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新作:《三體》!
“董評之前做的那些宣傳幾乎都成了無用功,網友對那位小鮮肉的不滿甚至都帶到了電影上,哈哈……”
眼看《寄生蟲》電影票房越來越高,圈內有不少人對《滿江紅》投去了“憐憫”的目光。
王常田甚至還有些幸災樂禍。
ωωω ¸T Tκan ¸¢〇
畢竟此前歡喜那邊籌備新電影時,因爲炒作營銷的原因,董評還跟他還鬧過一些不愉快。
現在看到對方倒黴,他別提有多高興了。
“沒用的。”電話這邊,陳飛搖頭道:“互聯網是沒有記憶的,現在鬧得兇,但等下一個頂流塌房,或者某部大片定檔,輿論自然會轉移。
你信不信,三個月後再提這事兒,能記起來的觀衆不足三成。
而且董評那傢伙最擅長這套,先冷處理,讓風頭過去,等電影后期差不多了,再放出幾段‘易樣千璽片場吊威亞不用替身’、‘零下二十度淋雨拍戲’的花絮,配上‘演員不易’的通稿,總能撈回些同情分。”
再加上電影本身題材討喜,又是大製作,只要後期營銷跟上,把‘家國情懷’‘懸疑反轉’這些點打透,觀衆該買票還是會買票。
畢竟大多數人進影院,圖的是看個痛快,不是揪着演員私事不放。”
“但易樣千璽那邊……”王常田的聲音帶着遲疑。
“他的路人盤是徹底崩了。”陳飛直言不諱,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以前提起他,是‘青年演員’、‘正能量偶像’,現在可就不一樣了。
以後想再接國民度高的代言難了,主流獎項評選也會受影響。
不過粉絲盤還在,只要沉下心拍幾部正劇,慢慢熬或許能翻身,只是想回到巔峰期,難了。”
手機這時突然震動了一下,是劉藝菲發來的消息,說《寄生蟲》的票房已經破五億了。
陳飛回了個笑臉,繼續對着話筒道:“娛樂圈的風浪來得快、去得也快,你看着吧,等這波熱度過去,該炒作炒作,該營銷營銷,電影的影響總能降到最低。
至於那位小鮮肉,就看他自己能不能熬得住了。”
王常田幽幽嘆了口氣:“這藝人經紀也挺難做的,光線這幾個小年輕演員,現在熱度都不上不下,總感覺差了口氣。”
陳飛哈哈一笑:“你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光線那幾個小孩,去年那部校園劇裡表現多亮眼?只是缺個能讓人記住的角色罷了。
你聽我的,比起那些一夜爆紅又迅速翻車的,這種穩紮穩打的反而走得更遠。”
王常田苦笑一聲:“這個我能理解,但我就是愁的很,綜藝錄了不少,熱搜也買了幾次,可就是沒什麼水花。
前陣子想推個小姑娘接古裝劇,結果試鏡時被導演說‘眼神裡缺股勁兒’,唉,可愁死我了。”
“缺勁兒就去磨。”陳飛乾脆利落的點明主旨,“當年周尋跑了多少龍套纔等來《蘇州河》?現在的年輕演員太急着要結果,忘了表演這事兒得靠角色喂。
你別總想着靠綜藝刷臉,打發他們去演個現實主義題材裡的底層角色,磨掉那點偶像包袱,等觀衆記住了角色名,還怕沒熱度?”
王常田摩挲着手機屏幕,思索片刻後點了點頭:“還是你看得透,看來我得少操心數據,多盯着劇本了。”
陳飛挑眉:“早就該這樣了,你以爲當年我和彭昱敞工作室簽約,是看中他那點粉絲? шωш● тт kān● ¢O
還不是因爲他在試鏡時,把角色演的鮮活透亮?演員終究是要以角色爲中心的。”
“好,我明白了。”
王常田會意的點了點頭。
結束通話,陳飛先去看了眼《寄生蟲》的電影票房成績。
三天時間,總票房突破5億關卡,這在文藝片類型的電影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當然,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也離不開網上近期的輿論熱搜,算是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
關掉電腦,陳飛繼續忙碌起了劇本編寫工作。
他爲自己定下的下一個電影項目名爲:
《三體》!
作爲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三體》三部曲自出版以來便橫掃了國內外各大獎項,不僅拿下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更被翻譯成30餘種語言,成爲首部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國科幻IP。
這部小說的版權很早以前就被陳飛給買下了,只是他遲遲沒有啓動。
現如今,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盯着桌上放着的原著小說封面上那片深邃的宇宙圖景,陳飛指尖輕輕劃過“三體”兩個字,眼底翻涌着對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的野心!
《三體》的故事要從那個特殊年代背景下的紅岸基地講起。
天文學家葉文潔因對人性失望,向宇宙發出了地球文明的信號,卻意外聯繫上了距地球四光年的三體文明。
這個被三顆恆星折磨得瀕臨滅絕的文明,將地球視爲新家園,龐大的艦隊隨即啓航,人類文明的命運從此被捲入星際博弈的漩渦。
小說中,“三體人”用超技術鎖死了地球人的基礎科學,而人類則在絕望中組建起太空艦隊,展開了一場跨越四個世紀的文明存續之戰。
從“古箏行動”的精密佈局,到“面壁計劃”的詭譎博弈,再到“黑暗森林法則”的殘酷揭示。
原著小說作家劉慈芯,用硬核的科學設定與恢弘的敘事,構建起了一個既陌生又充滿現實隱喻的宇宙圖景。
而在陳飛看來,《三體》的賣點可遠不止“科幻”二字。
他特意爲劇本改編圈出了三個核心:
其一,是“科學與哲學的碰撞”。
小說中“射手假說”、“農場主理論”等概念,將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推向極致,這種兼具燒腦與深度的設定,無疑能打破“科幻片只看特效”的偏見。
其二,是“人性的多面鏡”。
葉文潔的絕望、羅輯的成長、程心的掙扎,每個角色都折射着人類面對危機時的複雜選擇,這讓故事在宏大敘事中始終貼着人性的溫度。
其三,是“中國科幻的文化底色”。
紅岸基地的歷史背景、古箏行動裡的中式謀略、對“集體主義”與“個人英雄”的平衡,都讓這部作品區別於西方科幻的個人英雄主義,展現出了獨有的東方智慧。
通過這部電影,他想讓世界看到中國科幻的野心!
而在寫劇本的同時,他還在同步推進分鏡圖繪製。
三體艦隊穿越星雲的壯闊、“水滴”摧毀地球艦隊的冷峻、羅輯在冰原上凝視星空的孤獨……
好萊塢能拍《星際大戰》《銀翼殺手》,爲什麼中國電影不能有自己的宇宙史詩?
這正是他選擇改編《三體》小說的初衷。
爲了還原小說中的硬核設定,他甚至動用了龍翔航天科技的技術人才和多位天體物理學家。 從“三體星系的運行軌跡”,再到“二向箔”的視覺呈現,每個細節都要經過科學論證。
他的目標是:絕不能讓觀衆覺得這是一部‘僞科幻’!
例如‘智子’展開成二維平面包裹地球的場景,既要視覺震撼,又要符合弦理論的基本邏輯!
同時,在他看來,《三體》最動人的不是星際戰爭的奇觀,而是人類在得知“三體人將於四百年後抵達”時的反應。
有人瘋狂,有人沉淪,有人奮起反抗……
科幻的終極是對人性的拷問
這種對“文明存續”的思考,恰能引發當下觀衆的共鳴。
雖然這個項目耗資巨大、難度極高,甚至可能面臨“改編即翻車”的風險……
但陳飛更相信,當“黑暗森林法則”的概念被搬上銀幕,當“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的臺詞響徹影院時,觀衆終究會明白:
【中國科幻絕對不會止於《流浪地球》的硬核,更有《三體》這樣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宇宙哲思!】
啪啪啪——
辦公室內,鍵盤的敲擊聲十分悅耳,像是奏響了一篇華麗的樂章。
而陳飛……赫然正是這篇樂章的彈奏者!
……
半個月匆匆而過。
當時間來到7月末時,《寄生蟲》的總票房不出意外的突破了10億大關。
同期競爭對手少的可憐,以至於其直接一路通殺!
要不是這部電影是文藝劇情片,這個票房成績絕對還能再翻一倍!
而與此同時,在這段時間內,圈內還發生了不少情況。
例如飛躍方特東方神話主題樂園人流量激增、杭州亞運會那邊的球幕影院搭建進入最後階段、《寄生蟲》宣佈將去參與奧斯卡獎項角逐……
這些消息的出現,紛紛在微博以及各大網站上的頭條熱搜榜上走了一遭。
而其中最讓人疑惑的,還要當屬“球幕影院”。
當亞運組委會公佈出來這個名字時,很多人都聽的一陣發懵。
#啥玩意是球幕影院#這個話題甚至都在熱搜榜上停留了好幾天。
然而,面對網友們的好奇,組委會那邊卻再次當起了謎語人。
此前要不是迫於網上質疑的壓力,他們甚至連“球幕影院”這四個字都不準備透露,就想着給全國人民一個驚喜。
也有不少人選擇來問陳飛,但依舊沒有得到任何答案。
無奈,大家也只能是懷揣着疑惑的同時,靜靜期待着這個“新鮮”玩意兒的誕生了。
與此同時,沒人知道,陳飛在這段時間還默默的幹了件大事!
他以龍翔資本爲先鋒,歷時八個月談判和博弈,最終以400億美元的資金完成了對“推特”的收購。
當資金通過離岸賬戶完成交割的那一刻,推特的股權證書上,“龍翔資本”的名字取代了所有原有股東,成爲了這家全球用戶超3億的社交平臺唯一所有者!
消息並沒有公佈,陳飛只是在背後默默佈局,以應付後續有可能會發生的麻煩事。
驢子和大象又快要開始鬥法了,爲了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將存在銀行裡的美元換成資產纔是王道。
不過嘛,雖然沒有宣佈這一消息,但在他的遙控指揮下,算法團隊卻被要求改寫推薦機制,減少極端言論的傳播權重。
一切安排都是以“潤物細無聲”、“溫水煮青蛙”的操作在進行。
誰也說不好未來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動,但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爲自己留下一份保障。
7月29日,陳凱哥執導的《少年時代》登陸全國院線。
首日排片率高達28%,卻在口碑上顯露出了兩極分化的端倪。
影評人圈子裡,有人盛讚影片“用詩化鏡頭解構青春期”,特別是開篇那個長達三分鐘的麥田奔跑長鏡頭,被視作“華語片美學新突破”!
而陳飛羽在暴雨中撕碎試卷的片段,更被解讀爲“對教育焦慮的溫柔反叛”。
許多文藝片愛好者在社交平臺刷屏:
“陳導終於找回了《霸王別姬》的靈氣,每個畫面都像油畫。”
只是,普通觀衆的反饋卻截然相反。
豆瓣評分從開分7.8一路跌至6.2,短評區滿是“看不懂”、“節奏拖沓”的吐槽。
“兩個小時的電影,主角一半時間在發呆,另一半在念意識流臺詞,到底想講啥?”
“海報上寫着‘青春成長’,結果全是碎片化的鏡頭拼接,還不如看部青春疼痛片來得實在。”
“那個時代不是這樣的,起碼不應該是這樣的,也不是我理解的這樣!”
“很顯然,陳大詩人講述的電影,是他在那個時代的所見所聞,而不是咱們這些平頭老百姓。”
“比起《寄生蟲》,《少年時代》簡直差遠了,怪不得在戛納一無所獲。”
面對網上大量爭議,陳凱哥在採訪中迴應:“少年時代本就是混沌的,電影何必給它套上清晰的邏輯?”
然而,這番話再次引發討論。
有人覺得:“這是大師對藝術的堅持”。
也有人反駁:“拍給觀衆看的電影,總不能只顧着自我表達吧?”
伴隨着爭議,時間邁入了8月份。
《少年時代》首日票房報收3693萬,口碑暴跌!
《寄生蟲》票房成績持續上漲,正在奔着12億發起衝鋒。
《新神榜楊戩》陡然啓動了鋪天蓋地的宣傳,誓要證明阿里在動畫電影領域的戰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