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南北勢力

“南朝因移交三神器,加上戰爭全方面失利,已失去了實際的控制地位,但也因爲這點,南朝支持者,或者說是不被北朝接受的貴族,他們對外界非常積極,不過我們的反饋……”搖了搖頭,梅松林繼續說道,“北朝則與朝鮮王國聯絡較多,如果想要更具體的瞭解倭國境內情況,除開派人進去外,我覺得朝鮮王國是一非常好的渠道,尤其是這些年,因戰亂倭國境內缺乏大量糧食,與朝鮮李朝接觸極多。”

梅松林笑道。

這話一說,懂得都懂,在座幾位交流了一下眼神,梅松林也是非常有眼色的告退,在侍從的帶領下離去。

梅松林說了不少,但依舊給人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

只是一個框架上的補充,細節方面也就那樣。

唯一有用,或許就是給衆人講明白了,倭國境內的勢力組成,及南北勢力對外溝通情況。

簡單的說……

正統在南朝,且在洪武三年與大明建立了外交關係,但代表倭國正統的三神器卻已移交,勢力範圍被壓縮,南朝天皇及南朝統治力,已名存實亡,距徹底消失也就時間問題,但同樣南朝上下對於外界力量更爲迫切。

北朝,掌握三神器,勢力龐大,與朝鮮李朝建有聯繫,對倭國境內建立了實質性,有效性的統治,不過內部矛盾巨大,後小松天皇室與町幕府之間不說水火不容,雙方也是存了物理上解決對方的念頭。

不過基礎與這些,瓊海能做的文章也不小。

“都說說吧,接下來我們當從哪些地方入手?”

看着在座的幾位,朱允熥端着茶杯抿了一口。

倭國的問題不小,卻不是眼下的問題,能做也只能先從外圍下手,做些邊邊角角的事。

重要但不緊急,瓊海至少有一年的時間來準備,只需給予重視便可。

他開不開口都一樣。

不妨聽聽所有人的意見。

“目前情況不明,不過可以確定兩點,常向東受邀進入倭國,背後不是北朝天皇,就是室町幕府。

這一進,等於走進來倭國的旋渦。

本該是避免,可如果能從中角力,將水變得更混亂,對我瓊海有巨大好處,唯一可惜的是,我們這目前做不了任何反應,而且還需要擔心常向東的安全。

好在梅松林剛纔的話,已經給了第二條路,朝鮮李朝,我們船隊從去年便與朝鮮做生意,影響力逐漸向上,完全可以作爲階梯,找尋接觸倭國北朝的機會,從側面進一步瞭解倭國!

同時最應該着重關注是室町幕府的!”郭清左手捧着本子,右手轉着炭筆。

“不錯,甭管我們選擇從何處入手,室町幕府都不能留!”解縉附和道。

室町幕府爲什麼要架空天皇?倭國天皇是否值得尊重?是否真有君主之尊?

這些問題暫且不說,就中原千百年塑成的大環境,室町幕府這等叛逆都應該被清理,不然還留着過年?

“蔣總,關於高句麗,我要沒記錯的話,洪武五年,洪武大帝便派元朝降將樞密使延安答理護送漢王陳理,歸義侯明升,遷居高句麗,並厚賞高麗王,讓其善待此二人。

也就是說,錦衣衛最晚在洪武五年,便對高句麗有了佈局。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洪武二十年,大明方知道李成桂,高句麗改朝換代的事?

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故事?”

常森目露疑惑的看向蔣瓛。

錦衣衛確立編制,是在洪武十五年,但這不代表錦衣衛出現的就晚,實際上早在朱元璋還爲吳王的時候,類似錦衣衛的部門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不顯與人前罷了。

後因懿文太子反對,毛壤行事過於粗糙,編制被裁剪,可時至今日錦衣衛不還是在活動。

怎麼一支重要的間諜,反諜,偵查的力量,怎麼可能犯下忽視藩屬國政變,且四年都沒有反應的低級問題?

更別說漢王陳理,歸義侯這種政治犯在高麗。

其中要是沒問題,那有問題就是腦子。

“關於這一點,講真,我也給不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

我只知道洪武二十年,李成桂上表呈書大明,取高麗而代之,負責相關事務的是現錦衣衛統領李成意,而我所執掌的範圍,主要是在應天府,中原。

塞外,藩屬國這一塊我不曾過問。”

面對常森的疑惑,蔣瓛無奈的聳了聳肩,這件事他是真的不知道,知道也沒必要不說。

“那麼如果,我是說如果,按蔣總你的估算,若是由你們進行主持,在敬業齋全力支持的情況下,完成對朝鮮的滲透需要多久?”常森開口。

聞言,蔣瓛的目光看向朱允熥。

常森作爲軍機大佬,爲軍機佈局,可以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決定,可眼下朱允熥在場,蔣瓛需知朱允熥的態度。

“長久規劃中,倭國與瓊海可形成互補,朝鮮則可與中原形成互補!”

朱允熥開口道。

李成桂開闢的朝鮮王朝,那可是號稱“三千里錦繡山河”,幅員遼闊的同時,自然資源更是豐富。

鐵礦,鋁,鋅,銅,金,銀有色金屬,煤,石灰石,雲母,石棉等工業資源,都有大量儲備,後世聞名的茂山鐵礦,探明儲量超50億噸,可開採30億噸。

十九世紀倭國第一步搶佔朝鮮,爲的就是這些天然資源,也正是有了朝鮮的供給,倭國才能在短短十幾年步步做強,最終產生不該有的野心。

瓊海已經開始搞工業化,長久考慮,半島那塊土地上,朝鮮族可以有,但朝鮮王朝最好還是不要。

“一刀買賣,我推薦鐵刀,長久買賣的話,我則推薦白章,這兩人的手段都多,鐵刀更是善用人心,只不過爲人更直接,節奏控制更好。”蔣瓛沉聲道。

錦衣衛不做以前的勾當,是蔣瓛等人所想,也是朱允熥有過承諾的事,但情況要分開說,這種對外滲透,爲中華謀益處的事,蔣瓛內心並不拒絕,只要回到瓊海身份能幹淨就可以了。

“這種關乎個人選擇的事,姜總你就別大包大攬了,還是讓我去談,對此我會邀請黃子澄做背書,絕跡不會因此影響到個人!”常森開口道。

第149章 期望第208章 八百里加急第359章 驛站第316章 突破第230章 勞有所得第383章獲得爵位第60章 常態第170章 造反稱王第36章 後悔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312章 誓言第383章獲得爵位第266章 碾壓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442章 落實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210章 賞諸兵第354章 慌了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294章 改觀第37章 講究平衡第331章 解釋第152章 嚴密第26章 安置第352章 扶持第52章 代表第303章 鬧大第498章 疲憊第294章 改觀第180章 不對勁第279章 七七八八第474章 千歲之音第437章 提議第152章 嚴密第543章 勢要前行第483章 建立功勳第356章 一路跟隨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552章 屬性第175章 武斷第532章 西山發展第487章 掀起起義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157章 怠慢第332章 羞愧第73章 訓練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120章 夜訓的命令!第372章 深度化改革第79章 不被信任的人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392章進入軍機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561章 倭寇第75章 不參假第14章行商方式第32章 職責第47章 拿捏第555章 再度加碼第212章 代我賠罪第110章 賑濟災民第301章 淚眼婆娑第233章 無底洞第22章 重點培養第328章 小躁第349章 主體秩序第242章 重要之物第571章 戲碼第193章浩浩蕩蕩第376章 有效第65章 難以糊弄第396章 敗點第322章 親自下場第180章 不對勁第558章 蹩腳第363章 稀奇物品第381章仁慈第563章 錯誤信號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150章 求生足跡第88章 這是要發財啊第266章 碾壓第523章 開荒第231章 意圖第564章 鄙視第549章 戌時登場第443章 核心人物第437章 平層第148章 瓦礫第188章 嘴賤第224章 賞賜第107章 不熟練第264章 賑災的失敗第442章 落實第326章 完善制度第16章現在不後悔第182章 能傾訴的對象太少第248章 虛實
第149章 期望第208章 八百里加急第359章 驛站第316章 突破第230章 勞有所得第383章獲得爵位第60章 常態第170章 造反稱王第36章 後悔第221章 儒家經典第312章 誓言第383章獲得爵位第266章 碾壓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442章 落實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210章 賞諸兵第354章 慌了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294章 改觀第37章 講究平衡第331章 解釋第152章 嚴密第26章 安置第352章 扶持第52章 代表第303章 鬧大第498章 疲憊第294章 改觀第180章 不對勁第279章 七七八八第474章 千歲之音第437章 提議第152章 嚴密第543章 勢要前行第483章 建立功勳第356章 一路跟隨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552章 屬性第175章 武斷第532章 西山發展第487章 掀起起義第162章 災民的問題第157章 怠慢第332章 羞愧第73章 訓練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120章 夜訓的命令!第372章 深度化改革第79章 不被信任的人第283章 廣泛傳播第392章進入軍機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561章 倭寇第75章 不參假第14章行商方式第32章 職責第47章 拿捏第555章 再度加碼第212章 代我賠罪第110章 賑濟災民第301章 淚眼婆娑第233章 無底洞第22章 重點培養第328章 小躁第349章 主體秩序第242章 重要之物第571章 戲碼第193章浩浩蕩蕩第376章 有效第65章 難以糊弄第396章 敗點第322章 親自下場第180章 不對勁第558章 蹩腳第363章 稀奇物品第381章仁慈第563章 錯誤信號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427章 一次性付清第150章 求生足跡第88章 這是要發財啊第266章 碾壓第523章 開荒第231章 意圖第564章 鄙視第549章 戌時登場第443章 核心人物第437章 平層第148章 瓦礫第188章 嘴賤第224章 賞賜第107章 不熟練第264章 賑災的失敗第442章 落實第326章 完善制度第16章現在不後悔第182章 能傾訴的對象太少第248章 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