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告訴父王,本將在剿賊寇!

蒙寥離開之後,嬴高下令封鎖幕府,任何朝廷以及關外大營來的消息全部不接,除了白澤與景俞傳來的消息才能傳達幕府。

能夠進入幕府的人,只有景俞,白澤,嬴高,蒙寥,王虎等人。

嬴高對於失敗,心中早已經有數。

李牧不同於其餘諸將,這個人大部分時間在代郡,與匈奴作戰,必然是騎兵大才,而在這個時代,一支騎兵足以逆轉一場戰爭的勝負。

畢竟騎兵的機動性,能夠做到快準狠!

……

而在這個時候,得到嬴政點頭,桓齕親自率領關外大營猛撲趙國平陽。

……

“嬴將,靖夜司傳來消息:關外大營攻克平陽,擊潰五萬趙軍,斬首兩萬餘。”白澤走進幕府,朝着嬴高,道。

點了點頭,嬴高囑咐,道:“在意料之中,繼續關注……”

“諾。”

點頭答應一聲,白澤轉身離開,這個時候王虎與蒙寥都在,望着地圖神色凝重無比。

他們都想得到關於戰爭的第一手消息,在整個三川郡之中,只有嬴高這裡才滿足他們的要求。

“稟嬴將,中路樊於期將軍已經率軍北上奔襲,從西路深入趙國腹地。東路上將軍已經率領大軍奔襲武城!”

……

在幕府之中,伴隨着一道道消息,地圖之上滿是箭頭,同樣在沙盤之上,伴隨着戰爭進度一一標了出來。

雖然嬴高沒有親自前往戰場,但是對於戰爭依舊瞭如指掌。

“嬴將,關外大營勢如破竹,這一戰已經是大勝,難道我們的設想是錯誤的?”蒙寥終究是年輕,雖然出身世家,卻沉不住氣。

目光從沙盤之上擡起,嬴高搖了搖頭,道:“戰場之上變數太多,不到一場戰爭結束,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一場戰爭的勝負。”

“此時戰爭纔剛剛開始,此刻言勝,爲時尚早!”

……

“稟嬴將,桓齕一軍攻克武城,斬首趙軍萬餘,奪糧草輜重千餘車,已經順利回師關外大營。”

這一道消息傳來,嬴高目光如炬,心中卻是一沉,他心裡清楚,驕兵必敗,在勝利之下,秦軍諸將必然會放鬆警惕。

“嬴將,我們勝了,上將軍竟然攻克了武城,一直進攻到了趙國腹地!”聽到這個消息,王虎與蒙寥都有些興奮。

彷彿這一戰是他們打贏的一樣!

撇了一眼王虎與蒙寥,嬴高搖了搖頭,這兩個人雖然有些天賦,但是都太不成熟了,連全局意識都沒有。

“事到如今,李牧都沒有出手,……”

嬴高淡淡的說了一句,就像是一盆涼水一下子澆到了蒙寥兩人的頭上,心中的興奮一下子消失的乾乾淨淨。

“嬴將,你的意思是?”

手中的仗杆落在地圖之上,嬴高語氣幽幽,道:“這裡便是樊於期的位置,若本將是李牧,不出則已一出則必殺,將樊於期在這裡斬殺!”

“如此一來,勝敗難定!”

……

這一刻,白澤剛好走進幕府,從白澤的臉上,嬴高就感覺到了,只怕是自己這個烏鴉嘴說中了。

“嬴將,剛剛得到消息,樊於期大軍兼程急進連下兩城,回軍時被李牧親率邊軍飛騎截殺。”

“我軍戰死三萬餘,殘部突出重圍之後,正在不斷聚攏,但是,樊於期將軍下落不明!”

……

將軍報拿在手中,嬴高看了一遍,語氣肅然,道:“大軍攻克平陽之後,樊於期與麃公、屠雎會商,主張從西路北上奔襲趙國恆山郡,策應上將軍攻克武城。”

手指在地圖上划動,嬴高一字一頓,道:“樊於期率軍從汾水河谷秘密北上,於晉陽要塞外突然東向,從遠離井陘要塞的南部山道直插恆山郡,攻克赤麗與宜安!”

“從秦趙情勢來看,樊於期選擇的這一條路徑確實是趙國的一道軟肋。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他太小覷了李牧!”

聞言,蒙寥心頭一動,眼底精光如瀑:“嬴將可否解釋一二,也讓屬下等人學習一下!”

看了一眼一臉求知若渴的蒙寥,嬴高點了點頭,手指一動,落在汾水流域,道:“趙國與我大秦的防禦部署一直都集中在,河東,上黨,晉陽這三地。”

“河東方面,以平陽爲根基作爲與大秦最前沿對峙的地區;上黨一帶,以上黨山地爲縱深壁壘,使我軍不能威懾邯鄲郡。”

“至於晉陽一帶,則以晉陽、狼孟爲緩衝地帶,以井陘要塞爲防守樞紐,以保證趙國北大門的安全。”

“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兵力銳減,以至於在這一帶無力全線防禦,只能困守某一點,這便給了樊於期利用的機會。”

“在關外大營滅了平陽的趙軍主力,這意味着只要不去上黨,整個趙國南境沒有絲毫的阻攔……”

說到這裡,嬴高手指落在肥下的時候,語氣凝重,道:“李牧長年在代郡防備匈奴,對於騎兵的用法必然是天下無雙。”

“再加上,連續的大勝,必然會讓我軍將士放鬆警惕……”

“這一戰,我軍敗的不冤……”

……

“嬴將,最新消息:麃公身中三箭,戰死沙場了。同時主將樊於期失蹤……”

白澤剛剛說完,這一刻鐵鷹也是匆匆而來,朝着嬴高:“公子,黑冰臺傳來消息,王上與王翦上將軍已經趕往關外大營。”

“同時王上有令:讓公子立即前往關外大營共同商議……”

……

聞言,嬴高目光從地圖上移開,眼中掠過一抹精光,斷然大喝,道:“以萬勝軍封鎖幕府,任何人不得靠近。”

“諾。”

“王虎,宣佈京縣大營爲軍事禁區,對外宣佈我蟒雀軍正在剿滅一支賊軍,賊子,覬覦我鄭州煤礦,非常可恨,賊子未滅之前,任何人不得靠近,違令者,殺無赦——!”

“諾。”

……

這個時候,嬴高方纔看着鐵鷹,一字一頓,道:“鐵鷹,你也看到了,本將忙着剿滅賊寇,就不去關外大營了。”

“你讓黑冰臺轉告父王與老師,等本將剿滅賊子,便星夜北上……”

……

第876章 大秦當全力以赴支持公子高!(第二更)第1089章先生以爲白仲如何?第646章在西北征兵,讓斥候營達到三萬之衆。(第二更)第850章 此去,嬴字王旗必將與日月爭輝!第241章 東望峰之上,嬴高冷漠如秦劍。第32章 敢問父王,文信侯比之商君武安君又如何?【求收藏,求推薦】第724章 武安對武安!第140章 引涇工程重啓,嬴高欲求支持!第56章 鐵鷹劍士只保護大秦王上與儲君!【求收藏,求推薦】第662章 七日之後,嬴將請大月氏王慷慨赴死!(第二更)第779章 二十年後,這方天下將迎來一個盛世!第765章兒臣與父王是截然不同的!第1010章 一場商戰,韓國已經半殘!(第三更)第102章 公輸家族!第1131章大秦儲君極度怕死!第172章 頭曼的舉棋不定第1070章若是張良不能心悅臣服的歸順,否則臣建議還是殺了比較好。無題第48章 外放!第306章 變則通!第819章邛都舉國上下,皆殺無赦!第187章 涇水淘淘,重鑄秦人風骨。第975章 酒尚溫。第573章 只要大秦將士立下戰功,孤絕不吝嗇封賞!(第三更)第611章外臣,敢請樓蘭王借兵五千以滅烏孫!(第二更)第689章 代號:龍騰三川。(第二更)第28章 三個問題,直擊呂不韋心臟【求收藏,求推薦】第855章 他曾見過,嬴高一刻鐘下達上百條軍令。第282章 我蒙氏,絕不能全靠武功!第562章 年輕女子以及青壯,但凡身懷利刃者,殺——!(第二更)第607章 滾肉刀黑柳。(第三更)第527章 東北皆守,唯西征伐!第1123章 秦人,虎狼也!第782章 在樓蘭王城駐兵兩千,以保證絲綢之路!第964章只要他放過韓非,孤好商量,我韓國可以稱臣,也可以割地!第221章 兩個人越走越遠!第501章 各方風雲起第790章 諸王會盟。第389章 荀聖入秦,意圖止戈!(第一更)第928章 大賞三軍!第74章 入洛陽,靜候來人!第422章 范增的建議【第三更】第66章 謀聖張良【求收藏,求推薦】第22章 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人第205章 建立蒙學,讓這大世昌盛。第789章 諸王趕赴姑臧朝見大秦儲王。第742章 齊墨鉅子的狡兔三窟!第200章 攻城!第665章我大秦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度。(第三更)第604章 三策同行,只爲了留下一座空營!(第五更)第947章等諸位修法結束,本將宴請諸位,一醉方休。第271章 一錢的專利費!(求票,求收藏,求訂閱)第1046章 若韓人血戰,孤就屠盡韓人!第195章 當蟒雀吞龍旗插上韓|國的土地,戰爭便由本公子說了算。第337章 本將打算讓羌人認祖歸宗!(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第249章 王翦用兵,李牧的冷漠。第651章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刀和劍說了算(第三更)第772章輕描淡寫的背刺諸位公子一刀!第627章用一句話來說,那便是讓消息飛一會兒!(第二更)第119章 逐客令第683章 西北之事徐徐漸進,嬴高暗入咸陽!(第二更)第547章 七日連續大戰,早已人困馬乏。(第一更)第416章 一如愚公移山,祖祖輩輩,矢志不移。第296章 嬴政的擔憂!第211章 不安分的趙王 (第三更)第719章 齊王答應,趙王借道!第797章 玻璃解了嬴高的燃眉之急!第875章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第一章)第427章嬴高的毒計!第274章 這一場飯吃的心驚肉跳!第98章 建立學校的必要性第256章 天下有逞口舌之利的武安君麼?(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人間屠夫公子高【第一更】第769章 大勢在手,何需行小人之舉!第1018章有如此真龍在,我大秦社稷將萬年!第916章他們忙他們的,我們忙我們的,這纔是好事。第172章 頭曼的舉棋不定第384章 凡是都有一線生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第三更,求訂閱)第67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二更)第464章本將要他大月氏,萬里花燈化鬼火,盛世王朝做鬼國!第969章要不要殺了他?第758章 臣,請王上三思!第424章 這一幕詮釋了弱國無外交。第749章 見荀子。第49章 一樁婚外情惹來的殺機。第195章 當蟒雀吞龍旗插上韓|國的土地,戰爭便由本公子說了算。第394章 荀子與秦王!第449章 嬴將入藍田,范增嘆秦軍!第389章 荀聖入秦,意圖止戈!(第一更)第923章 他們的眼中,有了希望。第323章 大氣的公子扶蘇!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603章 令兩水改道,以浩蕩之勢滅十萬精銳。(第四更)第158章 軺車之上,少年算計了一切。第4章 我要做咸陽王城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第405章只要是不涉及國本,兒臣手中不願意沾染嬴姓一脈的血!(第一更)第951章對於宗室改革的想法!第625章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第二更)第968章你以及張氏,想要爲之陪葬麼?第832章 咸陽宮中羣臣心思各異!
第876章 大秦當全力以赴支持公子高!(第二更)第1089章先生以爲白仲如何?第646章在西北征兵,讓斥候營達到三萬之衆。(第二更)第850章 此去,嬴字王旗必將與日月爭輝!第241章 東望峰之上,嬴高冷漠如秦劍。第32章 敢問父王,文信侯比之商君武安君又如何?【求收藏,求推薦】第724章 武安對武安!第140章 引涇工程重啓,嬴高欲求支持!第56章 鐵鷹劍士只保護大秦王上與儲君!【求收藏,求推薦】第662章 七日之後,嬴將請大月氏王慷慨赴死!(第二更)第779章 二十年後,這方天下將迎來一個盛世!第765章兒臣與父王是截然不同的!第1010章 一場商戰,韓國已經半殘!(第三更)第102章 公輸家族!第1131章大秦儲君極度怕死!第172章 頭曼的舉棋不定第1070章若是張良不能心悅臣服的歸順,否則臣建議還是殺了比較好。無題第48章 外放!第306章 變則通!第819章邛都舉國上下,皆殺無赦!第187章 涇水淘淘,重鑄秦人風骨。第975章 酒尚溫。第573章 只要大秦將士立下戰功,孤絕不吝嗇封賞!(第三更)第611章外臣,敢請樓蘭王借兵五千以滅烏孫!(第二更)第689章 代號:龍騰三川。(第二更)第28章 三個問題,直擊呂不韋心臟【求收藏,求推薦】第855章 他曾見過,嬴高一刻鐘下達上百條軍令。第282章 我蒙氏,絕不能全靠武功!第562章 年輕女子以及青壯,但凡身懷利刃者,殺——!(第二更)第607章 滾肉刀黑柳。(第三更)第527章 東北皆守,唯西征伐!第1123章 秦人,虎狼也!第782章 在樓蘭王城駐兵兩千,以保證絲綢之路!第964章只要他放過韓非,孤好商量,我韓國可以稱臣,也可以割地!第221章 兩個人越走越遠!第501章 各方風雲起第790章 諸王會盟。第389章 荀聖入秦,意圖止戈!(第一更)第928章 大賞三軍!第74章 入洛陽,靜候來人!第422章 范增的建議【第三更】第66章 謀聖張良【求收藏,求推薦】第22章 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人第205章 建立蒙學,讓這大世昌盛。第789章 諸王趕赴姑臧朝見大秦儲王。第742章 齊墨鉅子的狡兔三窟!第200章 攻城!第665章我大秦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度。(第三更)第604章 三策同行,只爲了留下一座空營!(第五更)第947章等諸位修法結束,本將宴請諸位,一醉方休。第271章 一錢的專利費!(求票,求收藏,求訂閱)第1046章 若韓人血戰,孤就屠盡韓人!第195章 當蟒雀吞龍旗插上韓|國的土地,戰爭便由本公子說了算。第337章 本將打算讓羌人認祖歸宗!(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第249章 王翦用兵,李牧的冷漠。第651章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刀和劍說了算(第三更)第772章輕描淡寫的背刺諸位公子一刀!第627章用一句話來說,那便是讓消息飛一會兒!(第二更)第119章 逐客令第683章 西北之事徐徐漸進,嬴高暗入咸陽!(第二更)第547章 七日連續大戰,早已人困馬乏。(第一更)第416章 一如愚公移山,祖祖輩輩,矢志不移。第296章 嬴政的擔憂!第211章 不安分的趙王 (第三更)第719章 齊王答應,趙王借道!第797章 玻璃解了嬴高的燃眉之急!第875章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第一章)第427章嬴高的毒計!第274章 這一場飯吃的心驚肉跳!第98章 建立學校的必要性第256章 天下有逞口舌之利的武安君麼?(求推薦,求收藏)第261章 人間屠夫公子高【第一更】第769章 大勢在手,何需行小人之舉!第1018章有如此真龍在,我大秦社稷將萬年!第916章他們忙他們的,我們忙我們的,這纔是好事。第172章 頭曼的舉棋不定第384章 凡是都有一線生機,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第三更,求訂閱)第677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第二更)第464章本將要他大月氏,萬里花燈化鬼火,盛世王朝做鬼國!第969章要不要殺了他?第758章 臣,請王上三思!第424章 這一幕詮釋了弱國無外交。第749章 見荀子。第49章 一樁婚外情惹來的殺機。第195章 當蟒雀吞龍旗插上韓|國的土地,戰爭便由本公子說了算。第394章 荀子與秦王!第449章 嬴將入藍田,范增嘆秦軍!第389章 荀聖入秦,意圖止戈!(第一更)第923章 他們的眼中,有了希望。第323章 大氣的公子扶蘇!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603章 令兩水改道,以浩蕩之勢滅十萬精銳。(第四更)第158章 軺車之上,少年算計了一切。第4章 我要做咸陽王城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第405章只要是不涉及國本,兒臣手中不願意沾染嬴姓一脈的血!(第一更)第951章對於宗室改革的想法!第625章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第二更)第968章你以及張氏,想要爲之陪葬麼?第832章 咸陽宮中羣臣心思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