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

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

荀彧爲什麼對賈詡的話這麼敏感?因爲賈詡所說的這件事確實是牽扯太大。

毫無疑問,現在若是把在涼州的西涼軍給拽進來的話,勢必會對長安朝廷方面掀起巨大的波瀾。

不是波瀾,是波濤洶涌。

在這場動亂之中,當今天子劉辯,還有他手下的王允、楊彪等這些望族公卿的代表恐怕都得不到什麼好結果。

而且,劉儉很有可能也會亂中取利。

但是一旦將這些人弄進來了,對於觀衆而言,局勢就會一定好嗎?

荀彧對此並不敢打包票。

特別是沒有董卓制衡的西涼軍,那一定會是極爲混亂的。

到時候涼州各軍彼此攻殺,互相亂攻,而馬騰韓遂若是在乘勢崛起,到時候整個雍涼之地就會亂成一鍋粥,西北之地就會更亂了。

想到這兒,荀彧站出來對劉儉拱手道:

“文和之法不妥,還請主公三思。”

說到這兒的時候,荀彧還向着賈詡投去了一個抱歉的目光。

賈詡只是笑呵呵的,並沒有對於荀彧反對他的意見有什麼惱怒之情。

其實賈詡也知道自己適才說的那四個名字,讓人驟然一聽會覺得是亂武之策。

換成別人,今日絕不會對劉儉說出這四個名字。

不過,身爲謀臣,身爲劉儉的臣子,賈詡一定得把這個消息和意見給劉儉說出來,至於劉儉採不採納,賈詡就不管了。 щщщ⊕tt kan⊕¢ o

因爲賈詡知道——劉儉明白,以自己的智慧,絕對會有不同於常人的意見,如果自己憋着不說,或者是晚說了,恐怕對於自己在劉儉心中的地位會有所影響。

賈詡跟劉儉不能藏私,這就是他以後在劉儉麾下最好的立身之道——這一點,賈詡心中深深明白。

荀彧只是反對了賈詡的計謀,但是他並沒有說出具體的原因,其實這個原因根本就不需要荀彧說出來,劉儉心中也非常清楚。

劉儉知道,荀彧是不想讓自己最終得到一個殘破不堪的關中。

因爲關中對於西面的區域以及日後向西域拓展非常重要,這裡是大漢王朝向西域拓展影響力的根據地。

西面不定,則大漢王朝就不會一直安寧下去的,但若要西域安定,就需要一個好的前沿陣地。

而關中,毫無疑問,就是最好的前沿陣地。

賈詡之所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吸引劉儉的,但是爲了關中的長久發展,這個計謀至少不能現在實施。

或者說實施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時機。

帶着這個疑問,劉儉看向了賈詡。

“文和,汝可知曉,若牛輔、呂布、李傕、郭汜,甚至還有胡軫、張濟這些人一旦鬧了起來。”

“關中只怕就不是現在的關中了。”

“到時候,關中只怕就會變成一個無比殘破的關中,而一個殘破的關中對於我日後的整體戰略來說,實在是有沒有任何意義的。”

賈詡聽劉儉這麼問他之後,心中不由甚感安慰。

其實現在的賈詡也受到了劉儉的影響,跟過去不一樣了。

雖然他行事,依舊是以明哲保身爲主,但是劉儉那深不可測的志氣這些年來一直都影響着賈詡。

對於現在的賈詡來說,若是讓劉儉能夠實現他的志氣,賈詡的子孫後代還有天下萬民,真的就可以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了。

所以,幫助劉儉實現他的志氣和抱負,現在也是賈詡的一大人生目標之一。

卻見賈詡衝着劉儉長長的施了一禮。

“主公,文若先生,你們二位誤會賈某了,賈某適才只是說出了牛輔、呂布、李傕、郭汜四個名字而已。”

“但賈某可沒有說,現在就讓主公行計,讓這四個人禍亂關中。”

“某心中明白,對於主公而言,取得一個相對還算穩定並且富庶的關中,戰略意義極大。”

“畢竟關中的西面還有涼州。”

“而涼州的西面,還有西域諸國。”

聽到賈詡這麼說,荀彧和劉儉皆是精神一振。

賈文和……非亂武之人也!

隨後,就聽劉儉哈哈大笑說道。

“我就知道文和非禍亂天下之人,文和啊文和,汝雖有亂武之法,但咱們終歸還是能夠以道治天下的!”

賈詡急忙說道:“老朽愧不敢當,道之一字,普天之下,也只有主公能行也。”

“文和,說說你的意見,也好讓我與文若安心。”

賈詡說道:

“某適才對主公提起這四個名字,只是告知主公這四人可用,但是並非讓這四人禍亂關中,而且這四人的用法絕非只有一種。”

“以老夫看來,這四個人早晚都得用的,但是現在,只能先做準備,不適宜讓他們四個人過分的參與到這場戰爭中,當下之事。主公要做的是要先穩住他們,然後再逐一拆分而用。”

劉儉將身軀向前傾了一傾,問道:“如何穩住他們?”

賈詡捋着自己的鬚子,笑呵呵的說道:“主公,依您之見,如今董卓病重,西涼軍諸將在涼州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他們的心中難道不急嗎?若主公現在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不知主公現在心中想的是會是什麼呢?”

劉儉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退路!”

賈詡輕輕地鼓了鼓掌,說道:“主公不愧是當世英雄,一語就說中了事情的關鍵。”

“對西涼軍諸將來說,現在不論是什麼樣的情況,退路都是他們最爲要緊之事。”

“董卓病重,想來命不久矣,就算能夠養好了,對於他今後的身體狀態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誰知道他還能堅持到哪天?”

“如今朝廷方面連新政都廢除了,說明朝廷的局勢已是大變,這些西涼軍諸將只是一羣武夫,他們帶兵打仗行,但是論政治,他們一個比一個差。”

“他們不可能永遠率着兵馬四處打仗,他們也需要政治的支撐保證,至少他們手下的兵是需要糧草的,就目前這個形勢,對於他們今後的退路,這些人心中都摸不着底。”

劉儉慢悠悠的說道:“文和的意思是,讓我先給這些人一條退路,給他們一個保障,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賈詡很是鄭重的說道:“主公,您可以給他們一個保障,朝廷中的其他人也可以給他們一個保障,而且這些西涼諸將各自還都暗藏野心,單純的拉攏,並無意義,而且他們之中的有些人,也不適合被拉攏到我河北。”

荀彧聽到這兒大概也有些明白了。

“文和的意思是,王允、楊彪等人會派人拉攏西涼軍諸將?”

賈詡笑着說道:“長安城中的公卿雖然有足夠的政治力量,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眼下城中所有的軍事實力全都掌握在董卓手中,但是董卓現在病重,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挖董卓手中的軍隊。”

“不過,依賈某看來,王允他們不會招降西涼軍諸將,其主要還是會招降幷州一系,如呂布,張遼等人作爲臂助。”

劉儉聽到這兒,隨即有所醒悟。

歷史上的王允確實就是與呂布聯合剿滅了董卓,隨後,李傕、郭汜等西涼軍人馬想要投靠朝廷,卻得到了王允的拒絕。而王允也因此送命。

但是試問,歷史上的王允爲什麼要拒絕李傕、郭汜等西涼兵的投降呢?難道就是因爲李傕和郭汜等人在董卓手下作惡太多嗎?

若是淺顯的想,呂布在董卓手下之時,難道其所做的事情會和李傕郭汜有太大的差別嗎?

爲什麼王允能夠招降呂布,卻不能接納李傕和郭汜呢?

王允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可能會因爲作惡不作惡的問題,而去拒絕一支強有力的兵馬歸順到自己麾下。

但若是仔細思索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還是主要是地域和出身的問題。

王允的祖籍是哪兒?是幷州!

他是幷州太原人士。

對於王允來說,若是他執掌朝政,用自己同州同鄉的軍馬自然是好控制一些,同時也方便他日後掌控全局。

而西涼軍本來就是西北邊塞之軍,跟他不沾關係,而且西涼軍中的派系實在是太多了,將領也太多了,他們出身涼州,與王允可謂是格格不入。

把那麼多的西涼軍收入到了麾下,以王允的能力,也未必能夠完全控制住他們。

董卓身爲久在西涼混跡的老人,這些西涼兵都是常年隨同他征戰的精兵,董卓有能力憑藉自己的威望掌控他們,但王允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

若是真把這些西涼兵收於其麾下,短時間看確實是會壯大王允的實力,但是時間一長,這些西涼兵自然就會自成形成黨派,王允一個幷州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涼州兵將們的認可。

這就等同於在自己身邊埋了一顆巨大的雷,隨時可能爆炸。

但是幷州系的武將對於王允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像是呂布、張遼這樣的人,都是出身於幷州,這些人對王允來說可以說是值得信賴的,因爲他太原王氏的名聲在幷州擺着呢。

呂布、張遼這些人對於太原王氏的名聲還是非常瞭解的,而且大家都是幷州本地人,彼此間多少有一些鄉土情結存在,就憑這個,王允也自信可以抓得住這些將士們的心。

所以歷史上的王允收了幷州一系,但是對西涼一派堅決不納。

而如今的情況也是一樣。

以王允的角度來說,他必然是希望能夠收攏以呂布、張遼等人爲首的幷州一派。

但是他很難接受李傕、胡軫、郭汜等涼州一派。

……

“依照老夫的推斷,王允一定會對呂布許以厚利。”

“但是呂布如今與牛輔聯合,在某種程度而言,二人是一條船上之人,呂布想來也會將牛輔引薦給王允。”

“但是,牛輔畢竟是董卓的女婿,王允只怕也會對牛輔抱有戒心。”

“主公當派人暗中聯繫牛輔,讓牛輔阻擋呂布投往王允麾下!”

“而牛輔與李傕、郭汜、胡軫等人則是歷來不和。”

“而李傕、郭汜、胡軫這些人是不可能被王允所接納的,也就是說,這些人現在的未來已經註定,他們必然被決於朝廷之外。”

“主公,可以利用這一點,使西涼軍不寧。”

聽賈詡分析到這裡,劉儉心中不由對他充滿了敬佩。

能夠將西涼軍分析的這麼明白的人,也就必然是賈詡了。

“文和請繼續。”

賈詡很着認真的說道:“主公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在司州與袁紹對峙,然後派使者先去見呂布,同時在暗中通知牛輔,另外暗中散佈王允會招募呂布歸順的流言,讓西涼諸將對呂布有所警覺,讓呂布無法投奔到王允麾下!”

“幷州軍不投奔王允,朝廷方面怎麼鬧都沒用,沒有多少兵馬,到頭來終歸不過是刀俎上的魚肉而已。”

劉儉聽到這,不由樂了。

賈詡,這是要先斷了王允和楊彪的根。

劉儉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若我搶先王允一步,招攬呂布,如何?”

賈詡笑呵呵的:“沒有必要,現在主公還需要呂布牽制胡軫,華雄等人,這些人一旦沒有人牽制,必然也會起禍亂,而且呂布現在要是投靠到主公,對主公來說還是一個負擔。”

“現在天子本來就對主公極爲不滿,主公這個時候若是再把呂布找到麾下,暫時是有害無益,同時也會引起其他西涼軍諸將的警覺,而且還要負起供養幷州軍的責任,這對於主公來說,並不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主公只要能讓呂布無法投靠王允,並搖擺不定,呂布就會成爲在涼州牽制西涼諸將的一柄利劍!”

劉儉點了點頭,說道:“那李傕和郭汜呢?你適才說了呂布和牛輔,對於李傕和郭汜,我又當如何處置?”

賈詡道:“胡珍,華雄等人,據老夫觀察,乃是董卓的死忠,他們如今人在涼州,與呂布和牛輔形成互相牽制之勢,而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目前其軍在關中,受朝廷指揮,據老夫所知,此二人對於董卓的忠心程度並不是那麼高。”

“二人昔日在涼州,皆是以豪勇之名。”

“董卓因爲欣賞他們兩人的勇武,故而將他們兩個人納入麾下。”

“卓雖然也是以親信待之,卻並未引心腹。”

“如今董卓病重,涼州軍在西涼被牽制不動,這兩個人的心思想必是最活絡的。”

“如果我所料不錯,他們兩個人必然有意向投靠到一方勢力麾下,爲自己謀一個前程。”

劉儉道:“文和是覺得應該讓我招降這兩個人是嗎?”

賈詡略微沉默了一下,隨即道:“主公若是要招攬李傕和郭汜。他們兩個必然會應命的。”

“但就是不知道主公願不願意招降這兩個人。”

一旁的荀彧拱手道:“主公,據我所知,李傕和郭汜爲人兇狠,他們兩個人所率領的西涼兵,是這些年在董卓麾下屠殺黎庶最多的人。”

“而董卓麾下的西涼諸將,最難以約束的也是這兩個人。”

“特別是前兩年,這兩個人曾奉董卓之命,暗中前往潁川平叛,當時在潁川的諸多黎民便皆被這兩個人殺害,他們殺人破戶,奪取鄉中糧草,縱兵劫掠奸/淫婦女,所行之事可謂是人神共憤。”

“雖然董卓這些年對西涼兵約束較多,但是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卻是陽奉陰違,表面上對董卓的軍令頗爲忌憚,但是暗地裡並不遵從,每一次出征都是爲禍一方,此事天下人皆知,在中原各地的豪族和望族皆對此二人深爲痛恨。”

“便是普通黎庶,一聽到李郭之名,也都是心驚膽戰,恨不能生啖其肉。”

“主公若是要招降他們兩個,雖然可以擴充我軍的實力,同時斬斷朝廷的臂膀,但是對主公的名聲頗有損害,而且這兩個人也都是狼心之徒,他們未必會真心實意的歸順主公。”

“況且當年郭汜的一根腳趾就折損在我河北軍中,此人乃是馬賊出身,心胸狹隘,只怕他依舊是心懷怨恨的。”

劉儉沉默了一會,隨即又看向了賈詡。

“文和,伱可有針對李傕和郭汜計策可用?”

“有!”

“呵呵,早就知道你有,這李傕和郭汜我當如何處置之?”

“依照老夫推斷,王允暫時無兵可用,必然假意儀仗二人,且先行離間之法,使此二人給王允,楊彪等人一個沉重的打擊,掉一掉朝廷的士氣和王允等人的威信,隨後再除掉此二人,揚主公聲威,可謂一舉兩得。”

頓了頓,便聽賈詡笑道:“董卓麾下的每一個人,都很是好用,這些人若是用好了,足可使主公輕而易舉的拿下關中!”

 

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114章 黃巾之亂,可不解黨錮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576章 試探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576章 試探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58章 劉儉上雒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3章 案 情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63章 案 情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0章 最後一關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755章 陽平亂第558章 劉儉 袁術第114章 黃巾之亂,可不解黨錮第701章 阻擊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662章 降董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582章 謙亡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674章 大將張遼母親突然腦梗了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739章 大捷報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799章 南北差異
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114章 黃巾之亂,可不解黨錮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576章 試探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576章 試探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58章 劉儉上雒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3章 案 情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63章 案 情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0章 最後一關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755章 陽平亂第558章 劉儉 袁術第114章 黃巾之亂,可不解黨錮第701章 阻擊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662章 降董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582章 謙亡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674章 大將張遼母親突然腦梗了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605章 最後一餐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739章 大捷報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799章 南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