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

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

中平二年六月,司空張溫受封車騎將軍、假節,以執金吾袁滂爲副將,大起三軍前往涼州,討北宮伯玉。

張溫的大軍之中,有劉儉昔日手下的司馬徐榮,被舉薦爲隨軍征戰的司馬,與張溫一同出征。

今日,天氣晴朗,陽光明媚,

劉府的後園之中,一場比鬥正在進行着。

趙雲手持長劍,與劉儉持劍對立。

兩人在長劍對峙許久,突然皆是覓聲而動,同時向對方發動起了進攻。

兩柄長劍在半空中交擊,發出清脆的聲響,緊接着,便見劉儉的長劍直奔趙雲前的罩門而走,採取攻勢,而趙雲則是仗劍防禦,採取守勢。

後院之中,鐵劍交擊的聲音叮噹作響,雖未有金戈鐵馬之勢,卻盡顯秋風掃落葉的豪俠氣概!

連續交手不下四十招,二人方纔停手各自退步。

“哈哈哈!”

劉儉快慰的大笑着,道:“唉,不服氣不行啊,子龍年紀輕輕的,就有這般劍技,只守不攻,竟能與我持平,我練劍十年,可跟子龍一比,終究還是自覺學藝不精啊……敗了,敗了!”

趙雲聞言忙施禮道:“恩君切莫如此說,恩君劍術超卓,趙雲不敢仰望恩君之背!”

“怎麼到我手底下待了幾日,學會吹捧了?哈哈,給你抄錄的《孫武兵法》,最近研習的如何?”

趙雲忙道:“目前已閱至第三篇幅了。”

“好好讀着,那可是吳縣孫堅贈予我的孫子真本,內含軍旅妙意甚多,你的武藝確屬一流,但若只有武技傍身,終不過是一勇之夫,大丈夫生於世,若想以軍功建業,當習萬人敵!”

趙雲拱手道:“謹記恩君教誨,雲今後定當苦學軍機,不負恩君厚望。”

劉儉滿意的點了點頭:“你和夏侯蘭皆是俊秀後輩,那兵法汝二人可共研之!”

“多謝恩君!”

兵法是劉儉送給趙雲的,劉儉沒發話,趙雲便沒有被任何人看,即使是他最親密的朋友夏侯蘭。

但如今劉儉既然同意趙雲可與夏侯蘭繼續研究,那趙雲便無需再有顧忌了。

隨後,劉儉走到了旁邊的空地,席地而坐休息,趙雲則是侍立在旁邊。

少時,突聽趙雲問道:“恩君,徐司馬被恩君舉薦往涼州討賊去了?”

劉儉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將他舉薦往張溫處,讓他隨張溫去往涼州。”

趙雲有些不解的道:“如今陛下已有立恩君爲牧之意,想來不日就要前往地方任職,聞徐司馬善於用兵,翌日前往地方,似徐司馬這等人傑,定有大用,恩君爲何要此時將徐司馬舉薦往討伐西涼叛賊的軍中?”

劉儉輕輕一笑,道:“當初,我提拔徐榮來雒陽越騎營,曾與其共論涼州諸事,還答應他,翌日若涼州有叛亂,必推薦他往涼州建功!”

“先前陛下徵調皇甫嵩和董卓去往西涼討賊,徐榮就有心前去,只是當時我沒有允他,這一次張溫再徵兵去定西州,我若再對徐榮再行阻攔,彼此之間怕是會有間隙,徐孟桐出身遼東蔭富之門,心氣頗高,既然他想去涼州,就隨他去吧。”

趙雲恍然的點了點頭,道:“可惜,雲尚想向徐司馬請教行營排軍的戰術,如此怕是沒有機會了。”

“現在確實是沒有機會。”劉儉站起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但以後會有的。”

徐榮出身於玄菟郡,雖是邊陲之地,但他的家族在當地卻頗有名望,家中田產徒戶頗衆。

而徐榮的家鄉再往東北便是高句麗,高句麗“其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徐家人世代居於邊郡,相助本地太守征伐高句麗,也使其族在本郡頗爲之知名,軍功人物屢出不窮,所以徐榮頗爲心高。

他一心想要憑藉軍功,從邊郡出頭,走向一個更大的舞臺。

而劉儉當初從將徐榮調入京師,並委以司馬,在不知不覺間,多少讓徐榮有點飄忽了。

有些個邊郡豪傑,是會有這個毛病的。

若是在不爲人重用時,他們就會哀怨自己的出身,覺得是因爲自己不能出位是因爲出身造成的,恨沒有人願意給他們機會。

可一旦得到了機會,他們又會覺得自己才華橫溢,能力出衆,覺得誰都離開他不行,慾求不滿的嚮往着更大的舞臺。

徐榮一直想去涼州征戰建立更大的功勳,這點劉儉心中很清楚。

這也的確是徐榮當初入越騎營時,劉儉曾答應過他的。

而且這個想法,徐榮至今沒變過。

劉儉不能阻攔徐榮去實現夢想。

人家想圓夢,伱偏攔着,彼此之間建立的良好情誼,可能會因此遭受到巨大的困境。

既然他想去涼州建功,就讓他去一趟吧。

是時候讓徐榮見識一下什麼是中原之地的世態炎涼。

不是人人都能從大漢海量的軍功武人中,將你提拔到越騎營當二把手的。

大漢朝不是誰都願意去慧眼識珠。

出身於光武之鄉的南陽郡人張溫,會讓徐榮明白這個道理的。

……

……

針對立牧之事,劉宏在朝會中對公卿們提出來了,但並未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畢竟,想要推動立牧的人,不只是劉焉和劉儉,公卿們其實也一直在針對此事,暗中佈局。

雖然如今,劉宏擬議出來的牧守人選只有劉焉,劉儉兩人,但朝中諸人並無異議。

無所謂,只要皇帝能開這個口子,真的就是無所謂。

皇帝已經快要死了,他的兒子少不更事,劉宏一死,以後朝廷公議,再以何人爲牧,豈還是他能管的了的麼?

立牧的事情基本上就定了下來。

不過,因爲有前例可依,經過滿朝的一番商議,劉宏並未授予這兩位新立的牧守完全的統掌一州之權。

劉焉被立爲“南益州牧使”。

其所管轄的區域是成都平原之所在,也是益州最富庶的地方,即涪水以西南的廣大地域,即廣漢郡、蜀郡、犍爲郡、蜀郡屬國等地。

劉儉則是被立爲“南冀州牧使”。

其所管轄的區域是黃河以北,鉅鹿以南。

即魏郡、趙國、清河、鉅鹿。

魏郡戶十二萬,口六十九萬,鉅鹿戶十萬,口六十萬,清河戶十二萬,口七十六萬,趙國戶三萬,口十八萬。

這對劉儉來說無所謂。

反正他已經搶佔了先機,只要讓他現在鄴城立住根腳,另外一半冀州隨時都是他的。

等劉儉就任之後,他下轄將有三十七萬戶,超過兩百萬的人口。

不過,立牧的事情雖是定下了,但並不是立刻就任,還需等尚書檯擬定完州牧上計的流程之後,再行派往地方。

……

袁基府上。

“儉叔儉叔,陪我玩!”

後園之中,走道尚還走的不穩當,口齒不利的小袁寵,屁顛屁顛的跟在劉儉的身後,一個勁的去拽他的衣裙襬子,時不常的絆了一下,卻依舊不停,笑咯咯的一直追着劉儉。

袁基似乎有些鬱悶,他實在是不明白,爲何劉儉就能如此招自家兒子的喜歡。

劉儉也是有耐心,被一個五歲的小娃追在屁股後邊攆,也不嫌膩煩,他耐心的陪着孩子玩着,直到袁寵跑累了,他還將孩子抱在懷裡。

小袁寵伸手捏着劉儉的鼻子,咯咯的笑聲更大了。

“好了好了,來人啊,帶公子回去午睡了。”袁基吩咐婢女道。

小袁寵似乎不想跟劉儉分開,就想跟他膩着玩,婢女將袁寵抱走之後,劉儉似依稀能夠聽到他的哭聲從不遠處傳來。

“當真是惹人憐愛的緊呢。”劉儉拍着手道:“我與袁兄的孩子似乎很是投緣。”

袁基砸吧着嘴,嘆息道:“可惜啊,再有緣也沒用了,你都要走了,這孩子今後再想跟你玩,恐也沒什麼機會了!”

劉儉聽着袁基話裡話外,似乎頗有落寞之情。

“君侯不想讓我走?”

“我攔的住你麼?”袁基看向劉儉:“從此之後,你獨坐一方,四郡軍政,盡在汝手!怕是你的心,早就不在這雒陽了。”

劉儉笑道:“君侯這話說的,儉在冀州,不只是爲朝廷治理四郡,更是替君侯守護一方。”

“這還是爲我?”

“當然了,若無君侯,便無劉儉今日,君侯在一日,劉儉便爲君侯守一日。”

“我若不在了呢?”

“哈哈哈,怎麼可能!”

二人玩笑了幾句,隨後突然便見袁基臉色一暗,道:“如今牧守先例一開,只怕數年之後,你們這些在京中陪伴我的故友,便都要紛紛去往地方州郡了,能爲牧的爲牧,能爲郡守的爲郡守,先是你,估計以後還要本初,有公路,還有我袁家其他的英傑……唉,走了,都走了!只是我,不能離開雒陽。”

說罷,袁基看向劉儉,道:“說實話,德然,袁某心中既不捨,又好生羨慕你們啊!”

劉儉拱手道:“君侯此言差矣,君侯爲主,坐鎮京師,總攬全局,似袁本初、袁公路、袁懿達、袁仁達、袁正甫、袁伯業等人,還有我與曹孟德,皆爲君侯之屏障,君侯又何須羨慕我等呢?”

袁基呵呵一笑,突然道:“說起來,本初和公路,前番都已經與我表態,日後皆有外出就任之意,我跟他們說,想要他們在京中再積累些資歷,然後再擇機去往地方。”

劉儉道:“君侯此言甚是,讓他們在京中歷練幾年最好。”

袁基問道:“德然,不瞞你說,袁家與我平輩之人中,本初和公路最有韜略能力,也是我的同根兄弟,可謂是袁家支柱,別人倒是還好說,若果真有一日,袁家需要讓他們出京,你說讓他們去往何處建功最好?”

劉儉笑道:“此乃君侯家事,我卻不便參與了。”

“哎,說說無妨嘛!你與我,便如家人一般!有什麼話你就說。”

劉儉並沒有着急對袁基提出意見,他只是問道:“那敢問君侯,依君侯之意,當如何安頓二人?”

袁基隨口道:“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佔住邊角,星羅布盤!你覺得如何?”

劉儉言道:“袁公此法,深合棋局之道。”

袁基還是比較瞭解劉儉的。

他多少能夠從劉儉的表情中,看出一點端倪。

“深合棋局之道?就是不合人局之道了?”

劉儉擺手道:“我可不曾這般說,你誤會我!”

袁基笑呵呵的拉過劉儉,笑道:“你啊,莫要在我面前裝假!有什麼話,你就只管跟我說,難道我像是那種不聽忠言之人嗎?”

劉儉起先就是搖頭,不想摻和袁家的事,但劉儉越是這樣,袁基就是要追問。

最終,劉儉“似”拗不過袁基,最終方纔開口道:

“棋局之中,星羅密佈,乃是爲了圍死對手,不知君侯星羅密佈之,所爲何?您的對手又是何人?”

袁基聞言頓時一愣。

其實你要說,袁基心中具體的對手是誰,他還真說不出來?

袁家有對手嗎?

至少在袁基看來是沒有的。

若是再往後推個七年八年,羣雄逐鹿的局勢逐漸明朗,袁家中人的不臣之心,或許會開始生根發芽,他們會更加的重視在地方的兵力,糧草,軍械,勢力,人口,以求一統天下,取代漢室。

但是現在,袁基根本就沒往這方面想過。

在他看來,將袁紹等一衆小弟放出去,也不過是增加袁家在大漢政治格局中的權重比例,能夠讓家族更加的興旺強盛,僅此而已。

至於割裂天下,佔據一方稱霸,他可沒想過。

他若是能想到,他第一個就跑出去了!

袁基言道:“沒什麼對手,我此舉不過是爲了振興袁氏,如此而已。”

劉儉道:“既是爲了振興家族,那首先就要固守根基,再徐徐圖外,而袁家的根基,乃是在汝南,所以,汝南之地務必要慎之又慎,畢竟這天下,閥閱之門雖以袁氏爲先,卻也不乏其他閥閱之門,有心想要取代袁家的地位,似關西士門之中,弘農楊氏的影響力,就凌駕於袁氏。”

袁基笑道:“不錯,正因爲如此,我纔想讓本初和公路,一北一南,主持兩邊,而主持南邊的人,就可以守在汝南,維護本宗基業威望。”

“但袁公可想過沒有,袁氏大半資源皆在本家,若只是派遣一人前往,袁公可當真安心麼?”

袁基聞言愣了愣神。

“劉君郎爲天子之叔,天子立州牧,尚劃地而治,本家之要地,豈可賦予一人?”

“本初和公路,皆有大才,日後若他二人一人能在汝潁之西,一人能在汝潁之東,便可同心協力,共同守護君侯本宗基業,且彼此既能相互照應,同時也能互相監管監視對方,君侯坐鎮雒陽,從中制衡,則穩如泰山……至於北方州郡,君侯若有意擴充袁家影響力,則可用懿達、仁達、正甫、伯業等人,雖能力遠不及本初公路,卻也足夠用了。”

袁基聞言,若有所思。

“汝潁之地,如同袁家之臥虎,而荊楚的南陽和揚州的淮南則視爲虎之雙爪,有雙爪拱衛虎頭,則袁氏宗門可保無憂!”

(本章完)

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411章 朱車騎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36章 共成大事!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59章 廢三公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7章 官場利弊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19章 審鮮卑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703章 論袁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466章 主從之試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34章 豪俠關羽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4章 同窗可用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25章 負荊請罪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801章 諸葛之謀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791章 今本初之腹心,何如?第631章 虎落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701章 阻擊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737章 接班人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
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411章 朱車騎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36章 共成大事!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59章 廢三公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7章 官場利弊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19章 審鮮卑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703章 論袁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466章 主從之試第792章 袁紹一支的出路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34章 豪俠關羽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4章 同窗可用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396章 抓!就是抓!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25章 負荊請罪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801章 諸葛之謀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791章 今本初之腹心,何如?第631章 虎落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701章 阻擊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737章 接班人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