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奪取潼關

董卓氣的咬牙瞪眼,心中怒火直撞頂樑門,李儒上前接過書信看了一眼,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李儒憂慮的說:“主公!我早就說過,這楊凡輕易不能招惹,牛輔的三萬大軍轉眼就被滅掉了,這絕不是巧合,楊凡縱橫河東多年,在當地極得人心,白波谷又易守難攻,固若金湯,把他逼急了,即便沒有諸侯討伐我們,楊凡也可以切斷我們和西涼的通道,你要知道,我們西涼兵的家眷可都在西涼啊。”

董卓生氣歸生氣,可他不是草包,從洛陽回西涼只有一條路,而楊凡恰恰就在這條路的中間。

他的數萬大軍可以輕而易舉的在弘農一帶把西涼和洛陽的通道切斷,別人沒這能力,但楊凡絕對有。

但董卓做夢也沒想到,很快楊凡就會佔據潼關!

董卓眼珠子滴溜溜的轉了幾圈,看向李肅“我來問你,楊凡究竟是何意?”

李肅暗暗鬆了口氣,穩了穩心神,說道:“我家主公的意思非常明顯,那就是兩家井水不犯河水,這一次是你們主動挑釁在先,日後若能兩家和睦,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董卓兇狠的說:“什麼?殺了我的人想這麼算了,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楊凡當我可欺不成。”

董卓一擺手說:“來啊,先把李肅這個叛徒押下去,關進大牢。”

過來幾個西涼兵,粗暴蠻橫的把李肅架了出去。

李儒擔心董卓氣火攻心,會不顧一切的對楊凡出兵,再次苦勸,“主公!袁紹憤然離京,眼下朝局並不穩固,若此時再跟楊凡大興刀兵,鬧的不可開交,形勢必然對我等不利。”

“嗯!”董卓點了點頭,不滿的說:“那也不能太便宜楊凡。”

董卓派出使臣前往河東,讓楊凡拿出一萬斤黃金,再交出五千匹戰馬,否則這件事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會出兵剿滅白波谷。

董卓想嚇唬楊凡,從氣勢上壓制楊凡。

哪知楊凡二話不說,直接把派來的使臣給宰了。

楊凡隨後把賈詡找來,開門見山的說:“文和!董卓現在自封當朝太尉,擁兵二十萬,不把我放在眼裡,我本想牛輔這件事就這麼算了,沒想到董卓並不領情,要跟我耍狠,想出兵剿滅我,依你看,我該怎麼做呢?”

賈詡哭笑不得,明明是楊凡殺了牛輔,滅了董卓將近三萬大軍,董卓怎麼說也是執掌天下生殺大權的太尉,哪能這麼輕易就算了呢?

賈詡道:“主公!雖說董卓氣憤難平,但他也有諸多的顧慮,眼下朝局不穩,董卓根本抽不出太多的兵馬對付主公,而主公的實力董卓也頗爲忌憚,依我看來,董卓絕不敢再冒然出兵,即便有所行動,兵馬也不會太多。”

楊凡點點頭:“你說的不錯,如果董卓能把他的西涼兵全部派來,興許我還有些忌憚,若他只派個三兩萬人,不過是給我嘴邊送塊肥肉罷了。”

賈詡忽然笑了,“主公!雖說你不用懼怕董卓,但若是能拿下潼關,我想那董卓絕不敢再小看主公。”

賈詡話音剛落,楊凡兩眼頓時一亮。

賈詡分析道:“主公經營河東多年,兵精糧足,聲威赫赫,潼關距離河東不過咫尺之遙,主公奪取潼關易如反掌。自漢武帝廢棄秦函谷關,修建新的函谷關之後,潼關的作用便被世人忽略了,因爲潼關兩側都是大漢的疆土,潼關變得可有可無,名存實亡,現在潼關也沒有多少守軍,任何人都能順利通過,此時主公正好出其不意將潼關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別看閒置的潼關無人理睬,可一旦潼關落入主公的手中,必然會天下震動,令董卓坐立不安!”

“哦?”楊凡的眼睛變得越來越亮,賈詡一番話令他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

之前楊凡幾次三番帶兵前往函谷關,每次都路過潼關,潼關他還真沒當回事,可今日聽賈詡這麼一說,楊凡猛然驚醒。

一直以來,楊凡都把重心放在了函谷關上面,覺得那是洛陽的屏障,地位舉足輕重,可函谷關想要奪取並不容易,但是潼關則不然,潼關就在楊凡眼皮子底下,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賈詡接着說:“一旦潼關落在主公的手裡,便等於主公在關中站穩了一隻腳,即便右扶風、京兆尹、左馮翊被朝廷的兵馬控制,可潼關是關中的門戶,這些地方和朝廷、董卓能否聯繫在一塊,還不全憑主公的意思嗎?此其一,其二,董卓的根基在西涼,董卓的二十萬西涼兵的家也在西涼,董卓身邊的將領的家也在西涼,而潼關恰恰是洛陽往返西涼的必經之路,潼關只要一天在主公的手裡,他們就要一天看主公的臉色,即便董卓派大軍前來,想越過潼關,也難比登天!”

“好!”楊凡激動的拍案大笑,馬上把徐晃等人叫來。

“馬上奪取潼關!”

徐晃拱手領命,帶領一萬精兵火速離開白波谷,不到一日的功夫便傳來了捷報。

原因很簡單,此時此刻,潼關僅僅只是一個過往通行的關口,而楊凡是河東太守,至少從名義上是得到朝廷認可的,徐晃帶兵來到潼關關下只是說借道,守關的士兵絲毫沒有起疑,等徐晃進關亮出殺戮的屠刀之後,守關的士兵才意識到不妙,可惜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黃巾大旗高高的插在潼關的城牆之上,迎風招展,分外惹眼。

楊凡接到捷報,撫掌大笑,馬上決定,潼關由徐晃駐守,從現在開始,務必加固城防,嚴加戒備,不論是從西涼去洛陽的,還是從洛陽去西涼的行人,一律嚴查!

徐晃行事謹慎,最擅長的事情有兩件,一是練兵,二是防守,由他鎮守號稱大漢第一雄關的潼關,楊凡絕對放心。

對賈詡,楊凡更是如獲至寶。

賈詡笑着對楊凡說:“相信很快董卓就會把李肅放回來,並派使臣前來跟主公求和。”

“哈哈哈!”楊凡一陣大笑,眼中驟然射出一道犀利的寒光,心中冷笑:“董卓!你不是很囂張嗎?馬上我就讓你求我。”

第280章 對戰張燕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28章 機會出現第29章 陷入激戰第254章 改良造紙術第300章 董卓的改變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68章 黃忠被困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135章 身處危境第248章 李蒙喪命第55章 楊凡求降第19章 鉅鹿失守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250章 軍械坊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67章 董卓發怒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106章 直言相告第242章 重在其心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214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盧植之死第93章 獻城投降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218章 戰後抱怨第24章 何必當初第172章 楊凡的矯詔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72章 金彪鐵錘陣亡第77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12章 怒火千丈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42章 楊凡的改變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243章 加封國公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37章 盧植之死第30章 殺敵斬將第214章 方寸大亂第51章 重傷患者第174章 遷都長安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1章 救治牛二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52章 劉備哭喪第53章 何去何從第45章 噩耗傳來第162章 迷失心志第43章 張角祭天第237章 回到關中第240章 以退爲進第120章 熱鬧的場面第258章 法正孟達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280章 對戰張燕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39章 向我集結第75章 黑山張燕第87章 當衆領刑第47章 大戰來臨第192章 難於爲謀第262章 馬奎發瘋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225章 追擊董卓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105章 打聖女的主意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301章 衝進宛城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239章 楊凡大婚第228章 繼續追擊第65章 楊凡究竟想幹什麼第49章 死傷慘重第35章 升爲校尉第173章 十九路諸侯第121章 洗髓丹無題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17章 就是骨頭硬第82章 楊凡被困第76章 商城開啓第76章 商城開啓第292章 董卓的決心第96章 聞喜裴潛第200章 袁術大怒第144章 救董太后第202章 動真格的第113章 東萊太史慈第211章 刀劈顏良
第280章 對戰張燕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28章 機會出現第29章 陷入激戰第254章 改良造紙術第300章 董卓的改變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268章 黃忠被困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135章 身處危境第248章 李蒙喪命第55章 楊凡求降第19章 鉅鹿失守第232章 狼狽不堪第250章 軍械坊第150章 委屈的董卓第167章 董卓發怒第184章 巨型雲梯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106章 直言相告第242章 重在其心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214章 方寸大亂第37章 盧植之死第93章 獻城投降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218章 戰後抱怨第24章 何必當初第172章 楊凡的矯詔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72章 金彪鐵錘陣亡第77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12章 怒火千丈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42章 楊凡的改變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243章 加封國公第12章 時勢造英雄第118章 少帝繼位第37章 盧植之死第30章 殺敵斬將第214章 方寸大亂第51章 重傷患者第174章 遷都長安第224章 放董卓一馬第21章 救治牛二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52章 劉備哭喪第53章 何去何從第45章 噩耗傳來第162章 迷失心志第43章 張角祭天第237章 回到關中第240章 以退爲進第120章 熱鬧的場面第258章 法正孟達第223章 達成一致第280章 對戰張燕第129章 當場比試第39章 向我集結第75章 黑山張燕第87章 當衆領刑第47章 大戰來臨第192章 難於爲謀第262章 馬奎發瘋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225章 追擊董卓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105章 打聖女的主意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301章 衝進宛城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239章 楊凡大婚第228章 繼續追擊第65章 楊凡究竟想幹什麼第49章 死傷慘重第35章 升爲校尉第173章 十九路諸侯第121章 洗髓丹無題第272章 援兵到來第64章 混亂的徵兆第157章 獎勵豐厚第17章 就是骨頭硬第82章 楊凡被困第76章 商城開啓第76章 商城開啓第292章 董卓的決心第96章 聞喜裴潛第200章 袁術大怒第144章 救董太后第202章 動真格的第113章 東萊太史慈第211章 刀劈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