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控鶴左廂都指揮使

黃河邊上,史從雲吹着風和曹彬聊了一會兒,酒肉都有,肉是醃製過的羊肉,味道還不錯。

“史將軍的事在下在河中府聽了很多,心中十分敬佩,所以專程從河中府來勞軍。”曹彬率先向他敬酒。

“哪裡哪裡,西面打的只是小仗。”史從雲謙虛。

“史將軍過謙了,數萬人的大戰可不是小仗。”曹彬笑道,“將軍年紀輕輕就爲官家建功立業,斬獲衆多功名在下很敬佩。”

曹彬說話很平和,不急不緩,年輕人很少見有他這樣的沉穩淡定的。

兩人聊了一會兒,史從雲心裡也有些明白他爲何從河中府渡河來勞軍了,大概他此時已經是年輕人的“偶像”。

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會成爲曹彬敬佩的人啊。

史從雲心裡暗爽,嘴上道:“都是小事而已,曹監軍在河中府隨便宣揚一下就成,不用太在意。”

曹彬愣了一下,尷尬點頭:“使將軍真是迥異常人。”

“哈哈,等你回大梁記得來史府做客,某肯定好好招待。”史從雲全當他是夸人了。

曹彬點點頭:“若將來回去,定會登門拜訪。”

........

黃河邊的短暫會面,只持續一個時辰不到。

雖然曹彬很厲害,可對史從雲來說,他的吸引力遠不及家裡日思夜想半年的水靈靈白菜。

而且曹彬是河中府監軍,不能在潼關附近久留。

於是與曹彬告別之後,大軍再次踏上歸途。

與曹彬的見面史從雲有了更多的感觸,那是曹彬啊,居然也會有佩服他的時候。

騎在馬上,史從雲有些志得意滿,遙遠滔滔黃河,吹着河邊的風,史從雲對旁邊的王仲邵季等人道:“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大人物了。”

“雲哥兒本來就是個人物,只是現在還小。”

“大人物的意思不是年紀大的人物,蠢貨!”董遵誨插嘴。

王仲不理會他,接着說:“自從高平起某就覺得雲哥兒是要幹大事的人。”

“仔細想想,這一兩年咱們是幹成了不少事......”史從雲點頭贊同,他才發現來到這個世界快兩年,確實有許多可以作爲談資的經歷了:“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啊。”

“這樣纔好,男子漢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才成。”羅彥環打馬往前幾步:“這世上死的人太多了,能死得其所,死得有點名聲的沒幾個。

在某看來,只要能留下名聲,被後人人記住,怎麼死都可以。”

“那是你,在我看好死不如賴活着。”王仲撇撇嘴:“活着比什麼都強。”

邵季隨意接了一句:“我沒你們那麼容易死,戰場上靠本事。”

這句話徹底堵住衆人的嘴,因爲他們這些人裡還真沒人是邵季的對手。

史從雲看他們一眼,接着說:“官家肯定要接着對南方用兵的,這次回去休息不了多久,恐怕又要去南邊了。

咱們在散關南面打得太好,官家不會讓我們閒太久。”

“那纔好,大丈夫就該建功立業馳騁沙場。”董遵誨顯得很激動,王仲和羅彥環也目光火熱。

史從雲則沒那激動,他想家裡的白菜了。

........

十一月十六日,大軍已經能遙望大梁,史從雲激動萬分。

走到下午,先頭部隊到達大梁城北陳橋驛邊,早有衆多人等候迎接。

武將中史彥超、高懷德、王審琦、趙匡胤等十幾人都在。

文官則是來了樞密院的官員,樞密使魏仁浦帶頭,還有一個史從雲不認識的紫袍官員。

而且他太多顯眼,史從雲遠遠的就看到了他。

顯然還不只是因爲他的紫袍,能着紫袍的官員都是三品往上,整個大周已經沒幾個,李谷、魏仁浦是史從雲見過的少數紫袍官員。

關鍵還在於他的年紀。

那着紫袍的官看起來只有三十出頭的樣子,還很年輕!

三十出頭身着紫袍那就不得了。

史從雲沒有五代驕兵悍將的習慣,雖然打了場勝仗,但見前面有人迎接,遠遠的就停馬下馬,隨後讓身後衆人也下馬,走路過去一一打招呼。

兩個身着紫袍的大官魏仁浦他是認識的,另外一個卻不認識。

魏仁浦善解人意,直接爲他介紹,“這位是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溥。”

中書侍郎、平章事,那不就是宰相麼!

史從雲連忙行禮,對方笑呵呵的點頭,“史都使此次西征勞苦功高,官家特令老夫來此迎接都使。”

“不敢不敢,只是些小功,怎麼敢煩請王相來相迎呢。”史從雲連忙放低姿態,在高懷德、王審琦、趙匡胤和老爹面前他還可以吹一吹牛逼,可在王溥面他還是有分寸的。

王溥笑道:“史都使過謙了,在鳳州的仗打得很漂亮,詞也寫得很好。”說着從旁邊的隨從那裡端過琉璃盞遞到他面前。

“這是官家御賜的酒,爲都使一解勞頓風塵。”

史從雲沒經歷過這樣場面,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應對,好在旁邊的趙匡胤比較懂這些,出聲提醒:“雲哥兒快跪謝聖恩。”

他聽了連忙單膝跪下,“謝謝官家恩賜。”隨後把琉璃盞中的酒一飲而盡。

說實話,味道也就那樣,但官家賜的意義就不同了。

之後魏仁蒲打開樞密院的文書,宣讀對他們的賞賜。

前方有一斷辭藻華麗,還有些讓他們不要辜負聖恩的話,但他聽不太懂的話,之後的纔是重點,“.........擢史從云爲控鶴左廂都指揮使,領雲州防禦使。邵季爲控鶴左廂都虞侯;

王仲爲控鶴左廂第一軍都指揮使;

董遵誨爲控鶴左廂第二軍都指揮使......

羅彥環爲控鶴左廂第三軍都指揮使.......”

衆人聽罷,激動不已,史從雲直接到控鶴左廂都指揮使,也就是率領控鶴軍左廂兩萬多人!

而邵季升得最快,因爲他在黃花谷刺死蜀國大將王巒,功勞高於其他人。

王溥笑着補充,“恭喜史都使,軍中將士餘下各有封賞,樞密院會派人到軍中辦妥。

官家還準備了酒肉,讓將士們回營吧,之後會派人勞軍。”

(還有一章)

277、不讀書341、符太后的處境500、全局部署(不知不覺居然五百章了,淚目)78、武威城破第545章 直取上京14、大會戰(二)248、牽一髮而動全身281、氣氛367、爲什麼想到小周後473、事實勝於雄辯267、準備388、使團到京第528章 北口戰役(二)395、夢想中的炮艦第548章 聖駕到達上京第554章 大內皇城(上)第544章 鋪開的網479、兵臨城下437、美中不足241、鏖戰157、帥才352、雁門北望430、擊破最後的抵抗137、意外289、大理寺7、交代後事69、符皇后13、大會戰(一)376、雙鳳(下)401、占城國397、平衡115、判若兩人史從雲333、飛來的秦軍291、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266、打一炮279、劍門關182、馮繼升282、越過劍門關376、雙鳳(下)302、禪位41、不會是都使吧!第505章 黑山之變(上)125、不動如山史從雲(二)五千字268、王昭遠給的意外理由195、如何忽悠46、高懷德外甥+大事要來了!400、炮艦(四百章)第一章、史從雲的家人和日常242、明朗第563章 北方戰事193、上兵伐謀3、五代兵將346、吹角連營482、東線戰事454、新銳第533章 戰略轉機75、“義無反顧”489、獻俘儀式23、對論+焦灼戰事457、下揚州152、周軍在幹什麼?31、閭丘仲卿19、李谷305、是件好事308、江南有人才440、工具人劉鋹463、迎刃而解202、三江口之戰(四)419、進攻的原則(下)190、分道揚鑣440、工具人劉鋹254、信息的價值445、女人的宿命130、破盛唐、壽州戰事;500字,求點點訂閱8、傳說中的郭榮382、閃擊(一)264、訛詐179、蜀中後蜀第509章 桑乾河之戰(一)124、不動如山史從雲(一)四千字大章,求訂閱61、給老趙悄悄安排下(二合一)334、奇兵第543章 突襲奚王牙帳第539章 抉擇496、能人老趙456、有備而來173、定格局204、塵埃落定(今日一萬六千字!)297、安排第532章 山後之戰(下)262、擺平皇后271、旗開得勝290、投降之後第560章 獻俘20、面見天子123、某爲前鋒!(五千字,求訂閱)423、三喜臨門53、此路不通414、靜江198、三江口之戰(一)
277、不讀書341、符太后的處境500、全局部署(不知不覺居然五百章了,淚目)78、武威城破第545章 直取上京14、大會戰(二)248、牽一髮而動全身281、氣氛367、爲什麼想到小周後473、事實勝於雄辯267、準備388、使團到京第528章 北口戰役(二)395、夢想中的炮艦第548章 聖駕到達上京第554章 大內皇城(上)第544章 鋪開的網479、兵臨城下437、美中不足241、鏖戰157、帥才352、雁門北望430、擊破最後的抵抗137、意外289、大理寺7、交代後事69、符皇后13、大會戰(一)376、雙鳳(下)401、占城國397、平衡115、判若兩人史從雲333、飛來的秦軍291、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266、打一炮279、劍門關182、馮繼升282、越過劍門關376、雙鳳(下)302、禪位41、不會是都使吧!第505章 黑山之變(上)125、不動如山史從雲(二)五千字268、王昭遠給的意外理由195、如何忽悠46、高懷德外甥+大事要來了!400、炮艦(四百章)第一章、史從雲的家人和日常242、明朗第563章 北方戰事193、上兵伐謀3、五代兵將346、吹角連營482、東線戰事454、新銳第533章 戰略轉機75、“義無反顧”489、獻俘儀式23、對論+焦灼戰事457、下揚州152、周軍在幹什麼?31、閭丘仲卿19、李谷305、是件好事308、江南有人才440、工具人劉鋹463、迎刃而解202、三江口之戰(四)419、進攻的原則(下)190、分道揚鑣440、工具人劉鋹254、信息的價值445、女人的宿命130、破盛唐、壽州戰事;500字,求點點訂閱8、傳說中的郭榮382、閃擊(一)264、訛詐179、蜀中後蜀第509章 桑乾河之戰(一)124、不動如山史從雲(一)四千字大章,求訂閱61、給老趙悄悄安排下(二合一)334、奇兵第543章 突襲奚王牙帳第539章 抉擇496、能人老趙456、有備而來173、定格局204、塵埃落定(今日一萬六千字!)297、安排第532章 山後之戰(下)262、擺平皇后271、旗開得勝290、投降之後第560章 獻俘20、面見天子123、某爲前鋒!(五千字,求訂閱)423、三喜臨門53、此路不通414、靜江198、三江口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