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無妨,此戰本來就是我軍得勝,這斬首級和繳獲之數,倒是越詳細越象真的,如此一來,倒顯得我劉季興光明磊落,不是那種虛浮之輩。”

所謂的京觀,就是以屍體或者首級堆集而成的高臺,可謂是用來誇耀武力和勝利的終極手段之一。

這一次進入豫州後,劉預就發現,廣闊的豫州大地上,幾乎大半的政權機構都已經癱瘓,許多地方的農耕生產也已經被石勒、趙固等人完全摧毀,導致大量的編戶民逃亡,往日人煙稠密的豫州腹地,幾乎又恢復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景。

這樣一來,原本佔據一地的重要城邑,然後就可以發號施令,統治下屬的郡縣鄉里的行爲,變得完全不可能實施了。

雖然劉預已經算是兗州豫州地面上最大的強權勢力,但是治下卻沒有多少百姓編戶可以統治了,不是大量的向南方逃亡,就是變成了各路塢堡的部曲。

而豫州這些塢堡,往往都是佔據險要地勢,又一直都有戰力意念都很可靠的宗親部曲,完全就是一個個的獨立小王國,對於所謂的郡縣官吏根本沒有多少服從性。

如今的亂世下,爲了能活下去,別說是徵糧徵兵的官府,就算皇帝老兒親自來了,這些塢堡主也跟本不會輕易屈服。

所以,劉預要想真的把豫州佔據下來,要麼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重建各級的郡縣鄉里政權秩序,並且還要留守不少於上萬人的軍隊,要麼,就得收服這些大大小小的塢堡主,讓他們象徵性的繳納些賦稅就可以了。

以劉預如今的情況,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本錢去豫州折騰,要是能把剛剛佔據的兗州打理好,就已經是極限了。

不過,睢陽作爲緊靠兗州的豫州重鎮,卻是劉預想要經營的一處據點,只要能經營好了睢陽,那以後就可以隨時南下豫州全境。

至於留誰坐鎮睢陽,劉預此時還沒有想好,不過,他必須趁着剛剛打敗石勒的時機,在睢陽留下自己威名和影響力,這樣才方便以後的經營。

所以,劉預對於這一次誇耀戰功武力的堆砌京觀,非常的重視。

這個京觀,中間是夯土的金字塔形的基座,而後三千多胡虜的首級,被用泥土堆砌其上,最後,再用泥土封蓋表現,這樣一來一個高達兩丈的京觀就建好了。

這個位於睢陽的京觀只用了數日就建成了,引得睢陽全城人幾乎都去觀望。

在京觀的旁邊,還樹立這高大的石碑,上面記載了劉預這一次率軍大敗胡虜,斬首以爲京觀的功績。

剛剛在不久前還被這些胡虜圍攻過的睢陽百姓,全都暢快的撫掌相慶,他們之中不少人的親朋好友有在石勒進攻睢陽時候死掉了,如今青州軍殺了這麼多胡虜,並且還專門在睢陽築京觀,可是太合他們的心意了。

於是,從睢陽城的百姓開始,人們開始口口相傳青州軍這一次的勝績。

睢陽城外的京觀旁邊,最近已經變成了一處聚集賞景的新場所,許多睢陽城的賢達、商賈、“異常活力的社會組織人員”都會在此先是對着胡虜嘲諷一番,然後再就着碑文點評一番。

“我覺得此戰命喪大將軍手中的胡虜,肯定不止這上面的三千多的數目。”一名睢陽城的賢達說道。

“可是,這碑文上不是清清楚楚的寫着嗎?”一名在場的富商巨賈有些不解的說道,“並且,還是非常準確的寫到了零頭個數上。”

懷着對這個粗鄙商賈的鄙視,這名賢達撇了撇嘴,說道。

“這上面記載的是此京觀內的胡虜首級,而我說的是青州軍殺死的胡虜數量,這其中的玄機,難道你這都不懂嗎?”

商賈本來就自覺在賢達面前矮了三級,今天賢達能和自己說這麼多話,已經是受寵若驚了,哪怕剛剛被賢達鄙視了一番,臉上也是沒有絲毫的慍怒,反而更是一副誠懇求教的模樣。

“玄機?”

“對啊,這其中另有玄機。”這名賢達自信的一笑,而後就把自己對於此事的猜測給說了出來。

雖然在睢陽城外的京觀石碑上,請清楚楚的寫着斬獲胡虜首級三千多。

但是在亂糟糟的戰場上,能斬獲三千多胡虜,那真正殺傷的胡虜肯定不止是這個數目。

因爲不少的胡虜肯定被踩踏成肉泥無法斬首。

再有就是一些受傷逃跑,可能死在路上的胡虜,也肯定沒有辦法斬獲首級。

還有一些受傷的胡虜,說不定過些日子傷重不治,也會死掉,這些人也應該算成青州軍的戰績。

“所以,據我斷定,喪命的胡虜至少是這個斬首數目的一倍,說不定還要更多一些。”這名賢達最後自信的說道。

這一下,不僅是那名商賈,周圍其他的睢陽頭面人物們,也都是對賢達的推測讚歎不已。

“一倍?那豈不是五千多,哦不,六千多了。”一名睢陽城的士子驚訝的說道。

“六千多,也不算是很多啊。”那名商賈摸了摸下巴,說道。

“這還只是保守之數,真正的數目只會多,不會少。”賢達說道。

“不對啊,要是這樣的話,不是應該在碑文上多記載斬殺的胡虜數量嗎,所謂的誇耀軍功,從來只有把數目往大了說,哪有自己往少了說的呢?”另外一名富商模樣的人提出了質疑。

賢達聞言瞥了一眼,見到又是一個腦滿肥腸的商人,竟然還敢質疑自己,略帶不滿的說道。

“這當然是因爲,大將軍光明磊落,不似那些崇虛談玄的人一樣,這帶回來的首級是要建京觀的,這京觀建成的時候,可以是祭祀天地諸靈,怎能虛妄數目。”

聽了賢達這麼說之後,在場的人都是紛紛表示贊同。

劉預率領的青州軍不僅擊敗了石勒胡虜,堪稱是勇猛善戰,現在一直駐紮在睢陽城後,隨行而來的數萬官員將士等,一應的衣食用度,更是用源源不斷的青州食鹽、白瓷等貨物結算,這樣一來,讓原本凋敝的睢陽城,竟然又煥發了不同的活力。

這兩項原因之下,睢陽城的居民都是對青州軍的印象好的無以復加了,最近幾日更是如此,因爲有小道消息傳來,說是大將軍劉預已經上書皇帝,要皇帝陛下遷都到睢陽來,要真是那樣的話,這睢陽可就是瞬間變成天下第一城了,這如何能不讓睢陽百姓們更加興奮。

在一系列的加成原因下,以這些賢達、商賈爲例子的“劉預吹”就悄悄的出現了。

“殺了六七千胡虜,說不定還要多,果然不愧是大將軍。”這名商賈聽到了賢達分析了原因後,牢牢的記住了。

次日,商賈約另外幾個朋友來此欣賞京觀,一見到京觀的碑文後,商賈搖頭晃腦的唸了一遍碑文,然後就神秘的對幾個朋友說到。

“你們知道嗎,別看這碑文上記着斬首三千八百五十九,但是真正殺死的胡虜,絕對不是這個數目。”商賈眨了眨小眼睛,繼續說道。

“其中另有玄機啊!”

幾個朋友聞言都是充滿了好奇,連忙詢問其中的玄機。

隨後,這名商賈就學着賢達的分析,複述了一遍。

“所以,大將軍這一戰,肯定是殺掉了至少近萬胡虜!”

商賈想着,要是說六七千太沒有氣勢了,換城“近萬”似乎霸氣了許多,而且六七千這個數字,也的確可以算是近萬啊。

“近萬?”

“一萬,那可的確是不少了。”

聽了商賈這麼說後,他的幾個朋友也都是齊齊豎起大拇指,爲大將軍劉預的武德點贊,也爲這個商賈洞察玄機的睿智點贊。

到了下午,這其中商賈的一名朋友又邀請自己冀州來的幾個朋友來此欣賞“京觀”。

這名商賈的朋友立足京觀石碑前,神秘的說道。

“幾位,你們知道嗎,這碑文裡另有玄機啊。”

這幾個冀州來的朋友果然又都是充滿了好奇,紛紛讓這名商賈的朋友敘說其中的奧妙。

商賈的朋友隨後滔滔不絕的說了自己的見解,最後滿臉自信的篤定。

“這苦縣一戰,大將軍殺掉的胡虜至少也有一萬多,要是加上擊傷的胡虜,說不定至少有兩萬人,也可能還要多。”

這幾名冀州來的朋友,聽到這名商賈朋友有理有據的分析後,也都是齊齊讚歎。

畢竟剛剛在這名商賈朋友的口中,大將軍劉預面對的可是二十萬胡虜,要是不殺傷個二萬人,這二十萬胡虜怎麼會敗退逃跑呢?

幽州。

王浚的府邸中。

“大放厥詞!”王浚狠狠的把手中一封書信扔到了地上。

旁白的侍女都被嚇得縮了縮脖子,不敢稍有動作。

一旁的女婿棗嵩,見到王浚如此,連忙詢問這封冀州回報的刺曹書信上面寫了什麼。

“這上面說,冀州已經在傳聞,劉預在豫州苦縣,一戰擊敗三十萬石勒胡虜大軍,斬首三萬,擊傷五萬。”王浚氣呼呼的說道。

“不可能呢,要是石勒真有三十萬人馬,那還不得去圍攻洛陽了,還在豫州那裡轉悠什麼?”棗嵩也是一臉的不信。

“可是,冀州的愚民蠢材,已經對此深信不疑,還說劉預在豫州睢陽堆建京觀,高達十丈,就是那三萬胡虜首級。”王浚恨恨的說道。

“荒謬,高達十丈的京觀,那恐怕能裝十萬個首級。”棗嵩對此更是不信。

“唉,想不到啊,劉預竟然一招行險,賺的這麼多虛名實利。”王浚有些落寞的說道。

王浚已經得到了,由劉預發出的行臺公文,上面就有對苦城之戰的描述,根本就是斬獲殺傷不過萬,但如今已經被尋常村夫愚民吹捧到了天上,特別是冀州,更是令王浚不滿。

“不如,我們上書皇帝,遷其大將軍之位,召回行臺,畢竟劉預出身微賤,只仗着有些兵馬,些許軍功,憑什麼把持行臺。”棗嵩立刻說道。

王浚還沒有來的及表態,就看到自己的一名心腹僕役,從門外疾步進來。

“郎主,又有洛陽的密報文書到了。”

王浚臉色不爽的拿起來,看了起來。

“遷都,皇帝竟然答應遷都了?”王浚大驚。

————————

如今劉預所在的睢陽,是豫州樑國的重鎮,因爲劉預手中堪用的兵力要同時兼顧兩州之地,已經是捉襟見肘,睢陽已經是他能直接佔據的最遠的城池了。

劉預率領剛剛收攏的晉廷行臺從苦縣返回睢陽後,就先是在這裡以行臺大將軍的名義,發佈了號令,宣稱要上奏皇帝司馬熾,移駕遷都兗州倉垣或者豫州睢陽。

因爲這兩個地方都是各有利弊,對於劉預來說都是可以的。

睢陽城內,劉預正在和華琇、董平等一衆手下商議此事。

“倉垣好啊,那裡有河水的水路,洛陽的車駕人馬從洛水入河,就能順流而下抵達,不用走危險的陸路了。”華琇覺得兗州的倉垣路途安全,只要從洛陽上了船,那些騎馬的匈奴人是無論如何也追不上的。

“不過,倉垣距離洛陽會不會太近了,幷州的匈奴人再掉頭往東也不過多走幾百裡罷了,而且倉垣幾乎無險可守,到了冬季冰封河面後,那些水道河流就完全沒有了作用。”

董平還說覺得兗州的倉垣太靠近匈奴人了。

“要我說,還說這睢陽比較好,城池堅固,這裡的軍民也都是善戰,先前石勒不就是強攻不下嘛,用來安置皇帝,再好不過。”

“算了吧,此事還是讓皇帝自己去決定吧,要是他自己不想遷都,那我們想這麼多是根本沒有用處的。”劉預皺了皺眉頭說道。

劉預率軍回到睢陽後,就得到了洛陽的荀藩派人傳來的消息,說是東海王司馬越留下的王妃、世子和將領何倫等人已經率領軍隊、宗室十萬人離開洛陽了,往東想要返回徐州,並且荀藩還告訴劉預,現在的洛陽已經只剩下不到一萬人的軍隊,恐怕很難擋住匈奴人再一次的進攻。

所以,司空荀藩是贊成遷都的,但是,此時的皇帝司馬熾似乎對於遷都之事並沒有那麼贊同。

司州,洛陽。

第365章 屠羯【下】第1140章第135章 燕趙壯士第一百章 興兵伐苟 上第685第267章 背叛-上第1085第1184章第1012第10741030第543章第137章 內鬥不止【上】第567章第一百零五章 亂鬥 二第645章乞伏鮮卑【644章已經修改,再次跪求炮決】第414章第160章 灌鋼法第781節第七十八章 輕取 上第143章 疲敵之術第1131章第334章 三品九等稅法第874第1145章第411章 留土換種【一】第316章 皇漢玄龍旗【中】第588章第1098第646節第721第970第918第212章第115章 望風景從【濟南郡】第1039第364章 城破第145章 炸營第六十八章 徵夷第616章第607章第1048第541章 巴氐李雄第146章 密謀第717節第255章 震動天下?第570章 屠滅三韓【下】第362章 義從兵馬第998章第531章第146章 密謀第1201章第357章 遼州刺史第一百零九章 望風景從 二第544章 晉王第155章 返程第1022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1076第八十九章 【屠伯】之怒 二第396章第768節第216章第1098第717節第777節第885第938第382章 矢志北伐司馬紹第五十九章 暴民第1185章第975第1161章第452章第817第一百零八章 望風景從 一第910第1204章第1139章第892第590章 桓溫的志向第196章 潁川荀氏第214章 王彌之機第530章第937第747第412章第843第277章 請大將軍稱尊號第457章 石虎火併第七十三章 帶水江口之戰 下第1167章第四十八章 劇縣練兵 一第957第301章 東武願意降!第427章 司馬紹革新-1第271章第976第159章 南面稱王【一】第418章
第365章 屠羯【下】第1140章第135章 燕趙壯士第一百章 興兵伐苟 上第685第267章 背叛-上第1085第1184章第1012第10741030第543章第137章 內鬥不止【上】第567章第一百零五章 亂鬥 二第645章乞伏鮮卑【644章已經修改,再次跪求炮決】第414章第160章 灌鋼法第781節第七十八章 輕取 上第143章 疲敵之術第1131章第334章 三品九等稅法第874第1145章第411章 留土換種【一】第316章 皇漢玄龍旗【中】第588章第1098第646節第721第970第918第212章第115章 望風景從【濟南郡】第1039第364章 城破第145章 炸營第六十八章 徵夷第616章第607章第1048第541章 巴氐李雄第146章 密謀第717節第255章 震動天下?第570章 屠滅三韓【下】第362章 義從兵馬第998章第531章第146章 密謀第1201章第357章 遼州刺史第一百零九章 望風景從 二第544章 晉王第155章 返程第1022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1076第八十九章 【屠伯】之怒 二第396章第768節第216章第1098第717節第777節第885第938第382章 矢志北伐司馬紹第五十九章 暴民第1185章第975第1161章第452章第817第一百零八章 望風景從 一第910第1204章第1139章第892第590章 桓溫的志向第196章 潁川荀氏第214章 王彌之機第530章第937第747第412章第843第277章 請大將軍稱尊號第457章 石虎火併第七十三章 帶水江口之戰 下第1167章第四十八章 劇縣練兵 一第957第301章 東武願意降!第427章 司馬紹革新-1第271章第976第159章 南面稱王【一】第4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