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工程!
可以說它是一項技術,也可以說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脈絡,更可以說是未來的走向。
“全息”既全部信息,是大數據時代的根本,而全息工程,其中涵蓋了全息記錄技術、全息投影、全息影像。
全息記錄技術被林鋒應用在全息閃存當中。
全息投影,透過介質反射,形成3D圖像。
全息影像,不需要介質,製作出物理上的純三維影像,觀看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受限制的觀察,甚至進入影像內部。
技術被科幻電影玩爛了,地球人都知道。
但有個問題所有人都忽略了。
全息影像,名詞展開,是全部信息影像,它所承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什麼儲存盤能容納這種文件?
答案是,沒有!
林鋒計算過,如果把整個京北市,用全息影像製作出來,得需要25TB的空間,沒錯,就是25TB,這樣龐大的空間,普通人有誰回去用?
而且還有一個無法突破的瓶頸,讀寫,如此龐大數據,電腦根本無法完成讀寫,想想那些用3D-max軟件渲染高質量的模型就知道,幾天幾夜都渲染不出來。
全息閃存硬盤擁有50G/秒的讀寫,也仍舊無法達到最低讀寫要求。
就算林鋒能製造出來,也沒有響應的電子設備去讀取。
哪怕現在把這項技術共享出來,也不會投入民用,它的實際作用小於所能帶來的價值,失去了本身價值。
技術很好,但並沒有卵用,這丫的技術就是一個坑。
可林鋒爲什麼在思考這項技術?
道理很簡單,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林鋒以前製造了一種移動硬核,他的存儲空間有130TB,能存下5張京北市的全息影像。
當然他需要一種能加速讀取速度的CPU。
只要加強CPU的性能,就有實現的可能,當然不是民用,而是軍用,有可能以後會用在民用,那不知道要多久以後了。
軍用!
是林峰接下來的戰略目的。
商人始終是商人,上不得檯面,哪怕林鋒掌握了多種科技,頂多算是最成功的的商人、半個科學家,價值遠遠不夠。
而能提供軍需用品的公司就不同了,更何況林鋒還能提供軍工技術。
到了此時,林鋒才真正敲定了這項計劃,進軍軍用設施。
電子行業他已經通關,有公司團隊去管理就行,沒事插手一下,控制行業,剩下的再不用林鋒操心。
你說林鋒沒有硬件技術,憑什麼通關電子行業?
林鋒解釋道:“下位法遵守上位法,同樣,落後的技術會向先進技術看齊,只要他把軟件程序控制在最尖端,硬件商只有追趕的份,沒了後顧之憂。”
至於硬件廠商罷工,做夢應該能遇到。
當然,進軍軍工也沒那麼簡單。
當初,林鋒列了個表,這表是滲透進美國的方法,爲什麼他堅持滲透美國,當然是爲了財富,美國遍地是財富。
列表後發現,美國是塊鐵板,在不付出巨大利益的前提下,完全沒有滲透的可能,不過,林鋒選擇劍走偏鋒,用軍事滲透美國。
最堅固的盾,遇到了最鋒利的矛。
大型電力傳輸裝置就是滲透進去的最好方法。
朱瓦特號驅逐艦!
首長給林鋒做過科普,這艘普通的電力驅動驅逐艦,卻擁有着不普通的威力,他的存在有可能超過航母。
原因便在於這艘驅逐艦,可以隨時在頂部安裝兩門電磁炮,而這艘船有可能是美國專門爲電磁炮所設計的,造價之高,鄰人驚歎!
當然,這種驅逐艦是需要按時充電的,他的動力來源是電,所以……
相信,美國一定會動心,經濟不動心是因爲不差錢,軍事不動心的話,還怎麼維護地球老大身份?
一切的一切被林鋒算露無疑,不過,也有他沒算到的,系統居然給了個渣渣的全息工程,一時半會用不上(多大的怨念)!
“不知道能不能用一座大型電力傳輸裝置,換到CPU的製造技術。”林鋒推算着可能性。
不過,還要等到了美國才能知道。
林鋒知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需要去美國一趟了,把該交易的“買賣”完成。
……
同一時間,一則被載入史冊的報道發表出來。
《磁變法王——林鋒!》
文章中詳細分析了“磁變頻”技術原理,並推演出在大型電力傳輸裝置之後,恐怕還有更遠距離的技術,推斷林鋒還在研發當中。
不過,文章中主要還是圍繞林鋒,撰稿人列舉了很多人物,天雷真君富蘭克林、屏蔽尊者法拉第、磁暴魔王特斯拉、波粒雙形愛因斯旦等人物,字裡行間,把林鋒擺在了和這些人物同等的位置,甚至超越了這些人。
畢竟,林鋒將電力技術推向了另一個巔峰。
華國人秉着有熱鬧不看白不看的心裡,紛紛吹起了牛,說什麼我們華國誕生了一位可以和大發明家比肩的人物,吹噓華國未來在馬路上行駛的都是電力小汽車,高鐵都是無線輸電的,甚至手機都不用電池了,也用上遠程輸電,更誇張的是說飛機都用起了電,電力飛機更安全云云的,反正吹牛不上稅,隨便發揮想象。
人們心中也有了盼頭,盼望着林鋒在全國普及大型電力傳輸裝置,早早的實現他們所說的一切。
普及當然要普及,但介於價格,漫長且險阻……
相比於人民羣衆的熱情,心頭最火熱的就屬汽車廠商了,像什麼長城、華晨、齊瑞、奧迪、一汽等等,擦亮眼珠,紛紛上門尋求合作。
甚至有的汽車公司專門針對“線圈裝置”,連夜設計出一款電力能源汽車。
嘴裡嚷嚷着“電力汽車,環保、安全、更節能”,把電能汽車吹上了天,汽油汽車被貶低的不行。
他們之所以這麼捧,完全是名人效應,華爲的成功,三顆星和小蘋果的失敗,聯想電腦制霸全世界……
生生的例子,證明着林鋒的戰績。
“信林鋒,得發展”已成爲業界人士的準則,如果能和林鋒展開合作,哪怕你只是一家辣條廠,弄不好都能登陸美國市場。(辣條廠也有野心)
但具體的合作,還要看林鋒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