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

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

徐榮的前部先鋒軍終於出發了,他們很快的就進入到了三河的地界之中。

三河之地的叛軍數量也非常多,雖然不如雒陽周邊起事聚義的李響鬧的事情大,但是將各縣的叛軍加起來之後,大規模的叛軍數量加起來,估計也有能個三十多萬。

而且這也只是一個大體估算的數量,若是深究細查,把所有的小分支也都算進來的話,那可絕對不止這個數了。

現在,孫堅、黃祖、蔡瑁等人的兵馬正在以雒陽爲中心,與李響的主力叛軍交手。

當地的望族非常支持袁氏集團,無論是糧草還是軍械,都慷慨無私的提給他們。

這些貴族階級對於普通的黎庶打壓的非常甚。

而且他們的手段也非常的血腥!

在他們看來,對待普通的那些流民,只要是敢反叛者,應盡皆屠戮!

畢竟,在這些高門望族眼中,這些黎庶和野人只配給他們當最低等的奴隸,只配供給他們壓榨。

如今他們居然敢大規模的起義,並將手伸到了望族的鄔堡之中。

這簡直就是想羊想要吃狼,鹿想要吃虎一樣好笑!

底層黎庶的起義在權貴眼中,是對他們的一種蔑視,是對制度,對自然規則的一種挑釁!

一時之間,在司州之地,各地都成了屠殺的地獄修羅場,那些普通的流民所組成的反叛之軍,被望族們所支持的袁氏集團殘忍的屠殺着,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是敢加入叛軍隊伍的,無不被殺的血流成河。

上至八旬老翁,下至總角孩童,皆不放過!

這件事情,是早在袁紹將兵馬向司州派駐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

他要與司州本地的最高望族達成一置。

拼命屠殺這些起義之民,是最快最省事的途徑。

至少在袁紹看來,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

在這場大屠殺之中,黃祖和蔡瑁行事倒還是比較妥帖的。

他們雖然積極的與司州本地的望族和閥閱溝通,並大舉的評定亂民,但是他們殺伐的手段還並不是那麼恨,那麼殘忍。

關鍵就是在孫堅的身上。

孫堅對袁紹的命令實在是貫徹的太徹底了,或者說他本來就是這麼一號嗜血的人物。

一個非常喜歡殺伐的人物。

孫堅在雒陽周邊只是征討了大概不到三十天的時間,死在他的手中的民間叛軍就多達六萬餘。

甚至有五千餘號的降虜,在被孫堅俘虜之後,就被他立刻斬殺。

不錯!殺降!

在這些軍閥看來,諸侯之間的降纔是降,

亂民不能降,也不能允許降!

這些蟲豸沒有降的資格!

敢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依照一個軍事家的立場來說,孫堅殺降的行爲,一則可以節省自身軍隊的糧食,二則也能夠對叛軍起到震懾,讓叛軍一旦遇到自己的軍隊,就不敢反抗,甚至可能未曾開戰就四散而逃。

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戰略確實是有他成功的地方。

當然,也有他失敗的地方……

孫堅殺死了五千降俘之後,只要不是李響所率領的正規主力軍,其餘的民間部隊在見到孫堅的軍隊之後,幾乎都是驚恐的四散而逃,完全不敢與孫堅正面相對抗。

這簡直就是一個屠夫!

孫堅的軍隊以及孫堅本人的屠夫之名,在司州之地流傳着。

那些最底層的災民和難民,一聽到孫堅的名字,除了驚慌恐懼之外,更是恨的牙癢癢。

當然,這種情緒也被帶到了汝南袁家。

因爲現在的孫堅是汝南袁氏的先鋒打手,他在司州的行爲自然就代表了袁紹的意願。

這場在司州的大殺伐大清洗,使袁氏集團與中原以及四周的普通難民黎庶成爲了徹底的對立。

即使是沒有反叛的普通的黎民,在聽到袁氏的名聲之後,都會嚇得渾身顫抖。

而聽到孫堅的名字之後,甚至都可能會直接昏死過去。

最恐怖的壓迫,最恐怖的殺伐,現在已經盡皆體現在以袁紹、孫堅等高門代表利益階層人物的身上。

而且就是在司州之地呈現一片腥風血雨的時候,徐榮的軍隊則是進入了河內郡。

此時,朱儁已經躺在牀榻上奄奄一息了。

根據韓浩對徐榮的描述,朱儁只怕是命不久矣。

徐榮代表劉儉引着徐晃,曲義兩名大將前來拜見朱儁。

身爲一個從寒門起身而走到現在的軍事重臣,朱儁這輩子過的並不容易。

他雖然不似普通的農戶那樣生活疾苦,但是在他這輩子的仕途之中,也確實受到了很多屬於頂級望族之門所帶來的干擾和阻礙。

很多時候,他只能屈從。

朱儁能夠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運氣。

一百個寒門子弟中,或許纔能有一個朱儁這樣的幸運兒。

他在江東的時候,看過太多太多的底層黎庶因爲高門望族的一己之私而背井離鄉,受困於死,也看過太多太多的流民因爲沒有食物而客死他鄉。

他當年爲了自己的功業,與皇甫嵩征討黃巾之時,並未手下留情,他彷彿忘記了自己也是從一個寒門子弟而走到今天的。

但是直到現在,臨近生死大關的時候,朱儁彷彿清醒了。

他那顆心也因爲自己的年老體衰而開始變得軟弱起來。

他攥住了徐榮的手,沙啞說道:

“徐將軍,請你轉告大將軍……朱某這一輩子最大的錯事,就是當年引薦了孫堅,讓其得以有機會輔佐袁氏。”

“如今孫堅相助袁紹爲虐,屠殺萬千黎庶……不錯,這些黎庶反叛朝廷,確實是有罪。”

“但是,爲惡者實乃是反叛的爲首之人,普通的黎庶蒼生無辜,若是如此擅殺,關中與中原之地最終又能剩下幾人?”

“當前之計,還是要以穩定人心爲主啊。” “還望徐將軍轉告大將軍,在三河之地,莫要塗炭生靈殺伐過甚。”

“如若不然,定折福壽,就如同朱某一般。”

“切記切記!”

說到這兒的時候,朱儁低頭一陣咳嗽,流出了幾滴眼淚。

徐榮安慰朱儁:“車騎將軍請放心,我等來河內之前,大將軍就已經教過我們怎麼做了。”

“關於三河之地的事情,我等自當以最妥善的方法行事。”

“絕不會濫殺無辜。“

“那些被逼到絕路的黎民百姓,只要他們肯回頭,我等皆以良民待之。”

“若違此言,管教徐某不得好死。”

朱儁聽了徐榮的這番話之後,似頗敢安慰。

徐榮又陪朱儁說了一會兒話之後,隨即撤出了朱儁的房間。

韓浩是陪同徐榮來一同來看望朱儁的,當他們一同走出朱儁的房間後,韓浩便急忙詢問:

“將軍適才所言,可是真的?大將軍針對平定三河暴亂,確實有不同於袁氏的想法?”

徐榮很是肯定的道:“正是如此,大將軍豈能如同袁紹一般行事?還請韓君協同我一同按照大將軍的指示行事。”

韓浩急忙說道:“韓某自當應命。”

……

……

隨後,徐榮就開始在三河之地進行平亂,他的平亂方針是按照劉儉的指示實行的。

河北軍並沒有着急先對地方的流民動手,徐榮和韓浩以大將軍劉儉的名義,先在河內諸縣發佈告示:

傲內容大概,首先是大將軍劉儉表示理解河內諸縣百姓的疾苦。

大將軍下令,三河之地重新使用大錢,暫棄小錢,以求穩定長久。

另外,大將軍劉儉還會重新梳理三河之地的的土地財政,讓所有的流民重新有田可種有飯可吃,在三河之地推廣河北所施行的屯田之政,只要是肯放棄的反叛重新願意入籍當良民的人,可以既往不咎,重新登戶照冊,安排土地,過上正常的生活。

第三件事,就是大將軍劉儉會穩定三河之地的糧價,使物價趨於正常。

當然,劉儉對於三河之地的亂民歸順也有一個限期,若是限期不歸,河北官軍就不會留手,對冥頑不靈者將會施以最狠厲的制裁。

告示頒佈之後,在三河之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別的事情且不說,劉儉所頒佈的這些條例當中,最爲重要的一條就是直接要在三河之地廢除小錢。

小錢之政雖然是惡政,但畢竟是朝廷直接提出來的,是天子名詔實施的。

類似於袁紹、曹操、劉儉在各地的地盤雖不執行,卻都是陽奉陰違,暗中抵抗。

從沒有人在表面上直接提出過朝廷的不是。

當然,那也是因爲不合規矩。

但是現在劉儉卻直接否定了朝廷的政策,認爲小錢之政不是良政,大張旗鼓的要求他轄境內所有的人全部統統棄用小錢,重用大錢。

這件事,在朝廷方面看來又會怎麼樣?

……

……

劉儉在三河之地明令要求禁止小錢的事情,以及他的奏疏,都先後抵達了長安。

劉辯在知道了這件事後,勃然大怒。

“劉德然視朕如無物?!竟敢在地方廢朕之政!?”

面對劉辯的憤怒,朝堂之中,以閥閱望族爲代表的王允、楊彪等人立刻對劉辯上奏,直接攻劉儉。

諸公卿皆言劉儉妄自尊大,在地方不遵劉辯的意志,與朝廷背向而馳,定然是有自立之心。

不過,以荀攸、劉表等人爲首的清流則是正確的看待了這一問題,並向劉辯替劉儉說話。

荀攸等人認爲,現在的司州,包括關中的形勢實在太亂了!

地方叛軍也實在是太多了。

董卓的大軍現在被牽制在涼州,根本無法回來平叛,再說,就算是能夠回來,但是根結不除,任憑亂軍就怎麼發展下去,或許也會成爲顛覆朝廷的巨患!

一個不好,其規模或許比當初的黃巾軍還要恐怖。

而且荀攸等人懷疑,現在關中與司州境內,就有人正在暗中串聯當地的望族,煽動地方的叛亂,大有顛覆朝廷之心。

而這個勢力很有可能就是袁家。

袁紹的先鋒軍進入司州之後,大肆屠殺黎民,還以朝廷平叛的名義,意圖將惡名惡政全都往朝廷上推,他自己卻藉着此舉來聯合當地的望族閥閱,取悅其心。

真是其心可誅啊。

而劉儉現在,沒有直言朝廷有弊症,而只是將朝廷的新政暫緩。

且劉儉如此行事,雖無朝廷名詔,但也算全了天子的顏面,畢竟現在天子不想廢除小錢之政,因爲他不想承認自己有過失。

這樣一來,後果就全由劉儉一個人揹負,這對朝廷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劉儉這樣做,必然會與袁紹產生衝突,倒不如任憑劉儉這樣做下去,反倒可以使朝廷穩固。

就在這個當口,劉儉的奏疏也已經抵達了長安。

(本章完)

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428章 龍虎鬥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109章 太平張角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151章 趙氏兄弟,情深義重第18章 大青駹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806章 歲如河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20章 詐!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226章 遺物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706章 大局走向請個假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464章 吾主請先生一聚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720章 殲援第807章 強漢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763章 益州危第27章 幷州刺史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7章 官場利弊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2章 涿縣四虎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63章 被追擊的英豪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發燒了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303章 趙子龍第99章 上架感言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
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275章 孫堅不在,何人能敵董公?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428章 龍虎鬥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109章 太平張角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151章 趙氏兄弟,情深義重第18章 大青駹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806章 歲如河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20章 詐!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226章 遺物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706章 大局走向請個假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464章 吾主請先生一聚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720章 殲援第807章 強漢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763章 益州危第27章 幷州刺史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7章 官場利弊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2章 涿縣四虎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63章 被追擊的英豪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發燒了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303章 趙子龍第99章 上架感言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783章 曹操鼓足全力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