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在聽到荀崧的話後,一衆潁川士人都是心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自從殘存的晉朝宗室敗退到了偏僻的秦涼和江東之後,他們這些作爲中原孤臣的士人們,就已經知道司馬氏再想還復中原是難上加難了。

只不過,他們不願意如此輕易的屈服與青州漢國的勢力之下。

畢竟,這需要的代價是付出他們累世傳家的政治特權。

一時之間,整個大堂之內靜悄悄的。

所有人都在低頭沉思,沒有任何人說話。

最後,還是一個沉穩沙啞的聲音打破了這個沉悶的安靜。

一名鬍鬚花白的士族老者正色的緩緩的說道。

“東漢之法,雖然有些苛刻,不過卻也算是新朝之政,倒也讓其朝野上下煥然一新,我輩皆是士庶楷模,也不好再過度計較這些嘍!”

說話的這人乃是潁川陳氏留守祖地的宗長。

潁川陳氏雖然大部分人都已經遷徙到了江東,但是僅僅是留守在潁川的這些族人,也依舊是能與潁川荀氏相比肩的勢力。

衆人一聽到勢力最大的潁川陳氏的宗長都這麼說了,所有人也都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無非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如今城外的胡虜要錢要命,還得要墮他們家門名聲,而青州的劉預雖然也是要他們的錢財,但畢竟還是給他們保留了一部分傳家立業的根基。

所以,哪怕是被‘東漢’的劉預大放血,也好過在羯胡人面前躺平等幹啊。

“不錯,不錯,陳公說的有理啊,我也早就說過,東朝新政,實在是救民濟世之法,我輩早就應該順應天意啊!”

一名中年士人立刻大聲的贊同道。

在潁川陳氏的領頭帶節奏之下,原本還頑固的堅守自己士族豪強特權,不肯依附青州漢國的潁川衆們,全都是轉變了口風,一個個都是成了青州漢國抑制豪強的鐵桿擁護者。

大家都已經是爲了保命要投靠青州漢國了,既然要投靠,那就索性徹底一點。

否則,誰要是現在不表態,萬一以後再有小人在新主面前讒言,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對對,順應天意!”

“是啊,吾早就是觀紫微之象利於東方,正是聖主當政之相啊!”

“不錯,我早就聽聞劉季興寬弘雅量,我們之前的些許誤會,肯定不會影響求援兵的!”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我們這麼一點小小的誤會算的了什麼!”

聽到這些人一個個爭相表態的嘴臉,荀崧心中不禁是一陣鄙夷。

這些人都是臉皮厚的很,要是這青州漢國的援兵不來,只怕下一次就是要商量這投降匈奴漢國了。

到了那個時候,這些肉麻的話,就是對匈奴人去說了。

至於夜觀天象那一位仁兄,又將改口說紫微星利西方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他們這些人統一讚同,倒是讓去求援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好了,諸位之言,某都已經是記下來了。”

荀崧伸手製止了依舊在爭相表態的潁川鄉黨們。

“如今距離潁川最近的一路漢軍,正是在滎陽的祖士稚所部。”

衆人聽到這裡,都是眼睛瞪得大大看着荀崧。

滎陽郡距離潁川郡並不遠,要是輕兵急進的話,不過是數日就能抵達。

要是以騎兵快速奔襲的話,兩三天也可以抵達。

如今許昌城中的糧草積蓄也就是能夠用一個月罷了。

更爲關鍵的是,要是城外的胡虜不退兵,那他們這些人就將錯過今年的耕種時節。

這樣一來,今年就將都會是顆粒無收。

等到了秋冬時節,也不用什麼胡虜來襲擾了,他們就得拋家舍業淪爲流民了,這沒有糧食可是熬不過冬天的。

“越快越好啊!”那名潁川陳氏的老者立刻說道。

“對啊,荀使君,這漢軍自然是越快越好,否則再拖上些時日,這許昌城中可就是斷糧了。”

衆人紛紛贊同荀崧派人去滎陽郡求援。

“好吧,荀某之前曾經與荀士稚有數面之緣,略有些交情,我親書一封,應該可以求到援兵前來解圍!”

一聽到荀崧這麼說,衆人都是面露喜色,紛紛都是相互看看,全是大鬆一口氣。

“不過!”

荀崧的又一句話,卻是讓衆人又把心給提了起來。

“荀公,不過什麼?”一名士人立刻就是惴惴不安的問道。

荀崧掃了衆人一眼,而後才緩緩說道。

“不過,如今城外的胡虜已經是比之前還要多了,要突圍去求援,只怕是九死一生啊!”

一聽到這句話,衆人剛剛喜悅起來的心情,又是瞬間沉到了谷底。

如今許昌城外的匈奴胡虜大軍至少五六萬之多,甚至可能還要更多。

其中有羯胡石和東萊叛賊王的旗號,這些慣匪可都是曾經在幾年前攻陷過許昌城的。

他們都熟悉許昌內外的交通要隘,從城中往外突圍,勢必要面臨許多的危險。

“此去九死一生,非幹練果決之輩,不可勝任!”荀崧沉聲說道。

“所以,大家都先把推薦一些弓馬嫺熟的死士吧!”

幾個月的守城戰下來,大家雖然保住的許昌城,但是每家都是損失不小,其中就包括敢戰的部曲子弟。

如今又是這麼危險的任務,所有人都是非常的爲難。

不過,這可是求援的最後一條辦法了。

衆人都是很快把各家最後看家底的死忠部曲或者子弟給貢獻了出來。

這幾十個死士都是弓馬嫺熟的老手,面對城外的危險雖然心中也很是恐懼,但爲了留在城中親眷,也都是硬着頭皮接受了任務。

可是僅僅是一天之後,這些許昌城中的敢戰死士,就真的變成了死士了。

這些趁着傍晚昏暗縋城而出的死士們,幾乎是沒有一個人成功突圍。

因爲城外那些驕狂的胡虜用槍矛高舉着一個個的首級,不住的在城外來回狂奔炫耀。

其中還有兩個被活捉的‘死士’,已經是變節投降了胡虜,把城中的虛實盡數告知了匈奴人。

“算上那兩個敗類,不多不少,真的就是三十四個!”

荀崧臉色難看的說道。

他在城頭是依次清點了那些被胡虜展示的頭顱,再加上那兩個俘虜,正好是這一次派出去突圍的全部人數。

“全軍覆沒?”一名潁川士人牙齒顫顫的說道。

其餘衆人也都是臉色慘白,誰也沒有想到,城外胡虜的包圍已經是如此嚴密了。

可以稱得上是風雨難徹了。

“再來!”荀崧用手一拍城垛,恨恨的說道。

這一次,荀崧與衆人又是選出了二十多人,並且在是周密部署之後,分散成了三個方向突圍。

可是事與願違,作爲所有人最後希望的這一批死士,也都是傷亡慘重。

至於那兩三個沒有落到的胡虜手中的‘死士’到底有沒有突圍出去,荀崧等人是幾乎沒有報希望的。

因爲按照約定,當有人成功突圍出去後,不管如何,都會在某一個方向上縱火起煙,來給城中的荀崧等人示意的。

可是一連兩三天,都是連一個火星兒都沒有出現過。

所有人都是心如死灰,他們全都知道,又一次的突圍肯定是失敗了。

那幾個‘漏網之魚’很有可能死在了途中,或者是受到了重傷,要麼就是乾脆逃跑求生去了。

總之,這許昌之圍恐怕無解了!

荀崧又是召集了衆人共商此事。

與前兩次的果斷和堅決不同,這一次衆人都是沒有了可以引用的得力部曲了。

畢竟,這種九死一生的活計,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

更何況,就算是有能勝任者,也不一定願意就這麼白白送死啊。

城外掛在胡虜槍尖上的幾十個人頭,可都是一個個的明證!

對於這突圍之事,荀崧也已經是徹底變成了讓衆人自舉自薦。

這種死亡大於存活的事情,要是趕鴨子上架可是毫無用處的。

說不定被強迫出城送信的人,一出場就去投降胡虜了。

那樣的話,還要白白搭上所剩不多的輕甲和馬匹。

“誰人願意再出城?”

荀崧一邊說着,一邊又是掃了一眼衆人。

所有人在荀崧目光觸及的時候,都是連忙低下了頭,或者是望向了左右。

“誰人願意再出城?!”

荀崧又是問了一遍。

他剛剛在幾個士人的臉上看到了詭譎之色,在這種危機時刻,那極有可能意味着背叛!

要是沒有了援兵,那就是徹底沒有希望了,肯定會有人做出鋌而走險勾結城外胡虜的事情!

所以,這一次必須得有人挺身而出,並且還要突圍成功!

見到衆人全都默然不語,荀崧心中輕嘆,不禁沉聲的說道。

“既然無人敢應,好,那某就親自出城去滎陽求援兵!”

荀崧的話如同一擊重鼓,讓衆人都是面露驚訝的看向了他。

有幾個與荀氏交好的士人想要勸阻荀崧,但卻都是剛剛啓了嘴脣,卻是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在衆人的沉默下,荀崧自己說出的話,就要必要去做了。

就在這時候,在大堂的偏門後,突然響起了一個清脆的少女聲音。

“阿父不可!”

話音未落,一名身材修長,穿着紅羅衣衫的清秀少女就走了進來。

她身後泛着泛着一縷黃燦的陽光。

朦朧的落日餘光,看似及笄之年的少女,披着散落的少女青絲,邁着輕盈矯步,向荀崧走去,衆人紛紛讓開條道。

荀崧聽到聲音後,見到這名少女,也是首先略微一驚訝,而後眉頭一皺,輕聲的呵斥道。

“此乃軍議重地,小兒輩豈能擅闖!”

“還不速速退去!”

原來,這名紅裝少女乃是行豫州刺史荀崧的長女,名字叫做荀灌,平常都是喚作灌娘,今年不過是十三歲。

“如今胡虜圍城半年,一旦城破,不論男女老幼,皆是有刀兵殞命之災,到了那個時候,難道還分什麼男女,什麼小兒輩嘛?”

荀灌面對呵斥,倒是一點也不慌張,反而是非常鎮定的辯解道。

荀崧的子女中,最爲喜愛的就是這個喜愛弓馬騎射的長女,所以也是並沒有再繼續斥責,反而改爲詢問。

“灌娘,爲父問你,剛剛爲何說‘不可’啊!”

荀崧說這話的時候,不由的老臉一紅。

其實在剛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中還是有些許慶幸的。

那可是九死一生,哦,也可能是十死無生的從數萬胡虜中突圍啊。

“父親乃是城中軍民所望,是數萬人的主心骨,豈能輕易離開城中!”荀灌用清脆的聲音大聲的說道。

小小年紀的她雖然才十三歲,但是一身的英武之氣卻是絲毫不輸成年的男子,就連目光之中也是透出一股凌厲之色。

“萬一父親離開城中,再有奸邪之輩勾結胡虜,那可如何是好!”

荀灌的這句話,更是如同一把鋒利的小刀,刮的在座的某些人臉皮生疼!

“我兒說的有道理!”荀崧也是點頭說道。

剛剛是自己一時衝動,考慮不周了!

就城中某些人的節操,要是沒有了自己坐鎮,肯定早早就與胡虜勾結妥協了。

那樣的話,潁川荀氏一門可就成了胡虜砧板上的魚肉了。

不僅是連皮帶骨,包括數百年的名望也就毀於一旦。

不過,女兒荀灌接下來的話,卻是更是讓荀崧及衆人大大的吃了一驚。

“突圍求援之事,我願往!”

荀灌臉色嚴肅的大聲說道。

“什麼?你去?”荀崧臉色大變。

但是,在看到女兒荀灌眼中的堅決和請求的意味後,荀崧也是知道女兒並不是做小兒戲言。

他忍着心中對衆人的不快,立刻就是向荀灌說道。

“如今接連兩批人皆死難,你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又如何能穿過虎狼一般的敵軍,去往數百里之外的滎陽呢?”

荀崧心裡不住的想着:好女兒,乖女兒,你快說不知道,然後就退出去吧!!

“父親放心,兒接連觀察了多日,城外的胡虜在半夜的時候皆是沒有了遊騎馬蹄的聲響,肯定是夜深後就睡覺去了,兒可趁着半夜出城,以快馬輕騎突圍!”

第五十二章 初戰鮮卑 二第802第821第140章 入兗州第113章 望風景從【6】第225章 寧平城之戰6第1068第1120章第831第1153章第1063第1159第680節 謀伐江東第918第273章第308章 屠羯【上】第944第432章第295章 郗鑑之謀第463章 請使遼東第999章第997第1202章第一百零六章 亂鬥 三第256章第1210章第1052第1125節第1168章第1194章620章第496章 楊家將大戰匈奴【1】第535章第1115章第856第830第693第535章第701第一百零八章 望風景從 一第817第1061第1008第332章第1108章第387章 東西大戰【2】第250章 都督中外諸軍事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914節第1024第1202章第735章第628節第一百零六章 亂鬥 三第331章 河內之戰【1】第707章第286章 幽州之亂【上】第231章 對決-上(1/5更)第八十四章 府君的日常 一第822第867第191章 天子亂命-上第980第211章 中軍思亂第918第1099第1181章第256章第673第831第五十二章 初戰鮮卑 二第1149章第938第565章第二章 別部司馬第532章第313章 出賣第373章 關隴胡虜第1202章第551章第1162章第590章 桓溫的志向第385章第551章第八十二章 剿匪 上第808第494章第923第779節第695第988章第1097第1100章第四十九章 劇縣練兵 二第941節第三章 酒後吐怨言第1110章第931第152章 富家翁與農夫
第五十二章 初戰鮮卑 二第802第821第140章 入兗州第113章 望風景從【6】第225章 寧平城之戰6第1068第1120章第831第1153章第1063第1159第680節 謀伐江東第918第273章第308章 屠羯【上】第944第432章第295章 郗鑑之謀第463章 請使遼東第999章第997第1202章第一百零六章 亂鬥 三第256章第1210章第1052第1125節第1168章第1194章620章第496章 楊家將大戰匈奴【1】第535章第1115章第856第830第693第535章第701第一百零八章 望風景從 一第817第1061第1008第332章第1108章第387章 東西大戰【2】第250章 都督中外諸軍事第136章 鷸蚌相爭第914節第1024第1202章第735章第628節第一百零六章 亂鬥 三第331章 河內之戰【1】第707章第286章 幽州之亂【上】第231章 對決-上(1/5更)第八十四章 府君的日常 一第822第867第191章 天子亂命-上第980第211章 中軍思亂第918第1099第1181章第256章第673第831第五十二章 初戰鮮卑 二第1149章第938第565章第二章 別部司馬第532章第313章 出賣第373章 關隴胡虜第1202章第551章第1162章第590章 桓溫的志向第385章第551章第八十二章 剿匪 上第808第494章第923第779節第695第988章第1097第1100章第四十九章 劇縣練兵 二第941節第三章 酒後吐怨言第1110章第931第152章 富家翁與農夫