章 末路窮途
第425章 趙郢:三叔,你們就是送上門來的馬第443章 名分與監國!第81章 上郡驚變(上)第175章 月氏王的最後一個命令第252章 項梁入咸陽第31章 始皇帝:我必師事之!第511章 史祿:殿下可有良策?第337章 小內閣第328章 趙郢:大父,不能出巡啊第269章 趙高:彈棉花,彈棉花第262章 張良:皇長孫的心思,不敢揣測第57章 陳勝第385章 各有算盤第462章 皇太孫!第79章 朕的孫子,何須冒險第156章 未來可期第101章 李信:臣願赴死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403章 世間哪有那麼多的巧合第336章 始皇帝:郢兒,記住你今天的話!第526章 趙郢:我終於篡改了歷史!第326章 朕欲巡遊天下第18章 當晚輩的,要講究禮數第163章 一夜破三國,舉世震驚第310章 狼王窮途第62章 兵權謀家第530章 皇權下鄉第一槍第54章 眉縣第177章 王離的首秀第168章 疑雲第383章 春風樓第314章 韓信:臣幸不辱命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感謝暖陽1314大佬的白銀盟第268章 劉邦:皇長孫,你祖宗還好嗎請假,重感冒,症狀並沒有緩解第86章 始皇帝:現在,不重要了第455章 秦橫刀!第254章 始皇帝:你意如何第503章 始皇帝:我看就叫御吧關於上一章內容的修改說明第6章 秦始皇:我孫子是個隱藏的天才?第258章 姝兒妹妹,你可願嫁給皇長孫第477章 公子高:愚婦,害我!第117章 塵埃落定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341章 你別笑,我對你的笑容過敏第432章 父與子,爺與孫!今天頭疼,我休息一晚上第529章 忠烈祠,凌煙閣第519章 病急亂投醫第464章 冰釋前嫌與招賢館第325章 黑:陛下,江南有變!第263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39章 妙不言關於上一章內容的修改說明第500章 蕭何:王將軍,你要功勞不要第316章 叔侄,祖孫與父子第111章 始皇帝:這就是朕的江山?第31章 始皇帝:我必師事之!第426章 水旱保收制第60章 王翦:小公子,其志不在小第27章 (求追讀)吃貨小妹第412章 阿女:我只是跟她們講了講道理第505章 始皇帝:誰敢管朕!第45章 陛下什麼時候改喝水了第306章 卓氏的目的第485章 趙郢:我抽空幫您掌掌眼!對不起,今天頭疼,請一天假、第155章 不科學第500章 蕭何:王將軍,你要功勞不要第111章 始皇帝:這就是朕的江山?第149章 王氣第182章 炫孫狂魔秦始皇第447章 釜底抽薪第16章 胡亥:我,今非昔比第358章 立場第32章 一言不合,就賞我倆彪形大漢第255章 趙高:我不死,你無恙!第515章 春江水暖鴨先知第397章 靜觀其變第537章 我大秦豈好戰哉?是好天下之和平第405章 貪花好色皇長孫第43章 抓活的第527章 李斯:陛下之能,聞所未聞第186章 河西四縣,劉季:彼其娘之第375章 黃石老人:世上竟有如此厚臉皮之人第312章 趙郢:我就讓他們試了試第40章 任囂必須回(求追讀)第451章 皇長孫的另一面!第183章 李斯:我要摘桃子第456章 胡亥:我終於把錢送出去了啊!求保第436章 時機已至!第456章 胡亥:我終於把錢送出去了啊!求保第349章 良策?第497章 樹上種稻,雍齒的瘋狂幻想!第386章 各顯身手第121章 趙高:陛下,該吃藥了第482章 始皇帝:我的,我的,都是我的!第360章 末路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