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流言再起

就在韋津離開大興的第二天,桑顯和帶領一萬兵馬匆匆趕往延安郡。

延安郡太守呂清已經催促幾次了,樑師都來勢兇猛,靠近雕陰方向的幾個縣城已經淪陷。

整個延安郡兵力單薄,也沒有經歷過戰亂,面對樑師都的凌厲攻勢,根本不是對手。

現在樑師都的兵力直指郡城膚施,形勢相當的危急。

“你知道嗎?樑師都已經完全佔據了雕陰郡,正向延安進攻。”大興城中有人神神秘秘的說道。

目前整個大興城最火的話題只有兩個,那就是延安郡和樑師都。

每當有人提起這兩個話題的時候,總會涌現一大批人圍聽。

“你的消息已經晚了,魏平、延川兩縣已經前天已經被樑師都攻破了。”另一個不屑道,

魏平、延川是延安郡最靠北方的兩個縣,毗鄰雕陰郡,最先受到樑師都的攻擊。

“看來延安郡是不保了!”衆人紛紛搖頭嘆息。

第二天,有流言傳出,說樑師都大軍已經到達了到達了膚施縣城下,延安郡已經危在旦夕。

雖然有人心生疑惑,但是依然信者衆多。對於延安郡的戰鬥力,所有人都不抱希望。

第三天,另一股勁爆的流言出現,延安郡守呂清開城投降,整個延安郡淪陷。

這個流言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了整個大興城。

整個故事傳的有鼻子有眼睛的,有的說延安郡守呂清貪生怕死,也有的說呂清和樑師是同鄉,二人早有勾結。

如今只是相互配合,二人已經合力準備進攻京兆郡,奪取京兆郡無盡的財富。

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立即陷入了恐慌之中,延安郡距離京兆郡,只相隔了上郡這一個郡縣。

上郡雖然是上等郡縣,但是面積卻不大,如果從延安郡邊界出發,一日一夜的行軍,就能穿過整個上郡,到達京兆郡最北邊縣城宜君。

“得大興得天下!”一個文士故作深沉,幽幽的吐出一句。

此話一出,立即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樑師都最終的目標一定是大興城,這個流言沒有人懷疑,這也間接助長了流言的可信度。

大興、洛陽只有擁有一個就能成就霸業,但是現在看來,大興城似乎更像軟柿子,而且**性更大一些。

“錢財動人心呀!”有人更加直白。

所有的言論最終都不自覺的迴歸到帝國銀行之上,那裡的財富纔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纔是**樑師都進犯京兆郡的罪魁禍首。

所有人都在搖頭嘆息,代王殿下到底是太年輕呀!不知道人心險惡。

帝國銀行裡面的金山銀海讓所有人都爲之心動,更別說那些公開起兵造反的反賊們。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洛陽擋在了李密的前面,估計李密立馬就會殺到大興城來。

相比於洛陽的堅城高牆,大興城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李家灣。

筆直寬闊的磚道橫穿整個小鎮,然後分成一個個小岔路,通到每一個四合院的門口,這些四合院的主人全部都是從關東地區流亡地主豪商們,

楊侑爲了從這些關東地主的口袋裡掏錢,直接按下快進鍵,李家灣率先實現了‘戶戶通工程’。

不過這些世家地主們的花費是值得的,李密的突然崛起,一下子施虐整個中原地區。

沒有來得及逃脫的世家地主一個個家破人亡。

亂世之中,他們這些肥羊往往都是亂兵盜匪的第一個目標,破財消災往往只是幸運的人才能遇到,一不留神就會家破人亡。

這些提前遷往大興城的地主們不由的心生慶幸,要不是自己有遠見,恐怕他們的下場和那些目光短淺的傢伙一樣。

翟讓手下的匪兵打仗不行,但是要敲詐勒索,攻打幾個地主村寨,那可是手到擒來,所過之處,一片哀鴻。

李密雖然明令禁止縱兵搶掠,實際上不過是做得隱蔽一點而已,沒有涸澤而漁,維護自己良好的聲譽。

私底下,李密還是讓世家地主自己乖乖的獻出家財,或者主動投靠,如果再不識相,立即就會有翟讓所屬的匪兵上門。到時候就不是獻出家財就能解決的事情了。

這也是李密的高明之處,靠着這一招,李密在短時間內樹立威望,手底下聚集了大批的世家地主武裝勢力,短時間內擁有超過了翟讓的力量

新李家灣最中心的一個嶄新的四合院內。

五十歲的鄭顯舒適的坐在軟榻上,鄭顯是第一批來到大興城的關東地主。

溫暖的陽光照射在泛白的棉襖上,散發出絲絲溫暖。

溫暖、舒適、愜意,這種感覺和在關東的自家大院一樣,在亂世之中還能享受這樣的生活,實在是祖宗保佑。

鄭家歷代的先祖早有,在祖訓之中就有了後輩如何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家族。

李密戰勝張須陀之後,鄭顯就已經察覺到危險的氣息。

祖輩的遺訓使得他深刻認識到了亂世的殘酷,早在那個時候,鄭顯就有了躲避戰亂的念頭。

起先,鄭顯的躲避戰火的最佳目的地就是郡城,那裡也算是兵多牆高。安全性還是很有保證的。

如果郡城不保,那就到洛陽去。

然而燕來樓的邀請,讓他眼前一亮,大興城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傳言,使得鄭顯有了新的想法。

不同於其他世家先派出自己的子侄輩先來探探路,鄭顯則親自來到大興城,他想親自見證一下這個神奇的城市。

在大興城,他彷彿遇到了一個夢幻之旅。筆直的磚道,養活近百萬人的賑災司。循環利用的魚塘臺田,還有存錢支付利息的帝國銀行。

鄭顯已經五十多歲了,他的一生見證了大隋朝的強大的繁盛。對於皇家的信用更是深信不疑。

回到關東之後,他不顧其他族人的反對,舉家遷往大興城,留下大兒子照看田地和宅院。

反正大兒子遲早是要繼承家業的,而且孤身一人,賊兵來襲時,也好脫身。

事實證明了他的英明,不到一個月,李密就攻佔了他的家鄉。

第49章 長安大俠第206章 衛文升之死應書友'花捲卷小姐'的要求爭取加快速度第104章 紅眼病第298章 行刺第97章 多方異動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72章 公主的心結應書友'花捲卷小姐'的要求爭取加快速度第66章 代王三問第59章 大興崛起大結局第37章 乾柴烈火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9章 君臣衝突第51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第85章 攻陷山寨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202章 衛文升的反擊第237章 兩軍對峙第71章 外包剿匪第197章 要錢不要命的商人第119章 財富盛宴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29章 君臣衝突大結局第212章 棉甲第268章 攻略巴蜀第278章 援助洛陽大結局第215章 塵緣未了第22章 搶功勞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56章 臺田魚塘模式第99章 長大了第250章 凱旋第260章 楊廣之死(三)第163章 名醫雲集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66章 代王三問第212章 棉甲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25章 陸家第81章 燕家父子第99章 長大了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180章 切除毒瘤第299章 營救第18章 出兵馮翊郡後記一鮮花王子篇在新書可以免費看第41章 轟動大興第127章 李密入主瓦崗第126章 抓起來了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117章 野望第35章 一秒掰彎第55章 十五萬流民第101章 富貴還鄉第28章 大興土豪第213章 第一次防守命令第89章 大興車站第38章 杜如晦出山第233章 驚天騙局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46章 我們是來存錢的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250章 凱旋第165章 偷字的賊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27章 夜思第17章 捐錢第263章 皇上駕崩了第180章 切除毒瘤第303章 圓桌會議第114章 興洛倉淪陷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241章 奪帥第171章 決戰(下)第71章 外包剿匪第53章 選擇第136章 押送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127章 夜思第206章 衛文升之死第12章 賑災告示第105章 燈下美人第42章 最公正的審判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46章 戰後餘波第198章 奪權第278章 援助洛陽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69章 流言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279章 帝王心術第135章 對策和關心第174章 天下震動第49章 長安大俠
第49章 長安大俠第206章 衛文升之死應書友'花捲卷小姐'的要求爭取加快速度第104章 紅眼病第298章 行刺第97章 多方異動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72章 公主的心結應書友'花捲卷小姐'的要求爭取加快速度第66章 代王三問第59章 大興崛起大結局第37章 乾柴烈火第58章 李密入瓦崗第29章 君臣衝突第51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第85章 攻陷山寨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202章 衛文升的反擊第237章 兩軍對峙第71章 外包剿匪第197章 要錢不要命的商人第119章 財富盛宴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29章 君臣衝突大結局第212章 棉甲第268章 攻略巴蜀第278章 援助洛陽大結局第215章 塵緣未了第22章 搶功勞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56章 臺田魚塘模式第99章 長大了第250章 凱旋第260章 楊廣之死(三)第163章 名醫雲集第292章 帝王生涯第66章 代王三問第212章 棉甲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25章 陸家第81章 燕家父子第99章 長大了第150章 柴平之死第180章 切除毒瘤第299章 營救第18章 出兵馮翊郡後記一鮮花王子篇在新書可以免費看第41章 轟動大興第127章 李密入主瓦崗第126章 抓起來了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117章 野望第35章 一秒掰彎第55章 十五萬流民第101章 富貴還鄉第28章 大興土豪第213章 第一次防守命令第89章 大興車站第38章 杜如晦出山第233章 驚天騙局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46章 我們是來存錢的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250章 凱旋第165章 偷字的賊第296章 隔空對戰第127章 夜思第17章 捐錢第263章 皇上駕崩了第180章 切除毒瘤第303章 圓桌會議第114章 興洛倉淪陷第65章 代王上青樓第241章 奪帥第171章 決戰(下)第71章 外包剿匪第53章 選擇第136章 押送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127章 夜思第206章 衛文升之死第12章 賑災告示第105章 燈下美人第42章 最公正的審判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46章 戰後餘波第198章 奪權第278章 援助洛陽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69章 流言第224章 遠交近攻第279章 帝王心術第135章 對策和關心第174章 天下震動第49章 長安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