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節 書呆子外戚

奏疏寫到一半的時候,田苗就來稟報:“主公,太孫殿下有請……”

張越連忙放下筆,問道:“是誰來通知的?”

“回稟主公,據說是太孫宮左監……”田苗答道。

“哦……”張越點點頭。

所謂的太孫宮左監,其實就是劉進的舅舅,剛剛被天子冊封爲靜武君的史恢。

張越見過幾次,感觀還可以。

至少,在外戚家族裡,史恢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最起碼,沒有被酒肉美色所擊垮。

這就夠了!

張越立刻放下筆,跟着田苗出門,在門口就見到了新紮上任的太孫宮左監史恢。

他看上去四十來歲,留着當代貴族士大夫最喜歡的髯須,身上穿着一件很大衆的絲質深衣,頭戴着一頂儉樸的無幘冠,整個人看上去相當文雅。

“靜武君安好……”張越上前一步,長身作揖。

“見過建文君!”史恢也長身作揖,還禮拜道:“太孫殿下,聞建文君將出使烏恆,特命吾來詔君望太孫殿會之!”

“辛苦足下!”張越笑道:“既然是太孫詔,還請足下入內稍候片刻,待吾更衣往之!”

本來,張越去見劉進,從來不需要講什麼規矩。

只是,如今,格局不同了。

劉進進位太孫,那就是漢家的儲君之一,是社稷的未來。

自然,就要守規矩,立規矩了。

史恢聽着,也是滿意的點點頭,道:“固所願爾,不敢請也!”

一刻鐘後,張越與史恢,聯袂登上宮車,然後前往已經更名爲太孫宮的舊桂宮。

趁着同車的機會,張越對史恢拱手問道:“聽說靜武君素喜文書,未知靜武君心善何論?”

史恢聞言,笑了一聲,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道:“不敢瞞閣下,吾素以誠爲道……”

張越聞言,臉色有些古怪,遲疑了一會,才問道:“心誠如神?”

“久聞侍中張子重,博覽百家之言,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史恢笑着拱手,道:“仁義禮智聖,五行輪轉,從來不休,人知之,則可以知家國興衰,近憂遠慮……”

張越聽着,只好呵呵的笑了兩聲,心中卻是感慨不已。

想不到,這漢家將來的國舅爺,居然是如今儒家內部一個古老學派的擁泵。

而這個學派的名字叫——思孟學派。

這是一個無比古老的學派。

早在戰國初年,這個學派的主張就已經爲人所知了。

戰國晚期的著名大噴子,荀子先生就專門批判過思孟學派的理論和主張。

認爲這些傢伙,都是異端,應該消滅和打擊。

至於爲什麼呢?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簡單的解釋一下吧。

戰國時期,陰陽學家出了一個大能,叫鄒衍!

看過尋秦記的人,應該不會陌生。

著名的五德終始理論,就是鄒衍提出和完善的。

但,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並非原創,而是從思孟學派的五行道德說基礎上發展而來。

知道這一點,你便大概知道,荀子爲何要批判和打擊思孟學派了。

概因,儒家的天人感應,君權天授,乃至於讖諱思想的源頭,都是從思孟學派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儒家從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學派,變成唯心學派,也是始於思孟學派。

荀子能忍得了,那才見鬼了!

當然,思孟學派,也並非全是糟糠,沒有可取之處。

他們是儒家內部少數的民本思想推崇者,民貴君輕的主張者。

所以,在戰國時期,思孟學派一度鼎盛非常。

韓非子所說的八儒裡,思孟學派就佔了三個。

子思、孟子、以及孟子弟子樂正氏。

若再算上,與其主張類似的,還有子游、曾子。

可謂是鼎盛非常,聲勢浩大。

可惜,秦始皇一統天下,首先開刀的就是思孟學派。

故而,到了漢季時,思孟學派這個曾經帶頭大哥,因爲喪失了太多經典,又沒有抓住機會。

因而淪爲了少數派,變成了儒家內部的一個小學派,再不復當年盛況。

別說是公羊、穀梁這等巨頭了,就連新興的古文學派,也能騎在思孟學派頭上耀武揚威。

講老實話,張越對思孟學派的理論和主張,本身沒有意見。

但……

對於思孟學派,他卻很警惕!

警惕他們在政治上有所作爲!

因爲……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頭號大憤青啊!

將夷狄開除人籍,視爲兩條腿走路的禽獸,就是孟子開的頭!

如今那些嚷嚷着‘夷狄非中和氣所生,王道不能化,禮儀不能教’的傢伙,統統是被孟子思想影響的。

若只是如此,張越也不會有意見。

但問題是,在通常情況下,這些傢伙還同時主張‘禹貢無其圖,春秋無其治者,中國得之無益,不如棄之’。

這走極端可要不得!

更何況,思孟學派比穀梁學派,還要唯心。

唯心到了,以爲依靠道德,就可以橫掃天下,令六合俯首。

在張越看來,子思、孟子、樂正氏的學問和思想,拿來當心靈雞湯,看一看很不錯。

拿去當治國理政的方略,就是純屬坑爹了。

當然了,在表面上,張越不會傻到去當面苛責和鞭笞史恢信奉的東西。

他又不是當初的那個張子重了。

沒必要再靠着踩人和打臉來刷聲望。

區區的思孟學派,也沒資格讓他出手。

毆打小朋友,就算贏了,也沒意思,對吧!

故而,張越就隨便和史恢敷衍了幾句,然後就讚道:“吾聞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善哉,誠爲至理!”

史恢一聽,立刻就眉開眼笑,以爲找到了知己一樣,對張越道:“足下深明大義,倘太孫也能知此,那便好了!”

張越呵呵的笑了一聲,心裡面卻是打算,回頭就和劉進仔細講講荀子的《非十二子》,讓劉進認識到,這思孟學派乃是儒門異端的真相!

史恢不知如此,還以爲張越是同意了,臉上洋溢着滿滿的幸福。

甚至感覺,未來無比燦爛、光輝。

讓張越見着,微微抿了抿嘴脣,心說:“這位靜武君,怕不是被魏其候竇嬰附體了吧?”

第七百四十一節 膨脹的長孫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八百七十三節 橫掃(1)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四節 新騎兵(1)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八百九十節 楊孫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一百三十九章 鬱夷第七百五十一節 超級豪車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無所有張子重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四百三十一節 慶功與威脅第兩百一十六節 陽石公主第八百九十四節 都是戲精(1)第兩百三十八節 江充之死(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五百零一節 趙柔娘成了皇后義女第八百五十一節 呦呦鹿鳴(2)第五百二十五節 開導(2)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六百一十七節 陷阱?誰坑誰還不一定呢!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六百六十五節 張布斯(5)第兩百七十二節 軍訓(2)第兩百六十八節 明主(1)第六百五十節 震撼(1)第八百九十八節 南池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一百九十五章 託付 【爲萌主又陽晨加更】第三百九十三節 胡建的疑慮(1)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三百二十九節 陰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六百三十四節 新騎兵(1)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三百七十一節 天子的難題(1)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五百三十一節 彈劾太子(2)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八百四十五節 膨脹的烏恆第一百三十四章 始皇金人!【第六更】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八百七十五節 鎮壓(1)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兩百零六節 鉤弋夫人(3)第兩百七十五節 李廣利來訪(2)第六百八十節 普世價值(2)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七十五章 羅網(2)第八百六十六節 強勢(3)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零九節 郡兵(1)第八百三十七節 大司農的瘋狂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八百四十四節 知恥之士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聖(2)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
第七百四十一節 膨脹的長孫第六百零九節 挖個坑埋了你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八百七十三節 橫掃(1)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四節 新騎兵(1)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八百九十節 楊孫氏的野望(1)【萌主加更1/2】第一百三十九章 鬱夷第七百五十一節 超級豪車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無所有張子重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六百五十一節 震撼(2)第兩百五十九節 天子來了(2)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四百三十一節 慶功與威脅第兩百一十六節 陽石公主第八百九十四節 都是戲精(1)第兩百三十八節 江充之死(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五百零一節 趙柔娘成了皇后義女第八百五十一節 呦呦鹿鳴(2)第五百二十五節 開導(2)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六百一十七節 陷阱?誰坑誰還不一定呢!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社互助自治制度(2)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六百六十五節 張布斯(5)第兩百七十二節 軍訓(2)第兩百六十八節 明主(1)第六百五十節 震撼(1)第八百九十八節 南池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一百九十五章 託付 【爲萌主又陽晨加更】第三百九十三節 胡建的疑慮(1)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三百二十九節 陰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六百三十四節 新騎兵(1)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三百七十一節 天子的難題(1)第五百四十八節 蚩尤之怒(3)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五百三十一節 彈劾太子(2)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八百四十五節 膨脹的烏恆第一百三十四章 始皇金人!【第六更】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八百七十五節 鎮壓(1)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兩百零六節 鉤弋夫人(3)第兩百七十五節 李廣利來訪(2)第六百八十節 普世價值(2)第兩百八十一節 論兵西域(2)第七十五章 羅網(2)第八百六十六節 強勢(3)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零九節 郡兵(1)第八百三十七節 大司農的瘋狂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七百九十四節 入甕(3)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八百四十四節 知恥之士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聖(2)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