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論袁

第703章 論袁

當黃祖看到劉辯和何氏屍體的一剎那,他就知道這次他攤上大事兒了。

先前還想着什麼能夠憑藉這次事件使江夏黃氏成爲荊州第一大家族,這次別說成爲荊州第一大家族了,回頭袁紹不把他全家宰了,都算是給他面子。

黃祖也是在南陽頂級的貴族圈中混的人物,他自然知道這一次他率兵來劫持弘農王導致弘農王死了之後,會對南方的政局產生多大的影響,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兒啊。

只是他心中雖然知道,但是心中已經慌亂。

此刻的他露出了驚恐之情,他左右張望着,無奈的拍着自己的手,連連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黃祖已經亂了心神,但是他一旦亂了心神,對周泰身邊的那些荊州士兵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看着主將都變成了這副樣子,這些人心中怎麼能不開始覺得,他們此番不但是任務失敗,而且還犯了大錯呢。

如此一來,軍心就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這個時候徐晃在突然殺一個回馬槍,只怕黃祖他們就危險了。

在這種車關鍵時刻,還是周泰急忙站了出來,幫助黃祖穩定心神。

就見周泰急忙走上前去,對着黃祖拱手說道:“黃公,當此之時,你可千萬不能六神無主而無所作爲啊。”

黃祖奇怪的扭頭看向了周泰,不明白他所言之意是什麼。

周泰別看是草莽出身,但是也頗有心機,這些年跟在袁紹身邊看到的這些謀臣之間彼此之間相互謀算,他的心眼兒也蹭蹭的長。

誰曾想,在這個時候,他竟然能夠比黃祖做出更冷靜的判斷。

“黃公啊黃公,你可莫要忘了,今日弘農王與何氏之死,絕非是我等之所願,咱們欲將弘農王和何氏請到荊州,哪曾想,那朝廷的劉儉派出兵馬半路截殺,毫不顧念弘農王乃是先帝之子,其命令手下的軍士不斷地攻打弘農王的車架,方致使弘農王身死,這個事情回頭黃公一定要稟報袁公,讓袁公廣佈天下,由天下豪傑共同討伐這賊相劉儉!”

周泰這話如同晨時的鐘聲一樣,重重敲響在了黃祖的腦海中。

他驚訝的看向了周泰,接着眯起眼睛,緩緩的點了點頭。

是啊,周泰說的沒有錯,現在情況已經變成了最糟糕的情況了,自己再怎麼抱怨,再怎麼驚慌失措,也是沒有用的。

現在當務之急是需要趕緊把這件事情攪渾,同時把髒水潑到劉儉的身上。

這是大漢朝各地閥閱望族慣用的手段……輿論手段。

自己雖然不知道這事兒到底是不是劉儉策劃的,但是這個事兒跟雙方都有關係,就看誰能把髒水先一步潑到對方的身上。

黃祖想到這兒,猛然從地上一躍而起,他伸手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衝着周泰拱了拱手說道:“幼平得歸是你提醒,要不然老夫險些鑄成了大錯。”

緊接着就聽他吩咐周泰說道:“幼平,伱率領兵馬在此爲老夫斷後,老夫先行趕回宛城,將這件事稟報給袁公,請袁公火速定奪此事。”

周泰點了點頭,隨即斜眼看向了一旁的那兩具屍體,說道:“弘農王和其母的屍體還需帶回荊州讓袁公安葬,這樣也才能表現出我等對於弘農王的敬意。”

黃祖明白周泰的言下之意,這是想要借這個事兒污衊劉儉,所以,荊州方面一定要給弘農王來一場風光大葬。

他連忙點頭說道:“幼平所言甚是!”

隨後,黃祖就吩咐手下的兵將,將弘農王以及何氏的屍體重新裝上馬車,並趕着馬車隨着他的先部兵馬一同向着南陽郡的方向行駛而去,而周泰則率領大部人馬在後面尾隨着黃祖作爲斷後的兵馬,嚴防朝廷的軍隊前來追擊。

黃祖等人雖然是第一個發現劉辯和何氏屍體的,但是劉辯和何氏之死的消息,並不代表朝廷方面不知道。

而劉儉和賈詡等人知道這個消息的速度或許是比袁紹還能更快一些。

弘農王死了之後,徐晃這邊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而通知他這個消息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爲弘農王引路的宦官李之。

仔細想想也是,此人乃是呂強一手培養出來的宦官,但是在劉辯倒臺之後,卻依舊是不離不棄的跟在其身邊。

這隻能說明他有兩種想法,要麼一種就是他對弘農王的感情深厚,立志要以死報答弘農王。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將他培養出來的呂強對他有再造之恩,而呂強死在劉辯的手裡,那麼這個李之跟隨在弘農王的身邊直到如今,其目地就可想而知了。

李之逃到了徐晃的身邊,將弘農王已經死去的消息告知了徐晃。

至於弘農王是怎麼死的,他也沒有細說,徐晃也懶得多問,徐晃只是火速派人護送的這個李之返回了弘農,讓他去見李儒。

而李儒隨後也以最快的速度帶他返回了長安,去見賈詡。

而賈詡也用最快的速度將這個事件稟報給了劉儉。

劉儉聽聞弘農王和何氏已經死了,當即面上就露出了不悅之情。

“吾讓汝校士府好生看管弘農王,卻不曾讓你們插手弘農王與袁紹方面的事情,你們如何反倒利用弘農王去與徐晃共同攻打黃祖的軍隊?如今雖巧勝了敵方一陣,可反倒是將弘農王的性命給搭進去了,如此害我大漢朝白白折損了一名諸侯王,如此擅自行事,你們還將我這個丞相放在眼裡嗎?”

賈詡聽着劉儉批評他的話,卻是一點兒也不害怕,不過他臉上還是露出了懊悔之情。

“丞相說的是,我等立功心切,也是爲了想要替朝廷分憂,情急之下出此下策,沒有想到好心辦了壞事,還請丞相恕罪。”

“唉,罷了罷了!”

“事到如今,我如此苛責你們又有什麼用呢?”

“只是弘農王此番已死,我等如此被動又該如何處置?”

應該如何處置?賈詡相信劉儉一定早就計劃好了。

但是他依舊說道:

“回丞相,依照老朽看來,當務之急,一定要派我們的人將此事廣佈天下,同時用大公報將此事在各郡縣宣揚,無論如何都要將弘農王之死與袁紹一方的妄自行事聯繫起來。”

“況且,此番若不是袁紹派兵暗中劫持弘農王,豈會導致弘農郡發生的一場大戰?弘農王又豈會無辜喪命於戰場之中?”

“老朽現在懷疑袁紹此番派兵去弘農郡,就是爲了故意截殺弘農王,然後藉此事來打擊我朝廷的士氣。”

劉儉聽到這兒,點了點頭,說道:“文和此言有理,既如此,那我就更不能讓袁紹得逞了。” “大公報那面,當迅速的公佈袁紹此番皆持弘農王的惡事,另外還要你校事府在各地傳播此事,朝廷方面也將出詔書討伐袁紹!”

“總之,這一次朝廷要發動所有的輿論攻勢,向天下人公佈袁紹的罪行。”

賈詡道:“丞相,依照老夫看來,袁紹現在應該也是個丞相一般的想法。”

劉儉聽到這,哈哈大笑,說道:“我豈能不知袁本初的想法,他不過也是想借用輿論攻勢,將弘農王的死栽到我的頭上,劉某豈能讓他如願?”

“往昔之日,天下輿論渠道皆掌握在閥閱手中,但是如今經過我十多年的佈局,這天下的輿論之道到底在誰的手裡?尚還不知。”

“我要讓袁紹藉着這件事知道,天下的輿論,大勢早就不在他們的手中了。”

“從今往後,大漢朝的輿論喉舌,只在朝廷手中!”

……

……

果然,南北兩方各地的戰場尚未分出勝負,針對弘農王之死,他們又展開了一場輿論大戰。

這場大戰,雙方都使出了無窮的招數彼此鬥法,弘農王到底是死在誰的手裡並不重要,他們兩方的人也不想知道真相,真相對於他們而言沒有意義。

他們現在所主要做的事就是利用手中的各種渠道,將弘農王之死栽到對方的頭上。

袁紹所使用的還是傳統的閥閱模式,以各大家族的宣傳渠道爲主要的力量,向着民間滲透劉儉的惡性,說他在弘農之戰中,派人暗中將弘農王暗殺了,了卻自己的心腹大患,其罔顧先帝的託孤之重,殺害先帝的子嗣,簡直罪大惡極。

特別是何氏的很多舊故家族之人目前還居住在南陽,這些人在袁紹的統治之下,也被袁紹搬了出來,配合袁紹來污衊朝廷,污衊劉儉。

袁紹本以爲他的宣傳力度以及污衊方式應該是非常有效的,畢竟天下閥閱這麼多年來,想要用這樣的手段毀掉一個人,實在是再簡單不過!

就算這個人位高權重,在這種強大的輿論攻勢下,一般也沒有反抗之力。

袁紹甚至已經開始幻想劉儉在朝堂之中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無可奈何的樣子了。

但是很可惜,現實當中劉儉並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不但不會出現焦慮、暴躁等問題,而且劉儉的出手相比袁紹更加的犀利。

劉儉先是以朝廷的旨意,以天子的旨意,直接斥責了袁紹的惡行,並向天下各郡各縣發佈詔書副本,言明此番袁紹率兵進入弘農,劫持弘農王並將其殺害,乃是爲了報私仇,報復朝廷,打擊朝廷,其罪當誅三族。

此後,在大漢朝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大公報開始在各地發佈信息!

這些年來,大公報的影響力已經屬於大漢第一,他定時的更新天下大事,並以極其精準的言論將天下和篩選過的政策局勢分析給底層的百姓。

在大公報面世之前,很多底層的鄉間百姓對於天下以朝廷政事並不瞭解,但是大公報每一期都將朝廷的政策以及有利於百姓的政策向百姓進行普及,使得百姓們能夠及時明白有利於自身的朝廷政策而不受到豪強欺騙,因此大公報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極高。

大公報既然已經闡述了袁紹的罪行,那在百姓心中這自然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毫無疑問,大公報已經成爲了百姓心中的權威,任其他的小道消息和是閥閱諸家所散佈的消息,根本就不能動搖其在其百姓們心中的分量。

隨後就是各地的已經成立的大學,以及其他的各種官學私學。

這些年來,劉儉在各地成立州立大學,同時自己還任了首都大學的校長,可以說漢室對於各地的學宮掌控力空前。

再加上科舉制度斷絕了世家門閥舉薦學子的能力,這是得各地學府的學子在一定程度來講都已經成爲了帝國門生。

帝國門生這個概念也是劉儉這些年一邊辦學,一邊在各個學校以及士子當中普及滲透的新概念。

沒有什麼比當天子門生更爲榮耀的事了!

學生們不會再因爲被原先的地方家族舉薦而入仕,而是真真正正的通過了科舉制度成爲官員,成爲漢室劉氏的門生學子。

而且所有的各地州立大學都與朝廷方面有聯動。

朝廷方面一有什麼消息,立刻把消息下放到各個大學之中,讓士子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朝廷的消息,並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

天下學子們站在朝廷的立場來宣傳這件事,那麼這件事的輿論風向向就幾乎有了一個定論。

現在的學子不再需要地方家族的舉薦,也不需要地方大佬的支持纔能有仕途,而科舉制度也使他們明白了朝廷對於他們仕途的重要性。

而且各地大學之中,豪強和寒門士子的比重越來越多。

所以現在的士子和當初不一樣了,他們的言論方向都變了,他們開始清一色的支持朝廷,很多人張嘴閉嘴都是朝廷的有利政策,現在的士子們明白,只有這樣做,他們的前途或許纔會更加的光明。

而負責管理文化署的左伯,也在劉儉的授意下,開始刊印一本書冊,並大量印刷,廣佈於天下之間。

《論袁》

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可能是近期準備好的。

因爲這本書中的內容十分考究。

從汝南袁氏的先祖袁安開始,詳敘述汝南袁氏這數代人在大漢朝所作所爲之事。

書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中肯的。

書並沒有從完全的側面來抹黑袁氏,包括承認袁家人的功績,袁氏數代子孫在朝堂中爲大漢朝所做的功業,都有着詳細的記錄。

當然還有他們所做事情的黑暗面,這書中也大概有了一個闡述。

所以說,這本書的內容還是非常客觀的。

但是如此客觀的一本家族攥記,在這個時候大批量的發行於大漢朝,這當中的內容就令人尋味了。

(本章完)

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58章 劉儉上雒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739章 大捷報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19章 審鮮卑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63章 案 情去醫院,請假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25章 負荊請罪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70章 送禮之人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26章 郡署徵辟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631章 虎落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804章 曹操歸降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98章 張角高徒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70章 劉十億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母親突然腦梗了
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58章 劉儉上雒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739章 大捷報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19章 審鮮卑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63章 案 情去醫院,請假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25章 負荊請罪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8章 殺人也可名揚士林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70章 送禮之人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782章 大戰初始第505章 胡虜兒,汝公在此!第26章 郡署徵辟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631章 虎落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804章 曹操歸降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98章 張角高徒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170章 劉十億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母親突然腦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