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張氏家族近幾天的動作引起家族圈子的震動。
倘若大的家族居然變賣產業,舉家西遷,驚爆了一地眼球。
不過,當他們知道張家帶着大批的沙漠早熟禾後,其它家族十分羨慕嫉妒恨。
這種綠化沙漠的事,放在現代來說,相當於開疆拓土的功績,不難想象,等張家做出一番事業後,家族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高,遠遠超過他們。
這也就導致,京北很多家族三番兩次找上林鋒,希望林鋒給他們一個機會。
然而此時,林鋒並沒有心情處理這些事,系統下發的“記憶危機”任務還等着他去完成,他可不想被人無緣無故修改記憶。
畢竟,人腦控制接口太逆天了,林鋒也微微感到擔憂。
哪怕出現一個小小的問題,讓自己損失某些記憶,林鋒也斷然不能接受,而杜絕此種危險,必須做到系統說的那樣,過目不忘。
嬌嬌忙着推演父母的人格塑造。
林鋒只好再製造幾臺人工智能,來協助自己的工作。
開發更高級的“腦域開發藥物”。
要想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腦域開發纔是關鍵,當大腦開發到一定程度,恐怕外力也無法對其修改記憶了。
這就是林鋒想到完成任務的方法。
目前,林鋒手中掌握着三種腦域開發藥物。
第一種,智商開發藥劑,能有效提高人腦智商,讓人腦智商達到150左右,沒有副作用。
第二種,暫時性腦開發藥劑,讓人在一定時間內智商飆升,甚至服用者有可能達到180的智商,但這種藥有時間限制、極大的副作用和依賴性。
第三種,腦域開發藥物,對大腦進行全面開發,不管是語言能力,還是神經元對信號的處理能力,全員進化,對腦域開發沒有上限。
第一種藥物,林鋒把理論交給徐老爺子去研究,以後將作爲零售產品銷往世界市場,爲自己斂財。
第二種藥物也已經被林鋒開發了出來,地下實驗室的保險櫃中,存放着大量的這種藥物,林鋒打算用來拉攏人使用,畢竟第二種藥要比第一種功能更強悍。
至於副作用,只要一直服用的話,副作用會減輕不少。
而第三種藥,被林鋒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提供給自己使用。
現在,他開發的正是第三種藥物。
地下實驗室中,燈光通明。
複雜纏繞的試管蜿蜒到不知哪裡,只見纖細的試管中分別流動着兩種顏色的藥劑,一種藍色,一種綠色。
在流動間,在實現設定好的線路上,不時添加進去其他它未知藥液,但藥液總體的顏色始終未變。
這種複雜的試管裝置,是製造第三種藥劑的必備器械。
在林鋒觀察的時候,兩種藥液終於匯聚到一起,成螺旋形態,裝入了一個巴掌大小的容器中。
乍一看,像裝T病毒的容器,但仔細一看又有不同,這容器要小的多。
趁着熱乎,林鋒拿過藥劑直接注射在身體裡。
只見兩種顏色的藥劑緩緩注進身體,最後只剩下空空的容器。
在場的人工智能也只是瞄了一眼,便繼續按照流程,批量生產起這種藥劑來。
在藥劑注射進身體不長時間後,林鋒只感覺腦袋裡“咔咔”作響,像有什麼東西被劈開一樣。
而隨着這幾聲響動,能夠很明顯感覺到腦袋一清,思路變得越發清晰起來。
林鋒閉着眼感受,當再次睜開眼睛時,眼眸似乎比以前變得更是深邃了,恐怕少女見到這樣的眼眸都會爲之深陷。
“效果一般般,恐怕需要量來堆。”
林鋒翻着苦笑。
按照系統所說的效果,在第一次使用藥劑的時候,如果改善效果明顯,說明大腦本身很優秀,開發起來也容易不少。
如果效果一般,證明使用者大腦質量很低,需要長久的使用藥劑,水滴石穿。
而林鋒就屬於那種大腦一般般的人。
想到這,林鋒都感覺到丟人,如果讓外界知道科技教父是個笨蛋,恐怕會讓人笑掉大牙吧!
“如果沒有系統,我估計還是個普通人吧!”
林鋒再次苦笑着。
不過,鑑於有個外國人在得到系統後,沒完成任務,智商被清零,林鋒覺得自己並不是那麼笨,起碼知道社會險惡,知道趨吉避凶。
一個人能成功,往往需要倚靠很多東西,智商並不是唯一。
感慨了兩句,林鋒便繼續投入到實驗研究中去。
……
而此時,京北國際機場。
一羣記者正圍繞在出站口,翹首以盼等着一位名人到來。
突然,出站口走來一羣穿着黑西服的外國人,他們身材魁梧,而被保護在中間的是一個坐在電動輪椅上的人。
斯蒂芬·霍金!
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記者們走上去,舉着麥克風大聲道:“請問霍金先生爲什麼來到華夏?”
“霍金先生是去見林鋒嗎?難道要一起開發科學技術?”
“請問霍金先生對林鋒有什麼看法?”
記者的問話自然是詢問霍金助理喬·緹娜。
喬·緹娜是一位金髮碧瞳的中年婦女,長相平平,但身上的氣勢卻很不一般,她銳利的眼睛一掃,掃退了上前的記者,道:“抱歉,暫時不接受採訪,請給霍金先生一點私人空間。”
從小就生活在英國的喬·緹娜,十分不理解眼前亂哄哄的記者。
在英國,秩序儼然,無論什麼人都十分尊敬霍金先生,而不是像眼前的華國一樣,一窩蜂的擠過來,太討厭了點。
坐在輪椅上,只有眼珠和手指能動的霍金,只打出了兩個字“林鋒”。
意思是說,現在就去找林鋒。
面對這麼多熱情記者,霍金無力招架,畢竟身體原因限制他,如果可以,他倒是很想在華國記者面前說說自己平日裡的想法。
在記者失望聲中,霍金一行人趕往了新界線公司。
這次,霍金已經做好了常住打算,如果林鋒和他能碰撞出更多的想法,他就決定一直待在華國,直到自己死去,然後把身體包括大腦捐給林鋒,讓林鋒代替他走完剩下的路。
相比於霍金的期望,喬·緹娜心情就不太好了。
林鋒以電子學聞名,最近又在搞生物學,但仍舊和物理學很難掛鉤。
唯一能產生點聯繫的,恐怕就是那狂妄無比的第三個預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