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

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

董卓在跟劉儉說這話的時候,雖然是在縱聲大笑着,但其心中的憤怒已經達到了極致。

也不怪董卓憤怒,劉儉張口就問董卓要一個州的治理之權,你讓董卓心中如何不怒?

董卓的惱怒是在劉儉的意料之中的,他拿起桌案上的茶卮,泯了一口後,笑道:“相國,您忘了,如今在大漢,能夠將科舉制度推行到地方落實的人,只有我一個……相國在長安和關中叫的聲音再大,可是關東諸地,卻沒有一個人肯給相國面子,相國難道不覺得,此乃禍亂之兆?”

“而我,左將軍、冠軍侯劉儉,下轄所管理的州郡,都嚴格遵照着相國的政令執行着,相國可知道這代表了什麼?”

董卓翻了翻白眼:“代表什麼?”

“代表了若是我下轄的州郡越多,那我所能管理的子民,便能愈發的遵守朝廷頒佈的政策,想來這對相國在朝堂鞏固自身也是有用的吧?”

“河北,如今已經是大漢朝最富庶的地界,而且除了奔往南方的士族外,很多人現在也在北遷,三分天下,河北佔其一!若是河北之地的子民能夠全力支持相國的各項政令,就算是其餘的州郡不響應,但對相國在朝中的影響,想來也是不會太大的,相國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董卓聽了這話,不但沒有感覺一點欣慰,反倒是覺得有點牙疼。

他揉了揉自己的腮幫子,氣道:“好話壞話都讓你一個人說了,新政本來就是你提出來的!”

這話一說完,在場的十名將領,皆是各自吃了一驚。

劉儉向董卓提出新政這件事,兩方之中甚少人知曉,哪怕是這十名將領都是董,劉兩個人的嫡系!

而這十個人之中,知曉此事的也不過只有張飛一人而已。

劉儉喝着茶,目光炯炯地盯着董卓,搖頭道:“我不明白相國說的是什麼意思。”

董卓一口老血差點從胸腔之中噴涌而出。

這小子居然不承認!

“相國,說起新政一事,末吏倒是有件事想向相國稟報。”

“本來是打算起草奏書,呈稟尚書檯和相府的,只是未曾想到司州戰事急起,因而便耽擱了下來。”

董卓摸着自己的虯鬚,壓着火氣道:“你又有什麼想說?”

“相國爲了朝廷,爲了漢室,設立科舉制度,爲朝廷廣招天下英傑,並摒弊天下望族閥閱壟斷晉升渠道,此乃流傳千古之舉,令末吏備感欽佩,只是科舉的意義雖大,但在細節上多少還有些不當之處,需要不斷完善改進。”

“末吏想請相國聽一聽末吏在河北地方落實新政之後,所提出的改進之策。”

既然事關新政,那董卓自然就是要聽的。

新政的成功與否,與他的政治前途息息相關,就算是那些閥閱高門,世家望族對他有再多的偏見與憤恨,但只要他董卓能夠利用新政,爲大漢朝改頭換面,那全天下的中下層民衆對他感恩戴德,那董卓依舊可以繼續和望族世家,衣冠巨室們相庭抗禮。

所以,就算是董卓再生氣,劉儉此刻的話,不論如何董卓也都是要聽的。

他裝模作樣的的言道:“德然對新政有何高見,儘管直言。”

“科舉之道,此刻在劉某看來,依舊猶不完全,首先就是科舉的科目依舊是以經學爲主,並無夾雜旁學數術農耕醫療,依照末吏看來,奇淫巧技亦是能夠興旺天下的重道,對於民生而言,三教九流皆有用處,不可只側重經學而不看重實務,如此朝廷最終通過科舉所招募的人才,也不過是一些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輩。”

“國家大事,懂的人不需要那麼多,還是讓大部分的人將精力用在民生改善上,最好。”

董卓明白,劉儉是在藉此言,向自己提點新政的下一步的修改方向。

“好,老夫自會斟酌。”

“另外,科舉試行一年,已算是走上正道,劉某向相國建議,開設武舉,設立武官職位的獨立考評系統,主以軍事才幹招募軍事人才,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士人也不是萬能的,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人,畢竟是少數。”

董卓的反應非常快,他聽到這裡之後,眼睛頓時一亮。

很顯然,設立武舉是一種另外一種分化仕途晉升資源,同時弱化經學門閥在大漢朝話語權的方式。

包括適才劉儉所提出的增加科目,一則確實有利於大漢朝內部選官制度前進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有着繼續深入弱化經學士人話語權的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武舉人所考察的科目,完全可以繞過經學,規避了大漢朝這百多年來,走察舉制度當官一定要知經的固有體系!

今後,涼州亦或是其他州郡的邊郡猛士,若想要當官參與政治,或許也不需要走軍功以及徵辟的偏狹道路!

走武舉的道路也是很好的嗎!

誰說在大漢朝考試當官,就一定要懂經文?

“經學之道”,雖然是好東西,但並不代表這些東西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切,大漢朝被經學束縛的太狠了,所有人的眼睛都往經學上看,經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成了這個時代人羣眼中,一種有些變態的存在。

東西是好東西,但當一羣人過於追捧,將其過於神話的時候,這就成爲了人類發展的阻礙了。

董卓身後,那五位將軍聽劉儉所言,跟聽天書一樣,一個個皆有些懵。

不過身爲相國的董卓,多少還是有見識和思想的,他認同了劉儉的下一步對於科舉改革的方案

“德然,自打見面,跟你談了半天,你也就是這番言論,才讓老夫心中最爲舒服……”

“稟相國,根據相國先前給劉某人的書信來看,相國的新政分爲兩大部分,一部乃是科舉選官法,另外一大部,就是土地稅制改革,依照末吏來看,土地稅制改革是比科舉更爲難以施行的存在,可一旦施行了,相國的地位就穩固了,而且大漢朝也將徹底因此而改頭換面!”

“所以,劉某認爲,當此時節,相國一定要把幷州交到我的手裡,讓我在河北完全沒有掣肘的能夠按照朝廷和相國的意思,推行土地稅政!”

董卓一聽劉儉又把話扯到了這件事上面,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爲何又說到了這件事情上?”

“你統不統領整個河北,與土地新政又有何相干?”

劉儉言道:“農爲立國之本,商爲興國之技,但是在我大漢朝,以國家的角度而言,農商皆未做到實處。”

“口算非王道之法,若想讓大漢朝走上正軌,使我漢民富強,帝國有足夠的力量稱雄於外,那首先就是要廢口算改爲土地稅收。”

“這一點,相國已經想到了。”

“若要以土地稅爲主,耕地就是土地稅的衡量標準,精確的掌控土地的數量,對於相國,還有對於大漢朝而言,有着切實的意義!”

“如果幷州不在我的掌控之中,再推進土地丈量的途中,就一定會有人在幷州暗中攛掇匈奴,亦或是黑山,再或是其他的邊郡外族鬧事,來延遲並阻擋清查耕地的進程!”

“這落實政策和行軍打仗也差不多,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覈查土地這麼重要的事情,最好是不要連連受阻,如此一來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遷延政策,只是喊口號而無法施行,最終變成了不了了之,想來這也不是相國想要看到的吧。”

不得不說,劉儉的話非常有道理,饒是董卓也不由信服。

“所以說,你要將幷州掌控在手裡,使河北全都在你的治下,這樣你就可以全盤調度,不至於被宵小之輩鑽了空子?”

劉儉聞言笑了:“相國真是當世英雄,有些事情一點就透,跟相國說話,確實不累。”

董卓年紀大了,願意聽吹捧的話。

雖然一開始和劉儉見面的時候有點不愉快,但此刻連番被劉儉吹捧,心中深感快慰。

“只是,當年你初到冀州之時,不也是施行了度田之法嗎?”

劉儉道:“當時度田,只是爲了能夠屯田,再說行事範圍較小,不過是小打小鬧,但若要全國性的普查,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依照劉某人看來,至少要在相國的關中,還有劉某人的河北徹底落實,這土地新政纔算是有了一個可以繼續施行下去的開端。”

“但試問,又談何容易呢?”

“這首先的阻力就是豪右鄉紳!”

“這一次要面對的,可不僅僅是世家望族,包括大中小的諸多豪右,都是會抵制土地丈量的。”

“畢竟這百多年來,各州各郡的鄉紳豪右,皆是勾結地方官署,隱佔土地,隱佔農戶,將大批良田謊報爲山地,河川……”

“但興國必先均稅,均稅必先清丈!這是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清丈前期的成敗與否,說句實話,全在河北,河北清丈失敗,則全國清丈難行……所以,幷州必須要交給我直管!”

“當然,若是相國不想推行土地政策,劉某也無話可說,幷州……我不從朝廷手裡接管就是了。”

董卓聽完這話,感覺自己的右眼皮來回直跳。

什麼叫不從朝廷手裡接管?

朝廷不給你,你就要自己搶?

董卓用手輕輕地敲打着桌案,緩緩道:“好,那敢問德然,老夫若是將幷州交於你,老夫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本章完)

第713章 破袁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3章 兄友弟恭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52章 圍京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378章 劉家賢內助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10章 以少搏衆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春節快樂!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97章 太平五行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656章 十大過失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161章 恐懼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97章 太平五行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791章 今本初之腹心,何如?第31章 謀定而後動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763章 益州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583章 誰主徐州
第713章 破袁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3章 兄友弟恭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52章 圍京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378章 劉家賢內助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10章 以少搏衆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春節快樂!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97章 太平五行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656章 十大過失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161章 恐懼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95章 技術性人才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97章 太平五行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621章 正副先鋒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791章 今本初之腹心,何如?第31章 謀定而後動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763章 益州危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583章 誰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