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天子居深宮

能過上十招,劉宏其實對過招之說沒有什麼概念,他是大漢皇帝,也未曾真正的見過兩軍對壘,大將廝殺,他見過的多是命人擒拿某人的場面,基本上那是手到擒來。

“和鎮北將軍呢?”

鎮北將軍是公孫瓚,劉宏想到剛剛信報中所說的,公孫瓚帶軍平匈奴的事,他認爲這個公孫瓚也是有萬夫不當之勇。

聽到同學的名字,劉備卻稍微鬆了一口氣,和那些非人之類的相比,公孫瓚倒是尋常了許多。

“啓稟陛下,臣平常歷練能和鎮北將軍過上百十回合,當然這得鎮北將軍不帶兵馬的情況下,若是帶了兵馬,恐怕臣也不是一合之敵。”

兩個人能百餘招,這在劉宏看來這個劉玄德的身手不比公孫瓚差太多,還是宗室的身份,可堪一用。

“這是爲何?”此時張讓忽然問了一句,他注意到了其中一個小節,忽然問道,以他的經驗,高手過招,一般勝負就在瞬息之間,雙方差別雖然不大,但是隻要有差別,那麼就很有可能一招之間就能判出勝負,而能交手百餘招,這樣的本事應該沒多少差別了。

就比如他曾和大長秋趙忠有過一些交手,雙方試探的意味很多,雖然都留着一成的餘力,不過百招之後就會敗在趙忠手裡,實在是因爲趙忠的真氣實在陰毒狠辣,難以抵禦,但是實際上,兩人卻是沒多少差別的。

張讓之前特意學習瞭望氣的秘術,在他看來,這劉備和他恐怕在伯仲之間,和大長秋趙忠也在彷彿,這般高手,怎麼會有百招和一招的差別。

“好教張常侍知道,武學不但是隻有一人之技,還有萬人敵,也就是兵法,鎮北將軍的兵法遠勝微臣……武技有沙場武道和遊俠武道之分,在沙場武道上,微臣的修煉很少……”

劉備這麼一說,張讓便明白的點了點頭,這人還是有些門道的,他倒是也沒有看錯,想起劉備給的那些見面禮,張讓也不再爲難他了。

張讓明白了,劉宏卻不明白。

“這武道之間,難道還有什麼別的講究嗎?”

“陛下,武道之路,各不不同,”張讓收了錢,就很好說話,替劉備解釋道:“遊俠們的武道,一身功夫全是傳自上古,模仿野獸的搏殺,講究鍛鍊骨骼、身體,而沒有內外兼修,當然,這也和家境有關,遊俠的家資不豐,也奉養不起內外兼修的武道正途,所以有所不足,雖然殺伐厲害,但是難以持久,對身體也有妨害。”

“張常侍所言極是,其實如今遊俠大多是傳自墨家不同的流派,自墨家傳承失散,內養練氣的典籍丟失,流傳下來的這些功夫,也就是剩下鍛鍊肉身,錘鍊意志的殺伐武學了。”

劉備想了一下接着說道:“和正途武道練氣不同,練氣到了境界,參悟了天人化生之理,成就先天之氣就有了種種不凡,而殺伐武道則是將意念凝聚至極點,雖然也能有種種不凡的感應,不過所凝練的意多起自殺意,對身體就有一些妨害,和武道正途也有一些妨礙。”

劉宏聽完,漸漸有了一點明悟,他接着問道。

“像你這般的身手,還有幾人?”

劉備自然知道劉宏問的是什麼,這是要透漏北域的情報,不過他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

“可以和微臣比擬的約莫有十餘人。”

“說一說?”張讓此時問道。

“樓船將軍邵兵,蕩寇將軍張郃,平賊將軍高覽,校尉鞠義,校尉顏良,校尉胡車兒,校尉程鵬……”

這些名字,有些劉宏曾知道過,有些不知道,雖然吃驚,但是臉上卻仍舊不動聲色,北域人才濟濟,這他是知道的,有這麼些人物,他也不怎麼奇怪。

“你在北邊,覺得大漠草原比中原又如何?”劉宏接着問道。

這當然不是問環境什麼的,問的是武力上的。

“我們漢人若論武道高妙,各有擅場,但是草原胡族,但大都一樣,若論高手人數,戰力,恐怕也只能和大漢一州相比一下了,鮮卑或烏桓一族,以臣所見,能和臣相比的也就三五人。”

就是這般的瞧不起大漠草原的胡族,這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中原文化源遠流長,而草原胡族卻是斷斷續續的,而且早已經階層固化了。

這麼說,一州有三五人,大漢十三州就有五六十人了?天下能和這劉備這般身手相提並論的就起碼有五六十人?劉宏覺得應該不會有這麼多,他想來劉備大概是和趙忠差不多的那個層級的身手,而十常侍中,也就張讓能比得上趙忠了,這可是有着大漢宮廷的奉養,以往京城中,除卻皇甫嵩、朱儁、盧植這些大將軍之外,那屠夫何進也算一個的,王越算一個,咦,這麼一算,好像只是京師就有差不多十人了,這天下看來這般身手的倒也不會很少了。

這其實是劉宏的知見障了,趙忠、張讓這些人若是離開宮廷,放到江湖上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便是劉備也是如今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還有皇甫嵩、朱儁、盧植,這都是天下翹楚,他天天與這些人見面,下意識的放大了天下高手的數量。

更何況鮮卑是草原上最強之族,強盛之時,沒落的匈奴和烏桓人都要避其鋒芒,若是實力差勁,那便早給人吃幹抹淨了,哪裡輪得到他們佔據大漠草原,雖然在漢人眼中,那是苦寒之地,但是對於胡族來說,也是分寸必爭的。

“這樣啊……劉卿,所說爲何這東胡各族如今如此不堪呢?”劉宏好奇問道,想起記載的那些,征伐匈奴人的種種不易之處,而如今草原霸主,只用了區區一年就被消滅,這又是爲何呢?

“陛下不知草原之上的情況。”劉備提起草原也是滿滿一把同情淚,“草原上比如所學武技,都是各部酋豪單傳,等閒不願意授人,只有自家子弟中的可堪培養之纔有資格學習,至於那些平民,他們不過是酋豪們的羊倌、牧奴,整日裡放羊,求生尚且不易,更何況說練武了。”

“而且草原上傳承的武道修煉非常消耗體力,要大量補充肉食,到了關鍵的時候,還要服用藥湯、塗抹膏油,其中許多藥材都不是草原所產,需要同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來買,平民難以出頭,酋豪們也要砸下本錢來碰運氣。”

窮文富武,劉宏想來以草原上物產的匱乏,人口的稀少,要想產生可以與中原相媲美的高手數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那麼大漢滅亡他們,自然也算是輕而易舉了。

“酋豪們敝帚自珍,將家傳絕學視爲珍寶,他們的子弟成才的也少,自然也就是一日不如一日。”

劉宏心裡搖頭,家族傳承的酋長們不願意傳授武功,在成材比率差不多的時候,基數就成了決定最終有多少高手的決定性因素,這也怪不得匈奴人逐漸滅亡了。

中原的世家也有這個問題,雖然世代鐘鳴鼎食,閣中所藏的武林秘籍也不乏神功,然而子孫不肖,幾代沒有成才的也不是沒有。

譬如西涼馬氏,身爲馬服君趙奢之後,也算是貴族出身了,但是一直到伏波將軍馬援之時,纔算是有所成就,王莽亂漢之時,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爲光武帝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

哪怕是有了這般成就,也算是將門世家了,可是這些年來,馬氏卻也沒有出衆的子弟;這也不單單是馬氏一族,漢室當年多少的將門世家,傳承至今的甚少,否則也不至於被以儒學世家給超越了,導致如今的困境。

而江湖中的太平道、天師道相比士族,更是傳承已久,,所憑藉的也是教內的武功傳承以及有從平民之中吸收培育的英才做補充。

即使是朝廷,禁軍每年也會向邊軍之中派出諳熟武藝的軍官作爲教習,傳授軍士們武功,武藝高強的軍士更有機會獲取官身。

“玄德如此人才,爲何如今纔出呢?”

劉備這樣的高手按理來說應該是早早就闖蕩出來名聲的,可是怎麼如今纔開始闖蕩呢?劉宏很疑惑。

“微臣十五歲時,方纔拜師於盧師,當時有鎮北將軍等人,盧師講學不分貧賤,那時,臣纔有所學識。”

劉宏聽了點點頭,這想要學習,機會卻是最重要的,盧植雖然不忠,但是能傳學天下,大開方便之門,也算是有義之人了。

“微臣世居燕地,頗多好鬥好殺之輩,臣以往也曾淪落至此,有了一些名聲後,得人資助,方纔有了一些家資,能繼續進學……”

劉備說着,卻想起了之前和陳曦、郭嘉等人的一次討論。

記得那時是,郭嘉對陳曦詢問道,“子川,你怎麼看待天子的?這一點我有些好奇。”

當時劉備側頭看了一眼一旁的陳曦,等着聽這位年輕的智者談論天下。

“天子啊,我認爲可以作爲國的象徵啊。”陳曦笑着說道,至於這個象徵怎麼理解,那就不關他的事了。

“國的象徵嗎?”劉備複述了一遍,然後默默地點頭。

“那劉將軍,你是怎麼看待士族和天子的關係的。”陳曦當時看着劉備,他知道劉備以後的成就,當然那時歷史上,如今自然是不可能了,但是能有那般成就,也說明此人的不凡了。

“叫我玄德即可,士族和天子的關係?”劉備微微皺眉問道。

“嗯,玄德如何看待士族和天子的關係。”

“天子要統治天下的話,必須要限制士族,士族如今只是竊取了天子的權力。”劉備想着這些時日的所學和所經歷的,目光堅定的說道,很明顯從某個程度上講,這可以代表劉備這個時間的真正所想了。

“奉孝呢?”陳曦當時聽完了劉備的回答,轉頭看向一邊的郭嘉問道。

“還是子川你來回答吧。”郭嘉的目光有些猶疑,對於劉備的答案有些不太認可,但是並沒有開口。

“我的話,在我看來的話……”陳曦拉着長音,郭嘉和劉備的注意力很明顯已經集中了過來。

“天子算起來也是士族之中的一員,只不過天子是士族之中具有雙層身份的士族。”陳曦看着郭嘉和劉備說道,“這是我的答案,不過這個答案並不一定適合。”

劉備一怔,而郭嘉微微皺眉,皆是在思考陳曦那句話,等他們心有所悟的時候,陳曦喝完酒就已經走的不見身影了。

天子也是士族之中的一員,劉備默默地複述着這句話,以前很多不解的地方豁然開朗,作爲出身皇族的他,很能理解這種感覺,而且也突然生出了一種叫做階層的東西。

我不是出身士族啊,雖說現在我勉強已經算是士族了,但是我依舊記得底層的那些生活,我進入了另一個階層,但我還是我,我還是在爲百姓爭利……劉備默默地思考着。

以往因爲北域的施政,他與北域格格不入,總感覺北域的所行所爲都很有不妥,但是想想,卻也不過是更跋扈的士族罷了。

如今,看着眼前的天子,不同於士人口中,寵信宦官,倒行逆施的模樣,畢竟天子,身邊也沒有其他人了,人都會有一些信重的人,不寵信宦官,又能如何?

到了這九重深宮之內,劉備方纔明悟了一些以往不明白的道理,這深宮之中,隔絕內外,宦官固然不好,但是在外的那些士族就一定值得信任嗎?

在冀州的所見所聞,劉備是知道士族的猖獗之處的,徭役基本都是轉移給了貧民,要不是劉備也算是皇族出身了,家中也曾出過大吏,餘蔭尚在,劉備也就早早的被逼迫爲奴了。

這天下是皇帝的,但是也是士族的,皇帝無非是一個最大的士族罷了,卻也因此和大部分的士族站在了對面,雙發在利益上發生了分歧,這種分歧是不可調和的,皇帝需要利益維持天下的秩序,而士族需要利益維持家族的傳承,如此一來,當利益不多的時候,雙方的矛盾就不可調和。

而平民卻被雙方盤剝,最終生成了大亂。

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皇宮守衛戰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四十五章 華山大比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五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三十七章 搬家路途第三十三章 盜匪?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四十七章 屠龍刀千里爭奪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六十五章 裴元紹進退失措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七十章 荊州第九章 明月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五)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品發佈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四章 溫青(2)第五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四十二章 殲滅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四十七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三十章 危機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十八章 論劍(1)第二十二章 飛馬牧場(3)第七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十四章 貴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 (下2)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三十三章 東羌獵將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十三章 底牌第二十九章 金盆洗手(5)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九十九章 方舟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三十一章 青龍絕命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八章第一百零一章 李玄休揮淚斬兄弟第二十七章 計量第七十九章 兩難第十七章 練兵第五十二章 得手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論劍(8)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代戰甲第五十四章 飛刀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一百零四章 主播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一百五十三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一)第五十四章 西縣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二十九章 震驚第九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十七章 天機(2)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一百四十二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一)第四十二章 回山(2)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十章 神仙?第十五章 根基第一把四十八章 核打擊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十三章 五美(1)第八十章 分手第十三章 救援第二十六章 戰爭延續第三十八章 班底第五十二章 得手第十四章 對峙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十章 立文道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三)第十二章 緣由
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皇宮守衛戰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四十五章 華山大比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五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三十七章 搬家路途第三十三章 盜匪?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四十七章 屠龍刀千里爭奪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六十五章 裴元紹進退失措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七十章 荊州第九章 明月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五)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品發佈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四章 溫青(2)第五十八章 變化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四十二章 殲滅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四十七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三十章 危機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十八章 論劍(1)第二十二章 飛馬牧場(3)第七十一章 進退兩難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十四章 貴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 (下2)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三十三章 東羌獵將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十三章 底牌第二十九章 金盆洗手(5)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九十九章 方舟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三十一章 青龍絕命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八章第一百零一章 李玄休揮淚斬兄弟第二十七章 計量第七十九章 兩難第十七章 練兵第五十二章 得手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四章 論劍(8)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代戰甲第五十四章 飛刀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一百零四章 主播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一百五十三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一)第五十四章 西縣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八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一)第二十九章 震驚第九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十七章 天機(2)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一百四十二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一)第四十二章 回山(2)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十章 神仙?第十五章 根基第一把四十八章 核打擊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十三章 五美(1)第八十章 分手第十三章 救援第二十六章 戰爭延續第三十八章 班底第五十二章 得手第十四章 對峙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十章 立文道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三)第十二章 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