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燕太子丹不過爾爾!【第一更】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而范增便是一個頂尖的謀全局的謀士,這一刻,站在嬴高的角度,他在謀劃全局,儘量讓這一次南下萬無一失。

這便是頂尖謀士的作用!

對於范增這一次的表現,嬴高很是欣慰,畢竟在大秦之中,能夠見微知著,從一些零碎的細節瞭解到這麼多的人,並不多。

由此可見范增之才。

“這一點,我會與父王商議,這只是一個體系,具體出征時間尚未確定,卻是不急!”

嬴高說到這裡,深深的看了一眼范增,道:“先生也在這段時間之內,好好的思謀一番,正好在咸陽的一些事,尚未處理,本公子正好一次性解決。”

“諾。”

點頭答應一聲,范增目光如炬,他自然是願意隨嬴高南下,畢竟秦國以軍功立足,只有建立無上的功業,才能在大秦立足。

他雖然上了一定的年齡,但是他也想博取一份功勳,澤被後世。

所以,他纔會如此的苛刻,只有準備妥當,這一次的南下,纔會穩如泰山。

望着范增離去,嬴高神色凝重,他心裡清楚,范增提及的所有事都是他南下必然會面對的。

在這個時候,嬴高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頂尖的戰略大師,可以讓自己少走多少彎路。

……

“公子,燕太子丹今日朝見王上,王上有詔,諸公子同朝,再不去只怕時間來不及了。”

鐵鷹走過來,對着嬴高肅然一躬,道:“公子,是否備車出發?”

“備車,立即出發!”

“諾。”

嬴高很果決,他心裡清楚,自己可以放任何人的鴿子,但是唯獨秦王政的不可以,不管是爲子,還是爲臣。

現如今,他們父子君臣合作的很好,這樣融洽的一幕,嬴高不想失去。

至少,不需要懷疑君王猜忌,可以在這個時代放手施爲,可以說是一種造化。

“隆隆……”

軺車隆隆,在咸陽的各大街道之上響起,不光是嬴高,其他人也一樣,他們都在朝着咸陽宮大殿而去。

“籲!”

一把勒住馬繮,鐵鷹朝着嬴高,道:“公子,咸陽宮到了!”

“你在這裡等着!”

“諾。”

……

下了軺車,嬴高朝着咸陽宮大殿走去,在這一路上,他在猜測嬴政的目的,一直以來,他們諸公子同朝,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的。

因爲他心裡清楚,祖龍諸子,除了他們三四個之外,其他人都很稚嫩,根據消息,十公子剛剛出生。

秦王政大喜,賜名子都。

如今秦王政只有十個兒子,而在歷史上,秦王政有十八子,最小的十八公子,也就是秦二世胡亥。

這個時候,胡亥尚未出生!

按照胡亥的年紀,應該是滅國之戰開始五年後方纔出生。

心中念頭閃爍,嬴高走到了咸陽宮偏殿,這個時候,羣臣都在。

“我等見過公子!”

“不必多禮!”擺了擺手,嬴高走到王翦的跟前,一拱手,道:“嬴高見過老師!”

“老夫見過公子!”

嬴高與王翦之間,各論各的,有時候行禮之時,顯得有的詭異。

“大兄,仲兄!”

同樣的,嬴高朝着扶蘇以及將閭一拱手,問候了一句。畢竟是他名義上的兄長,他不得不如此。

“三弟!”

……

大秦公子之間,雖然爭鬥也有,但是比後世的劍拔弩張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歷史上,秦王室很少出現手足相殘的一幕,

當然了,反叛者除外!

秦二世這個敗家子也一樣除外。

“三弟,父王召集我等上朝,可是有事發生?”扶蘇看了一眼羣臣,然後朝着嬴高,道。

他心裡清楚,在大秦之中,諸公子只有嬴高經常面見秦王政,知曉的比他們多,其他人根本一年難見一兩次。

所以,他篤定嬴高必然知曉秦王之意。

“大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燕太子丹質秦,至於父王傳詔我等何事,這就不清楚了!”

嬴高不想手足相殘,只要是不威脅到自己,嬴高並不會痛下殺手,關於前一次的事情,他也只打算殺儒家之人,震懾儒家罷了。

“陛下臨朝,百官入殿!”

隨着司禮大臣一聲大喝,衆人朝着咸陽宮大殿走進去,在自己的位置前停下。

“陛下入殿,百官朝賀!”司禮大臣再一次大喝一聲,這個時候,秦王政從甬道之中走出來,來到了王座之上。

“臣等拜見王上,王上萬年,大秦萬年——!”見到嬴政走進來,羣臣深深一拜,神色恭敬。

“諸位愛卿不必多禮,坐!”

“諾。”

……

嬴高在自己的位置上落座,心中念頭閃爍,看着朝堂之上的一幕幕發生,無動於衷。

這一刻,他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之中,直到他回過神來,大殿之上的事情已經結束了一大半。

“帶燕太子丹!”

就在同時,燕太子丹走進了咸陽宮,朝着大殿正中央走來,望着年齡與秦王政差不多的燕太子丹,嬴高不由得冷笑一聲。

這個人,在這個時代,就是妥妥的悲劇!

燕太子丹與秦王政同在邯鄲爲質,而如今嬴政已經是秦王,而他只是燕太子,而在這個時候,嬴政更是掌握着他的生死。

人生際遇,往往就是如此!

更何況,在未來燕太子丹逃離秦國之後,發動了玩鬧一般的刺秦舉動,在嬴高看來,一國太子,國之半君作出如此可笑的舉動,本身就很滑稽。

“姬丹見過秦王!”

看着眼前行禮的燕太子丹,嬴政也有些恍然,時過境遷,他已經是中原大地上最大諸侯國的王。

而燕太子丹卻成爲了質子!

“你與孤也算故人,不必多禮!”

嬴政語氣幽幽,朝着姚賈,道:“姚賈,燕太子丹的安置,就交給你們行人署了。”

第71章 劍南商會,劍南春。第940章 強韓書只可惜太遲了!第43章 嬴高的三問【求收藏,求推薦,求關注】第854章 陣前請降,五萬滇軍併入僕從軍。第453章本王倒要看看誰敢動我戎狄!第177章 河套屬秦,終章。第3章 蘇太醫的指點【求收藏求推薦】第199章 當蟒雀吞龍旗升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第130章, 天下能與王上爭雄者,只有三公子!第292章 未來文吏將會變得更重要。第372章 我大秦寸土必爭!(第一更)第308章 只要原料充足,尚工坊可以在短時間製作出來。第316章一首宋詞送佳人!第380章 磨劍二十載,一招出世天下驚!第424章 這一幕詮釋了弱國無外交。第650章 你姓溫,要給當哥的幫忙!(第二更)第1012章新鄭能不能守住,直接關係到山東五國是否出兵!第242章 恆乾進退兩難!第827章 提點王離第926章生而爲王的他,又如何能夠安分守己。第189章 死封侯,活逃秦。第1005章鹿盧劍,秦王佩劍。第721章 神都山之令!第974章 合縱大軍,李牧心中的忌憚!第234章 去吧,別在本將這裡礙眼!第809章 合作與收服!第120章 父王,這逐客令只怕是針對的是你!第737章努力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天資決定一個人的上限。第448章 寂靜的殺戮!第480章皇衛軍可以死人,但是決不能全軍覆沒!(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798章嬴將,何爲水泥?何爲瀝青?第1025章布大義於天下,弔民伐罪。第684章 書房之中父子夜談!(第三更)第199章 當蟒雀吞龍旗升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第426章 范增嶄露頭角!第436章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世。第1123章 秦人,虎狼也!第301章 萬勝軍達到函谷關!第108章 秦川大地之上的無盡恐慌!第213章 成爲比頓弱還要強大而暗夜之王,你有沒有興趣。 (第二更)第736章 嬴高這是有所求!第431章若公子一如武安君,大秦才能安穩。 (第三更,求訂閱)第228章 三地開戰,兩路奔襲,太過於孤注一擲了!【2】第1063章 一月之後,靖夜司的消息。第552章 橫推一百里,止步焉支山(第四更)第899章 蒙毅的思路是正確的。(第二更求推薦,求訂閱)第220章 三萬大軍,皆悍勇之士。第184章 王血染碑,天地同心。第681章 先築姑臧城,再修玉門關!(第三更,求推薦,求月票)第1007章這是秦王的佩劍,也是秦王的象徵,當世第一名劍。第477章 拔刀南望,本單于意馬踏中原。(第二更)第670章 全盤接受,只求大秦儲王立即退兵!第421章 以利誘之!第741章一旦臨淄被這些士子大鬧,到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不是麼?第833章 他們不懂你,但是孤懂!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1032章若是解決不了阻力,那就解決產生阻力的人。第1080章這是一種希望。第1068章 李斯坐鎮咸陽,王綰啓程隴西北地。第1054章 張平的心狠手辣!第911章 大國脊樑!(第三更求訂閱,求推薦,求收藏)第283章 大秦第一次招商大會!【第一更】第541章 匈奴止步,月氏積蓄,大秦安然無恙!(第二更)第645章還未開始就結束的儲君之爭!(第一更)第89章 嬴高離京,風波驟然!【求收藏,求推薦】第796章 以瀝青鋪路,水泥砂漿築堤,以鐵牢之。第978章在當世,我大秦無敵於天下!第748章 本將要神都山化爲一片虛無!第4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3章 就當是對於死者的一份尊重!第854章 陣前請降,五萬滇軍併入僕從軍。第613章 我寧生,今日破烏孫!(第一更)第384 章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第二更)第443章 王翦之言。第390章嬴高設謀,遊俠的成分。(第二更)第78章 奔喪者們第554章 飲馬祁連山(第一更)第905章 選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第833章 他們不懂你,但是孤懂!第110章 大旱引起的引涇工程一事!第234章 去吧,別在本將這裡礙眼!第504章 三條馳道,一條直道貫穿整個大秦。(第一更)第205章 建立蒙學,讓這大世昌盛。第96章 嬴高之想!第1106章武安君,挽救趙國,在此一舉!(第一更)第42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603章 令兩水改道,以浩蕩之勢滅十萬精銳。(第四更)第720章 頓弱的告誡!第725章 武安君可想北狩漠北?第267章 兒臣欲揚兵宇內,爲父王打下八荒。【第一更】第930章 教坊司中談心!第855章 他曾見過,嬴高一刻鐘下達上百條軍令。第713章 知會:中原諸國,將齊墨定義爲暴徒!第34章 公子高感覺到了屈辱!【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第1070章若是張良不能心悅臣服的歸順,否則臣建議還是殺了比較好。第811章 有眼無珠的巴氏族人!第7章 與王離的初識【求收藏,求推薦】第396章 給墨家鉅子帶話,本公子要見他!(第一更)第802章冶鐵技術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絕不能外流。第642章大秦儲王今日之恩重,溫烎銘記於心,一生不忘!(第一更)
第71章 劍南商會,劍南春。第940章 強韓書只可惜太遲了!第43章 嬴高的三問【求收藏,求推薦,求關注】第854章 陣前請降,五萬滇軍併入僕從軍。第453章本王倒要看看誰敢動我戎狄!第177章 河套屬秦,終章。第3章 蘇太醫的指點【求收藏求推薦】第199章 當蟒雀吞龍旗升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第130章, 天下能與王上爭雄者,只有三公子!第292章 未來文吏將會變得更重要。第372章 我大秦寸土必爭!(第一更)第308章 只要原料充足,尚工坊可以在短時間製作出來。第316章一首宋詞送佳人!第380章 磨劍二十載,一招出世天下驚!第424章 這一幕詮釋了弱國無外交。第650章 你姓溫,要給當哥的幫忙!(第二更)第1012章新鄭能不能守住,直接關係到山東五國是否出兵!第242章 恆乾進退兩難!第827章 提點王離第926章生而爲王的他,又如何能夠安分守己。第189章 死封侯,活逃秦。第1005章鹿盧劍,秦王佩劍。第721章 神都山之令!第974章 合縱大軍,李牧心中的忌憚!第234章 去吧,別在本將這裡礙眼!第809章 合作與收服!第120章 父王,這逐客令只怕是針對的是你!第737章努力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天資決定一個人的上限。第448章 寂靜的殺戮!第480章皇衛軍可以死人,但是決不能全軍覆沒!(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第798章嬴將,何爲水泥?何爲瀝青?第1025章布大義於天下,弔民伐罪。第684章 書房之中父子夜談!(第三更)第199章 當蟒雀吞龍旗升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第426章 范增嶄露頭角!第436章 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世。第1123章 秦人,虎狼也!第301章 萬勝軍達到函谷關!第108章 秦川大地之上的無盡恐慌!第213章 成爲比頓弱還要強大而暗夜之王,你有沒有興趣。 (第二更)第736章 嬴高這是有所求!第431章若公子一如武安君,大秦才能安穩。 (第三更,求訂閱)第228章 三地開戰,兩路奔襲,太過於孤注一擲了!【2】第1063章 一月之後,靖夜司的消息。第552章 橫推一百里,止步焉支山(第四更)第899章 蒙毅的思路是正確的。(第二更求推薦,求訂閱)第220章 三萬大軍,皆悍勇之士。第184章 王血染碑,天地同心。第681章 先築姑臧城,再修玉門關!(第三更,求推薦,求月票)第1007章這是秦王的佩劍,也是秦王的象徵,當世第一名劍。第477章 拔刀南望,本單于意馬踏中原。(第二更)第670章 全盤接受,只求大秦儲王立即退兵!第421章 以利誘之!第741章一旦臨淄被這些士子大鬧,到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不是麼?第833章 他們不懂你,但是孤懂!第555章以本將之功,以三十萬大軍之名,爲三軍將士請功!(第二更)第1032章若是解決不了阻力,那就解決產生阻力的人。第1080章這是一種希望。第1068章 李斯坐鎮咸陽,王綰啓程隴西北地。第1054章 張平的心狠手辣!第911章 大國脊樑!(第三更求訂閱,求推薦,求收藏)第283章 大秦第一次招商大會!【第一更】第541章 匈奴止步,月氏積蓄,大秦安然無恙!(第二更)第645章還未開始就結束的儲君之爭!(第一更)第89章 嬴高離京,風波驟然!【求收藏,求推薦】第796章 以瀝青鋪路,水泥砂漿築堤,以鐵牢之。第978章在當世,我大秦無敵於天下!第748章 本將要神都山化爲一片虛無!第4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3章 就當是對於死者的一份尊重!第854章 陣前請降,五萬滇軍併入僕從軍。第613章 我寧生,今日破烏孫!(第一更)第384 章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第二更)第443章 王翦之言。第390章嬴高設謀,遊俠的成分。(第二更)第78章 奔喪者們第554章 飲馬祁連山(第一更)第905章 選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第833章 他們不懂你,但是孤懂!第110章 大旱引起的引涇工程一事!第234章 去吧,別在本將這裡礙眼!第504章 三條馳道,一條直道貫穿整個大秦。(第一更)第205章 建立蒙學,讓這大世昌盛。第96章 嬴高之想!第1106章武安君,挽救趙國,在此一舉!(第一更)第425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603章 令兩水改道,以浩蕩之勢滅十萬精銳。(第四更)第720章 頓弱的告誡!第725章 武安君可想北狩漠北?第267章 兒臣欲揚兵宇內,爲父王打下八荒。【第一更】第930章 教坊司中談心!第855章 他曾見過,嬴高一刻鐘下達上百條軍令。第713章 知會:中原諸國,將齊墨定義爲暴徒!第34章 公子高感覺到了屈辱!【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第1070章若是張良不能心悅臣服的歸順,否則臣建議還是殺了比較好。第811章 有眼無珠的巴氏族人!第7章 與王離的初識【求收藏,求推薦】第396章 給墨家鉅子帶話,本公子要見他!(第一更)第802章冶鐵技術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絕不能外流。第642章大秦儲王今日之恩重,溫烎銘記於心,一生不忘!(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