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誰贊成?誰反對?

這關門的聲音更是如同一聲驚雷,嚇的一衆官員下意識的回頭看去。

漢朝的早朝時間是卯時,也就是凌晨五點開始,此刻外面太陽還尚未露頭,談不上有什麼光亮,不過就算如此,許多官員也瞬間覺得宣室殿變得昏暗了一些,氣氛說不上來的壓抑,心臟不自覺的提了起來。

甕中捉鱉?

關門打狗?

這極不尋常的狀況,令有的人心中涌現出了這樣的詞彙。

尤其是那些參與策劃和配合如何給劉據出難題的官員,心臟更是突突跳個不停,擔心計劃是否已經敗露,他們還是否能夠看到今天的太陽。

畢竟這可是未央宮,是宣室殿,劉據真要對他們做什麼,他們縱然再有錢、再有權、再有勢力,也沒有絲毫反抗的餘地。

不過轉念再一想。

劉據真的敢這麼做麼?

不管目前劉徹的狀況如何,劉據也尚未正式登基,還只是一個聽政太子,距離集皇權於一身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不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

他要是真敢在第一次聽政的時候,就下令處死準備在早朝上“諫言議政”的大臣,哪怕處死幾個人,也可以被安上桀紂暴君之名。

上一個這麼做的人名叫胡亥,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二世。

如今胡亥墳頭的草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也早已成爲了歷史。

說起來,胡亥那時好歹已是法理上的天子,劉據如今不過只是一個聽政太子,根基無疑要比胡亥淺的多。

如此“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此舉無異於自掘墳墓。

屆時可就不只是這些爲了自身利益不希望劉據繼位的人反對他了。

就連那些忠君愛國的大臣,恐怕也無法支持劉據繼位,甚至他們可能還會成爲最堅定的反對派,畢竟劉據這麼搞可是要搞的天下大亂,絕了大漢國祚的。

想到這裡,一衆官員在私底下交換了一下眼神,大部分人又略微安定了一些。

他們堅信劉據只是虛張聲勢罷了,他不敢亂來!

如果他真敢亂來,就算死幾個人,那似乎也不是壞事……

與此同時。

“這……”

霍光、桑弘羊、公孫弘、杜周、韓說等人心中的擔憂卻是無以復加,看向劉據的目光都盡是焦慮。

他們心中肯定是支持劉據的,因此斷然不希望劉據在第一次聽政的時候亂來。

否則一旦在這時候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再有人以此出去大做文章,必定會搞的朝野之間人心惶惶,屆時不要說劉據能否順利繼位,天下大亂亦不是沒有可能。

就在一衆朝臣各懷心思,惴惴不安的時候。

劉據卻示意郭振呈上了一卷簡牘,隨後當着衆人的面打開瀏覽了一遍,纔不緊不慢的開口道:

“諸位,我對今日首次聽政之事極爲重視,因此特意委託我的少傅石德撰寫了一篇通稿,本欲命謁者於早朝開始之前誦讀,表明我欲與諸位同心同德,替我父皇分憂之決心。”

“不過我方纔將這通稿看了一遍,發現其中內容多是些自欺欺人的假空誦辭,倒不如不誦,免得浪費早朝與諸位的寶貴時間。”

聽到這話,衆人又不約而同的瞄向了丞相石慶。

石德如今只是太子少傅,在朝堂上並無實際職務,自然也沒資格參加早朝。

而石慶作爲石德的父親,劉據這番話雖然並未直接提他,卻讓人不得不懷疑劉據其實是在指桑罵槐,要打的就是石慶的臉。

“……”

石慶則始終低垂着目光,一副寵辱不驚的淡然模樣,好像劉據方纔的話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般。

“啪!”

伴隨着一聲輕響,衆人的目光重新回到劉據身上。

只見劉據已經將那捲簡牘丟在了案几上,隨後又示意郭振呈上了一團白色布帛。

這又是什麼?

衆人不由又好奇起來。

劉據也並不藏着掖着,接過那團白色布帛輕輕一抖,便完全將其抖開,使其呈現出了本來的面貌。

此時衆人才終於看明白,這其實是一件內襯。

不過卻又不是一件普通的內襯,因爲它的上面還帶着密密麻麻的墨跡,那分明是一個一個的隸字,緊密排列着連成了一片,使得這件本該是白色的內襯,看起來就像是一件黑色相間的豹紋內襯。

“這是……”

有人立刻瞪大了眼睛,試圖看清楚上面的字跡。

可惜他們距離劉據有段距離,此刻宣室殿內又以宮燈照明,雖是燈火通明,卻也遠不如白晝明亮,再加上劉據只是抖動了幾下就又收了起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看清。

“這是我另請志士撰寫的通稿,這位志士對大漢實事現狀研究頗深,提出的許多意見一針見血,我認爲很有與諸位討論的價值。”

劉據咧嘴笑了起來,目光落在了一衆大臣的最前排,態度越發謙卑的說道,

“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恐怕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不敢妄下結論,更不敢一意孤行。”

“因此我想請石丞相、章御史與韓太常先上前來幫我瞧瞧,三位皆是爲官多年的能臣,倘若也認爲可行,再與諸位公開討論不遲。”

“請上前來吧,石丞相、章御史、韓太常?”

石慶和章贛這兩個三公自然不必多言,劉據點名的韓太常,則是如今官拜九卿之首的太常卿韓千秋。

此人本來是濟南相,劉據鎮撫南越國的時候,他曾請命率軍奮擊南越。

在歷史上,大漢使者並未順利令南越國和平歸附,非但出使的使者全部被殺,最早派去馳援使者的兩千兵馬也受了埋伏,最終全軍覆沒,而這兩千兵馬的統領就是韓千秋,戰死在了南越國。

而這一世,劉據順利令南越國和平歸附,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戰事,韓千秋自然也沒有受伏戰死。

不過他主動上疏請戰的舉動,卻也得到了劉徹的賞識。

於是劉徹便將他從濟南調回了長安,自此平步青雲,一直坐上了九卿之首的位子。

“這……諾。”

三人悄然對視了一眼,倒有些搞不懂劉據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

難道此舉是在拉攏他們麼?

他們三人的立場是一樣的,都不希望劉據繼位大統,也都早已選擇了支持劉閎,並且一同參與謀劃了許多事情。

一旦能夠扳倒劉據扶劉閎繼位,都少不了從龍之功。

然而劉據此刻對待他們,卻像是劉徹對待內朝臣子一般,讓他們優先參與議政,搞得像是打算將他們拉入劉據自己的“內朝”,今後準備委以重任一般。

最重要的是,這還是在早朝上公開做的。

霍光、桑弘羊、公孫賀、杜周、韓說等一干內朝臣子都還在呢,這些人要麼是如今衛氏霍氏的核心人物,要麼是曾與劉據共事過的重臣,怎麼看關係都要比他們三個人更親更近,劉據爲何偏偏就選中了他們三人呢?

難不成,劉據現在就打算將劉徹的內朝臣子邊緣化,建立起自己的內朝,逐步消除劉徹的影響?

“?”

霍光、桑弘羊、公孫賀、杜周、韓說等人亦是不由的面露疑色。

他們此刻也完全搞不懂劉據究竟在幹什麼了。

畢竟除了私人關係方面的牽絆,他們之中有人去過西域,與劉據有過更加深入的交流,也有人現在還在配合劉據辦事,雙方几乎沒有任何衝突和嫌隙,怎麼想劉據都沒有理由將他們邊緣化。

“……”

其餘的一衆官員也完全是一臉懵逼。

劉徹雖然不是一個好伺候的天子,但好歹許多事情都有跡可循。

而劉據此刻做的事情卻給人一種顛倒反覆的感覺,讓人完全搞不明白他究竟要幹什麼,心裡又在想些什麼。

這樣的天子無疑更難伺候。

就連那些已經明確追隨石慶、章贛和韓千秋,想扶劉閎繼位的官員,此刻都不知道現在應該是高興還是擔憂,心中很是沒底。

在這樣的氛圍中。

石慶、章贛和韓千秋已經躬身走上前去,來到了劉據面前。

“三位,請。”

劉據笑了笑,將那件內襯遞了過去。

“謝殿下信任。”

石慶又施了一禮,方纔雙手接過那件內襯,而後慢慢的抖開查看上面的內容。

下一刻。

“!!!”

石慶的身子劇烈一抖,而後便如同雕像一般僵在了原地,面色更是如同白帛一般白的毫無血色,目光驚恐的望向劉據。

“???”

章贛和韓千秋何時見過石慶這副模樣,紛紛投去疑惑的目光。

“二位也別客氣了,與石丞相一起看看吧。”

劉據依舊是笑,聲音沒有絲毫波動。

“諾……”

章贛和韓千秋聞言不敢怠慢,連忙一左一右湊到石慶身旁,伸着脖子看向石慶手中的那件內襯。

下一刻。

“!!!”

兩人的身體也是劇烈一抖,如同雕像一般僵在了原地,擡頭望向劉據的眸子中瞳孔瘋狂縮動。

與此同時,石慶那花白的鬢角已經出現了豆大的汗滴,正悄無聲息的滑落。

若非他們此刻面對着劉據,背對着文武百官,這失儀的神態必定會令以他們馬首是瞻的官員焦慮萬分,心臟都從嗓子眼中探出頭來。

饒是如此,亦有不少人已經開始擔憂。

恨不能把眼珠子摘下來扔過去,看看那件內襯上究竟寫了什麼東西,竟讓這二公一卿呆若木雞?

“三位都看仔細了吧?”

迎着三人的目光,劉據咧開嘴露出森白的牙齒,語氣比之前更加和善的問道。

“看、看仔細了……”

三人身子又是一抖,總算回過神來,連忙地垂下腦袋躬身答道。

“那麼對於這上面所述的兩項國策,三位是否也與我一樣認爲一針見血,是否認爲必須舉全國之力推行下去?”

劉據一邊伸手將那件內襯從石慶手中取了回來,團成一團交給郭振收好,一邊看着三人正升騰起霧氣的頭頂開口問道。

“臣等以爲殿下高瞻遠矚,這兩項國策利國利民,實在非推行下去不可……”

三人始終低着頭,發出帶着顫音的悶聲。

“趙謙,記住石丞相、章御史和韓太常的話,他們三位力主推行兩項國策,擬詔的時候一定要寫清楚,教世人銘記他們的功勞。”

劉據當即回頭對在後面側後的趙謙說道。

趙謙本來只是謁者,到了西域收了劉據的土特產之後,雖然在西域多吃了一段時間沙子,但如今已經成了常侍(中書謁者),時常奉命給劉徹擬詔,地位僅次於黃門侍郎蘇文。

“諾。”

趙謙躬身應了下來,心中卻在想那內襯上究竟寫了兩項什麼樣的國策,竟能令這三人如此失態,卻還如此鼎力支持。

不只是他在這麼想。

堂下的一衆大臣也同樣在思考着這個問題,心中好奇不已。

唯有石慶、章贛和韓千秋三人心如死灰,如喪考妣。

劉據給他們看的那件內襯上哪裡有什麼國策,還兩項國策?

那分明只是一份多達百人的名錄,而這份名錄上除了他們三人首當其衝,剩下便都是與他們相干的暗中協助劉閎奪嫡的人,從王公貴族到地方豪強,幾乎沒有錯漏。

劉據若是根據這份名錄去抓人,頃刻間便能夠將他們整個同盟連根拔起,個個都可以依律誅族。

這是赤果果的威脅,亦是放在臺面上的陽謀。

所謂的兩項國策,根本就是拿了一卷空白簡牘逼他們在上面加蓋官印,至於劉據打算在簡牘中寫些什麼,那就是劉據的事了。

而他們還必須鼎立支持劉據。

否則今天就別想走出宣室殿的大門,連帶着他們的族人也必將一同誅滅!

而且劉據展現的手段極爲高明。

他並未公開這份名錄,而是隻給他們三人看,這便是一種極爲高明的分化手段,一旦公開便無異於對外界表達了可能對名錄上的其他人法不責衆、只讓他們三人背鍋的意思。

如此一來,他們三人便瞬間成了那些人將功贖罪的衆矢之的,必定不遺餘力的落井下石。

畢竟他們這個同盟的人本就各懷心思,只是因自身利益考量才臨時聚在了一起,甚至有不少人還押了其他的注,不像他們一樣已經梭哈。

大夥一同搞出來的事情,只讓他們三家承擔後果,他們又怎會甘心?

所以他們現在若還想活命,還想保住全族,便必須全心順應劉據,鼎力支持劉據,當然也包括支持劉據剛纔提到的兩項空白國策,甚至要比支持劉據的人更加賣力,不惜站在這些盟友的對立面力排衆議,去當那個馬前卒或是白手套一樣的酷吏,爭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時至此刻。

桑弘羊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躬身問道:

“殿下,既然殿下提到的兩項國策已經得到了石丞相、章御史與韓太常的共同支持與擁護,眼下是否可以公示出來以供臣等討論?”

“這是自然。”

劉據點了點頭,正色說道,

“這一項國策,名爲科舉。”

“此前董仲舒已經完成了對太學的改革,太學中已設除儒學之外的其他多門學科。”

“而我父皇亦早在二十年前便已在各郡設立學校官,命各郡各縣開辦學堂,如今太學的改革亦已影響了郡縣學堂的教學課程,時機趨於成熟。”

“加之我父皇這一朝人才濟濟,其中不乏大量出身貧寒之人,如我舅父,不過是騎奴出身,又如前任御史大夫倪寬,幼年家境貧寒,不得不帶經而鋤。”

“由此可見,百姓間仍有大量人才未被髮掘,朝堂上虎父也不乏不學無術的犬子。”

“如今又有石丞相、章御史和韓太常鼎力支持,爲給大漢發掘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恐怕不得不廢黜任子(因父兄功績得保任授官者)、貲選(因捐獻財產得任官資格者)與察舉(地方官府舉薦)制度,推行科舉制度,通過公平公正的考試評比,來選拔真正具有治國安民能力的人才。”

“教育察舉之事,歷來由太常主持,韓太常方纔又對這項國策讚不絕口,自非韓太常領銜不可!”

“我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話音未落。

韓千秋只覺兩眼一黑,整個身體搖搖欲倒。

讓他領銜如此改革,無異於將他放在了整個官場的對立面,等同於還是讓他去死,區別只在於早死晚死,族人用不用一起死!

君不見景帝時期領銜“削藩諸侯和改革法令”的晁錯,在引發的七國之亂中落得了一個怎樣的下場?

還有更早時候的商鞅……

殿下,你這口黝黑黝黑的大鍋,真是重如泰山吶!

第171章 太子不是我們惹得起的!第316章 帥不過三息第128章 歷史必然性,背刺無處不在!第97章 又來軍令狀?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116章 你放什麼狗屁,乃翁在意!第205章 太子真乃神人也!第216章 微臣可以以項上人頭擔保!第93章 輔政太子!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488章 二位將軍有信心麼?第217章 董仲舒沒這個膽子,一定是你的主意第448章 人家最怕匈奴人西遷了啦第302章 朝鮮未動,奪爵先行!第488章 二位將軍有信心麼?第114章 那是什麼巫物?第400章 陰險!滴水不漏的陰險!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426章 天算不如人算第21章 莫壞我大計第17章 毀堤淹田第155章 八百里加急傳回長安,太子登仙啦!第53章 下官承受不起第214章 超強的偵察和反偵察意識第104章 我要西羌徹徹底底的絕望!第92章 衛家全員惡人!第187章 那就殊死一搏吧!第262章 大名鼎鼎廣川王第33章 逐慕苑第284章 主謀另有其人!第454章 一千零一夜第117章 全軍出擊,直取漢軍大營!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299章 開門!自由貿易啦!第112章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第385章 妾身願助君子一臂之力第323章 這是日神賜給倭人的禮物!第231章 這樣的太子真是太令人着迷了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371章 不斬匈奴終不還!第534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499章 漢人夫妻之間特有的猜謎遊戲第54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89章 原諒你是大漢使者的事,我只負責送你去見他們!第347章 這不可能!他怎敢當街殺我?!第502章 兒臣給父皇準備了一個“驚喜”第420章 戰鬥史官和戰鬥使者第489章 我的大孝之道第4章 一道單選題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43章 第一次朝議第167章 膽敢愚弄朕的人究竟是何下場!第314章 盒裝的雞蛋,盒蛋!第416章 獨裁三部曲!第457章 見識到朕的厲害了吧?第127章 山呼萬歲,肥水不流外人田!第352章 這回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第405章 我養的貓會後空翻第270章 我準備竊玉偷香了第54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59章 乃翁這輩子就這樣了第467章 把大黃弩給我備上!第280章 我的仁恕寬厚之名,誠不欺天下!第149章 太子必定封神!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308章 這些人是攪屎棍,那誰是屎第331章 大刀 弩箭和甲冑就都很不錯第325章 求饒有用的話,還要刀劍做什麼?第344章 隨我去取一件祭品第408章 左腳踩右腳螺旋昇天!第209章 傳下去,太史公司馬遷是抄襲狗!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465章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第341章 父皇想養蠱,我就是金蠶蠱!第330章 消失的金日磾!第525章 掏心掏肺第384章 約法三章第63章 長樂宮第288章 此事便如同懷才,如何能夠瞞得住?第252章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你第220章 陛下爲何造反?第322章 蘇六還是自盡謝罪吧!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21章 莫壞我大計第386章 打出一張均功卡第174章 具體是誰我就不點名了第196章 朕也給你選了一門婚事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290章 歷史的車輪居然是這麼轉動的?第532章 太子殿下肉身成聖!第226章 世上不能再無義妁!第478章 你倒是宣詔啊?第73章 越繇王之殤第412章 從驃侯到從龍侯,攏共分幾步?第443章 我要匈奴人西遷,去做上帝之鞭第469章 太子之間的心有靈犀第433章 弒父篡位?!第57章 柴胡不叫柴胡
第171章 太子不是我們惹得起的!第316章 帥不過三息第128章 歷史必然性,背刺無處不在!第97章 又來軍令狀?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116章 你放什麼狗屁,乃翁在意!第205章 太子真乃神人也!第216章 微臣可以以項上人頭擔保!第93章 輔政太子!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488章 二位將軍有信心麼?第217章 董仲舒沒這個膽子,一定是你的主意第448章 人家最怕匈奴人西遷了啦第302章 朝鮮未動,奪爵先行!第488章 二位將軍有信心麼?第114章 那是什麼巫物?第400章 陰險!滴水不漏的陰險!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426章 天算不如人算第21章 莫壞我大計第17章 毀堤淹田第155章 八百里加急傳回長安,太子登仙啦!第53章 下官承受不起第214章 超強的偵察和反偵察意識第104章 我要西羌徹徹底底的絕望!第92章 衛家全員惡人!第187章 那就殊死一搏吧!第262章 大名鼎鼎廣川王第33章 逐慕苑第284章 主謀另有其人!第454章 一千零一夜第117章 全軍出擊,直取漢軍大營!第523章 盲生,我發現了華點!第299章 開門!自由貿易啦!第112章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第385章 妾身願助君子一臂之力第323章 這是日神賜給倭人的禮物!第231章 這樣的太子真是太令人着迷了第406章 漢軍與匈奴相比,孰強孰弱?第371章 不斬匈奴終不還!第534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46章 我發現了穿越福報的重大漏洞!第499章 漢人夫妻之間特有的猜謎遊戲第54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89章 原諒你是大漢使者的事,我只負責送你去見他們!第347章 這不可能!他怎敢當街殺我?!第502章 兒臣給父皇準備了一個“驚喜”第420章 戰鬥史官和戰鬥使者第489章 我的大孝之道第4章 一道單選題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43章 第一次朝議第167章 膽敢愚弄朕的人究竟是何下場!第314章 盒裝的雞蛋,盒蛋!第416章 獨裁三部曲!第457章 見識到朕的厲害了吧?第127章 山呼萬歲,肥水不流外人田!第352章 這回太子之位必是保不住了!第405章 我養的貓會後空翻第270章 我準備竊玉偷香了第54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34章 你的脾性遺傳自朕第59章 乃翁這輩子就這樣了第467章 把大黃弩給我備上!第280章 我的仁恕寬厚之名,誠不欺天下!第149章 太子必定封神!第64章 我簡直是個天才第308章 這些人是攪屎棍,那誰是屎第331章 大刀 弩箭和甲冑就都很不錯第325章 求饒有用的話,還要刀劍做什麼?第344章 隨我去取一件祭品第408章 左腳踩右腳螺旋昇天!第209章 傳下去,太史公司馬遷是抄襲狗!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465章 謀士以身入局,舉棋勝天半子第341章 父皇想養蠱,我就是金蠶蠱!第330章 消失的金日磾!第525章 掏心掏肺第384章 約法三章第63章 長樂宮第288章 此事便如同懷才,如何能夠瞞得住?第252章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你第220章 陛下爲何造反?第322章 蘇六還是自盡謝罪吧!第395章 劉徹:這個逆子莫不是在羽檄中下了屎!第21章 莫壞我大計第386章 打出一張均功卡第174章 具體是誰我就不點名了第196章 朕也給你選了一門婚事第487章 出人預料的配合第290章 歷史的車輪居然是這麼轉動的?第532章 太子殿下肉身成聖!第226章 世上不能再無義妁!第478章 你倒是宣詔啊?第73章 越繇王之殤第412章 從驃侯到從龍侯,攏共分幾步?第443章 我要匈奴人西遷,去做上帝之鞭第469章 太子之間的心有靈犀第433章 弒父篡位?!第57章 柴胡不叫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